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梦】为平凡者而歌(赏析) ——读刘禹锡《竹枝词》有感
竹枝词原本是民歌的一种。刘禹锡在夔州时,没有天天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而是时常泡在百姓之中,所以才有机会聆听那些表现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民歌。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大唐诗豪刘禹锡在重庆夔州任刺史时,耳濡目染后不禁产生新的创作冲动。他将民间的竹枝词与七绝充分契合,留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竹枝词》十一首。
先来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里的第一首:“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山上是高处,蜀江在低处,高低相结合,再加上鲜嫩的春草与碧绿的江水,山水交相辉映,便巧妙地将空灵浩渺的巴蜀地域自然特色呈现出来。“南人上来歌一曲”虽没有直接描写歌者所唱之曲的优美动听,但因有前面两句的铺垫,足以让我们相像出当地劳动人民在壮阔的大山与碧绿的江水之间放声高歌的动人场景。第四句“北人莫上动乡情”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前面的景、人、歌,都是为这句埋下的伏笔,都是为了体现作者受此情此景感染后,触发的思乡之情。这种通过雄山碧水烘托出来的思乡之情,不是一般的故园之情,给人的感受是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
再来看《竹枝词九首》里的最后一首:“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第一句里,层层的李花桃花将山间打扮得鲜活亮丽,呈现给我们一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第二句则递进凸显云里雾里的山上不仅有桃花李花,还有升起袅袅烟火的人家。第三句和第四句则体现了本诗的主旨,即通过直接描写女人和男人在春日劳作的样貌和形态,勾勒出山区人民劳作的辛苦。用“银钏金钗”代指女人们,她们负责担水。而用“长刀短笠”代指男人们,他们负责耕地。“烧畲”,就是将山间杂草铲起后聚拢点燃,待然烬便可作底肥,有了底肥方可播种,这便是山区一直以来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短短两句便将山里的男人和女人劳作时“你耕田来我浇水”的情景生动地展现给我们。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影响最为深远。
接着看《竹枝词二首》的第一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可谓是爱情古诗中的经典,明快活泼的风格打破了传统七绝的格式,尤其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至今仍被人们时常引用在各种文章里。
这首诗将一个等待爱情的少女忐忑不安之心描述得淋漓尽致。少女心心念念的意中人也许不知道她对他的爱慕,但阻拦不了她对他的思念,这种思念体现在一个“闻”字,意中人的歌声响起,除了让她的心绪难平,更多的是带来的希望,希望意中人能看到自己等待在江边的身影,能体会到自己的相思之情。通过“晴”体现“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了民歌中谐音的处理方式,将少女那种既欢喜又担忧、忽东忽西、往复徘徊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后看《竹枝词二首》的第二首:“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这首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借“楚水巴山”、“巴人”之歌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一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简单的描写巴渝地区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其实深藏作者内心被贬远离故乡的愁苦。第二句“巴人能唱本乡歌”深深引发了作者难以平静的思乡情绪。诗人因官场失利被贬到远方,听到本地百姓所唱的民歌,自然会引发他对故乡的思念,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北客”就是作者本人,“纥那”是诗人的家乡之歌,于此,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展露无遗。
以上几首诗皆是为平凡者而歌的竹枝词,虽有下里巴人的感觉,却深受百姓喜欢。刘禹锡不仅善于从民间歌谣中汲取营养,还善于将诗作写到百姓心坎中去。劳动人民喜欢刘禹锡的诗,与其用词口语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脍炙人口的诗才能让大众通俗易懂。
老百姓平日里忙着打田种地,是没有时间去关注那种长篇大论的,对那些专门展示内在心灵、只抒发个人内心感受的长诗和句子自然也不会感兴趣。老百姓喜欢的诗作一是要短,二是要通俗易懂,三是多少有点意思。而刘禹锡的竹枝词正是契合了以上特点,且其在写作上大都用的是白描手法,一改大文学家们惯用典故的风格,清新活泼、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自然深受老百姓喜欢,这也是其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刘禹锡扎根劳动人民的写作方式也是今天的文人们应当借鉴学习的。现如今,许多写作者将简单的采风活动当成深入生活,怎么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刘禹锡的《竹枝词》十一首,不含标点符号才三百零八个字,却字字力透纸背、掷地有声,就是因为在创作中,他不仅是旁观者,还是经历者。他把自己当成巴渝地区劳动人民里的一员,充分去感受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他在情感上与那方山水里的人们高度契合,才能把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及那一方的民风民俗刻画得细腻深邃、惟妙惟肖,才使那些看似平常的诗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总之,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虽才十一首,但内容丰富,除了体现青年男女爱情的欢乐与忧愁,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寓含了他作为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尤其是诗中对平民百姓劳动生活的场景描述,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将民俗风情表达并记录,为平凡者而歌的精神值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