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红色雪莲花(散文)
一
北方小镇的孟冬,落叶飘飘,寒风萧萧。
火红的花儿已凋谢,树上的红叶由浅变深,绿叶被冬霜染成金黄,几经翻转,成了一只只舞动的彩蝶。小草枯黄起来,瑟瑟地立在风中,松树却愈发苍翠挺拔。曾经繁华喧闹的小镇,几天里街上行人渐少,冬,让一切变得静谧冷清,世界似乎默默地等待一场雪的到来。
这天,冬天的天使又如约而至,白的纯洁无暇,亮的晶莹剔透。
一夜之间,大地再也看不到其它东西,一片素净替代了阴霾。广场上人迹罕至,两只麻雀依偎在电线杆上,一只用下巴紧紧贴在另一只的头部,嘴角嵌入它的羽毛,它们深情地闭着双眼,温暖彼此的身体,像极了一对风雪中的恋人。积雪覆盖了人们跑步和散步的路径,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的。依然坚持锻炼的几个人,围着广场走了一圈又一圈,尽管棉袄让轻盈的身体变得笨拙,我还是努力沿着前面人留下的脚印继续走步。雪地上留下一串脚窝,被风拂去,又留下一行足迹,被雪覆盖。然而,新的脚窝和足迹还是不断出现在身后。回首一瞥的刹那,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然而,谁也不知道第一个在雪中踏出一条路的人是谁。
二
雪继续下,白色的精灵漫天飞舞。我下意识地把围巾裹紧,即使摘掉口罩,呼出的白气也早已让眼镜模糊不清,锻炼完身体,心儿紧蹙着向家的方向走去。
一片红色突然映入我的眼帘,像冬日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我的眼眸,也立刻温暖了我的心房。
一个女人的身影闪动,身上的红马甲,在皑皑白雪中格外醒目。她总是不停地在和悦小区门前走动忙碌着,手里也总是拿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胸前挂着一个大大的二维码。这段时间,每天我早起锻炼路过那里,每次当我望向那里,她的身影都一直在那里。我每每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她也总是报之以微笑。现在,她手里是一把铁锹。
记得第一次发现她,也是在雪中,以为她是社区的管理人员,曾驻足看她:睫毛长长的,雪花挂在上面一闪一闪,一头波浪式的短发给人干练的感觉,一身橄榄绿的迷彩服,外面套了一个红马甲。见她的手冻得通红通红,我便把手套摘下来递给她,她婉言谢绝了,说一会儿回车上就暖和了。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里没搭帐篷,别的小区门口都有印着“救灾”两个白字的军绿色帐篷。我惊诧地问:“你是哪个单位派来的?这车是……”她一边登记小区出入的车辆和行人,一边和我说着话:她是志愿者,车是自己的,由于相关管理部门人手不够,她就主动请缨来帮忙,排查登记小区的疫情情况。我一直紧缩的心开始缓慢地跳动开来,周身涌过一股热流。
她舞动着铁锹,特别认真地铲除小区门口的积雪,手上戴着一副毛茸茸的缀满粉色爱心的手套。我说手套好漂亮,她说,是小区的一位大姐给的,好心人真多。我说,是你的爱心换来了别人的善意。
今天是周末,我并不需要匆忙去上班,锻炼完身体就在她的“岗哨”旁与她攀谈起来。
她是山西吕梁山人,她调侃说那里曾经土匪多,我赶紧纠正道,那可是英雄的故乡啊,抗日英雄左权不就是山西的老家嘛!她笑了笑,有些自豪地点点头。她说自己小学毕业,今年四十六岁,在她的心中,一直想给女儿和儿子树立榜样,当然她也这样做了。好多年前,她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前年考取了器械教练,后又考取了瑜伽教练。在她的影响下,当兵的女儿考上了军校,并且在部队干得特别出色。她身体力行,让女儿懂得“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听她当过瑜伽教练,又看她好生面熟,陡然想了起来,原来,她也曾经是我的瑜伽教练。只是我交过两次学费,没有坚持下去,半途而废。顿时,我的脸有种灼烧感。出于对她的敬佩仰慕,我加了她的微信。
三
小区里回家的小径上,几个老太太手里拎着蔬菜和水果,还有的推着一袋米,估计又是去抢购,疫情期间囤货成了人们首要的事情。我经过的时候,恰好她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飘入我的耳际。
她们在小径旁歇脚,不停地喘气。一个白发老奶奶问:“你的女儿给你剪过脚指甲吗?”
另一个摇着头,一脸木然说道:“等我动弹不了,也说不定有这事,真不敢断言。”
白发老太太接着说:“我和我的一个养老院的朋友聊天,她说:‘穿着红马甲的姑娘,隔几天去给他们洗脚、剪指甲、理发、按摩,送去牛奶、水果,帮他们擦玻璃、打扫卫生、叠被子、洗衣服......陪他们聊天,真是比自家的孩子都上心,跟他们在一起真的好开心。’唉,真羡慕他们啊!”
又是“红马甲”!
我步入家门,迫不及待地打开“红马甲”的朋友圈,一幕幕生动活泼的画面重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今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现场,“红马甲”帮忙摆桌椅板凳,负责维护会场秩序,为演出单位看护衣物,送水送雪糕;演出结束后,收拾垃圾,清扫场地。就是他们这些志愿者,手里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身穿的红马甲熠熠生辉,映衬着他们的笑脸更加彤红灿烂。
经过一番浏览,才知道这个志愿者服务队早在三年前就成立了,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七百多人。自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他们的身影遍布小镇的每个角落,甚至乡村,提着米、面、粮油各种生活用品,慰问残疾人、孤寡老人和贫困人群,甚至帮助他们提供生活费、医药费,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也曾多次获得先进集体荣誉。
前年植树节,“红马甲”遍布山坡上、公园里、街道旁,他们挖坑、浇水、施土,一棵棵小树苗扎根于大地,吮吸着水分和养料,现在已茁壮地成长为一棵棵大树,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也正如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威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等等,他们留下了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他们播下的爱的种子,正在悄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让很多人受益,也让爱心传递开来,尤其在疫情期间,相互关爱,彼此帮助蔚然成风。他们还曾荣获“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有的被评为学雷锋标兵,还有的荣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
三
我望向窗外,雪还在下,街道上却热闹起来了。广场、马路上一片沸腾,“红马甲”并排成行,齐心协力,用黄色的铁铲将白色的雪推到路边,雪团轻轻滚动,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一会儿,路面变得干干净净,广场恢复了往日的生动,仿佛脱去了一身白衣。一首熟悉的歌响彻在广场的上空:“我愿化作一朵雪花,飞过海角天涯,飘落在老家门前的枝桠,看着她不再挺拔的背影啊,一声声叮咛将我融化;我要化作一朵雪花,走过春秋冬夏,盛开我一生最美的年华。”
据说,在我国高原寒冷地带,海拔三千六百米至四千八百米之间的风化带和雪线上,有一种植物生长在石隙,砾石及砂质湿地中,喜潮湿和凉爽,光照强烈的复杂性气候环境,生命力极强。能在严寒和酷暑中正常发芽生长。盛花时节,它迎着寒风飞雪或者炎炎烈日灿然开放。它就是“红柄雪莲”,有着紫红色瑰丽的花朵。
“红马甲”就像一朵朵红柄雪莲,盛开在小镇上。世界,因为他们变得温馨而美丽。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