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走向亚哈巴(散文)
当你找到亚哈巴,疲惫的心灵就会生出翅膀。
——月亮山民谚
一
走进怒江峡谷,转眼已经二十年了。这些年,我一直居住在江畔,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面是山,后面还是山,虽有满目珠翠,两耳潮声,却无一次能穷山之高而登,枉做了半世井底之蛙,甚觉辜负了这方真山真水。
因地处印支板块和亚欧板块对冲的缝合带,造就了这片毗邻缅甸的奇崛山水。它既是多民族聚居的生态走廊,也是珍稀动植物繁衍的宝库,还有数不清的自然胜景,只是山重水复,猿猱愁度,一个桃源仙境竟生生被封禁在云雾深处了。
在数百里峡谷的中段,有一处响当当的奇景,它生在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一座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上,高耸的大理石山峰蚀成一个巨大溶洞,洞高60米,宽约40米,纵深百米,洞里涵养着日月星辰和万斛烟雨,犹如嫦娥下凡,明镜飞天,一年年悬挂在群山之巅。生活在这里的傈僳山民称之为“亚哈巴”,汉语即石月亮的意思。关于石月亮,流传着一则大洪水和血缘亲的久远神话,说一对傈僳族兄妹射穿山峰,击退恶龙弥平洪水,并结成夫妻生下了怒江各族后裔。石月亮不仅是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是峡谷乃至缅甸周边族群心中的一块圣地。因道路极险,即是本地土著,一睹它真容者稀少。据老人讲,人在石月亮里不能大声喧哗,否则将触犯月神,招来风雨。沿东岸碧罗雪山茶马古道翻修的美丽公路上行,有三处隔江望月点:一是自百公里外的匹河怒族乡的记忆之城知子罗极目北眺,仿若月挂西楼;二是从月亮山下瓦洛村对望石月双峰,晴空里月中枯树历历可见,阴雨时山峰在云霾中尽失,此处政府筑有望月台和仿古建筑,今美丽公路直行,望月台游踪凋敝;三是北行二十公里到旺基独村,此处回望,但见西南山间的石月亮幻化成一只竖耳直立的玉兔,熠熠悬停在峰端,似欲乘风归去。
结庐石月亮景区,却无缘登临揽月。谁知星移斗转,政府谋划乡村振兴,大力开发旅游经济,斥资从山腰米俄洛村的怒尺扎小组开始,于绝险处铺设通往石月亮的石阶步道和架设悬空栈道,栈道尽处,“月宫”咫尺可及。另拟建多条缆车索道,从巴金、拉玛底等村直达石月亮,估计明年缆车运行,那时整个月亮山上空,游客将驭风飞行了。
今年国庆前夕,步月栈道落成,去往石月亮的旅人整日络绎不绝。眼看长假将尽,我终于绷不住,决意携妻去爬石月亮,了却多年夙愿。
二
翌晨,落了几滴雨,仰观乱云漠漠。我发动面包车,妻招来同村人同行。一路聊天说笑,前行到机底村,傈僳语意漆树最多的地方,这应是先民的一个美好祝愿,漆树可割漆换钱,树籽可榨漆油食用,然机底村却寻不见一棵漆树。在这里,寨名多是有寄托的,如望月台下的瓦洛村,意为江鱼聚集的地方;跨江拉索桥的黑批底小组,意为老鼠居集的地方,而傈僳人食鼠,黑批底当是幸福之所;远征军归国渡江遗址的拉玛底村,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而我们即将抵达的下一站,半山腰的怒尺扎,可翻译为飘来鸟兽气息的地方,由此可体会此村占位之高,野味之盛;而我所居住的米俄洛村,意为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因为它藏在一个阴湿的小山坳,贫苦灰暗。但如今的米俄洛依靠种植、经营、打工为业,早已脱贫,基本家家有楼,户户有车。
车过机底,转过一个几字形大弯,妻说从这里直通怒尺扎。路新修,但窄且陡,之字形拐弯一个接一个,刚加一脚油,眼前又是个陡弯,随时都有冲出去的危险。那路坡度都在五十度左右,一侧是随时会有落石滑坡的陡壁,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有时弯太急,一把方向打不过来,还要在坡上进进退退地调整车形,一颗心就随着忽上忽下……
终于到了怒尺扎,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山坡上,散落着几户人家,房屋简陋,原来这里已规划整体搬迁,只有少数人家留守。
我们沿着山坡石道行去,路面潮湿,片片落叶,到处树木森森,藤蔓蒙络,举头不见天日。心刷地静下来,才发觉满耳虫声鸟语,整个高黎贡山就像一张四季播放的碧绿唱片。
且行且驻,步步流连。后面陆陆续续上来不少游人,边走边聊边拍照。有个胖男孩大喊“我是无敌神驴”,遂勇猛向前。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汉喘吁吁赶来,妻同他搭讪,他说自己是马吉乡的,因找不到车子,是一路走到怒尺扎的。还有两口子背着竹篓,娃娃放在竹篓里也来朝拜石月亮。我俩走累了,站在步道转角处喘息。这里山势较缓,步道宽度尚可,却没了护栏。望着满山花木,除核桃、油桐、杨梅外几乎全不认识,深感大山之深奥,小子之鄙陋。
怒尺扎以上,再无村庄,但路边林下时有豆角、南瓜生长,坡下涧边更满是泼沷洒洒的草果,如绿潮奔涌,高大的植株下结着累累红果。近些年政府大力扶植草果产业,要把怒江建成全国最大最好的香料产销基地。每年收获季节,山民不顾危险,顶风冒雨,身背马驮,日夜在绝壁上攀援釆运,餐桌上每一颗草果都浸染了他们的汗香。
越登越高,渐觉腿酸气喘,步道却怎么也走不到头。问问明白的游人,现在还不到三分之一路程!山上的树却与来路上的古木猛恶有了区别,几株玉米也黄瘦矮小。妻说,到了更冷的山顶,就长不起大树了,只能生些灌木杂草,山下茁壮冲天的竹子到了石月亮里只有筷子粗,密匝匝匍匐在地面。但这细竹质地坚硬,是山民制作乐器“笛哩图”的上好材料。山顶还有草甸、高山湖,但这条通月步道是在一座座山腰间迂回蜿蜒,自是无法得见了。我想,这登山的层次就像生命的层次:山下安稳,然而庸常烦闷,想要提升自己,则要攀越顶峰,才有生命的千折百回和诸般滋味,生命才有全新的认知。只是此刻离山顶渺茫,腿脚酸沉却前后无着,渐生退意而心有不甘。
三
忽而云雾来袭,冷雨淅淅。但很快雨就停了,我们走到那所木屋,见母鸡正领着鸡雏们在草里觅食,厨房门虚掩,妻走进去,在火塘边往保温杯里续水。山民素来好客,陌生人进到任何人家均可得到热情招待,而满山牛羊也不会丢失,贵重的东西放在路边压块石头,别人也不会拿。如今世道嬗变,古风渐渐淡了。
转过一片松林,步道边有块平地,一对中年夫妻正从白塑料棚里钻出来,把桶面、鸭腿、娃哈哈水、王老吉就地摆成阵形。他们说正在申请营业执照,准备开一家搞漆油鸡饭店,虽然身后窝棚寒酸,这对夫妻却满脸憧憬。
前方,步道上空支起巨大梁架,四股滑轮钢索凌空消失在前方山坡,另四根钢索越过悬崖林木,朝怒尺扎方向延伸。寻路再行,却见道旁凸起一丘,上有小径,登上原是一小小观景台。凭栏俯瞰,但见深渊万丈,群山让开一扇门扉,目光直摔进一线怒江,跌成空洞碎片。涧底那每日奔波的公路汽车,那休养生息的村庄均像上帝细小的玩偶,还蒙着一层让令人心寒的浩气烟霞。此刻云破日出,一抹金光洒在对面碧罗雪山坡上,让人心头生暖。
台下水声哗哗,只见一溪飞湍,自丛林流出,激溅起阵阵碎琼乱玉。花木掩映中,一伙男女簇在溪边,各捧经文,水中分列数人,拿着手帕。有个教堂知帕(牧师)闭目端立石上,对空祷告,众人闭目应和。祝毕,只见人丛中几名男女先后走入溪中,数人扶持,毛巾掩其口鼻,将他们一一仰放于溪中,浸洗拉出,递予毛巾拭体,岸上众人齐唱圣歌。仪式完毕,沿鸟道攀上来,径寻路往石月亮方向去了。
看着那些杂沓而上的脚步,我的眼前幻化出无数遥远的身影。他们是氐羌后裔,自唐、明、清为躲避战乱、反抗民族压迫,各时期均有迁入,并流布薪火到中南半岛诸国。“居山林,无屋室,不事产业,常带药膳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皮之根,以给日食”。然而在英人侵占片马,倭寇袭扰国境之际,他们进行着坚韧的反抗,背干粮打赤脚参与修筑滇缅公路,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高高的石月亮,成为驼峰航线上的一盏明灯。
遥想我那年深冬进山,目睹衣衫褴褛的山民挎刀带弩,赤脚从陡崖走下来赶街,有的抱猪,有的背柴,有的浑身挂鸟,街道狭窄残破,公路坑洼凶险。物换星移,如今怒江这条巨龙开始翘首欲飞,每颗灵魂都在上下求索,每方火塘都在哔剥燃烧,每条溪流都在寻找母亲河。峡谷人羞涩内向,却但勇敢坦荡,他们爱自由,向往光明,从未停止跋涉的脚步。
四
面前终于是登月栈道了!它像一条古铜色的长龙,在崇山峻岭间时而攀附绝壁,时而凌空入云,时而急转直下,时而振翼悲吟。人行其上,如驭乱云奔马,如踩千山浪涌。下视群峰如笋,仰望对面山齐,峡谷万丈无底,云海浩荡奔驰。此刻大山不再拥你抱你,而是将你推向危崖,推向无际的远方,仿佛间,“大地开始摇摇晃晃了/大风把大树一棵呢吹倒咯/江里的洪水往回倒流咯哦/汹涌的潮水往山上翻腾啦……”
至此,你才领悟横断山脉的威严,怒江群峰的震怒,它具天山之姿,泰山之雄,秦岭之险,黄山之奇,桂林之秀。它是三江并流的神域,青藏高原的伊甸园,人类不可冒渎的秘境谶语。至此,你才领悟登山与意志的关系,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图腾与灵魂的关系。方觉人类如蚁,应收起贪婪,学会敬畏,山河方可无恙。
收摄心神,却见一团云雾贴面冲天而起,阻断视线。举足欲登,但觉身软腿颤,栈道仿佛欲倾,俯首之间,群山在无声地颠倒旋转。
闭目休息十几分钟后,感觉已无大碍,与妻相互扶持,缓缓前移。但双腿如灌铅,三步一喘,五步一歇。栈道上不时有人半途返回,也不时有人从我们身旁超过。已经有登月成功的,边回边冲我们鼓励:“加油,加油!”
我俩捱了几步,从一个栈道缺口小心走到石崖下坐了,加水催热盒饭,名为卤香米饭却辣得死人。勉强吃了,体力稍复,扶栏再行,栈道曲折起伏,往来行人颇多。崖生青苔杂草,枯株爬满木耳,还有老树偃蹇横生拦在栈道上,甚至从台阶里钻出,悠然地迎接远客。边走边羞愧自己身心孱弱,又庆幸登山虽苦,却能陶冶情操。难怪王石、黄怒波辈皆有登山之癖,更别说李杜、郦道元、徐霞客诸先贤了。然而人胸襟不同,苏轼是大格局赏大风景,能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换一卑陋之徒则不可得,所谓仆人眼中无伟人,大格局者小处见大,小格局者大处见小,无格局者则满目荒芜罢了。
我想,自己属哪种人呢?默默梳理此次亚哈巴之行的初衷,倘仅以石月亮形状怪异而趋鹜,则是肤浅的猎奇。此行目的,一则面对造化神奇,对自然的理解,二则抚追峡谷民族卓绝的生存史、奋斗史和光明向往,三则面对在庆幸石月亮成为旅游吸金品牌的同时,亦须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分寸,警惕物欲泛滥,将精神圣地庸俗化,使峡谷族群失却本色。毕竟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这尺度会被欲望扭曲的。
或许,这些都是庸人之思。因为苍山托盟,明月有邀,虔诚行来,一路自成风景。
五
正自思量,转过山峰,忽觉崖壁上银光一闪,亚哈巴出现了!
随着栈道起伏,步步逼临,举头望去,好大一个石月挂在面前。但见石崖壁立云中,青丛点缀。石月高阔,内缘怪石嶙峋,像镜周生着许多裂纹装饰,又像随时会坍塌落石。方知造物从不讲完美的,这石月粗砺、狂野,有着不可驯服的野性,它大巧若拙,吐纳山川,挥洒风云,睁着明亮的傈僳之眼,观尽峡谷古今变幻,人间阴晴圆缺,闪耀光明信念。月前有漆黑发亮的枯树守卫,状若化石,又发新绿,只未晓吴刚何往,桂落何处。月中灌木丛生,狭窄如鲫鱼背,凛然不可站立。
我和妻走完栈道,抓着坚韧的长草,踩着前人脚窝,奋力爬进石月,相互搀扶俯仰四顾,直觉云海翻腾,群峰振作。须顷,月宫里竟窸窸窣窣下起急雨来。疑惑月神不喜,惶愧而下,乃知伟大缘于苦难,圣物不可亵渎。我们走回栈道,伫立望月,满身雨水,默然无语,只在心中留下深深的敬畏。长风吹袭,衣袂上浸染着古来峡谷人跋涉的血泪,抗英抗倭的滚滚风云,还有新时代灼热的光明心事……
妻眼含虔诚,抚膺祈福。我心凝形释,神驰月宫,始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登高揽月,自能明心见性,烛亮人生迷途。
俄而云破日出,斜阳如瀑,沐浴得石月金光灿灿,照彻天地。身畔栈道平台上,那群洁身而来的男女,正换上傈人的头饰服装,翩翩起舞,唱颂古歌,声遏行云,使亚哈巴连同这片神性的山川刹那生动起来……
遥祝安好!
老师若来,还您老酒。远握
问候秋安……
遥祝冬安!
祝哥哥贵体安康,全家幸福。弟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