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收获】吃面(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收获】吃面(散文)


作者:泉坞山人 布衣,47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1发表时间:2021-10-20 12:30:33

吃面,用不着去高档酒店,去街边寻常面馆就是。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里的面,自然指的是面条,把吃面与节气风俗联系在一起,可见其大众的喜爱程度。我的家乡所在地定远,位于江淮之间,楚头吴尾,米面兼食,爱吃什么全凭个人喜好,用不着厚此薄彼;对我来说,去面馆吃面,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调节与消遣。
   定城里的面馆很多,要说生意好的,当数拉面馆吧!
   离我住处不远,有一家耀东拉面馆,门面不大,一间是拉面操作间,一间为客人就餐的地方。临门处放了两个不锈钢电炉桶,一只里面是烧着的开水,专为下面条用的;另外一只里面炖着的是用牛骨头等熬制的高汤。拉面师傅在案板前站着,案板上放着和好的面团,见客人来了,问好了扁面还是圆面,师傅开始拉面,只见他将和好的面团,揉成一长条,提起来拧成麻花状,双手来回扯面,先是双股,继而四股,不断拉扯,一直拉到粗细适度为止。在拉的过程中,师傅会在撒了干面粉的案板上重重地摔面,那“啪啪”的声响清脆而明快,引得顾客不断地伸头观望,师傅仿佛是受到了鼓舞,越发地使劲,颇有“弯弓射雕”的豪迈。之后,师傅将拉好的面,轻抖着放进开水桶里,待面条在沸水里翻腾几下过后,用漏勺捞起盛入碗中,再从另一只锅里舀起一勺高汤拌上,接着再撒上香菜蒜苗等之类的佐料,最后放上卤制的牛肉片与辣油,一碗拉面才算完成。
   耀东拉面馆经营的拉面,采用的是皖北面食做法,红汤白面,色彩鲜艳;一碗汤面端上来,香气缭绕,火辣辣地如山花乱颤;举箸下去,如触缠绵心事,一挑一卷,顷刻间丝面如瀑;送入口中,顿时跺足:快意恩仇的辛辣鲜香味道,会迅速攻占了你的口腹,直到你吃得嘴角通红,热汗淋淋,还是欲罢不能。相比较兰州的清真拉面,这种产生于安徽本地的拉面,更加体现了辣、香、爽、滑、脆等不同口感的品质,让食客有大呼过瘾的享受。
   岳母喜欢面食,但怕辣,去了几趟拉面馆,总要取一碗清水,把红汤里的白面取出,过了一下清水再吃。看着岳母怕辣的窘相,妻和儿子都抿着嘴笑。我说去吃炉桥小刀面吧!那面劲道还不用辣汤。岳母问远吗?我说不远,开车不过半个小时。于是,在2020年重阳节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岳母去了炉桥。
   相比较风靡县城的拉面,炉桥的小刀面则含蓄得多。这种诞生于定远炉桥镇的面食,颇有点“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味道,开在定城的几家小刀面馆,据说也是炉桥的师傅在做,生意却不温不火,好像离开了炉桥就失去了水色,横竖打不起精神。看来,非去炉桥才能得其真味也。
   在镇上,经营小刀面的面馆有多家,各家的手艺也有所不同,我们先是跟着导航去了位于新街的丁家面馆,店家没有营业,让我们吃了闭门羹。可能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门前的街道正在施工,铁皮围栏把施工路段封了起来,让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不时有拉土车进来,卷起阵阵烟尘,我们小心地将车找了一个不碍事的地方停好,走到铺设电缆的施工地方询问师傅,师傅挺热情,说我们走错了,丁家老面馆开在裤裆街上,去那里才能品尝到正宗老炉桥的烟火味。
   慨叹时代的巨大发展,这些年来街道的拆迁整改变得十分频繁,不过在我看来,改变的不过是表面的来来去去,骨子里的烟火气依然在袅袅升腾。当我们驶入裤裆街,仿佛感觉到了时间的停止,这里街道狭窄,仅够一辆小车通行,周围矮房林立,两三个老人在房前闲聊,对我们的到来熟视无睹。停好车,看看时间还早,我们顺着小街彳亍而行,古朴的青石板横在路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部分老屋上的风火墙犹在,镌刻着时光的留痕。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心,在一点一点地静下来,仿佛在倾听一支芦笛吹亮岁月的歌声,悠悠长长,或远或近。
   丁家面馆是老房子,就在裤裆街两条裤衩的接口处,门前的丁家面馆招牌很是显目,走进去,前面是堂屋,兼卖着卤菜,后屋较宽敞,分上下两层,底下的大厅摆有三四张桌子,供客人就餐,边上有间房,是师傅做面的作坊。他家的小刀面讲究现擀现做:只见师傅从盆里取出一大块面团,平放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用手来回反复地将面团搓揉均匀。不急,把面团放在案板上醒一会,待面团醒的差不多了,再用一根碗口粗的长擀面杖富有韵律地把面团推擀开来,待面团擀制到一定程度后,将擀面杖卷入其中,将面紧紧包裹在内,并用手向外推卷。如此反复数次,不一会儿功夫,案板上的大面团就变成了很大一块薄面片。师傅轻巧地将面片折叠起来,一刀一刀切下去。出来的面条粗细匀称、长短一致,用手提起轻轻一抖,沾着面粉的面条铺洒开来:细软绵长,千丝万缕。
   丁家面馆讲究地是冷拼热面,客人来了,可点些荤素卤菜,吃的差不多了,再上热面,但见面条色泽微黄,上面鸡丝葱花相伴,汤汁清亮,口感筋道。
   和我们临桌的客人,在游玩炉桥古景“桥上桥”时见过,他们也是带着老人出来玩的。所谓地过来吃面,更多地是寻找生活里的烟火气,老年人恋旧,总希望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有一处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老街的烟火气,给了他们以情感的慰藉,一家人的和睦相处,更是让生活充满温情。
   如果说拉面是敲红色大鼓的北方大汉,那生于炉桥的小刀面则是持青竹笛子的妙龄少女,虽说做面的手艺不同,味道各异,却同样让人心向往之。我只能说,见惯了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听一听乡野清曲,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
  

共 21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条是我国主要主食之一,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在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里,面食已经发展得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林立满街。在定城里,有一家耀东拉面馆,师傅精湛的厨艺将拉面当成了艺术操作。而耀东拉面馆更是将皖北面食的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无时无刻不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将辣、香、爽、滑、脆提高到了顶点。相对于风靡县城的拉面,炉桥小刀面则含蓄得多。吃小刀面得去丁家老面馆,那里才能吃出人间的烟火味。如果说拉面是敲红色大鼓的北方大汉,那生于炉桥的小刀面则是手持青竹笛子的妙龄少女。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描写细致细腻,作者将安徽地方面食的特色完美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1-10-20 12:30:5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2 楼        文友:何叶        2021-10-21 13:20:09
  山人老师的文朴实无华,很有生活气息。学习了。感谢老师支持社团征文,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21-10-21 14:00:28
  感谢何社长鼓励,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