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又见炊烟(散文)

精品 【东篱】又见炊烟(散文)


作者:明月梅花 秀才,217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9发表时间:2021-10-22 05:39:15

【东篱】又见炊烟(散文)
   晨光如一匹藏青色的纱,轻盈覆盖于小镇。晨风有情有意,丝丝温润,有玉的触感。门口的树叶在微风里摇曳,有浓密的叶没过屋檐,没心没肺地往瓦缝里钻,给黯淡的瓦添了一丝鲜亮的颜色,衬得素朴的房屋明媚起来。
   厨房,半明半暗,昏黄的光从门外怯怯钻入。外公在灶头间忙碌着,准备做早饭。做饭用的是大灶,灶上有两口大锅,角落处还有一口小锅。外面的大锅注满了水,里面的大锅装满了待煮的猪食。外公点燃蒿草,用力塞入灶膛,清瘦的手青筋凸显,布满皱纹,每一道都是生活的印痕。一勺勺稻谷壳流畅滑入灶膛,火熊熊燃起,在灶膛内张牙舞爪,呼呼作响。稍后,屋顶上的烟囱上升起了缕缕炊烟,轻轻的,悄悄的,仿佛怕扰了人们的晨梦。
   风来,炊烟一改沉静之态,与之共舞,若美人在跳一曲古典舞,袅娜,柔美,轻盈,点缀天际,温柔时光。使劲地嗅,人间烟火的味道温暖而浑厚,如潮水,把人深深吞没。好想抓住一把炊烟,捧在怀里,一定很柔软,很贴心。
   水开,外公下米、捞饭、蒸饭、炒菜。火在灶膛里热烈地燃,为锅奉献一生的痴情,无怨无悔。炊烟在屋顶上袅袅地飘,来来去去,百转千回。淡淡的阳光从云层里流泻而下,为炊烟着色,最后彼此融为一体,照见小镇千姿百态的烟火日子。
   早饭做好,厨房的热气散去,一切归于平静。饭菜端上了桌,简单不失隆重。外公坐于竹椅上,手握一杯凉透的茶喝得荡气回肠,边喝边看我们兄妹吃饭,见我们吃得香,喜悦如花绽放于脸颊。
   屋顶还有少许炊烟与烟囱深情缱绻,难舍难分,最终无奈离去。炊烟的消失彻底终止了清晨的光阴,大人们各自忙碌,孩子们自有乐趣。那时,炊烟的出现和离去会牵扯我的思绪。炊烟对我而言,是风景,也是一种指向,代表外公、外婆在厨房做饭,做饭意味着有饭可吃,吃饭是年少时最为扯心扯肺的事。
   黄昏,我喜欢站于河堤,观看炊烟。河水清清,浩浩荡荡,柔情与豪放兼具。有妇人在石阶上洗衣,捣衣声绵长悠远,如一曲山歌的回声。对岸是山和村庄,山虽不巍峨,但气势不凡;村庄被树木掩映,隐约可见,让人猜想村庄的过去和未来,猜想村庄人的喜怒哀乐。河堤的这一边有稻田和菜地,夏日的稻田散发着成熟的味道,金黄色的稻苗颗粒饱满,鼓胀而出,随时等待与镰刀来一场激情相拥。菜地里有红有绿,绿肥红瘦,斑斓多姿。河边有人家,人家尽枕河,一色青砖黑瓦的房屋整齐排列,颇有水乡韵味。一个个烟囱在人家的屋顶赫然挺立,如张着的大嘴,无言升向天空,慢慢吐出缕缕炊烟,不厌其烦。远远瞧着,似雾,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似云,在流动,在翻腾。黄昏,河堤,河流,炊烟与人家,构成一幅婉约的画,令我不忍离去。
   整个暑期,在清晨,在黄昏,我的目光追逐着炊烟,就如追逐着蝴蝶与金龟子一般兴奋。炊烟最终去了哪里,我无从得知。我想,它们一定变成了云,在天上快乐地飞。或者变成了风,驰骋千里,阅尽世间风光。我相信炊烟最终会回归大地,因为它来自大地。大地是孕育万物的温床。
  
   二
   开学,随父亲进城读书,小镇宁静的生活被暂时储存在记忆里。
   小城很少有人烧柴,多烧液化气或蜂窝煤。每次父亲做饭,打开煤气罐的阀门,我会产生不安之感。煤气罐,像一个君临天下的帝王,性情捉摸不透,我对它充满敬畏;当煤气灶的按钮被旋开,有蓝色的火焰从中间跳跃而出,散发着一丝令人不悦的煤气味。那个时候,很思念柴和稻谷壳燃烧的气息。液化气的燃烧没有炊烟。炊烟,在小城是不合时宜的。
   早上去上学,走在小巷里,有主妇们松松挽着头发,穿着睡衣和拖鞋,睡眼惺忪,提着煤炉子到门口点煤球。煤球呈蜂窝状,有着细密圆润的孔,像城里人一样心思缜密。煤黑得纯粹,比黑夜更黑。煤球不好点,有时半天点不着,于是烟来了,一条巷子变得烟雾缭绕,呛人鼻息。那也是炊烟,和小镇的炊烟有着截然不同的风骨和气节。小镇的炊烟温情、沉静、低调,这里的炊烟慌张、浮躁、张扬,不是往人家的门缝里偷偷地钻;就是在小巷斑驳的墙壁上横冲直撞,最后沿着墙根,直冲云霄,睥睨滚滚红尘。小城的炊烟,有跋扈之态,让我失望。
   煤球最终被点燃,烟四散逃窜,瞬间无影无踪。主妇们的脸与手均染上一片黑,边抱怨边提着煤炉子进厨房,张罗着一家老小的早餐。煤球在炉子里默默燃烧,散发着一种特立独行的味道,与煤气味、汽油味,构成了小城的味道。日日穿行于这种味道中,我的心颇感焦躁,无比怀念小镇的生活。
   假期一到,我急急赶回小镇,仿佛与小镇隔了千万年之久。又看到炊烟升起,嗅到了草木、稻谷壳、柴火和河流的气息,心安静如秋水,无限踏实。
   再回小镇,炊烟成为记忆。家家户户已无人烧柴,街上也无柴可卖,政府倡导保护青山绿水,禁止砍柴。家里的大灶、小灶已被拆除,液化气、电磁炉、电饭煲一统厨房。母亲用得甚为称心,说总算逃离烟熏火燎的日子,再也不用操心灌稻谷壳,去山上砍柴了。我理解母亲,砍柴和灌稻谷壳是她此生不堪回首的记忆,承载的是劳累和贫穷。用电、用液化气便利不说,厨房也变得干净,很少看到灰。逃离过去的日子,母亲的内心是欢喜的。但是我却觉得少了什么。煤气灶的火有不可一世的派头,难以亲近。电磁炉没有火光,冰冷,毫无温情。没有柴火的厨房,空荡,清冷;屋顶失去了炊烟缭绕,失去生机,有萎靡、落寞之气。
   炊烟构筑的生活场景被时代彻底终结,终结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以前人们把做饭叫烧火,而今叫煮饭。以前人们吃饭喜欢端着碗到处走,而今都端正坐于桌前吃。河堤变成了马路,菜地里建了房子,门总是紧紧关着,邻里之间疏远了,说话变得格外客气,小镇越来越像城市了。
  
   三
   多年来,我对邓丽君的那首歌《又见炊烟》迷恋不已,“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每次听到这首歌,心被汩汩暖流灌注。
   我以为,此生难见炊烟。没想到数年后,在婆婆家又见炊烟。
   婆婆家在漳州一个小镇,有现代化的楼房、宽阔的马路、滚滚飞驰的小车和时尚小店;也不乏红砖红瓦的古厝、泥巴路面、鸡笼鸭舍和稻田菜地。喧闹不失清幽,现代美和古朴美兼容并蓄。
   第一年回婆婆家过年,因工作之故,我和老公在年三十下午才到。那天奇冷,阳光失踪,天空昏暗,如一块打湿的抹布,可拧出水。风毫不怜香惜玉,像针,扎手。到婆婆家门口,见屋顶有炊烟,无限惊喜。老公告诉我,逢年过节婆婆喜欢烧柴,觉得更有年味,做出的饭菜也更好吃,所以家里的土灶始终保留着。
   炊烟的颜色与天空的色泽遥相呼应,在风中摇来荡去,以曲线的形式扑入天空的怀抱。我被吸引了,仿佛在看一朵风华绝代的花、一棵千年古树。炊烟于我,其意义高于花和树,唤醒了我太多的记忆。年少的记忆如雪花,洋洋洒洒,纷至沓来,无比清爽。
   进入厨房,温暖的气息萦绕鼻翼,似曾相识。院子的小灶燃起,一口大铁锅架在炉灶上。弟媳在灶前烧火,大哥在炒菜。香味浓郁,溢满一院。厨房里,大灶上热气腾腾,滚滚涌来。婆婆正坐于灶前气定神闲地烧火,看到我们眼睛一亮,忙站起,问我冷不冷,说我穿得太少,赶紧让我到灶边暖暖手。把冰冷的手伸近灶膛,暖意瞬间弥漫全身。
   婆婆塞了一根柴禾入灶,眉间眼底全是笑意。那笑意比灶火更温暖,比炊烟更让我欣喜。看着婆婆,我想,有多少母亲,还在眼巴巴等待着远方的儿女回家过年呢。只是很多年轻人过年越来越不爱回老家,怕花钱,怕被父母安排相亲。那些等不到孩子的母亲,只能把一声叹息留给明月清风。而婆婆却无此遗憾,几个孩子孝顺又懂事,过年准时回来;公公对她呵护备至,宠溺她的一切喜好,包括保留土灶,费心搜罗柴火。婆婆是幸福的。幸福如水,滋养出她从容的心态。
   那年的年夜饭,吃得香甜无比,柴火烧制的饭菜,有童年的味道。
   岁岁年年,炊烟成了婆婆家过年一个不可或缺的情节,让我触摸到了年少时光里的暖。从此对年殷殷期待,除了为吃一顿柴火烧制的饭菜外,更为与炊烟来一场邂逅,虽然邂逅里有欠缺,有遗憾,但我依然满怀深情,心生感动。
  

共 32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不俗,作者抓住“晨光、晨风、树木、房屋”为读者精心勾勒了一幅清晨乡村美丽的画景。外公在厨房忙碌,煮猪食,煮家人早餐,屋顶升起缕缕炊烟。炊烟对“我”而言,是风景,也是一种指向,代表外公外婆在厨房做饭。整个暑假,“我”喜欢在清晨与黄昏站在河堤观看炊烟。妇人在河里洗衣,稻田、菜地、河流、山脉、炊烟与人家,无不构成一幅婉约的画。暑期过后,随父亲进城读书,离开了小镇。城里是用液化气和蜂窝煤煮饭,到处充塞着煤气味、汽油味,让我思念起家乡柴和稻谷壳燃烧的气息。再后来,再回小镇,炊烟成为了记忆。政府倡导保护青山绿水,禁上砍柴,家家户户大灶已拆除,用上了现代化的煮饭用具。炊烟构筑的生活场景被时代彻底终结,也终结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语言习惯,小镇越来越像城市了。“我”以为此生难见炊烟了,没想到数年后,在婆婆家又见炊烟,唤醒了我太多的记忆,进入厨房,温暖的气息,萦绕鼻翼,似曾相识。作者细致描绘,让一幅农村生活场景图跃然纸端,也深刻体现了这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全文语言质朴且优美,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如行云流水,给人美感与亲切。文章以“炊烟”为线索,串成生活中的三个画面,原生家庭生活画面、城里生活画面以及婆婆家的生活画面。每个画面都饱含着作者对炊烟(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故土深深的依恋之情。好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02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22 05:44:23
  文章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充满了温暖的底色,读来令来回味无穷!好文,力荐赏读。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7:56:59
  感谢湘莉老师精彩编按,温暖鼓励。回忆是一种温暖。辛苦,一早推文。敬茶,祝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0-22 06:43:51
  一缕炊烟,被明月老师写得摇曳多姿,诗意满满。文章跌宕起伏,仿佛如烟缥缈。对乡愁的解读细腻精彩,读几遍,韵味走心,挥之不去。淳朴的乡村生活渐渐淡去,一代人的记忆却没有消失,驻留在记忆深处,变成了诗,诗意的存在,才是生活的底蕴,爱生活,不是培养起来的情感,而是滋生的习惯。唯美的画面,可爱的亲人,淳朴的情感,构筑了一幅幅美的图,读明月老师的文章,是一大享受,我享受了这个清晨,只是我的楼外也没有炊烟,我想家了。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7:59:14
  谢谢怀才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乡愁是一种相思病,文字是药,可缓解。敬茶,祝安。
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10-22 08:30:25
  炊烟成了时光里的温暖,留存在最珍贵的亲情中。一家人因炊烟而聚的纷围,因一根柴火入灶而眉间眼底笑意,会让冬日暖心。炊烟的日子让幸福淡定而从容。一缕炊烟,一个温暖的家,一袭永恒的情愫!好感人的画面!
回复3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00:21
  谢谢鸿雁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炊烟,是一根丝线,把亲情拉紧。敬茶,祝安。
4 楼        文友:岚亮        2021-10-22 09:54:07
  读过不少炊烟文,我自己也写过不少炊烟的文字,惟有读了明月梅花妹子的炊烟最悠长、最多姿、最芬芳、最诗意、最唯美、最醉人。写得太好了,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02:59
  谢谢岚亮大哥精彩解读,暖心鼓励。不敢和大哥相比。你的文视野开阔,放得开,收得拢。我的文,写得拘谨。敬茶,祝安。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10-22 11:38:47
  炊烟,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温暖又温馨。明月老师的这篇优美的散文,会让人想起童年那些充满温情的过往。文章描写细腻生动,贴近生活,情感真挚感人,语言唯美诗意,把人不自觉带入一种美的意境。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秋琪!
回复5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04:09
  谢谢如菊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炊烟,是一种生活方式,让人怀念。敬茶,祝安。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10-22 13:00:40
  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唱得柔情似水,缠绵入骨;明月老师的《又见炊烟》写得风姿袅袅,暖若春风。炊烟,伴着亲情,一个个故事承载着无法忘却的记忆,记忆里的画面,淳朴、亲切、唯美、温暖。明月老师文字愈发摇曳生姿,想象丰盈,能将生活中的普通与平凡写出浪漫与深情,诗意跌宕,耐人寻味!佩服好文笔,问候明月老师深秋吉祥,万事胜意!
回复6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07:10
  谢谢罗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炊烟,最让我想起外公。回忆有无尽的暖,也有永恒的惆怅。敬茶,祝安。
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10-22 13:46:25
  美丽的乡村,美丽的炊烟萦绕,绝美的景象。啊!风景如画,想着老师的唯美心境,是不可比拟的!赞!
回复7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14:04
  谢谢孤独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炊烟是乡村的一首诗,点缀了乡村。敬茶,祝安。
8 楼        文友:白玄        2021-10-22 17:52:25
  文章深情地回忆了外公家的炊烟,轻轻的、悄悄的,与风共舞,袅娜、柔美、轻盈,点缀天际,温柔时光,与人家和村景,构成一幅婉约的画,令我不忍离去。随父亲进城读书,城里的炊烟似乎煤气味、汽油味很难闻,我不喜欢。暑假再回小镇,已用电、液化气,不见炊烟。有点遗憾,几多伤感。又见炊烟是到婆婆家过年,暖意瞬间弥漫全身,触摸到少年时光的暖,不仅为柴火烧制的饭菜,更为见到炊烟,所以对年殷殷期待。运用对比不同情况下的炊烟,从而突出“我”对炊烟的深情怀念,对故土的无限依恋之情。描写细致,感情饱满,构思精巧,深度美文,拜读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22 18:11:30
  谢谢白玄老师精彩解读,暖心鼓励。人到中年,思乡情愫日益浓厚。年少时的故乡是心中一枚清新的半弯月,美丽着琐碎平常的日子。敬茶,祝安。
9 楼        文友:石中元        2022-01-28 20:26:23
  又见炊烟,炊烟有望,人间烟火有真情!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回复9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2-01-29 12:41:01
  谢谢石老师留言鼓励!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