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中秋后回故乡(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中秋后回故乡(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550.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3发表时间:2021-10-10 00:07:28

【丁香】中秋后回故乡(散文)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我提前回到星城,在月光如水的夜色中喜闻儿子的干妈抢到了一张回老家的高铁票,我就背起行囊与她拼车前往乡下了。
   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我们看着窗外的白云蓝天,迫切想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家。当车子过了常德西的大桥,从小路进入田野间后,我们知道快到与张家界相距不远的道山头了。崇山峻岭,树林青翠,鸟儿飞舞,山风吹拂,溪流欢唱,窗外熟悉的景色让人近乡情更怯。同车的老乡说快到野猪溪了,溪里的小鱼儿可是美味儿哟。他说起曾经有土匪拦截在山顶的老故事,我们惊诧不已,说第一次听闻呢,那时这里多恐怖呀。
   在车里,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说,他这次是回来参加高中同学毕业五十年聚会的。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他们已白发苍苍,可难忘昔日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相约同回故乡聚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们同他用乡音交流,他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普及一些土话的来历,车内瞬间欢声笑语不断,让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劳。
   万羊山在阳光下如万羊奔腾,这里有当年知青栽种的茶叶。时光匆匆,多少故事成了传说,万羊山依然在浩瀚的天空下走过四季轮回,苍翠逶迤。
   我们卸下行李,黄昏时乘车去张家界的马头溪。也许前一天下了雨,河水、溪水都是红色的,因为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吃晚餐前,在田间金黄的稻谷边拍照。溪边三百年前修建的风雨桥已不复存在,那一场洪水冲毁了乘凉观景的古桥,我好遗憾几年前没有拍摄古桥,以前总觉得多的是机会来游玩,哪知有时候现实很残酷,根本不留给你回首的机会。
   第二天阳光明媚,村民门口摆着婚庆的拱门。我们在喜庆中穿过小镇,前往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经过小姑姑门前,我们下车了,去她家门口吃甜高粱,那可是我们童年时的美味儿。表妹用刀把甜高粱砍成两节一段,便于我们剥开硬皮。吃了甜高粱,我们又去山后寻找山野水果八月炸。看到茶树上有八月炸的野藤,我们仰头张望,竟然看到茶树叶间藏匿的六个八月炸,惊喜地叫道,赶快拿木钩来,我们要摘八月炸。表妹去山下家里取木钩,我们爬上山顶,一看绿草覆盖着一片平地,有个人家在建新房子。远眺前方,苍茫天空下,群山含黛,其中一位女士告诉我们那里是张家界的山,左边右边的山才是我们县境内的山。欣赏着碧蓝天空下的群山,听到小姑姑的喊声,回过头,她已把木钩拿过来了。我们一起返回山腰,几个人齐心协力,把八月炸钩住,我踮着脚慢慢摘下六个八月炸,满载而归。
   离开小姑姑家,我们继续前行去小学旧址。到了蚕忙,那是我们童年时的乐园,赶紧下车。山边绿树婆娑,小河边青草茂盛。在桥上往下游看,曾经的棉花地已被房屋替代,弟弟当年挑水、母亲洗衣的小道已看不到了。河道经改造,井水依旧在,我们童年时偷偷下河游泳的河床变窄了,找不到以前的沙滩、鹅卵石。老桥边已建了一些房屋,小溪边的风雨桥只剩下桥板。河边柳树下还有龟蛋吗?我们看着对岸的柳树,那里曾经是我们给母亲找草药的地方,曾经的沙滩被矮矮的植被掩盖,估计找不到龟蛋的踪迹了。往前走,找不到通往小学旧址的路,我们在河边拍了一些照片,就在周支书的带领下前往金河村了。
   在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常常下乡,那时他口中提到的金河村就在河对岸不远的大山里。山路弯弯,一弯一景,我们陶醉在不断变换的自然风景中。绿树掩映中,灰瓦吊脚楼出现在眼前,那些老木屋曾经是儿时温馨的港湾,多想时光不老,出走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
   群山环抱中,过了几座小桥,在蜿蜒的道路行驶,我们随周支书来到了稻田间的老祠堂。稻谷已收割,田埂上野草丛生,建于康熙年间的老祠堂独立在山前的田野中,真是遗世而独立啊。祠堂顶部飞檐翘角处小草摇曳,也许是鸟儿撒下种子的杰作吧。墙壁上的雕塑像依稀可见,几百年的风雨洗去的是尘世的风霜,周氏宗祠见证着村子的发展。祠堂大门边的对联让人知道了历史上周氏有名的两派,一派是江浙西汉的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时期名将、丞相,细柳阅兵时,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另一派是湖南道县北宋的周敦颐,周敦颐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一派说明了他们村周氏的起源,周支书和村民认为他们自己是周敦颐的后裔。他解说道,古祠堂外墙雕塑的图案有动物马、猴、龙及人物文武百官,寓意“马上封侯”。因年久失修,老祠堂外墙脱落了很多,看得到露出的灰砖,这些斑驳的痕迹倾诉着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变迁。祠堂内的壁画原貌可见,几百年的古画显示着山野遗留的独特艺术风格。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会修缮古祠堂,在乡村振兴中发展旅游业。
   离开古祠堂,我们驱车走进坑坑洼洼的山路。沿路风光原始古朴,溯溪而上,走到拦水而建的坝边,前面没有路了。初建的堤坝没有完工,路边堆着砂石水泥,守材料的村民走过来打招呼,听他们介绍,一旦堤坝建好,就有几级落差,游客们可以漂流了。我想象着几级瀑布飞落的场景,期待能来观景漂流。
   烈日当空,把车子停在堤坝处,我们徒步到上游丛林深处,一下子凉快起来。峡谷中,溪流潺潺,鸟儿鸣叫,此刻我们方知溪水上游是张家界的地盘。我们手脚并用下到溪水中,清澈的溪水里鱼儿游动,据说这里有娃娃鱼。清凉的溪水让人忍不住掬一把水浇在脸上,洗去热气和汗水。
   山上还有岩洞,只是山势陡峭,我们不敢前往险象环生的洞口,据说那洞中可容纳几千人,以后打造成旅游的又一景点。关于四周山野的传说,周支书说了一些,我们初闻才知民间传说来源于生活,他还顺口说了一些农家谚语,我赞叹他嘴巴摸了猪油,能说会道,也感叹他的口才好,懂得的知识真多,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在溪水中玩耍,我站在大石头上拍风景,他们找到了几个螃蟹,没有装螃蟹的桶子,表妹用手拿着,不经意间,掉落溪水的螃蟹被她重新抓了回来。因常年溪水冲击,溪中岩石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流水声如动听的乐声敲打着山间的沉静,我们躲在树荫下翻着石头,希望再抓几个螃蟹。这里的溪水缓缓流淌,不论刮风下雨,它们欢快地奔向远方。安静的山野因为我们的到来有了生气,或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把游客吸引到这世外桃源。
   在老家的日子一晃而过,我们去了一趟江边,饱览美景后又返回大山深处,日落后去弟弟同学家吃美味的农家菜。他谈到学生时代的往事,勾起了我们对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
   饱餐一顿后,睡得香甜,清晨起来追着抬花轿的人群参加婚庆拍摄。回到老家,路边民居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疫情过后,新婚、祝寿的喜事不断,媒婆穿上传统服装,轿夫在喜洋洋的音乐节奏下摇晃着花轿,新郎骑着俊马傻看着花轿,他在担心新娘被晃晕吧?长长的娶亲队伍从娘家走到对岸的婆家,路途虽短,我们挤在人群中感受着无比喜悦的氛围。镇上开发区的新房子林立在河边,楼下各种店铺早已开张,一路的锣鼓锁啦声渲染着节日喜庆的气氛。
   婚礼结束后,我们下午就去一位中年美女老乡家体验挖芋头的劳动过程,在她家菜园子里,芋头树苗就是一道绿色的屏障。秋茄子挂在叶子下,红辣椒、青辣椒一串串地吸引我们采摘。儿子的干妈用竹背篓背上砍下的芋头杆叶,开始拍抖音,我走在她身后拍全景。
   接连几天艳阳当空,当红色的河水慢慢变清时,我们清晨去一位美女家,观看她现场做擂砵辣椒。旭日东升,照着窗外的河水,此刻,童年时的玩伴毛妹带着她年迈的父亲过来了,我们惊喜万分。张伯伯很健谈,他谈得最多的是家乡的风土人情,我们听闻了关于本土的民俗故事,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张伯伯说了一个笑话,大意是张家界有人吹牛道:“大庸有座天门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歇鞍,你们那里有这样的山吗?”本地的村民立马回复:“我们这里有座山,半截入云端,若要上天去,需要走下山。”他的话语一出,立马把他嚣张的气焰打下去了。
   我们在谈笑风生中不觉已到晌午,美女的擂砵辣椒早已做好,辣椒飘香中,大家试吃了几口,觉得味道很美,还是故乡的辣椒味道棒啊。
   下午,骄阳似火,今年的秋天气温真高,我们随张伯伯去了他们老家村子三星村。山野中,溪水环绕,一栋木吊脚楼呈“凹”字形坐落在田野中,中间几间木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两头的木楼是后面加修的。院落的石板上摆着几把木椅,几位老人在乘凉。
   加入他们闲谈的队伍,他们谈到了此地山山水水的故事,这里也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在木吊脚楼拍照,希望留住永恒的瞬间。如今木吊脚楼越来越少,村里的木吊脚楼需要修缮,据说有的村民收到了政府发的修缮款项,保存完好的吊脚楼是老人们留下的建筑艺术。
   闲谈中,我们决定去观赏村里另一座木吊脚楼。经过一座风雨桥,看到五个人才能环抱的大古树,我们下车了。五百年沧桑岁月,古树因为雷劈,一分为二,中间成了人们过路的地方。旁边的那棵树小多了,老古树郁郁葱葱,象把老伞撑在风雨桥边。桥上坐着几位老人,其中一位九十高龄,她穿着洁白的衬衣,精神矍铄,口齿清楚,与我们搭话,笑声连连。本想请坐在旁边的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唱山歌,她有点腼腆,说最近身体欠佳,下次唱。
   我们在说笑声中又来到同村的姜家大院,遇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竟然是前几年乡村表演中唱土地戏的一对老夫妻。与他们闲聊,张伯伯建议他们唱一段土地戏,两位老人大方地唱了起来。土地戏是当地传承下来的戏曲,会唱的人不多了,原始古朴的唱腔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一朵浪花,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两位老人还唱起了山歌,馋得张伯伯也一展歌喉,他们的歌声让我想起当年爷爷唱山歌的情景。
   几位老人还在对歌,我们爬上石头阶梯,走向后面的姜家大院。映入眼帘的景象是那么熟悉,竹篱笆做的院门,横摆的石槽,石板铺的大院地板,吊脚楼飞檐后可见翠绿的竹林,木门边贴着褪色的春联“福照家门万事兴,喜居宝地千年旺”。儿子的干妈越过木拦门儿上了楼板,我给她抢拍了一组美照。他们介绍,五年前,村里七老八十的村民就是在这里表演乡村节目,那时原汁原味的乡土表演让我们一饱眼福,惹得在外的游子纷纷想回到故乡的怀抱。
   在夕阳中离开三星村后,我们休息一晚,就去清浪镇的孟家溪打板栗。今年秋天气温高,板栗还没成熟,我们漫山遍野寻找板栗,是回味儿时打板栗的味道。一位老乡瘦高的个子,大家一致推荐他爬上树打板栗,这位龚姓老乡毫不犹豫赤脚爬树,拿起竹竿就噼里啪啦开始拍打起来。“砰砰砰”,板栗球纷纷从天而降,我们躲在旁边的屋檐下观看、闲聊。等他下树后,几位女士跑出去在树下捡板栗球,没有成熟的板栗是米白色的,剥开味道还不错,飘着淡淡的香味儿。当换上另一位老乡爬树打板栗时,我们又聚在屋檐下观看。两次打板栗,树下落下了很多板栗球,离开时是收获满满。
   假期过得真快,我们最后一天行程是上午打板栗,下午就去三叔家。白云缭绕,青山绿水,木屋老井,这是童年时的一幅画。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幅画一直藏在脑海里。
   木屋是我们童年住过的地方,前面对着笔架山。山下对面的那排木房子还是旧模样,沿溪建了一些新砖房。溪的上游有座高山,那时爷爷带着我和弟弟翻山越岭离开父母回到这木屋,他听到有人唱山歌,立马亮开嗓子对唱起来。
   时间过去几十年,三叔、三婶已经老了,但他们身体健康,年过七十还在种田、栽菜,像陶渊明一样过着悠闲的农家生活,一家人知足常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多想像陶渊明那样,似南山的秋菊,临霜而立,孤标傲世。
   离开三叔家,儿子的干妈开玩笑说,要三叔不要拆掉木屋,那里是我们的根。淳朴的三叔答应了,我们依依不舍地下山,即将回到喧嚣的红尘中,期待下次回来,能在乡村旅游景点偶遇儿时的亲朋好友。
   (原创首发)

共 45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家。一路有儿子干妈陪伴,车厢里,一位教授回来参加高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乡音笑语吹散了旅途疲劳。黄昏时乘车去张家界的马头溪,河水、溪水都是红色的,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溪边三百年的古桥已不复存在,毁于一场洪水,遗憾没为古桥留下一张照片。第二天穿过小镇,来到小姑门前,吃甜高梁,享用童年的美味。离开小姑家,继续前行,一路寻觅当年的印迹,心情被景致引领。一弯一景,陶醉在风景之中。来到建于康熙年间的老祠堂,祠堂飞檐翘角处小草摇曳,鸟儿留下的杰作。祠堂内壁画原貌可见,古画显示着艺术和生命。回到家乡,感受峡谷中溪流,鸟鸣;溪流中戏水捉螃蟹。回家的日子总是又短又快,学生时代的往事,把岁月装进了回忆中。保存完整的吊脚楼,留下来艺术见证。山歌,美景,父老乡亲,原汁原味的家乡长卷。青山绿水,木屋老井,是童年的画,更是当下的“金山银山”,故乡人们的福址。一篇故乡行游记,情景交融,情感饱满。叙述流畅自如,语言优美醉人,情节清晰环环相扣,完整严谨。一篇佳作,编者力荐阅读。【丁香编辑:秦雨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10-10 00:13:47
  依依老师的文字越来越美,写这样的散文难度非常大,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是驾驭不了的。回到家乡,感受峡谷中溪流,鸟鸣;溪流中戏水捉螃蟹。回家的日子总是又短又快,学生时代的往事,把岁月装进了回忆中。这趟故乡行,老师收获满满,幸福满满,所以,散文真正打动人是“以情带文”非常棒!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问好。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10-10 05:33:13
  与几位老乡拼车从省城回到老家乡下,每天行程安排得满满的。疫情后,婚庆、祝寿的喜庆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几天假期中,我们乘中巴车从山里跑到江边玩了一天,又马不停蹄重回山里。偶遇一些亲朋好友,就去山里找板栗、捉螃蟹,开心不已。回乡的时间虽短,却收获多多。谢谢秦雨阳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10-10 05:26:21
  谢谢秦雨阳社长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10-10 10:57:41
  依依老师这是故乡行意义非同一般,一场“亲友团”拼车长驱,共同的目标是“省亲”,情谊满车厢,笑声飞窗外。带着一样的亲切乡音,带着一样的厚重思念,走进阔别已久的故乡怀抱。在江边、山里穿梭,一路行程,婚礼、祝寿、对歌,入目,入耳,入心,一次又一次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故乡依然是那般美,熟悉、亲切,一遍又一遍激起胸中波澜;山中找板栗,溪水捉螃蟹,一次又一次把小时候的故事重新放映一遍。这样的散文是真正有“嚼”头,第二遍读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回复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10-10 11:59:55
  因为疫情,我两次到了省城,都没敢回乡下,怕惊扰亲朋好友。这次假期拼车成功,我们才踏上归途。姑姑叔叔家已是几年没去过了,据说两年来一切红白喜事都从简。这次偶遇传统婚礼,开心地追赶拍摄。故乡发展了,可热闹的场景在国庆才呈现出来。春天刚回省城,很多店面关着门。希望疫情过后,一切正常。谢谢秦雨阳社长再次留评!
4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0-10 18:50:40
  拜读了依依老师的故乡回游记,美美的山水,浓浓的乡情,是一篇很好的作品。
   依依老师,我目前有莲秀与雨阳二位老师的微信,如有可能,可互加微信吗?
回复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10-10 19:04:50
  两年来就回了两次故乡,匆匆写稿投稿。谢谢和谐自然老师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我的微信好像设置了不能加,我和粉红莲秀社长及秦雨阳社长同在一个作者群,老师可进作者群,就可加上我的微信了。
5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10-11 07:29:03
  感谢依依美女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佳作。感谢秦社倾情编辑,辛苦了。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10-11 08:19:05
  谢谢粉红莲秀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谢谢秦雨阳社长辛苦编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