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最后的夙愿,永远的死士(散文)
公元前284年,齐国。
天昏地暗,乌云黑压压地遮蔽着整个天空,在凄厉的狂风中仍能看到有几只乌鸦在盘旋着,那尖锐刺耳的鸣叫声和风声一样,让人时刻都感到毛骨悚然。
奄奄一息的他被捆在五辆马车上,等待他的是非常严酷的刑罚——车裂。他极力地睁开疲惫的双眼,想再看这个世界最后一眼,昔日的风波与曲折,一幕幕地在眼前回放,然后就这样凄惨地与人世告别。
曾经的他只是一介寒门书生,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生活。但他胸怀大志,从不甘心碌碌无为一生,毅然发愤图强,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为使自己全神贯注,在犯困时狠下心来用锥子刺伤自己的大腿,用剧痛换来清醒,继续认真学习。多少个夜以继日在灯下埋头苦读的身影,多少个大腿上血肉模糊的伤痕,终于在十年寒窗后学有所成,并拜师鬼谷子,学得更加高深的才能,他的仕途之旅正式启程了。
可惜山的那边依然是山。要知道在战国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各诸侯国君为了励精图治而广泛招贤纳士,从而富国强兵。然而天下人才济济,像他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要想在这茫茫人海中鹤立鸡群,出类拔萃简直都比上天入地还难。虽然他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但早年游说各国却始终被拒之门外,毕竟比他更有才华的人太多了,因此怀才不遇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唉,山的那边,什么时候才能是海啊?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历经数次被埋没的失意后,在绝望中终于看到了一线生机。他来到燕国后,又过了一年居无定所的日子,终于被燕文侯所赏识,并对他以礼相待。唉,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千里马遇见伯乐的心想事成让他喜出望外。
从此,燕国就成为了他梦想开始的地方。赢得了燕文侯的青睐后,他开始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又经过数年的努力拼搏,成为一名出色的纵横家。后来燕昭王用黄金台礼贤下士,给他更多的知遇之恩。紧接着他再次游说各国,先前的冷遇已经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上宾的礼遇和丰厚的赏赐。从平平无奇到春风得意,从衣衫褴褛到锦衣玉食,真是天壤之别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借优秀的能力和口才换来六国国君的赞不绝口,并进一步普及他所推行的“合纵”思想,鼓励六国联合抗秦,他也因此佩六国相印,成为说一不二的从约长。当然,这也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虽说他已经同时拥有了金钱,权力与荣誉,不过这些对于志士来说都只是浮土。淡泊名利,是每一个志士共有的品质。他深刻明白,没有当年燕国对他的雪中送炭,他早就像垃圾一样被无情地丢弃,最后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始终没有被浮华冲昏了头脑,时刻都在感激着燕国的恩情。如果不为燕国杀身成仁,他在九泉之下依然不会瞑目。
而当年齐国趁燕国衰微之时趁火打劫,险些使燕国覆亡之事,一直都是燕国的奇耻大辱。如若不重创齐国以雪当年之恨,燕昭王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在理想与信念的驱使下,他决定蛰伏齐国作为燕国的内线,以生命为代价,去刺探齐国情报,并向齐国提供关于各种各样的假情报,达到拖垮齐国,为燕国赢得战胜齐国,洗雪耻辱的机会,以此完成燕昭王和自己的心愿。
是的,如今再多的荣华富贵也比不上当年失落时燕文侯的一个赏识的眼神。
是的,他穷其一生不为飞黄腾达,衣锦还乡,只为受主知遇,舍生忘死。
是的,他明知此行齐国就是死路一条,但他依然要用一生的忠诚回报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燕国。
果然如他所料,当他凭借从约长的地位和优秀的才能进入齐国时,齐王果然对他言听计从,并认命他为齐国宰相且委以重任,一切都开始在他的掌握之中。不久齐国日渐式微,燕国蓄势待发,胜利的曙光即将降临。
不过,这一切也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他经过与燕国名相乐毅的里应外合,使燕国很快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危在旦夕。这时齐国的内政也更加地混乱,齐国众位官员因内乱而对他实行刺杀,而齐湣王因毫不知情而寻找凶手。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再施最后一计,假借罪名让齐湣王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刺客使凶手上钩。他从来到齐国做内线时,就已经清楚自己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因此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恐慌和惧怕,而是一心一意地为燕国付出着自己的一切,直至慷慨赴死。他死后的遗计,无非是为了成全一个真正的死士。
如今,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日子,即将被车裂的他就此走完了他的以死报恩之路。
“行刑!”刽子手厉声喊道。
话音刚落,五辆马车向五个不同的方向飞奔起来,霎时便将他撕得粉身碎骨。他的热血有的洒在地上染红了焦土,有的随着狂风洒向空中。那情景是惨不忍睹的,更是壮怀激烈的。
和商鞅一样,虽然死得很惨,但虽死无憾,无愧本心。
他最后的夙愿也因为他的殒落而得到实现,成就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美名。
这就是他,一位才华横溢的纵横家,更是一位矢志不渝的死士。
这就是他,以最凄惨的谢幕,换来感天动地的绝响。
这就是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士为知己者死。
千年后的唐朝,一位诗人写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最后的夙愿,成就永远的死士。
他的名字叫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