
【书香·初见】北方的篱笆大院(散文)
初见祖国东北地区的民居,使我这关内长大的中原人,留下颇深的印象,颠覆了我浅薄的一点认知。
中国是个大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广人多,历史悠远。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地有一地的文化。人类在繁衍发展中,无论形成的民族风情,还是开创的地域文化,无不与自然地理,气象物候密切相关,无不打着民族和时代的烙印。
中原地区的民居,多是四合小院及高墙门楼。走在古旧村庄的老街上,看到的是透着古朴和内敛的院落。村子中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树,和幽深的胡同。各家的院墙,有的砖砌,有的土筑,沧桑斑驳,至少都有一人高。村民们生活的理念是:院墙不仅仅为挡风防盗,也要阻人眼目,为家的私密性增加安全感。
墙头上,不时探出枣树或梧桐的枝条,绿叶红果掩映着房舍,透着一些神秘。稍微富裕讲究的人家,大门后迎面竖有影壁墙,上绘山水丹青或大字翰墨,壁前栽花植竹,趋风附雅。
影壁墙有两大功用,一是装点门面,显得风雅,二是街道上的行人,不会一眼看穿院内甚至厅堂。南方天气炎热,在家中的女眷难免衣衫不整,被路人看到,会有失体面,被贻笑大方。
而北方民居,因气候、地域原因,人们冬季大部分活动于室内的热炕头,炕上的大玻璃房窗,使院中的情景一览无遗。大门口若有人来,首先迎接的是家养的鹅狗。犬吠鹅鸣,使主人不用出屋,就看清了外面的一切。所以整个大院子显得简约、粗犷,注重的是实惠。
东北的院落一般都很大,这和地域广阔,人烟稀少有很大关系,同样是几百户的村屯,面积上比中原要大上好几倍。想当年,落脚此地闯关东的老户,圈地开荒时估计没有人约束,尽可能大的圈占院落,也是理所当然。影响下来,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很大,不仅全为居住,还包含着生活必须的瓜菜果蔬菜园地。
院子一般面街设立栅栏大门,很少有胡同。在东北,狭义的院子并不算广阔,住房居中或偏向左右,等房子宽度的地方一般直通大门,即为家院,是南方意义上的天井。院一侧建有简易的仓房及猪栏牛圈,还有马棚、鸡鸭狗舍等,这是准确的家院。但房前屋后另有上千、几千平米的地方,矮墙或篱笆隔开,有小门可以进出,种植些瓜果蔬菜,甚至粮食农作物,统称为院地。
这些成凹字或菜刀形的院地,同房子、院子一起被因地制宜的圈围着,形成一家一户四边形的大格子,东西相连,南北靠街,整个村子看起来,也算自然协调统一。
院墙全不高,有的地方是一米左右的土围墙,或上面插上稀疏的短树枝,更多的是篱笆墙或木板障。夏秋季节爬上一些藤蔓植物,开出各色各样的花朵,亦有南瓜、葫芦等,绿油油地挂在篱笆上,特招人喜爱,引人注目。
篱笆墙也不求高,能挡得住牲畜,标明界限就行。东北之地木材不缺,村中闲置的地方,任其荒芜,也少有人栽树植木,一是成材缓慢,二是怕影响邻近院落的果蔬种植,总之,没有需要才使村民们懒得去经营。
院墙不高,又没胡同和少有树木遮掩,所以,走在村子的大街上,各家各户院中的情景,尽收眼底,院中人的举动全看得一清二楚。
东北人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男人女人们不在乎外人窥视,相反,在乎的是,被人议论说主人懒惰,家里的园子荒芜,而不打理,以及院子脏乱差,比较埋汰﹝方言:不干净、不整洁﹞。
二.
东北的篱笆大院,一年四季都发生着年年相似,却又不同的故事。庄稼人居家过日子,锅碗瓢勺交响,鸡鸭鹅狗滋事,总有演不完的连续剧,道不尽的鸡零狗碎。
每年临冬,田野里净地,粮食归仓,院地中的蔬菜瓜果也告一段落。有一件事是北方人必须做的,那就是备足漫长冬天的取暖用柴。靠山林区的人,会弄来几车原木,运进家后截取统一的长短,劈成大小合适的柈子(东北人对大块劈柴的称呼),整齐码放在院子里。冰天雪地的冬天,指靠它做饭取暖,没有柴烧,等同于没有存粮,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不但难熬,也实在难以活命。
北方平原地区,木柴缺少,但满地有庄稼秸秆,野生的茅草、芦苇遍地皆是,都会被弄进家来,所以各家各户院子中,都堆起高高的柴草垛。
这时候的北方农村,柴草垛成了村中的风景,各家各户篱笆大院内,成山成岭,高高低低,堆满院地的一角,同时也成了家禽、牲畜及麻雀们的乐园。成天嘁嘁喳喳,吵吵闹闹。说不定出现什么情况,吵闹声突然静止,麻雀们“呼”地惊飞,如同刮过一阵风,它们争相同时飞向邻近的树或高处,密密麻麻,挨挨挤挤。这时,刨食的家禽会停下来张望,只有牛马们无动于衷,仍然慢条斯理的低头咀嚼。一年中也只有这个季节,院地对畜禽开放,任其在里面胡作非为。
院子主人,往往在住房旁边,用树木搭起一个“玉米楼子”,大田里收来的玉米棒子,因为没有干透,不能脱粒进仓,必须存放于露天中,历经一冬的自然风干,开春方可出售。
东北的玉米楼子很有特点,是北方人的一大发明,四根大木柱子载进土里,离地三尺的地方,以横木作底,周边围成木栅栏,黄橙橙的玉米棒子装在里面,上面遮盖上避雨雪的顶棚,可大可小,可高可矮,既通风透光,又防鼠防潮。
家家的玉米楼子,也是北方农村的一景,像一囤囤黄金,彰显着北方的富有和财富,也是农民们生活的底气。
冬闲下来的村民,男人们到处喝酒、打牌,凿冰窟窿弄鱼,也有的扛起猎枪(那时东北不少人有猎枪),踏雪打野兔、野鸡与狐狸。更有人,在柴草垛边支起粘网,捕捉鸟儿和麻雀,有笼养价值的鸟,可以买到城里,满足一些人的嗜好,而最多的是麻雀,则被扒皮油炸,是不错的下酒野味。不论收获如何,他们为的是乐趣和消耗吃饱喝足而过剩的荷尔蒙。
女人们则走东家串西家,脱鞋上炕,盘腿大坐,嗑着瓜子,闲谈些家长里短,唠些过日子的闲嗑,同时也传播一些不着调的风言风语。这时候,一个个篱笆大院里,即显得萧条,又十分热闹。
当然,这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现在国家封山育林,禁止乱砍乱伐,更不允许乱猎乱捕,麻雀已被列为二类保护。再说农民们也没有了这份闲功夫,年轻人上学、就业、外出打工,在家的也各有事可做,挣钱养家为第一。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吃喝不愁,屋子温暖,闲时做做家务,照看孙子,也懒得去违法乱纪,破坏大自然。
北方的冬季,是天然的大冰箱,弄来的鱼虾,杀好过年的猪羊,装进大缸中,铲些雪一埋,上面压块大石头,整整一冬天,既保证新鲜,又不怕动物糟蹋。
积酸菜,磨豆腐,包豆包,并且存上一袋冻饺子,冬季村民们忙碌的都是琢磨吃食,一直到过年,篱笆院中的热闹达到高潮。
首先打扫庭院,农村生活中一些必须而又有碍观瞻东西,虽不能抛弃,但归拢到不显眼的地方。总之,要尽量让过年串门的客人,进门有一种干净整洁的印象。接着,门口贴春联,窗上沾窗花,粮仓、车具、马棚,水井,就连猪圈、羊舍,都贴上“福、富、车行万里、六畜兴旺”之类喜庆吉祥的红纸墨字,并且有意把大福字倒过来沾贴,寓意福到。
再就是于院中高挂红灯笼,大灯笼挂的很高,点起来亮堂,寓意吉星高照,是庄户人家的追求。大年夜,红光闪闪,院落通明,鞭炮此起彼落、二踢脚腾空炸响,各家篱笆大院里飘出炊烟和暖气,里面混合着酒香与肉香、十分有年味。这是充满人情味的人间烟火,一个个篱笆大院里透出吉祥和喜庆。
除夕过后,村里自发组成秧歌队,挨家挨户进院扭几圈,爱面子的人家,还会打赏红包,多少不论,但瓜子、糖果、香烟,必须大盘端出,热情的招待,主人、客人、看热闹的人,全都喜气洋洋。
北方每到四月份,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大柴垛也逐渐萎缩。但积攒了一冬的牲畜粪便、草木灰及杂七杂八的垃圾,在篱笆院的另一处鼓起大堆。院主人,会适时洒水堆积发酵,然后翻晒打散,这是最好的农家肥,院地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指望的就是它,用当今时髦的话说,为“纯粹的绿色食品。”
夏秋时田里农忙,一般全家老少全下田。房门请铁将军把守,栅栏大门,随便弄段铁丝或绳索拴紧,免得猪羊乘机出去滋事。一般不到大中午,主人是不会回来。农村人没有带钥匙的习惯,房门钥匙随便用砖头压在窗台下、鸡舍旁。人们全心知肚明,即使外人若稍加翻找,也不难找到,但村子里并没有因此而家被盗。淳朴、善良的农村人,锁门也就是个形式,防君子不防小人,而本村本地的都相互了解,互相认识,互相有所照应,小人当然难做,久而久之,共有君子之风。
三.
也许远古先人们无意之间发现,在地上插一圈树枝条,作为屏障,即可以阻挡猛兽侵袭,又可以圈养猎捕来的活物,从而发明了篱笆。万千年来,作为家园的建筑,陪伴着人类发展,圈成实际意义上的家,共同走到文明的今天。
制作篱笆的材料可因地制宜,可因陋就简,可以几种组合,其功用不单是阻止与保护,更多的是表明为私人占领。文明人都尊重篱笆墙,任是绕远,也必由门进出,只有土匪,强盗才会视篱笆为儿戏,当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毁了多少东北的篱笆大院,难以计数。
乡村的篱笆院,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简便易行,是中国传承了经年的一道风景。诗人艾青在《献给乡村的诗》中写道:“外面围着石砌的围墙或竹编的篱笆,墙和篱笆上爬满了茑萝和纺车花。”电视剧《篱笆女人与狗》中唱道:“骡子下了个小马驹哟\乌鸡变成了彩凤凰\麻油灯呵断了油\山村的夜晚咋还这么亮\哎哦……哦……只有那篱笆的墙影子还那么长\在那墙上边爬满了爬满了豆角秧。”
时代发展到今天,悠悠黑土地上的农村,农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新盖的砖瓦大屋取代了泥土小房,种地不再是起早贪晚累折腰,科技兴盛,使农民春种秋收,机械化一步到位,丰收的粮食直接送粮库,粮食连家门都不需进,家中其他成员,甚至都不用下田进地,收入就直接打进腰包中的卡里。
富裕起来的农民,第一考虑的都是喜欢建设家园,房子自不必说,篱笆院墙也在建设之列,逐渐被砖砌,水泥预制板替代。
农村的院墙越来越美观、结实,也越来越高耸、封闭。篱笆似乎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即使为了商用的目的而保留下来,多改头换面,增加了更多的粉饰,成了农家大院招揽游客的卖点。规整的篱笆墙,彩旗飘飘,绿萝缠绕,虽然漂亮了许多,却感觉多了现代化的气息,少了自然的韵味,更没有了沧桑之感。
通观人类历史,正像《三国演义》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日月由东升起,落西后再转向升起之地,人和动物生于尘土,来世走一圈后,终归化尘,地球上很多事物,不经意间都在画圆,也许这是宇宙大规律。
人类由开放自由,走到封闭受约束,也许“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的时候,人类还要回归自然,完全开放,完全自由,也许那时不再需要篱笆墙,世界人类共同和谐地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的篱笆大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