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难忘那“拾秋”的岁月(散文)

精品 【菊韵】难忘那“拾秋”的岁月(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0发表时间:2021-10-28 19:32:35

家乡有民谚说:“看不完的大戏,拾不完的秋。”是的,我怎么也难以忘记那“拾秋”的岁月。
   所谓“拾秋”就是在每年秋收季节到来时,生产队就安排社员们下到地里田里收获玉米或者水稻,大人们在前边收割,我们这群八、九、十来岁的孩子就跟在后边拾取他们遗漏掉下的粮食。那时节每家吃粮都很是紧张,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下午一放学,三下五除二地把饭吞下,就立即挎起篮子,背着小竹筐下到地里,一双双眼睛像侦察兵一样,一行行的搜索前进,把每一棵玉米杆子都要摇摇,把杂草丛里都要用脚捣捣,如果发现掉下的玉米托子,就惊喜若狂的捡起来。大人收获很是精细,我们这些孩子忙了一下午,最多也就捡个四五六个大的,反正不到三斤籽粒的收获,但是也可以解决农家吃一顿饭的问题,每天捡个一二斤散落的玉米粒也可当得大主粮的。因此,我们农家的每个孩子都要抓紧这秋收的时节,争取多捡一些粮食回家。
   捡玉米是在地里,比较好走好行动,我们一下午可以跑遍十几亩地。最有趣地是下到水田里拾稻穗。水田里湿漉漉的,我们得挽起裤腿,卷起袖子,眼睛大瞪着,盯着那些被收割后的稻垄,像搜寻特务一般的去发现遗落的稻穗。发现后就小心地捡起来放进篮子。我们顺着稻垄去捡,在水田里来来回回,满脚都是泥浆,但是一下午也可以捡回七八斤稻穗。这个可比捡玉米划算多了,大米饭好吃,价值也比玉米高。生产队足有一二百亩稻田,大人们抓紧忙活也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收完。我们可以天天去捡稻穗,一季秋天可以捡回百十斤稻穗,可以补足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
   因此我们那时的农家孩子都喜欢去“拾秋”,一到下午,地里、田里全是小学生在晃动。这些小学生们一边拾秋,一边高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捡粮拾稻穗,越干越喜欢……”歌声响遍田野飘向远方。
   秋天的田野很是热闹,到处都是“咚咚”地板斗搭谷声。妇女们戴着草帽,弯着腰在田里,挥动手里的镰刀把稻谷割倒放好。男人们拖着板斗,抱起稻谷就“咚咚”的搭起来。那场面,真像“沙场秋点兵。”突然前边的妇女发出惊叫,接着就是一群秧鸡从稻谷丛中飞起来。妇女们虽然没有把秧鸡逮住,但是却捡到了好几个秧鸡蛋,这个也是她们的意外收获。
   在大人们搭完稻谷的地方,我们小孩子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寻找失落的稻穗。也是奇怪,那些失落的稻穗都是最谷粒饱满的。因为大人们在扬起谷把搭谷时,那些沉实的、先熟的稻穗就滑落下来了。我们用右手把这些稻穗一根一根地捡起来,把上面沾着的泥在水里洗掉,然后交给左手捏着。当小小的手掌捏不住时,就把稻穗扎起来打个结,放进篮子或竹筐里。每每扎起一把,心里就满是欢喜。大人们收获粮食时也很小心,稻穗掉的不很多,我们得仔细搜寻才能发现。为了多多拾取稻谷,我们没有心思去抓稻田里乱蹦的蟋蟀,也没有心思去抓那“呱呱”跳跃的青蛙,我们一门心思的拾秋,一心要多多捡一些掉下的粮食。因为我们捡的粮食多了,我们才可以吃到不加菜的白净米饭。家里有了指标以外的粮食做补充,大人们也才心里不慌,更好的多挣工分。我捡的粮食多,爸爸总是夸赞我说:“人勤快就好,只要伸出手,就不会空手而归。山娃子好样的!”
   在大田里拾秋,我们最惊喜地就是发现有大人们没有割断的稻谷,因为可以一下捡到好几支甚至十几支稻穗。我们站定在田水里,抓住稻梗,把它连根拔起,再一根根掐断扎好。那天我发现一田角边立着三四蔸稻梗,我就抢着去拾取,不料那田角里有人抛进的瓦渣子,那个割谷的社员怕扎脚,就没有割掉。我靠近哪里,瓦渣子把我的脚刺的生疼,但是我忍着,心里满是欢喜,把那几蔸稻谷拾起来,继续在田里继续深一脚浅一脚的雀跃着,寻找着……
   拾秋开始的头二年,我们拾秋捡的粮食都是谁捡的谁家得,我乐得多多的去捡。到了第三年,爸爸当上了生产队长。我开始满怀高兴,心想:爸爸当队长,我一定可以沾点便宜,更加多捡道粮食了。谁知爸爸却定出了新的制度。他连夜召开社员大会宣布说:“从今年起,各家孩子拾秋捡的粮食一律交到生产队,叫粮食保管员过称,然后记上工分,不准把捡的粮食拿回家去。”爸爸这个制度得到了许多社员的赞成,特别是那些没有孩子去拾秋的农家更是支持,都说:“这个队长还真公正公平!”
   爸爸对我说:“你要带头去拾秋,带头把捡到的粮食交到队里,人不要老想着自己得好处,要大家得到好处才合道理。”
   我自然是很听从爸爸的话,一放学我就下到地里田里去拾秋。那些人家的孩子都把我盯着,他们寻思,要是我不把捡的粮食交到队里,他们也就都不交,让当队长的爸爸没有面子。我装作不知道这些,依旧在田里急急忙忙地寻找遗落的稻穗,每天下午都可以拾到二三斤。夜幕降临时,我就把拾来的粮食交到保管员手里,由他记账记工分。保管员是我的表幺舅,对我很好的。我也不管他记多少斤数,记多少工分,反正我是带头把捡的粮食交给集体了。爸爸见我做的好,也就放心地笑了,说我支持了他的工作。其实表幺舅每次都给我多报了拾秋的斤数,我得的工分比谁都多,只是我和爸爸都不知道而已。
   那一天下午,我捡粮食回来,交给当保管员的表幺舅过了称。我把稻谷往晒场上一倒就回家了。爸爸夜里回来说:“你的表幺舅今天多给你捡的粮食报了三斤粮食,被我查出纠正了,你以后也不要去作假了。”我没有作假,表幺舅给我多记数量的事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是叫幺舅那么做的。我感到满肚子委屈……
   半夜了,我还躺横在木床上流泪。爸爸推门进来,帮我擦干泪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小小年纪就勤劳,父亲很欣慰,但是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不能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父亲的这个队长官儿虽然很小,但也是生产队干部,一定要秉公办事。”
   爸爸的话我深深地印记在脑子里。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照样去拾秋。直到今日,怎么也忘记不了那拾秋的日子,不忘爸爸的真情教诲。是的,勤劳和朴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怎么会忘记呢?
  

共 2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老这篇散文,最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儿童“拾秋”的经历。捡拾玉米、稻穗时孩子的吃苦耐精神和喜悦的心情,写的都非常真切。虽不是小说,但是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都很到位,如“爸爸当上了生产队长。我开始满怀高兴,心想:爸爸当队长,我一定可以沾点便宜,更加多捡道粮食了。”这里作者毫不虚荣,将自己当时的真实心理活动作了交代。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如捡稻穗时,“我们用右手把这些稻穗一根一根地捡起来,把上面沾着的泥在水里洗掉,然后交给左手捏着。当小小的手掌捏不住时,就把稻穗扎起来打个结,放进篮子或竹筐里。每每扎起一把,心里就满是欢喜”若没有亲身经历,是断然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事,在人品和思想境界不同的作者的笔下,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有的大作家为了极力抹黑毛时代,把正常的“复收”写得凄凄惨惨,因拣麦穗挨了打。但黄老所写却是一派乐观的调子和明亮的色彩。他们一边拾秋,一边"高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捡粮拾稻穗,越干越喜欢……'歌声响遍田野飘向远方……”通过父亲对孩子的教诲,我们看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觉悟是高的,相比当今有的大作家,一切围绕“私字”写作,实际上是对那个时代的歪曲,这样必然引起读者的愤慨。黄老尊重现实,不带私心的描写,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鲁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0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10-28 19:34:32
  黄老这篇散文,最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儿童“拾秋”的经历,一派乐观的调子和明亮的色彩。黄老尊重现实,不带私心的描写,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推荐大家学习。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8 20:07:43
  谢鲁老精心编按鼓励。当年拾秋真是很快乐很开心的事。面对生活困难,人们都很勤劳,心灵也高尚。如今就设这好的心了,凡事都要讲捞钱。祝冬祺!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10-28 21:34:05
  拾秋,拾得口粮,拾得肚子饱,拾得颗粒归仓了!老师的好散文!学习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9 08:35:29
  我们那时都喜欢去拾秋,学习劳动,一会快乐!谢谢
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0-28 22:23:48
  读黄老师的散文,回味的不仅是″拾秋″中的人和事,而是那段过去了的岁月,实在令人难忘。细致的描写与质朴的语言,令人佩服!好文,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9 08:36:30
  那个岁月难忘,虽然生活苦点,但是人心正派!所以至今怀念!谢谢支持!
5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0-29 11:02:12
  金山副社长的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既详实细致,又深刻动人。我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我也同样经历过文中表述的事。我非常赞赏金山老师的可贵的思想,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子虽然艰苦一些,但人们都没有抱怨思想,没有怨天由人,反而人们却怀着一颗朴素的情怀,而劳动着,奋斗着。尤其是那时人们很少有私心,更无利益熏心之举,更无巧取豪夺之恶行。
   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苦,有着不容置疑之客观的历史基础。那时由于建国时间较短,因此由较短的建设很难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又经历过抗美援朝,再加三年自然灾害再加当时苏联的逼债,这些便给当时的国家经济状况以极大的措伤。既使如此,当时的国人却满怀着信心,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帅领下,艰苦奋斗,为未来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顽强拼争奋斗。这种精神极其可贵,而且是我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超强的伟大精神遗产!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9 17:28:04
  感动!感谢先生长篇留言,感谢先生鼓励支持。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9 17:28:43
  感动!感谢先生长篇留言,感谢先生鼓励支持。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11-13 09:47:31
  谢谢鼓励,向您学习!还在努力学习中,多多指导!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