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母亲的田园(散文)

精品 【八一】母亲的田园(散文)


作者:绿池朱华 秀才,144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42发表时间:2021-11-12 12:44:10

【八一】母亲的田园(散文) 母亲衰老得很快,腿脚也不灵便,她每日囿于这百十平米的楼房里,活动范围仅限在几个鸽子笼一样的房间里转来转去。我在阳台上放了一把靠背椅子,大多数时间,母亲就坐在椅子上,长时间望着窗外的青山。她看青山的眼神是那么专注,又是那么痴迷。
   我明白,母亲是喜欢山上葳蕤的绿色。那绿色,是母亲劳作了一辈子的田园的颜色。离开了她喜欢的田园,看看绿色,对母亲也是一种安慰啊!
  
   一
   母亲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在田园里劳作了一辈子。
   父亲在远方的城里上班,只在过年和收麦时节回家。母亲在家里一边带着我们姊妹四个孩子生活,一边务弄地里的庄稼。印象中,母亲勤劳、好强,农活几乎没有她不会干的。不管是大田地,还是菜园子,我家的地里永远郁郁葱葱,庄稼、蔬菜长势喜人,永远给人丰收的强烈喜感。
   母亲对丰收的渴望,从上一茬庄稼收割完毕就开始了。因为她有丰收的信心,也有丰收的经验。
   新上场的麦子碾打结束,夏忙进入尾声,母亲就念叨开了:“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种庄稼,可不敢糊弄啊!”她早早联系好拖拉机,把麦茬地先深耕一遍。母亲说,麦茬埋进土里,渥熟了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深翻泥土在三伏天暴晒,可以杀死土里的害虫;三伏天白雨(雷雨)多,深耕也可以保墒蓄水。真是一举三得啊!
   等我们吃完饭,上学去了,母亲就扛上一把镢头去田里,把机耕不到的地头拐角全部挖遍。她举着一柄一头按着大木块的农具——我们叫“咕嘟”,把地里的土坷垃敲得粉碎。等别人家开始犁地的时候,我们家的地已经又酥软又平整了。
   秋雨连绵,母亲甚至等不及雨停下来,就披一件深绿色的雨衣,穿一双黑色长筒胶鞋,去坳地里撒化肥。她左臂弯抱着装肥料的盆子,右手一把一把从盆子里抓出肥料。抓出一把,随手一扬,肥料成扇形均匀地撒出去,落在土里。然后,她再抓,再撒……
   她沿着拖拉机犁出的地行子一行一行撒过去,一大晌过去了,整块地全撒上了肥料。母亲穿的绿色雨衣湿漉漉地贴在身上,长筒胶鞋也溅满了泥巴。她的头发披散了,湿湿的贴在脸上,水珠从发梢不停地滴下来,说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云开雨霁,趁着泥土还没有完全干燥,母亲肩上扛着一副磨耙,吆喝着牲口,又进坳地了。两只黄牛拉着磨耙听话地走在前边,母亲叉开双腿,手抓缰绳,稳稳地站在磨耙上,大声发号施令:“得儿驾!犁沟!”黄牛拖着磨耙和母亲前行,母亲的外衣被风张起,头发也被风吹起,呈弧形向身后飘去。挺立在塬面之上,晴空之下的母亲看起来英姿飒爽。多年以后,流行起武侠电影,看到电影里仗剑骑行的女侠客,我脑海里马上就闪现出空阔的坳地里,站在磨耙上,被黄牛拖着前行的母亲的形象。
   泥土被耙磨出一行又一行的细道道,像被一把巨梳细心地梳理过,又细又碎,软绵绵的。远远望去,大地仿佛一大块平整的黄色棉毯。真想躺在这棉毯上美美睡一大觉,肯定又舒服又解乏吧!
   “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不敢等。”白露到了,母亲念叨着这句农谚。等下过一场雨,旱塬上墒情正好,她称量好预先留好的麦种籽,便套起两只黄牛,扛起铧犁,又进坳地。母亲赶着黄牛,手扶犁把,深耕一遍地,又把麦种顺着犁沟均匀地撒进地里。
   天色还早,母亲卸下铧犁,换上磨耙,她站在磨耙上,吆喝着牛儿,耙一遍土地。磨耙像一把巨梳,把铧犁划出的满地深痕抹得平平整整,又给泥土梳满细细浅浅的竖道道。
   过不了几天,从细密的泥土缝隙里便钻出点点绿色,又细又密,仿佛插了满满一地嫩绿的绣花针。
   探出地面的麦苗,迎风见长。冬深了,麦苗一朵儿一朵儿摊开铺在地面上,麦田依旧一片油绿。落一场雪,又落一场雪,雪花厚厚地覆盖在麦田上,坳地里白雪皑皑。冬雪映照着母亲的欢颜:“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这个隆冬时节,母亲终于放心地歇息了——这是一年里母亲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母亲的预言应验了。麦苗们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它们分孽、拔节、抽穗、扬花,有条不紊地长大。塬面上郁郁葱葱,大片大片油润的绿色,从浅绿,到深绿,再到墨绿……
   我家的麦地,总是比别家更绿。常有人指着我家地畔说:“看这庄稼务作得多好!真看不出男人不在家!”
   这时节,母亲也会久久地站在田头,看着眼前起伏的绿色浪涛,眼神是那样痴迷!对她来说,这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是丰收的底色!
  
   二
   母亲的菜园子,同样打理得生机勃发,翠色欲滴。
   新年刚过,天气渐渐暖和了。母亲在院子里整出土炕大的一块菜畦,用大水漫得湿湿的,将菜种子撒进去,又支起拱形的竹架,再蒙上塑料纸,把菜畦包裹得严严实实,秧菜苗。塑料棚很温润,不几日,透过塑料纸,可以看见隐隐约约的绿色。苏醒过来的菜籽们,头顶着小指甲盖大的细叶,在棚里探头探脑。
   母亲已经能辨认出哪个是西红柿苗,哪个是黄瓜苗。她侍弄菜苗比照看娃娃还经心,除了每天拿花洒给菜畦喷几遍水,中午还会揭开塑料纸给菜畦通风,让菜苗晒晒太阳。妹妹撇着嘴说:“妈,你经管这些菜苗比对我们还上心。”
   “当然了。刚长出的菜苗就是像小娃娃一样嫩,热不得、冷不得,要透气,浇水,晒太阳,就像娃娃要经见世面一样。气脉壮了,移栽到大田才能活啊!”一个月过去了,菜畦里的菜苗长壮了,长高了,挤挤挨挨的。母亲撤去了上面蒙着的塑料纸,院子里凭空铺了一块嫩嫩绒绒的绿毯。母亲看着它们,脸上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躲过正午直射的阳光,每天下午,母亲和我们都往大田里移栽菜苗。母亲用铲子小心翼翼地铲起菜苗,根部一定要带一疙瘩泥土,这叫“娘家土”——母亲说,有了这个土,菜苗容易成活。
   母亲用大抬笼挑着一担菜苗,手里拿着铲子、马勺,我和弟弟抬一桶水,紧跟在母亲身后,走进地里。母亲早已经在地头整出了几垄菜畦,并且盖上了一层薄膜。母亲一铲子下去,戳破地膜,在田垄上挖出一个洞,把菜苗放进洞,盖好泥土。我和弟弟跟在后边,舀一勺水灌进去,这棵菜苗从此就在大田里安家了……
   连续几个下午,院子里菜畦里渐渐空了,大田里的几垄地排满了一株一株的绿苗,像列队的士兵。它们身姿小小,喝饱了水,有“娘家土”作根基,有地膜作遮挡,在泥土里站得稳稳的。如果运气好,再赶上一场春雨,它们马上就精神抖擞,菜园子里绿油油一片。
   春风吹拂,春雨滋润,菜苗们像长开了的小姑娘,眉眼清晰起来:一行豇豆,一行黄瓜,一行西红柿,一行辣椒……它们各自生长在各自的地盘上,互不干扰。
   有许多下午,母亲一定担着桶,从涝池挑满水,走进菜园子,一勺一勺给每一棵菜浇上水。
   从菜苗移栽进大田到收获,母亲会给菜地追两次肥。这肥,一定要是农家肥。母亲坚持说,农家肥种出的菜吃起来香。
   因为要渥肥,母亲便养了一头猪。母亲喂猪也是一丝不苟的:猪食要用铁锅煮熟,干农活时,从田里顺手捡回来的猪菜要洗得干干净净,切得碎碎的,再搅进猪食里。更多时候,她就挑两只泔水桶,去街道上的单位食堂,挑回人家废弃的泔水喂猪,即使下雨天也不会间断。她戴一顶发黄的旧草帽,穿一双黑色大胶鞋,挑两只泔水桶的样子,又刚又硬,这就是我童年脑海里定格的母亲形象。所以,我一直觉得母亲是缺乏温柔的,从小到大,我没有赖在母亲怀里撒娇的记忆。
   不过,母亲喂的猪,每年都长得又肥又壮。除了年关让我们不缺肉吃,还能给我们换来新衣服、新鞋子、钢笔、发夹……连猪粪,也被母亲渥熟,成了优质的农家肥。
   现在,这些农家肥已经堆在地头。这也是母亲趁农闲时节,一架子车一架子车慢慢拉到坳地里积攒起来的。母亲担起两只笼,又把肥料挑进菜地,在每棵菜根部都培上一铁锨肥料。
   阳光充足,菜苗们在田间疯长,分枝,开花,结果,母亲的菜园几乎一天一个模样。这时,母亲的身影更繁忙地穿梭在田间,掐尖,打岔,搭架,按部就班。晴空下,母亲的菜园被一片浓翠的绿色覆盖,仿佛炸裂的云朵在田间怒放。
   这壮硕的绿色,让母亲在痴迷中满足。它一端连缀着沉甸甸的收获,一头承担着沉甸甸的养育之责!
  
   三
   可惜,力气使尽了,母亲迅速地衰老了,她再也不能去田间劳作了。弟弟便把母亲接进城养老。
   弟弟给母亲买了新房子,母亲一人居住。这个房子,便成了我们姊妹在异乡的另一个家。
   一辈子做惯了农活的母亲是闲不住的。她的小房子永远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几件简单的家具,摆放合理整齐;茶几、饭桌擦得明光锃亮;地板,也用毛巾擦过,一粒尘埃也不落。剩余的时间,她便两眼呆呆地望着窗外,母亲是想念家乡,想念她耕作了一辈子的田园吗?
   有一天,弟弟灵机一动,给母亲房间买来几盆绿植。
   没想到,小小的几盆绿植,再一次引发了母亲劳作的热情,也让她有了在城市扎根安守的动力。
   时间不长,母亲就摸清了这些绿植的生活习性以及养殖规律。水竹喜水,除了一周给它浇一次水,母亲还不忘每天拿花洒给它叶面洒点水。不久,它纤细的叶子变成了墨绿色,密叶丛中竟然开出了一串串米粒大小的黄色小花。
   万寿菊耐旱喜阴,那就放在阴凉处,少浇点水。初夏时节,它的花期来到,金黄的花朵在房间怒放,持续了一个多月。
   山茶花喜阳,就让它多晒太阳,母亲把它放在窗前光照充足的地方。夏天,它开出艳桃芬的花朵,花瓣儿层层叠叠,一边开放,一边坠落,与油绿的扁圆形叶子相映成趣。
   绿萝喜水耐阴,母亲把它放在电视柜旁边,勤浇水,多施肥。绿箩似乎会顺人的心意,它的细藤延伸攀缘,爬上墙壁,攀到了电视机的顶端。母亲便给它根旁插进一根细木棍,算是搭了个花架。于是,绿箩的尖桃形叶子便放肆地缠绕在整个墙面,染绿了大半个房间。
   至于文竹,母亲很少给它晒太阳,一周给它浇一次水,每个月还不忘给花盆里撒点白糖。她把白糖浇水稀释,看着它慢慢渗入花盆底部。文竹的针形叶子便保持着浅绿色的细嫩,母亲稍加修剪,它分明有缩小版的黄山迎客松的味道……
   母亲的房间四季常青,生机盎然,再一次回家,简直惊艳了我们姊妹的眼睛。这满屋的绿色,让母亲重新体验了劳动的成就感,也让我们的假期变得赏心悦目。见多了周围很多人把花养死的例子,我们忍不住感叹:种植也是需要天赋的,母亲也许生来就有这种天赋——这应该源于她对土地、对庄稼的热爱。
  
   四
   为了便于照顾,去年,我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生活。
   又一个秋天来到了,我把养在办公室的几盆花搬回了家。虽然那都是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但却让我养得没精打采的。
   而家里多了这几盆花,母亲就像换了一个人,在窗前呆坐的时间短了。很多时候,她都在打理那几盆花:浇水、施肥、剪剪枯枝败叶。母亲养花也秉承她从前过日子的原则,一点都不浪费。她的浇花水,是沉淀了的淘米水、洗鱼网过滤出的废弃水。她的花肥,是把羊粪充分发酵后埋进花盆底部,或者喝过茶的茶渣覆盖在盆土上面。
   她修剪盆花用专门的剪刀,轻拉轻放,似乎怕扯疼了花枝。修剪时,母亲会先端详一阵子花,注意光照角度,注意整体形状,把花型剪得漂漂亮亮……没过多久,花们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妙的是,发芽的蒜瓣、切掉的韭菜根,也被母亲拿来种在花盆边沿,不久,它们便开始生根,长叶。母亲又把它们移栽到空花盆里,它们炫耀似的疯长,齐刷刷地挺立在花盆里,像一块蓬松的绿色蛋糕。
   租住的房子陈设简单,但绿意盎然,满屋明艳,总让到访的朋友惊叹不已。这,都是母亲的功劳啊!母亲分明把养花当成了一项事业,那些盆花,就是不甘心离开田园的母亲给自己打造的微缩版田园!在田园耕耘了一辈子的母亲,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笔下的“绿手指”。那位培育出珍品花种的老奶奶,她的手指并没有“化平淡为神奇”的魔力,她有的只是和母亲一样的勤劳、执着——这才是成就“绿手指”的法宝。
   2021年11月9日于志丹
  

共 4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母亲的田园》里有什么?“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不敢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是的,这些饱含朴素哲理的农谚从母亲嘴里说出来,也在母亲勤劳的身影中躬耕不辍。大田地的庄稼,展示着一层又一层的新绿,梨靶上英姿飒爽的女侠就是母亲;菜地里葱绿的小苗一行又一行,行行都是母亲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告别田地,来到城里,辛勤劳作一辈子的母亲转移了注意力,把心思用在了种花养草上,一盆盆长势喜人的花草,成了母亲在城市生活中的另一方田园,她的绿手指永远给生活以明媚的绿色!作者驾驭娴熟的文字,把熟悉的场景一一描摹出来,引领读者,走进这生动的画面,感受母亲一生勤劳不辍可贵品质!好文章,共欣赏!感谢作者赐稿八一,遥祝冬安笔健!【编辑:郭秀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11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秀玲        2021-11-12 12:46:09
  语言流畅,层次分明,画面感极强,母亲勤劳的形象历历在目!拜读学习致敬!
郭秀玲
回复1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14:09
  谢谢郭老师辛苦编按!我们真是有缘,我发现自己的许多文章都是郭老师编辑的,再次道一声感谢!
2 楼        文友:墨林        2021-11-12 16:05:26
  一辈子,不容易!母亲站在磨耙上被黄牛拖行,这样的农活,多为男劳力才能干的,这很好地塑造了母亲能吃苦,肯吃苦的形象。好文章,欣赏了!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回复2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15:25
  嗯,可见墨林老师对农活、对农村生活也很熟悉。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很要强,也很聪明,能吃苦。
3 楼        文友:陶桃        2021-11-12 21:25:18
  拜读完绿池朱华老师佳作,眼前闪现出一位勤劳、执着的母亲,是啊,我们的父母的那辈人是辛劳、勤奋一辈子的人,正是由于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开始转机。向父母那一辈的老人致敬,尽我们的义务好好地照顾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美文分享。
回复3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19:20
  谢谢陶桃老师点评鼓励!我的母亲的确勤劳,老年落了一身病。说实话,她个性要强,不温柔,我尊敬她,但是谈不上爱。我目睹了她养育我们的艰辛,所以我会尽我所能,一直孝敬她。
4 楼        文友:华为        2021-11-12 23:24:48
  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母亲平时生活的一幕幕场景,既洒有汗水,又饱含智慧,又更重要的是这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一片挚爱!欣赏老师的佳作,拜读学习,期待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4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21:25
  谢谢华为老师来访,点评!我的母亲勤劳,是持家过日子的好手!谢谢老师!您的文章也是越写越好,值得我学习!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11-13 08:37:57
  母亲一个人种庄稼的确不易,勤劳坚强的母亲即使老了也不闲着,侍弄花草,就像从前务庄稼一样细心,让日子活色生香,生机勃勃。母亲形象鲜明高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生动感人的好文章,祝老师深秋安暖!精彩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23:55
  谢谢云彩老师来访,谢谢您的细心阅读,精彩点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您的点评也让她形象高大了。那个年代的农村,一头沉的家庭,大多数妇女都像我母亲一样,能干、勤劳。
6 楼        文友:宁星        2021-11-13 10:00:45
  描写很精彩,如通过对站磨耙的生动白描,刻画了母亲对农务独当一面、为农业战线的女强人形象。我知道站磨耙是一种危险的耕犁劳作,下面装着很多刀片,赤脚踩在两根木条上,一手只抓住一根绳索,少年的我都不敢站。朱华老师对庄稼、农事很熟悉,很懂,如“娘家土”这个比喻很生动形象,且很内行,是的,根系带土移栽,能提高成活率,等等。语言朴实生动、清新自然!
回忆历史,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穿越历史的回音是对现实的关照。
回复6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28:13
  谢谢宁星老师点评!看来您也很熟悉农活啊!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跟着母亲也在田间地头劳作,对农活很熟悉。在我们那个时代,跳出农门很不容易,我们都是受惠者,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人生的命运!除了感谢自己,再就是感谢父母的勤劳,他们有眼光,让我们念书,又竭尽全力托举,让我们的人生达到了比他们好的高度。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11-14 08:08:58
  入心佳作,像品一杯清茶,于平凡处彰显光芒。自然质朴,温暖动人。问好朱华老师,祝秋日快乐。
小小莲儿
回复7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29:09
  谢谢莲儿小妹来访!你的点评和鼓励,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啦!
8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1-11-14 09:00:23
  清新的文笔,勤劳的母亲,温馨的画面,好文章,令人一读再读。感谢朱华老师的美文分享,祝创作愉快!
春草葳蕤
回复8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4 18:30:30
  谢谢春草葳蕤老师来访,点评!你勤奋,又才思敏捷,每天都有新作,我要向你学习!
9 楼        文友:乡笛        2021-11-14 22:56:45
  为勤劳的母亲点赞。好文章,拜读了。遥祝冬安。
回复9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5 19:57:00
  谢谢乡笛老师来访!是的,我的母亲很勤劳,也很值得后辈尊敬。
10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1-11-15 15:40:36
  深情而温暖的文字,给我深深地感动。文章中母亲的形象与我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读来倍感熟悉和亲切。祝福母亲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期待老师创作出更多暖心文章。
回复10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1-11-15 20:00:32
  谢谢老师来访和评价!其实,在我们父母辈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大家都很勤劳,清贫而乐观。在农村,女性真的挑起了半边天,我的母亲和您的母亲,都是这些平凡而不凡的劳动妇女中的一员,她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