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油甘(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油甘(散文)


作者:归来的少年 童生,86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18发表时间:2021-10-15 14:23:35

【书香】油甘(散文) 绿有很多种,油甘的绿应独算一种。浅、亮,略略透明,很称果肉的酸。单说酸,也对不起这绿。油甘之为油甘,一则在绿,一则在酸酸涩涩之后的回甘。说来也奇怪,小时候,在大埕,没有小孩子不喜欢油甘的。
   油甘的样子极好。像个缩小了许多倍的灯笼,大的只比大拇指小点,小的比小指肚大点。一只成熟的油甘果子,圆圆,稍稍扁,鼓鼓的果面有细细的脉匀匀地分成几瓣,只是真吃起来并不分瓣。
   村东,小庙侧,阿木的妈妈摆一个竹架,上面摆有青油甘。有时一分钱三五颗,有时三分钱一小酒杯。大小价钱不同,皮色好与带了褐点的也有区别。大个子的油甘,价钱高一些,也没有那么苦涩,可以像啃苹果梨子一样用小孩子细细的牙齿咬、嚼。吃起来自然体面得意一些。有时会让人不舍得吃,要放在衣袋裤袋好一阵子,不时摸摸捏捏,一时弄丢了会心疼一阵子。小个的油甘青青的,颜色暗,皮反而滑,只是一入嘴,肉软、涩,几乎没有回甘。却因此而耐吃,一两分钱可以吃上半个上午,可以与三五个小伙伴共享。
   油甘还有另一种吃法,就是用甘草和机器糖腌。样子黄黄的,很灿烂,入口甜、甘,但吃完却口里干干,又渴。小孩子吃青油甘,大人并不干预,但吃这种腌制过的,就要开口说,特别对机器糖的危害要重重地说上一通。机器糖,就是糖精,就是糖蜜素,这种工业类的东西并不是今天才使用,七、八十年代就有。大人们对于自然物件有天然的相信,对于这种机器制造的东西,即使在还很穷的时期也有所鄙夷。我妈妈经常对我说,吃了会生一肚子虫,千万不可食的。
   油甘,大人其实也食一点。在年节吃了油腻东西之后,在三五人一起喝工夫茶时。一有大埕隔邻福建诏安几个乡里的人来走巷叫卖,大人们就好买上好几斤,价钱要便宜许多。一家人放开来吃,反而吃不了多少。吃不完的,找个陶罐子,将油甘轻轻晒一下,去了水份了,一层油甘,一层盐,腌起来。小孩子要是吃太饱、吃伤了,就给几粒,干吃也好,泡水喝也好。吃了一小会,小肚子就咕咕叫,排气,没有不灵验的。我读书时,午后做作业,口淡,也会自己去取几粒来含嘴里,只一阵,就咸得额头出了薄薄一层汗,人清醒好多。这样养成的习惯,到后来很少卤油甘了,只好去掏盐罐子,找出白亮亮的大粒海盐,含在嘴里,汗也会出,但过后一阵腥味,实在不如油甘好。
   油甘还有一样与人亲近,离不开,就是叶子可以用来做枕头。油甘的叶子很幼,细长圆角,只有小指甲的三分之一这么大小,晒干,清香,松软,塞在用布缝好的枕套里,睡起来,软软香香。翻起身来,耳边沙沙响。那沙沙的声音十分有质感,一层一层的,让人心安。每年春天,太阳下,各家的妈妈都要将一家人的枕头拆开,倒出淡淡绿色的油甘叶,用井花水冲洗,晒干。到傍晚,大人们就叫来小孩,一起来装枕头。奶奶、妈妈们则抓紧在晒油甘叶的竹扁筐旁,一针一针地缝起来。周边,鸡犬团绕,夕阳红遍。慢慢地,灯火就上了,暖暖的。
   前几年,我在广州的新河浦见有人在卖油甘叶,一斤十几元,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隔这么多年了,真换个枕头肉,担心自己睡不好。却不知为什么,一时又想起大埕大榕树下阿木妈妈卖油甘的情景。那年回家,一问,却问出一件很不堪的事。
   原来,阿木读书出来,去打工,娶了一个越南嫂子,回来在大榕树下起一间小屋,为人修理单车,日子过得平静。阿木俩口子很恩爱,生了个儿子,在县里最好的中学,成绩好得出名,一个乡里都十分高兴。却不知在高三临高考了,这孩子自己一个人去海边,落了海,第二天才找到,已经不行了。一个村的人十分心疼。因为,大树脚下,有一间地头庙,每年新婚的、生子的、高考的、进步的,大都会用大红纸写在庙墙上。各家的情况,乡亲们都互相惦记、鼓励。阿木仔这样子,实在叫人心酸。但我爸爸却说了阿木妈妈的一件事:当天,乡亲们正忙着后事,阿木妈妈却在屋里坐不住,总要到东头的新市场去卖水果,说,再耽误,果子都要皱了。我爸爸说起来,十分责怪。我刚听时,也是。但现在,细想,未必不是老人解忧的一种方法。人生啊,要是如油甘多好,吃了酸涩,却有回甘。千万不要先甘后苦,倒了个序。
   一声叹息!还是说点开心的吧!
   油甘,深入了解,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台湾,广有种植、食和用。只是,在此以外的地方,知道的人不多,食和用的人更少。像我这样离开家乡的人却经常要通过媒体和亲人,了解一下油甘,像借问一个故人。同时,还要作一番深思和考察。
   这些种植油甘的地方,首先在地理和气候上有共同点,同时,具有相近的口味和风俗习性。那油甘的种植、食用、流传,可能就是基于地理的族群迁徙史。我对于童年和油甘的记忆,其实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存在于脑海,更存在于味觉。
   味觉记忆比其他的记忆要深刻、牢固很多。上面讲到的这些地方,对于酸、涩有一种偏爱。所以,形成了味觉的敏感。喜欢油甘,往往喜欢橄榄,这两样同样是在食用之后有回甘。而喜欢这两样,一定也喜欢茶,特别是苦的、回甘好的茶。工夫茶,于是在这些地方广为流传。有了这种味觉的启蒙和锻练之后,人们就喜欢食物的清淡、新鲜和原味。其中,闽南菜、潮州菜、台湾菜,都有这个禀性,有共同的特色,又血脉相连。
   我现在回大埕去,老村落主要是老人居住。三万多居民,居东头新区的为多。新区,有路灯、公园、超市,奶茶店、烧烤摊、麻辣烫档一间比一间火热。年青人有更多选择,与城里、外地趋同。油甘只在菜市场里,安静地等待着,再没有我少年时甚为儿童挂念的情景。
   我也看到,人们对于油甘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者对油甘的成份作了分析,针对油甘对身体的好处也作了有凭有证的说明。总之,好处很多,确凿有加。各地的种植,也作了改进,酸度下降、回甘增强,品牌化的产销方式全面开展。有些人将油甘引入潮菜,开发出鲍鱼油甘汤。也有人,正在开发饮品。当然,不加工,保持原生态,拍摄出山区原生地,加上标签,承诺可追溯的销售,也在网上很得真心喜欢油甘的人的拥趸。
   一粒小小的油甘,凝聚的,镜照的,到底还有些什么,总令我回味。
  

共 2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油甘小,但饱含其内的“味道”足足可以让那时的少年流连忘返。油甘酸涩,但它却恰恰是那时的少年最喜欢的果子。不论玩耍时,还是学习时。口里含一颗油甘,顿时微汗,头脑随之而清醒许多。油甘不仅是小孩子的美味,它也是大人们喜欢的东西,年节时候,吃多了油腻,偶尔吃一两颗油甘,伴着茶水,倍解油腻。油叶子也是宝,可以做枕头芯,枕着这样的枕头“翻起身来,耳边沙沙响。那沙沙的声音十分有质感,一层一层的,让人心安。”如笔者所言:“味觉记忆比其他的记忆要深刻、牢固很多。”所以至今对酸和涩有着一种特有的偏爱。如今的油甘制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花样繁多,丰富着当地人的生活。一颗小小的油甘,凝聚的,镜照的,是无穷的回味。作品语言温婉,温暖,细细品味,似乎能让每一位读者不禁想起存在自己心里的那一颗“油甘”。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西贝木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10-15 14:25:50
  油甘北方人可能没吃过,不过好像见过,不知道是不是,蛮想吃一次看什么味道,呵呵,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5 18:31:15
  像橄榄的味道。但更酸,更甘。
2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10-15 14:34:33
  第一次听说有油甘这种水果,很新鲜。作者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佳作,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5 18:32:05
  网上有卖。对健康好。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10-15 18:26:44
  又读到具有老师风格的作品,虽然我不知道油甘为何物,但字里行间读到一种情,一种地域文化的味。特别喜欢老师的文笔,言简意赅,跳跃连贯而又不生硬,细腻概括而又留有空间。欣赏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5 18:33:40
  感谢天马老师。油甘我现在也很少吃。
4 楼        文友:梦姑        2021-10-15 22:27:02
  有鲁迅的风格。油甘是什么果子?没听过,更没见过,但跟着你的笔墨认识了油甘,好像我们的小绿杏儿,酸酸涩涩,又略甘甜。人生如油甘多好,先酸涩后甘甜,千万不要颠倒个了。这句话太有教育意义了,真理。
回复4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6 07:37:34
  感谢老师鼓励。学习中。
5 楼        文友:紫枫梦蝶        2021-10-16 07:53:23
  从没听过甘油也没见过,但从作者文中读到了甘油的味道,问好作者,有时间请我吃甘油????
回复5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6 14:08:16
  那好办。一斤才十无左右。
6 楼        文友:清雅若水        2021-10-18 10:02:54
  文笔细腻,立意独特!
回复6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0-18 18:09:44
  感谢您。多多交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