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梦】“亲自”是个福(随笔/外二篇)
◎ “亲自”是个福
“亲自”这个词,很中性,本来无所谓褒贬。无非是指自己出面,亲身而为,亦可以引申为躬行,所谓“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过去一个时期,频繁在媒体上听到“亲自”一词。比如某某亲自为工程剪彩,某某亲自到会并讲话等等。久而久之,“亲自”一词便具有褒扬的色彩,又因常与领导干部紧密结合,“亲自”愈发金贵起来。
“亲自”金贵起来以后,老百姓偶尔也想过把“亲自”的瘾。剪不了彩,讲不了话,就拿身边琐事开涮。同事在餐厅见面,冷不丁会冒出一句:“嘿,哥们,亲自来吃饭呀。”或者在浴室里碰面,也不忘调侃一句:“嘿,哥们,亲自来洗澡了?”虽说是玩笑,但细一思忖,这“亲自”还真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不小的福分。
凡事能亲自而为、亲力亲为,说明活着且活得健康。死去的人,一了百了,亲自也随着肉体的消失而踪影皆无。小区里的一家大众浴池,有一帮老客,彼此熟悉,泡澡闲聊。其中一位身材偏瘦的中年人,话比较多,引起我的注意,但后来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再见时,整个人瘦得厉害,也不大说话。听旁边人说,他得病了,肺癌。又过去半年,我都没见到他。洗澡这件寻常事,估计他已经不能亲自而为了。年老体弱、偏瘫中风的病人,虽然活着,许多事情业已不能亲为。我的岳母原本能蹬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楼上楼下地送牛奶,得了脑血栓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没有得病的人很难理解病人内心的苦楚,其实令他们痛苦的根源,不完全是病痛本身,而是诸如洗脸、吃饭、上厕所这些原本轻松平常的事情,他们都不能亲自去做了。由此看来,谁能说亲自不是个福呢?
亲自是个福,但不是所有活着且活得健康的人们都能享受到老的。它是一柄双刃剑,有时带来的不是福分而是厄运。比如,一些贪官腐败分子,他们曾经亲自剪过彩,亲自到会并亲自做过许多重要讲话。然而,他们亲自贪污腐败,亲自违法乱纪,亲自断送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亲自把自己的生命送进了坟墓。他们曾威风八面地行使着权利,通过腐败得到了万贯家财,似乎不可一世,福分多多,但随着生命的终结,他们连打嗝放屁都不能亲自而为了,岂不悲哉!
活着且活得健康的人们,理应倍加珍惜“亲自”的福分。特别是领导干部、人民公仆,更应该在工作中用心去感受“亲自”的妙处:脱掉西装深入到农村、工厂,为解决农民增收、职工就业问题亲自而为;轻车简从深入到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亲自而为;不带秘书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为说真话说实话亲自而为……
倘若如此,即便有一天年老了,退下来了,一些事情不能亲自做了的时候。面对子孙也可以毫无遗憾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没有因为无所事事而后悔,因为我亲自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 “脑子不够用”是一种病
脑子是个好东西。常见一些家长呵斥屡屡犯错的孩子:“咋没长脑子?!”其实,孩子不是没长脑子,只是年纪小,缺乏积累,脑子不太够用。甭说孩子,成年人也有脑子不够用的时候。
脑子不够用的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三国里,关羽战功显赫,曾经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却败走麦城。从正面讲,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从反面讲,关羽在那个时候多少有点脑子不够用,考虑不周,贻误战机。古人如此,现代人也好不到哪去,生活中做事丢三落四、忘东忘西的人比比皆是。有一英国人写了一本书《我们的脑子够用吗》,其在书中写到“一个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的事实是,从35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脑就开始萎缩了。好消息是,我们通常对此毫无察觉。”所以,虽说“脑子不够用”是一种病态,但咱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大可不必太过认真。除非是医生认为“脑积水”“脑萎缩”等临床症状明显,才需要治疗。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脑子不够用”,迫切需要治疗。比如,一个局级领导,组织上拟提拔使用,考核考察进行的差不离了,偏偏出现过山车一样的结局。他不知道从何渠道,打听出组织拟安排其任职安监局局长。因为安监局的工作责任重大,他不想承担这份责任,担心自己上任后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啥时火山喷发,谁也说不清楚。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呈现“脑子不够用”的病症。四下找人,到处托关系,希望摆脱去安监局任职的“险境”。终于有朋友说认识市委书记的三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便鬼使神差,赶紧去求助三叔。请了客、送了礼、给了钱,换得三叔一封推荐信,屁颠屁颠地呈送书记。结果所谓三叔是假的,一伙骗子演的戏而已,书记压根就没有三叔。随后,纪委介入,查出其还有受贿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最终锒铛入狱,成为一个笑柄。坊间老百姓闲聊此事,普遍认为其“脑子不够用”。一个脑子不够用的人会走上领导岗位吗?显然不是,其脑子足够用,但是在自私自利、不敢担当的心态下,利欲熏心而导致脑子坏掉了,临床诊断为“脑子不够用”症。
是病就得治,不仅要及时治疗,还要做好预防。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要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要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进入新时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为此,作为公职人员,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每日三省吾身,对照检查自己有无“脑子不够用”的病症。对症下药,打针吃药,及时治疗,如此才能预防和治愈“脑子不够用”的病症,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脑子够用,脑子好用。
◎ 不能放个“P”就万事大吉
最近一段时间,常在媒体上看见一个词“汽车保有量”。虽说不懂得这个词的内涵外延,但大概意思懂,就是说汽车太多了。有如“香蕉大,香蕉皮更大”,汽车多了,需要停车地就得更多了。于是,相关部门到处整停车场。小区楼下,道边立一个牌子,牌子上写有一个大大的“P”,便是一个停车场。
不可否认,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汽车,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它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出现了一次腾飞。可是,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广,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比如,车辆过多造成交通不畅,缺少停车位车辆乱停放造成扰民,等等。不过这些问题,相信通过道路建设和停车场的修建,都会得到解决。但是,即使是道路、停车场等硬件上去了,如果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服务上不去,那么扰民的事就会不断发生。
前几年,还不流行车上留电话号码。周日凌晨3点多,我睡得正酣,却被一阵“8546、8546”的叫喊声惊醒。甭用看,一定是“8546”牌号的车堵住了这个夜半喊者的车。反正被喊醒,索性躺在那里胡思乱想。要说那夜半喊者的声音,倒还真有点艺术特点。高亢时,颇有鲁提辖倒拔垂杨柳的力道;低缓处,又掺杂着杨志卖刀的无奈。想想人家也不容易,如果不是有什么着急的事,谁愿意半夜三更开车出门。这要是家里有人生病急着去医院,或者上司急用车,或者去码头接客人,却因为车被挡住而耽误事,搁在谁身上都会急的。扯嗓子喊吧,不文明兼扰民,不喊吧,能把车抬出来吗?所以对于夜半喊者的行为,我倒有了几份同情、几份理解了。接下来自然就想到这个“8546”车的车主,不好好停车偏去挡人家的道。但转念一想,有谁故意挡道的呀?可能“8546”回来的晚,没了车位,或者认为天一亮自己就把车开走,不会碍事,才把车停那了。所以对“8546”我们要给予批评,但也算是情有可原了。那么造成无数人难以入眠的责任该谁承担呢?我想矛头当然是指向停车场的管理人员。
在把矛头对准停车场管理人员之前,先说说我们这个小区的停车场。这里原本是没有停车场的,有一天路口安置了一个写有“P”的标牌后,就有停车场了。所谓的停车场,就是三面住宅楼夹杂在中间的一条不太宽的道。自打有了停车场我是单见管理人员收停车费,从来没看见有人做点管理和服务工作。我觉得像小区里这种停车场至少有两项责任,一是保证车辆停放安全,一是保证车辆出行方便。管理人员除了收费和保证安全以外,还应当及时调度、引导、协调各种车辆按规定停放,对于个别类似“8546”的车主,要及时劝导、制止其乱停放。如果再高一点标准要求的话,那就是作为停车场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小区内车主的基本情况,比如车主家的电话,住在哪个楼多少号。这样一旦出现“8546”这样的车挡道情况,只管打“8546”家的电话、敲他家的门就是了,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一车挡道,全楼别睡”的事发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如果说这是因为停车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那么其主管单位就难逃疏于管理、疏于培训之责。
人们常说管理是门艺术,这话一点不假。像停车场的管理,虽说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也绝不是放个“P”在那里,就万事大吉了,关键在于懂不懂管理、会不会管理、想不想管理。曾经读到如下一段文字,问:“这儿怎么没人管呀?”,答:“管的人收费去了!”,再问:“这儿怎么还没人管呀?”,答:“收完费了谁还管啊”!个中滋味,值得有关单位认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