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失传已久的大冶铁矿“灯棚歌”(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失传已久的大冶铁矿“灯棚歌”(随笔)


作者:爱护落花 白丁,1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9发表时间:2021-10-21 19:18:34

【菊韵】失传已久的大冶铁矿“灯棚歌”(随笔) 说起“灯棚歌”,大家很容易想到广东的张家边。其实,在大冶铁矿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灯棚歌”。大冶铁矿“灯棚歌”是矿工们歇息时,在矿棚灯下自娱自乐的产物。矿工大多工作在地下,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心理活动鲜为人知,这些歌谣对于社会各界了解大冶铁矿的历史和特点,有着重要的认识作用。它可以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大冶铁矿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研究大冶铁矿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研究铁山矿冶文化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矿冶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色。大冶铁矿在各个历史阶段,其职工构成状况各不相同,“灯棚歌”的内容也各不相同。黄石地区的矿冶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超越时空的存在,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不同时代的文化与黄石地区的矿冶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回顾古今大冶铁矿的发展与黄石矿冶文化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矿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活力,从而通过它推动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冶铁矿最早的矿工队伍产生于清光绪17年(1891年),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支矿工队伍中,本地贫苦农民大约占95%,来自上海、宁波、厦门等地近代工业发达较早地区的技术工人占4-5%,后来随着采矿业的扩大,矿局又陆续从外地招募拉一批工人,矿工大约增加了一倍,此时是否存在“灯棚歌”,业已无从考证。从现有资料看,大冶铁矿“灯棚歌”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解放前的旧社会,一个是解放后的新社会。
  
   解放前的大冶铁矿“灯棚歌”
  
   民间歌谣是民众的心声,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往往是记录一个时代特征的最好资料之一。民国九年(1920年),湖北省官矿公署开办的象鼻山铁矿投产,象鼻山官矿与商办的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并立。矿工队伍进一步扩大,总人数大约3000人。据老人介绍,在矿上曾流传这样一些歌谣:“早上班不见太阳,晚出露头顶月亮。矿工出得牛马力,劳动总是比日长。”“有人难冇我不难,搭起茅寮去采矿,象鼻山下米又贵,一天还要吃三餐。”“日日下井不见光,朝朝回家空米缸,红薯南瓜多过饭,股长常要吃单餐。”
   这些歌谣短的寥寥数语,长则数十行,虽然流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反映了大冶铁矿矿业文化的一些特点,是矿工精神、矿工历史、矿工个性、矿工气质的重要表征。
   铁山是以工矿为传统产业的地区,其劳动歌亦反映了以工业为特色的风貌,其中有些反映工矿生活的作品,是全省稀少的品种。如:《四方谣》“两块石头夹块肉,前进后修不能筑”总结了挖矿的劳动经验。有些歌谣哭诉了徒工的苦楚辛酸,如《学徒歌》“工人最苦是学徒,白干三年不如牛,残菜剩饭不饱肚,挨打受骂一身愁,稍有一点没应酬,赶出矿场无活路”;诸如此类的有“少时顾个嘴,老来去讨米,三病两痛,江里一蹦”,以及《工匠门》、《穷人血泪洒满山》等,记述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控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状态。爱国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起来,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该年11月26日,冼星海和戏剧家洪深带领武汉大学宣传队和上海救亡演剧二队,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从武汉搭乘汉冶萍公司的班船,来到石灰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先后在黄石港、上窑“万年台”、源华煤矿、下陆陆家铺和铁山盛洪卿等地举行街头宣传和演出。演剧二队中有著名演员金山、王莹等。他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节目,深受矿工们喜爱,一直被矿工们传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铁山前夕(4月25日),大冶县政府向大冶厂矿传达国民政府军政部密令,停止开采矿石。两矿矿工全部遣散。10月29日下午,铁山沦陷之后,“日铁”大冶矿业所为掠夺大冶铁矿的矿产资源,采用骗、抓等手段,从本地和外地弄来大批城市失业工人、贫民、农民充当苦力,又把战场俘虏的中国军人押来矿山服苦役,矿工人数猛增,最多时为战前的2倍。在“日铁”开采铁山的七年里,铁山有首歌谣云:“上了狮子山,如进鬼门关,活人走上去,死人往下搬。”
   抗战胜利后,大冶铁矿流行的《铁山一团帽》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腐败:“鬼子逃,国军到,闹得铁山一团糟;国民党,到处抢,敲骨吸髓肥肚肠”。《恨难填》反映了矿工不当亡国奴,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十恨民团》一歌,用当地传统的歌唱形式,既揭露了反革命民团的罪行,又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革命态度。这些旧社会的大冶铁矿“灯棚歌”,不仅是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广大矿工们在重压的最底层,迸发而出的要自由、求解放的呼声,更是在暴风骤雨般的阶阶斗争和民族斗争中产生的一种呐喊,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鲜明的阶级性和浓重的民族色彩。
  
   解放后的大冶铁矿“灯棚歌”
  
   1950年4月25日,中央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在华钢公司负责人陪同下,视察了正在恢复生产的铁山矿区。1952年5月1日,中央地质部在铁山组建429地质队。1953年4月,429队在尖林山打出新矿体,揭开了尖林山的“地质之谜”。1954年11月,武汉钢铁公司成立“铁山筹备处”;1955年“铁山筹备处”广播站建成播音;1956年1月“铁山筹备处”改称武汉武钢大冶铁矿。是年,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到铁山,对铁山矿区矿工的福利事业作了三点指示:兴建铁山工人文化宫;兴建灯光球场;调全国大型剧团到铁山为矿工演出。
   因为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此时矿工们除演唱广播站播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耳熟能祥的歌曲以外,较流行的还有3首,分别是赖广益作词、李瑞星作曲的《抗美援朝进行曲》,钟华作词、罗宗贤作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及崔露沙作词、尹昇镇区、金继文、安娥译配的朝鲜歌曲《在泉边》。
   1958年9月15日,参加武钢第一炉铁水出炉庆典后的第3天,毛泽东原本要从武汉前往安徽视察。但他临时提出,要再到黄石去看一看。他这一天去看的大冶铁矿,是他一生唯一到过的铁矿山。同年,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农村招进大批青年,矿工队伍发展壮大。因为矿山重建,华北、东北、中南等地区老公矿企业的技术工人、地方机关的工作人员、专业的解放军战士、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相继来到矿山,一支新的,有文化的矿工队伍形成了。
   毛泽东主席亲临大冶铁矿视察,为矿山建设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矿山职工。该年,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地实行“扩邦工程”,矿党委提出了“守山吃,伴山眠”的口号,矿山工人们以完不成任务不下山的决心,积极组织攻关战斗队,完成了扩邦任务。
   其间,大冶铁矿“灯棚歌”因矿工需求,得到迅速发展。那一代年轻人觉得,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伟大的祖国,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在当时大冶铁矿,有一首歌名为《我有一个理想》的歌曲非常流行。歌词大概是这样的:我有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理想。等我长大了,要把工人当,要把工人当。造出机器能生产,造出枪炮送前方。……
   这一年,大冶铁矿职工已经有了8271人,部分矿工住在日军占据时期修建的木地板平房里。“灯棚歌”《我们本是革命人》《人人赛过诸葛亮》等歌谣在矿区流行。如《决不拉后腿》:“冬月里来大雪飞,我郎要把队伍归。手提布鞋送我郎,采矿决不拉后腿。”
   文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背景,歌曲的创作也同样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此时的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文艺发展在这一时期进入崭新篇章。国家独立、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则表现在生产、生活及人民思想情感的各个方面,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开拓了空间,一些以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生活的歌曲题材大量出现。大冶铁矿“灯棚歌”的创作也不例外。一首朝气蓬勃的童谣传遍大江南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家喻户晓,然而却极少有人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还描述了一座城和一个时代的往事。童谣《小燕子》的歌词,起初由王路先生在黄石创作,后经作曲家王云阶修改作曲,其中第二段歌词就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黄石轰轰烈烈的工厂建设,而大冶铁矿曾是王路先生采风过的地方。
   民歌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反映民俗民情的一面镜子。湖北为荆楚之地,历来善歌。由湖北省歌剧团以梅少山、杨会君、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等为骨干集体创作《洪湖赤卫队》(作曲由张敬安和欧阳谦叔负责),在铁山演出后,深受各界群众的喜爱,里面的许多唱段在矿区广泛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即是其中流传最广的唱段之一,至今还是一些社区团体演出时的保留节目。
  
   大冶铁矿“灯棚歌”之源起和结束
  
   大冶铁矿“灯棚歌”通俗易懂,可以说是集民谣、童谣、农谚、艺术歌曲等之大成。曾流行于得道湾、龙衢湾、盛洪卿及矿区一带。有宴请亲友的“开灯酒”,如:“今年好过旧年多,老糠撒下就成禾,谷米收成箩叠箩,酿成美酒亲人喝。”有过年屠宰的唱的歌谣,如:“鸡子鸡子你莫怪,你是过年的一碗菜,今年早早克,明年早早来。”有互相嘲弄的搞笑,如:“聋子听对子,瞎子摸柜子。叫你拿梳子,你拿篦(湖北人读bei)子。”“三岁的伢,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生莫打我,回家吃口妈妈(奶)来。”“你妈个鬼,烧开水,提个篮子瘪个嘴。”“包老爷,吃猪血,打破了碗,好‘遭业’。”“好哭佬,卖灯草,卖到河里狗子咬(念“ao”)。狗子狗子你莫咬,他是我屋里的好哭佬”。有介绍自然现象的,如:“出太阳,下白雨,下克下来冇得雨。”有反映女权提高的,如:“三八妇女节,男的好遭业,女的看电影,男的做清洁;女的坐飞机, 男的坐撮箕。”
   ……
   大冶铁矿“灯棚歌”,虽然有的可能有点世俗和市井味道,但读唱起来异常亲切,即便到了现在,也能迅速让你回到童年的时代。它对我们探矿冶文化之源流,追古老之传统,弘扬传统之文化,创未来之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54年,黄石市新华书店分店在铁山租赁私房开设门市部。是年,成立了铁山工人文化宫。1957年,大冶铁矿职工业余文艺队排练了“快板剧”等节目,参加了湖北省职工文艺演出。1959年大冶铁矿文艺队自编自的男女声表演唱《抬大钎》,参加了湖北省职工文艺汇演,获演出奖。武钢公司还安排大冶铁矿文艺队为朝鲜慰问团作了专场演出。
   1955年,由省文化局拨款6.5万元兴建铁山影剧院。1956年7月,铁山影剧院建成。能容纳观众1020人,以放电影为主,兼演戏曲。
   ……
   随着大冶铁矿矿工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矿区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加强,矿工们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化,晚上待在工棚里唱“灯棚歌”的习俗,也随之湮没在历史之中。同样,伴随我们童年时光的“月亮公公,月亮婆婆,请尔下来,吃只馍馍……”,这首动人的歌谣也越走越远。
  
   后记: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铁山的矿冶文化没有很强的物质载体,它仍然像地下的矿石一样被深深地埋住。与它同时期的文化相比,矿冶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并不高,大冶铁矿“灯棚歌”更是没有获得社会、民众整体的认知和认同。直到如今,我们对大冶铁矿“灯棚歌”的发掘、认识、保护、宣传还不够,它就像是低温炼出的粗铜一样,还不够精细。打造铁山矿冶文化,就必须让矿冶文化给予人有亲切感、认同感、认知感,要让铁山市民有自豪感。

共 4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是作者对大冶铁矿“灯棚歌”的记录,虽然灯棚歌没有流传,甚至已经被遗忘,但为了纪念,作者还是从解放前大冶铁矿的灯棚歌,到解放后灯棚歌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沿革,从灯棚歌的起源到结束,做了系统的说明和解析,灯棚歌虽然等不了大雅之堂,属于民间歌谣范畴,但却是民众的心声,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往往是记录一个时代特征的最好资料之一,灯棚歌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铁矿工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寄托。解放前的灯棚歌,是宣泄是控诉是心灵的呐喊,解放后的灯棚歌是鼓足士气五谷精神,增加赶紧的精神催化剂。灯棚歌虽然消失了,但企业文化扔需要像灯棚歌一样感动人心。一篇很有价值的散文,推荐阅读!【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1-10-21 19:19:10
  一篇很有纪念意义的散文,我给作者点个赞啊!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1 19:24:54
  这文有历史文化意义,能唤起人对民间文化的回忆。写得好,点精赞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