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薯苗(随笔)
深秋的南方,一场接一场的台风加寒潮袭来,藏在衣柜底层的秋衣秋裤都赶不上降温的节奏。那天,观看一场民谣专场,那位来自北方的歌手分享他驾着房车来到广东,首次遇上台风,夜里房车的窗户漏水,他惊叹“广东的台风真厉害!”曾有人调侃,南方人没见过北方雪的“傻样儿”如同北方人没见过南方的台风的“憨样子”一样的可爱。
通常冷空气或雨水天,菜市场的时蔬价格会一夜暴涨。近日,蔬菜的价格可与肉类竞价了,是平时的两三倍。平常1元一斤的萝卜现售3元一斤,青瓜、西兰花、芥兰售6~10元一斤,日常两三元一斤的普通青菜现在普遍都要四五元或以上。所谓的“白菜价”突然升级了。有时真替农民感慨,一辈子看天吃饭,农作物生长和丰收都靠看天气。菜价升高,更多是中间商的运作,菜农并没有真正收入增加。我们中心每天接近百人次的食堂,餐费已固定收取,菜式搭配都必须营养均衡,蔬菜不可缺,现在每天的成本突然增加很多,非常无奈无力。
昨晚,收到朋友来电,说她婆家地里的番薯苗疯长,割了很多,拿给我喂兔子。看到送来的两大捆新鲜番薯苗,中心几位美女都说:“哇!这么新鲜的薯苗,给兔子吃不如给人吃!青菜贵啊!市场薯苗都卖六七块钱一斤啊!”于是,当天省了几十元买蔬菜的钱,真是乐事!
几位美女一边动手摘薯苗,一边七嘴八舌地“话当年”。几位美女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薯苗都有共鸣。有位美女说:“我们以前家里都种,用来喂鹅喂猪,人也吃呢。”记得孩时,我经常住在外婆家,小姨天天从地里挑一担新鲜薯苗回来,在家门口的地上,坐着小板凳把薯苗切成一节手指的长度用来喂猪。我就喜欢蹲在旁边,摘一条长长带叶子的茎,然后从叶柄头部约一厘米出折开一小段,但不折断,留约两三毫米宽的叶皮,把紧贴的皮肉分离,轻轻撕开。接着把连着皮的那边吊着,用手继续把长茎在约一厘米处往反方向同样折开,并留约两三毫米宽的叶皮,把紧贴的皮肉分离,轻轻撕开。如此反复操作,就把一条叶茎左右左右小心地撕成了一条项链状,最后把底部的叶子撕成一个小小的“心型”,一条碧绿美丽带链坠的“项链”完成了!从前物质条件有限,我们的童年就从这些普通而不带金钱质感的乐趣中快乐地走过来。
有人说,过得再怎么不堪,也要努力吃下去。每天叫醒你的不是梦想,也不是尿急,而是不安分的灵魂,因为饿了。解决温饱,就是最简单最朴实的民生。俗话说“英雄莫问出处!”时代变迁,吃客变了,年轻的一代没有对薯苗过去“历史”的了解。物转星移,这些普通得难登大雅之堂的薯苗,在老一辈是填饱肚子的粗菜,此时此刻反而成了餐桌上美食了。人生百味,有故事的味道才是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