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有一只会“吐纳神功”的蛤蟆藏身大连(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有一只会“吐纳神功”的蛤蟆藏身大连(散文) ——曾经惊艳世间的八大风景之一


作者:巫沙 白丁,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0发表时间:2021-11-01 06:34:19
摘要:每个港口,多都隐含着它所在那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有冷俊的风骨,也有月下的柔情,只是我们多数人还没想去研究它的时候,它已蓦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捧流沙

【风恋】有一只会“吐纳神功”的蛤蟆藏身大连(散文) 与很多恋人一样,直到双方分手若干时间后,才渐渐知道他(她)以前种种的好
   ——题记。
  
   对于“三面向海”“以港兴市”的大连来说,港口码头无异于“命脉”“咽喉”。它不仅承担着大量的海路运输任务,也如同这个城市其他著名风景点一样,曾被当作城市标志,印刷在明信片和旅行包上,成为人们心中那段难以抹去的记忆。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整个大连地域就是凸入大海的一个半岛,市内靠东的中山区则是半岛边缘那些浸泡和交错在海水里的部分。那个曾经承载了我所有童年和少年记忆的“中山区常兴巷12号”,正是这半岛靠近北部海湾的一个四合院。只是由于造船厂和海港的高大围墙,才将那个四合院与海岸之间仅几百米的距离,显出了一种遥不可及。因而,是“大连港候船厅”成就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向大海的凝望。
   大连四季转换分明,很少出现极端天气——冬无极寒,夏无酷署。一年中,让人神清气爽的时光倒是不少。只要天气好,父母多会在晚饭后带我出去遛弯。春秋时节去桥北“北海公园”“中山广场”或“天津街”,夏季便多是去大连港码头吹海风。
   去往码头的长江路上,如果没有有轨电车驶过,四下里很是安静。两侧多是日本人留下来的两层灰砖老宅,门和窗是带合页的那种纯木涂漆的。灯光从人家屋里透出灰白或暗黄,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并不清晰。走过民主广场后不久,有一户住在二楼的人家,那扇窗子里,时而会传出低沉断续的箫声,那悠远低迴的音符,让人感到周遭的一切都极为遥远和虚弱。
   就在长江路尽头的港湾广场,北侧有一条通往客运码头的长桥,客运站钟楼和售票大厅霍然抢眼地出现在桥的另一端。中间隔着小饭馆、烟酒铺和货物托运处,高大威猛的候船客运厅便极其抢眼地矗立在路的尽头,可能因为外面是海以及四下都是海港围墙的缘故,我总有一种错觉:那里便是天涯的尽头!客运厅旁边有一家小杂货店,时常卖一种味道特殊的冰棍,与当时的“红小豆”和“牛奶”味道不同,它更像是山里红的浆汁,吃它的时候,嘴里和脸上都血红一片。货主老张为人十分和善。有一回还将一只快要化掉的冰棍白送给了我。那是爸妈唯一与我共同吃冰棍的一次,看到他俩吃出一脸血的模样,逗得我哈哈大笑,完全不知道自己也是那个样子。
   候船厅前的小广场上,已然人头攒动车来攘往,完全热闹了起来,从火车站开过来的13路公交车将大批旅客卸下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往回折返。
   高高昂起的候船厅之所以显得极为雄伟、有气势,不仅仅因为它前面长长的台阶和数根高大粗壮的石柱,更因为它是色泽沉稳的混凝土建筑。虽然只有两层,却每层都有五米多高。候船厅的下面,是一排港内的仓库。
   候船厅高高的前脸和长阶梯呈现向外散射的半圆弧形,从高空看,像个半圆的钥匙柄,而后面120多米向北延伸出去的长廊,正像那把“钥匙”的主体。宽达11米的天桥式候船厅里,除了问询处、检票处,还有邮局、饭店、茶馆、理发室、阅览室和小卖店。长廊两侧是成排的观景窗,由于窗棂细窄而玻璃面积大,因而船厅内十分通透明亮,人们能够轻松地凭窗远望。
   海面上,前端有灯塔的两条长堤将港口分出内港和外港,等待入港的船只散落在各处,有时甚至在港外排出去老远。刚入港的巨轮,时而会鸣响船笛,那沉闷的笛声虽然很响,却并非刺耳,只是胸口和脚下被震得发颤。
   码头上,不仅能看到形状各异的大小船只,甚至能看到几层楼高的巨型外国货轮。吐着白气的火车头在数条铁轨间胸有成竹地来回变轨穿梭。高空龙门吊缓缓移动,装卸作业有条不紊。客船前,人们依依惜别。船舷间,飞动滑翔的鸥群,不时发出穿云破雾的悦鸣——盛夏的暮光中,海面时常浮动着一层雾霭,船只仿佛飘在天界的云里,周遭显出只有老电影里才有的奇幻感。
   正是隔着那些胶片一样的观景窗,我第一次被母亲抱着看到了辽阔无比的大海,看到了惊人无比的钢铁巨轮,看到了拖拽长箱、口吐白气叫作火车的东西。
   与所有迎接客人的那些人们一样,我也曾怀着焦急和兴奋的心情,伏在观景窗上等待哥哥的归来。看着客船缓缓进港、靠岸,然后下锚、挂缆、落吊桥……旅人们鱼贯而出,接客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发出惊呼,然后兴冲冲地向候船厅外奔去。大楼梯旁边的出口处,人们兴奋地呼喊、热烈地拥抱、激动地握手……
   由于大连港是整个中国东北对外进出口最重要的口岸,加上它是当年闯关东的“海南丢”们的第一站,也是他们后来“回山东家”的出发地。因而,这里的客、货运输都十分繁忙。不仅仅是客票“一票难求”,甚至货轮要等上几周才能卸货、装货。客运量从1902年开埠时的每年运输5万多人,到1999年最高峰时已达656万之多!
   尽管全世界有数不清的知名大港,然而,处于辽南半岛的这个小码头,却独一无二地承载了许多人的奋斗历程、美好的梦想。
   清朝“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从这里乘船驶往日本,从此踏上流亡之路。末代皇帝溥仪1935年由这里乘日本军舰前往拜会裕仁天皇。郑孝胥是大连港的常客,曾在这里游览吟诗。瞿秋白等一批党代表以大连作为中转,乘船奔赴苏联。周恩来与邓颖超在此遭到日本警察数小时盘查。张大千、鲁迅、梁思成、林徽因、梁潄溟、郭沫若等也曾是大连港的过客。茅盾先生在《我走过的道路》里,曾描述过当年踏上大连港的心情——“大家蜂拥到甲板上贪婪地眺望这片神圣的自由的土地。啊,我们来到了!我们终于胜利地来到了!”
   曾几何时,无数日本人怀揣梦想漂洋过海到东北掘金,大连港是其寻找“理想乡”的第一站。日本战败后,这个港口又成了他们被遣返的最后一站。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也曾专门为它赋文。
   后来,在对候船厅的一次改造中,入口处那半圆的外形被改成了菱形,很多人开始叫它“蛤蟆头”,可那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它笨笨又憨憨的样子,被印在明信片、纪念品、书本和旅行包上,被带往各地。
   2013年,包括候船厅、售票厅、客运钟楼在内的一批“地标建筑”集体“谢幕”。对于许多老大连人或多年在此乘船的人来说,它已然成为了一份记忆、一段历史、一个标志和曾经的向往。
   在我心里,它,仍是我的一段乡愁。那沉闷的船笛声也已转化成一首漫漶乡间的歌谣,它穿云破雾,在胸间激荡,并传出去很远,很远……
  

共 25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回忆价值的文章,从作者小时候妈妈抱着看海记起,跨越了半个世纪。作者把当年东北最为繁华的大连港口,精心描摹打造成这篇优美的文字。被形容成会吐纳之功的港口,每天迎来送往多少船舶,又多少货物旅客在这里周转,这只巨大的蛤蟆是支撑东北对国内外贸易往来的动脉。以前那些地标性的建筑物随着城市的拆建,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但在作者心中,一段记忆,和着曾经的向往,是不会随着岁月变迁磨灭的。文章对往日港口的繁华到今天的辉煌,从儿时的欢乐到今天的感怀,文字条理清晰,主题明确,用词优美,例举了许多名人和大连的关联趣事。给文章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色彩。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风恋碧潭!问好作者!【编辑:刘春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11-01 06:37:08
  感谢巫沙老师赐稿支持社团。老师的文章真的很优美,给社团增加了新色彩。问好岁安。
回复1 楼        文友:巫沙        2021-11-01 09:15:48
  感谢您的支持和评价!辛苦啦
2 楼        文友:丹凤晒晒        2021-11-03 07:59:46
  题目非常吸引人。看样子,你是懂得写文字的。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11-03 13:52:27
  一篇回忆散文,文章以流畅的文笔,回忆和描述了童年时的大连港印象。通过对大连中山广场、天津街、港口客运候客厅,及客、货吞吐量的描写,反应了大连港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其繁华景象。历史人物痕迹,是大连港历史与人文悠久的见证。文章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灵韵,主题明确厚重。佳作拜读学习!感谢赐稿支持风恋碧潭!期待老师更多原创首发佳作呈现!问好秋祺文安,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11-03 13:52:45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