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行走在晚秋(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宁静】行走在晚秋(散文/外一篇)


作者:菁茵 举人,403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8发表时间:2021-10-18 13:58:24
摘要:国庆期间,没有出远门,一来害怕人多拥堵,二来担心疫情受困,三来想多陪陪母亲,权衡之下,回到村里,于是有了这两篇村居散记。

【宁静】行走在晚秋(散文/外一篇) ◎行走在晚秋
  
   对于塞外来说,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天空明净高远,大地五彩斑斓,组成一幅无边无际的画卷,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周末,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秋日的田野。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路两旁的树,它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身形挺拔,静默不语,平静地目送着车来人往。相较于春天的青涩,夏日的丰茂,此时的她们,换上了黄绿相间的花衣裳,在蓝天的映衬下,增添了几许成熟的风韵。
   到处可见大片的玉米地,铺呈在平坦的大地上,一眼望不到头。此时,成熟的玉米地如一块块硕大的黄色蛋糕,正在被一台台收割机逐块进行吞噬,“嗡嗡”的响声在大地上回荡。收割过的玉米地,恍若被洗劫一空的战场,只剩被打包成长方形的草捆,东倒西歪、七零八落,远远望去,又像远古没落的城堡,空旷中透着一种难言的孤寂与荒凉。此情此景,脑中突然现出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塞外独有的一种景致。又想到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塞外,因为气候的恶劣,在古人眼里,一度被称为苦寒之地,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粗犷与辽阔,更爱上了这份雄浑与苍茫。如果说,江南的美美在其细腻婉约,塞外的美,则美在其奔放大气。
   行走途中,一堆堆金黄的玉米棒子猝不及防闯入眼帘,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或覆在屋顶,或码在院内,或躺在场面(打麦场)。在阳光的晾晒中,那些玉米棒子继续酝酿积淀,那抹黄,越来越浓重,灿烂得如一道道光,将一座座村庄依次点亮。
   除了玉米,便是成片的葵花。葵花是河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古郡五原更是被誉为葵花大县。据说全国每七粒葵花籽有一粒就产自我们河套地区,这个传闻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足见葵花这个产业在这里占据的重要地位。此时,大片的葵花地已经褪去昔日的繁华,曾浩浩荡荡如太阳般的花朵早已蜕变成一盘盘饱满的瓜子,它们垂下一贯仰着的面庞,将怀里的果实小心翼翼收藏。
   和过去不同,农民们不再将葵盘割下来拉回院里或场面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将一个个葵盘割下来插在杆上进行晾晒(我们这里叫插盘),待水分蒸发后直接在田里进行脱粒,这样可以省去拉运的诸多麻烦,也可避免途中籽粒的损失。农民们正在收割葵盘,两名女子裹着鲜艳的花头巾,戴着口罩,只剩一双眼睛。她们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拽着葵盘,动作娴熟,只听“咔嚓”一声,“扑”一下,葵盘已经被稳稳插在葵花杆上。举目望去,一个个葵盘,被整齐划一地安插在葵花杆上,朴素的颜色充满金属般的质感,宏大的阵式有一种不张扬却别样的震撼。倘若从高空看,这一个个葵盘,应该似一枚枚棋子,而大地,便是巨大的棋盘。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春来耕种,秋来收获。农民们深谙这个道理,他们是行走在大地棋盘上的哲学家。
   走着走着,一大片高粱映入眼帘。幼时的我并未见过高粱,这是今年土地流转后人们引进试种的新品种。现在看来,产量还不错。一株株高粱,个头和我相仿,那些籽种细密而繁多,紧紧簇拥在一起,如同擎着的一枚枚红色的火炬,又像一支支硕大的笔尖,直指蓝天,欲书写些什么。这几片高粱地,四四方方,颜色鲜明,在日渐萧瑟的田野里分外打眼,仿佛大地上打着的几块绯红的补丁。
   在一片向阳的低洼地,不知是哪个农民忙得颠倒了时节,竟然洒下了一些油菜籽。这些油菜籽抓着秋的尾巴,使劲发芽,试图再妖娆一把,纤弱的枝干竟开出了几朵黄色的花朵。只是这样的花朵,明显营养不良,身形如此单薄,注定了只能是刹那芳华。看到它们,想起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日里的黄花,终究敌不过接踵而来的岁月的风霜,我不觉慨叹着,耳边却响起“哗哗”的响声,那些油菜花在风中摇曳,如一个个笑得花枝乱颤的女子。那一刻,我蓦然醒悟,莫非它们在笑我杞人忧天?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尽管这些花儿错过了季节,但它们把自己最后的生命绽放成一抹金黄,不留遗憾,极尽灿烂,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
   极目远眺,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在走向衰败,唯独芦花却日盛一日妖娆起来。春天时它们身形单薄,夏天时它们一片葱绿,秋天时,它们却绽出了花朵。如此洁白,如一团团雪,如此轻盈,似一朵朵云。它们,不争春,不斗艳,厚积薄发,汇聚在一起,手牵手,肩并肩,站成一道道风景线,在秋水边,在渠埂上,蜿蜒成一簇簇肆意燃烧的火。它们,让我想起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不显山不露水,暗自努力,厚积薄发,直至逆袭成晚秋时节的主角。
   暮秋时节,塞外的农事已近尾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加速了农民抢收的进程。今年的葵花和玉米都获得了大丰收,还未收割,已有商贩三番五次到地里与农民们议价。行走途中,我遇到开着四轮车的三哥,他拉着满满一车玉米棒子。那些玉米棒子,个个超过一尺长,颗粒饱满得几乎溢出来。三哥告诉我们,他种着二十来亩玉米和葵花,产量都不错,今年能卖个好价钱。说这话时,他两眼发亮,如黄土地般的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塞外的庄稼只能种一茬,现在,村子东北端流转出去的土地上,一座座大棚矗立起来,外面的大田逐渐萧条,暖棚里面的糯玉米、小西瓜、黄柿子却长得郁郁葱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农民们从外地不断引进新品种,火龙果、草莓、桑椹这些我们当地曾极为稀罕的水果,陆续在塞外落地生根,亲手采摘水果吸引了大批的城里人,成了村里的优势产业。种植大棚的农民喜形于色地告诉我们:“这些宝贝疙瘩,将在春节前后闪亮登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年的辛勤付出,终于迎来收获。秋天,注定是农民们的盛宴。对于农民来说,只要脚踩土地,就永远不会绝望,一次播种,就是梦想的开始,一次收获,就可以融化累积的风霜。大地,有着最仁慈的胸膛,它会对所有默默耕耘的人进行褒奖。
   但我们都知道,用不了多久,伴随着霜冻的到来,塞外的大地将重新落入安静。这是土地的休养生息,这是万物的归零重启。我们要感恩广袤大地的馈赠,要珍视每一个季节的风景,因为每一段经历,都不可复制,每一段行程,都是新的领悟与收获。
  
   ◎小院秋景
  
   父亲去世后,母亲独守小院,为了缓解她的寂寞,我和夫开始在村庄和城市之间奔波。
   生我养我的小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已经由原来的三百多口人减少到八九十口人,而且大多是老年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大多已不再劳作,每日从东荫凉倒在西荫凉,聚在一起聊天。五六十岁为数不多的人成了村里的主要劳动力,正忙着收秋,四轮车、收割机、脱粒机频繁行驶在乡村小道上。
   母亲的地已经流转出去,不需要忙着收秋。而园子里的一些蔬菜,因为有围墙的庇护,也不急着收割。曾经,用很多的时间与人周旋,现在,我们用大把的时间和园子里的植物亲密相处。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勃发生长的样子,却能触发心底的那份柔软与感动。每日里,与那些花草蔬菜默然相对,心生欢喜。
   昨天下了雨,早晨醒来,发现地面全湿了,赶紧去看那些花。想着它们轻软的身子经受这样的风吹雨打,是不是已经零落成泥?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低估了花儿们的承受力。
   那一簇簇花,尽管被秋风一再撕扯,被秋雨频频浇濯,开始变得衣衫不整,却风韵犹存。瞧,八瓣梅神采奕奕,粉红的面庞依旧是院子里的焦点。墙角的地雷花,毫发未伤,还是郁郁葱葱,开花的开花,结籽的结籽,透着一股子安详。那些新结的状如地雷般的籽种,躺在花瓣尽失的花心中,似怀中的婴孩,正在温床里酣睡。
   园子里的蔬菜仿佛刚洗过澡,真真如出浴的美人,株株娇嫩欲滴,叶片上滚动着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珠子。生菜是茄苗拔掉后又种的第三茬庄稼,刚刚冒头,黄中带绿,稚嫩得让人不忍采摘。
   塞外的秋天,天气凉得早。大部分茄苗已经枯萎,个别几株却依旧身姿挺拔,叶片葱绿,一夜之间,居然又绽放出了几朵小花,如同一个个紫色的小铃铛,在风中摇摆。辣椒已经蜕变得全身通红,好像披了一身新嫁衣,它们被母亲用线穿成一大串,挂在了梯子上,似一串待燃的鞭炮,仿佛随时都会炸出幸福的声响来。
   而那些西葫芦,真是多子多孙的大家族,都到这个季节了,居然一点未受影响,葫芦藤仍是盘根错节,藤上依旧花朵绽放,大大小小的葫芦一个接一个,让人怀疑,它们似在与这季节抗衡,要充分展现那份“娃多力量大”。
   其实,只有萝卜才是这个季节的主角,不仅繁盛的叶子是它们的保护伞,而且它们的根茎被深埋在土里,足以抵挡塞外寒露风霜的侵蚀。因而,它们是塞外最后被收割的庄稼。此时,它们正沉默不语,暗暗发力,根茎在日益壮大中。
   人生短暂,走着走着,便到了暮秋。回望过去,但愿我们不会为错过春的生机,夏的繁茂,而烦恼忧愁,要知道,人生在世,四季流转,无论你追求什么,到头来都会回到原点,就如植物的兴衰,无论曾经多么蓬勃,最终都会化为虚空。
   人至中年,经历了尘世的喧嚣,越来越喜欢乡村的静谧与安宁。很庆幸,我们生在一个安稳的国度,能在阳光下发呆,在细雨中漫步,能抬眼看星空,俯首伺花草,耳畔有鸟鸣,心底存柔情。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我以为已然是美好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过程,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埋头躬耕,不问前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共 37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塞外秋来风景异,塞外秋韵,别一番风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村人们正在秋收,一派繁忙景象。行走在秋天的田野,仿佛走进一幅幅画卷。成熟的玉米地如一块块黄金的蛋糕,葵花盘宏大的阵式有一种不张扬却别样的震撼。母亲的园子里,那些植物勃发生长的样子,触发人心底的那份柔软与感动。文章写秋韵,非惟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农稼作物描绘与写实,殊为可贵的是在于其塞外之秋其韵致的发见与开掘,在于其作品思想主旨内涵的提炼与升华。诚如作家所言:人生是一个过程,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埋头躬耕,不问前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又如,每一段经历,都不可复制,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这,正是大作本文的审美价值所在,社会人生意义价值所在。【编辑涤: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0-18 13:59:25
  大作拜读,问好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11:13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遥握问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0-18 17:24:05
  塞外秋色很美,作者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饱满,既让我们见识了秋之美,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12:46
  感谢雅评,遥握祝好
3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1-10-19 01:19:19
  写出了农村的味道,就像站在我们村的感觉,真好。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3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15:12
  我们都是村里长大的孩子,感谢企鹅老师赏阅,秋安~
4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10-19 08:15:02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5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10-19 19:42:52
  读过诗人写的塞外诗,也看过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的塞外风情,都没有菁茵老师的这篇塞外秋韵美!欣赏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24:12
  感谢风吟老师赏阅,遥握祝好
6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1-10-20 14:00:20
  作者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饱满,既让我们见识了秋之美,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回复6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24:49
  感谢老师雅评,敬茶
7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10-26 23:42:50
  看到菁茵的文章,忆起秋风吹落的枯叶、回老家的父母和霜雪染白的头发,我想在晚秋也去看望一下父母,还想写写我的好姐妹菁茵。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7 楼        文友:菁茵        2021-10-27 10:27:31
  期待若尘的美文,因文结缘,倍加珍惜,感恩江山,感谢相遇。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