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那么一段时光(随笔)

编辑推荐 【风恋】那么一段时光(随笔) ——日本电影《情书》观感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6发表时间:2021-11-13 17:12:03

一九九五年,手机还只是一个概念,当时类似的应该是香港电影中黑社会头目拿着的大哥大。当然那时有线电话已经比较普及,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一般都会买一张AC卡,需要和家里人联系的时候,在周围找到可以插卡的电话亭。在那样的条件下,信当然也就很少写了。但在那一年,日本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情书》。而我只是在不久前,才在一个视频网站上看了这部片子。
   电影开始的时候是满地的雪。女主人公渡边博子从雪地上爬起来,步履蹒跚地向画面远处走去。而在镜头再次拉近时,是在墓地,亲朋好友们为去世两年的藤井树举办两周年祭。这应该是日本人的习俗,和我们的周年祭之类的相似吧?仪式结束后,藤井树的父亲想和亲朋们喝酒,可藤井树的母亲却假装头疼,想躲开这种场面。这样就由准备离开的渡边博子顺便带回家。在藤井家,藤井树母亲拿出了儿子初中时的纪念册,让她看。渡边博子才知道他们的故乡在小樽,并问了她们故乡的情况。问到详细的地址,藤井树母亲却不再能想起来,只是说那地方已经修成了公路。然后她去准备糕点。渡边博子在纪念册上找到了藤井树,就把上面的地址记在了胳膊上。
   小樽应该是一个小地方,送信的邮递员对收信的那个叫藤井树的女子特别关心,可那女子似乎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无论他说什么,都很生硬地拒绝。这其实是很奇怪的,尤其是恰好在婚嫁之际的女子。正在感冒的藤井树收到的是一封她觉得奇怪的信。她母亲问她是不是诅咒信。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年,确实也曾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上面会写一些奇怪的话,并且在最后有威胁,说要把这信转发出去,并且至少要转给五个或者更多的人。这样做了就会得到好报,而要是不这样做就会遭受惩罚。是不是当时的日本也流行那种信?藤井树接到的当然不是那样的信,而只是一封很普通的问候信,内容也很简单,仅仅一句话,“你还好吗?”。她本来想不搭理,可挡不住好奇心,她回了信。这封信的收信人就是渡边博子,那封信也是她写来的。
   给一个明知道已经去世的人,一个也知道已经不存在的地址,写一封信根本不可能被看到的信。写信者对这个人该多么思念啊!可电影中没有过多的表现,电影中只表现她接到回信后的激动。她说给了自己的好友,同时也在暗恋她的秋叶茂。这样的几次通信后,秋叶茂终于忍受不了,觉得是有人假装藤井树在欺骗渡边博子。就以渡边博子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要求对方证明他是藤井树。这惹怒了藤井树,她本来想不理睬这种无理的要求,但最后还是复印了驾驶证寄了过去,但也希望以后断绝书信往来。坚信回信者就是藤井树的渡边博子,责怪秋叶茂不该写那么无礼的信。为了打消渡边博子的疑心,他们一起去了小樽,也借助当地朋友的帮助,找到了已经成为公路的藤井树曾经的家。但那个地方显然不是通信地址所在,这样他们也找到了那个通信地址,确认了确实有另一个藤井家存在。但那天的藤井树去了医院。在等待她的过程中,渡边博子写了封解释的信,把信塞进信箱,然后没等主人回来就和秋叶茂一起离开。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一辆出租车,想要拦住,但车里有人。但那辆车很快就折了回来,他们坐了进去,司机说渡边博子很像他刚才的客人。
   回到家的藤井树第一时间看到了那封信,准备了给渡边博子的回信,在骑车去寄信的路上,碰到了准备回去的渡边博子。渡边博子认出了藤井树,叫了一声“藤井小姐”,听到叫声的藤井树四下里看了看,没看到熟悉的面孔,她有些奇怪,但渡边博子没有继续叫,她也就有些疑惑地消失在了人流中。渡边博子在回去后,和藤井树的母亲说起了藤井树初中同学中有个女生也叫藤井树,并且从照片中指出她来问她们是不是很像。藤井树母亲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她奇怪渡边博子的问题,知道了她是怕藤井树是由于自己像他的初恋情人才爱的自己时,藤井树母亲的骄傲,心酸的骄傲。说实话,这种地方,只有日本人能够表现得那么完美。
   她们之间的通信重新开始了。于是那个单相思的少年才一点点出现在影片中。刚入校,老师点名时,男女生的同时答应引起的同学们的诧异,小孩子们间好奇的玩笑。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两个同姓同名的人在一个班,要恰好是一男一女,那么除了有些麻烦外,应该不会引起太多的想法。我们的传统是同姓不婚,所以尽管年少时,有好多的暗恋或者被别人说的各种恋,但绝不会有人拿同姓的男女同学开玩笑。大概日本没有这种传统,所以他们两人成为了同学开玩笑的焦点。这样他们被有意地安排一起值日,又一起被选为了管理图书室的人。在他们管理图书时,女孩子在忙碌,男孩子却只是在寻找,寻找从来没有被人借过的书,然后在借书卡上填写上“藤井树”,并且每次都特意拿过来给她看。她没有觉得好玩,反倒觉得无聊,要他也多少干一些该干的活。写信的藤井树只是在叙述往事,似乎没想过那个同名的人曾经爱过自己。当随着她的叙述,随着往事的一步步展开,那个初恋的情感逐步表现了出来。在叙述到运动会上,本来已经受伤不能参加运动会的藤井树,私自加入了竞赛队伍,结果摔倒了自己,也拌倒了别人后。渡边博子要她把那个体育场照些照片发给她。这样藤井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在拍照片的过程中,碰到了曾经的老师。老师带她重新回到自己曾经打理过的图书室。听说她叫“藤井树”时,那些小师妹们羡慕的眼神让她奇怪。在老师问什么原因时,那些小女孩说她们在做一个游戏,叫“寻找藤井树”,说是已经找到了七十多个。当她们知道这些名字都是一个男孩子的恶作剧时,她们羡慕地说“他该多么爱你”时,她有的只是尴尬。告别小女孩,老师问到底是谁爱她时,她才说到了另一个藤井树。老师有些伤感地告诉她,那个孩子在两年前去世了。而这个消息居然是她第一次听说。
   不知道是这个消息还是她本来就已经严重的感冒,让她高烧晕倒在地。他爷爷打了医院急救电话,但医院告诉他由于大雪,要一个小时车才能到。这样,他爷爷坚持要马上送她到医院,而她母亲却坚持要听医生的话,在家里等医院的急救车。在激烈的争执中,母亲突然说起了自己丈夫的事,说要不是老头子坚持背着送医院,或许他不会死。她爷爷在冷静下来后,问那次到医院用了多长时间。她母亲并不清楚。她爷爷说四十分钟。她母亲不相信,说应该比那长。但她爷爷很认真地说:“要是只算路上的话,应该是三十八分钟。”她妈妈不相信,但他爷爷很确定。然后告诉她妈妈说,自己儿子坚持不下来,要是等救护车就会死在家里。这样他们才开始背起藤井树跑向了医院。看到这里,我第一时间想起了小时候曾经很流行的那首日本歌《北国之春》。日本人有什么都不愿意直说,像藤井树的母亲,她应该一直都觉得是公公的固执才让自己的丈夫死于非命,可她在那以后却一直不说。直到女儿碰到同样的情况,她才控制不住说了出来。可当老人把确实的时间告诉她,她也在碰到了同样的情况时,才知道孩子的生死在父母才是世上最重要的事。
   在爷爷拼了命的奔跑到医院后,藤井树的命保住了。而在藤井树病重时,渡边博子和秋叶茂到了藤井树失事的山前。在那个早上,渡边博子对着白雪皑皑的高山一遍遍地大声喊:“你在那边还好吗?我在这里很好。”同样地,在病床上的藤井树也在昏迷中一遍遍地问出了这样的话。
   病好后回家的藤井树收到了渡边博子的信,告诉她那些回忆都应该是属于她的,退回了她全部的信。而藤井树也在家门口再次看到了图书室的那些小师妹。她们拿着一本书,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第七部,说她们有了新发现,让她看借书签。她奇怪地看了,除了藤井树的名字外也没有什么。她们让她看背面,她疑惑地翻过来,才看到那上面画着她年少时的头像。这书在她父亲刚去世,她没到学校去时,藤井树专门到她家让她还给学校的。她当时应该感受到了什么吧?尽管父亲刚刚去世,却在拿过书后傻傻地笑着。而男孩子也在简单地安慰了她几句后,骑车离开了。等回到学校的她,知道了那个藤井树转到了其它学校。她一下子暴怒了,打碎了同学给她准备的花瓶,跑出了教室,跑进了图书室,生气地把那本书放进了书架。
   在那个视频网站,关于这个电影有好多的观众留言,其中最多的是把渡边博子对着白雪覆盖的远山的呼喊称为最美的爱情表白。我想这应该是人们的第一感觉吧,说实话,我在看到那里的时候,也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但我却不认为这是爱情表白,我觉得这是“爱情告别”。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个体,其实是很脆弱的,好多好多的事件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这些事件的发生,我们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只能接受。而接受这些事件的代价就是放弃一些自己珍爱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多年前和我一起参加工作。他活得很认真,却总不能找到对象。别人给他介绍过好多,但都是见过一面后就被他否决。我孩子上幼儿园时,他还没有结婚。一次喝酒,喝到了一定程度,他才说了原因。他有个同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一直在一个班,他喜欢她却一直没有表白。后来他上了高中,女孩没有再上。“你知道多少次,我都不想上学了,就想回到她身边?”这句话,他说了好长时间才说出来,而说出来时已经分不清楚他在说还是在哭。再后来他上了大学。毕业了,可每次和异性接触都会想到她,和她比较。“她怎么样了?”我问。她当然结婚了。在一次春节回家时,他们在车上遇到了,她带着孩子,但似乎也没有什么话说。“那么你准备怎么过?”我问。“就这么过啊。”他很坦然。当然到现在,他仍旧没有结婚。我不能说他的生活方式不对,但我更认同这电影中的女主人公,面对不能挽回的局面时,要敢于告别。我不懂日语,看到字幕上的翻译确实是“你在那边还好吗?我在这边很好。”但根据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应该翻译成:“你在那边好好过,我在这里也会好好过。”因为在电影的后面,渡边博子回去后,把那些关于前未婚夫的信件都退给了藤井树,认为那些应该是她的故事。
   这电影还有一个情节是我比较关心的,就是那本书。我不知道是什么,没有中文字幕,就百度了一下。原来以前已经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并且也有人给出了回答,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第七部,也就是这部大书的最后一部。那些回答中还有人说当时的男主人公本来是想去表白的,可在知道了女孩父亲的事后才没有说出来。他们说最后那个摔围脖,骑车的动作是多么的帅。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男主人公到女主人公家时,是不知道女主人公也在家的。所以他们见了面都觉得奇怪。男主人公是那时才知道女方的父亲去世了,而女方在体育场看到他的努力后,应该是对男方有所期待的。可这期待在她回到学校,知道了男主人公转校的消息,感觉自己的那份期待其实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所以她才那么愤怒。这样也才能明白她为什么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让任何男子接近自己的生活状况。当然在她看到那幅画像时,她应该是释然了。她曾经爱过,也得到过爱。或许,她也将因此走出心理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吧?
   公元1061年,二十四的苏东坡唱和了苏辙一首诗,前面四句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当时的东坡先生应该是没有太多的人生历练,所以他写出来的人生,只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人生。他向往那种过去了就过去的状态,或许他或者和他一样的好多人,把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称为洒脱吧?可他们却不知道,飞走的鸿雁或许会忘记曾经去过的地方,但人却不会轻易忘记自己曾有过的情感。尽管我们会长大,会世故,会变老,但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都会给自己保留一块地方,珍藏起我们曾有过的情感,那些没有参杂任何利益的情感。在酒醉到忘了自己或者是某次梦回的午夜,那些人、那份情感会出现在记忆中。当然有遗憾,有不甘,而更多地其实是想对自己曾经爱过的人说:“你一定要过得好!”也对有些疲惫的自己说:“我一定会好好地生活。”
  

共 46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是一篇日本电影观后感。故事围绕着渡边博子与藤井树的爱情故事展开。无论成功与否,感人的故事后面,充满曲折与传奇。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奇葩,让故事更感人,更有引力。而电影艺术又是一个不可随意逾越的手段再塑造。包括人物形象,地点的艰险与远近的美感,人物表演都有一定艺术程度上的包装。诚然,观众还会根据故事的基本内容追寻找到自己欣赏切点而获得真知卓见。故事也讲到了一个没有希望的爱情,女主人翁大胆选择了告别。这是不是留给观众心里有些遗憾。就是因为这些,才有观众大胆点评的空间,是攒成,还是欣赏,作者的表白是攒成的,并且还有举例说明。全篇读来,大有启迪作用。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21-11-13 17:19:26
  感谢作者支持风恋,问好创作辛苦。祝贺冬祺笔丰。
文绮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1-11-14 09:44:57
  谢谢点评,辛苦!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11-14 00:34:17
  感情是最束缚人的东西,也是最开解人的良药。读完本篇,有一种豁然之感。好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1-11-14 09:45:58
  读文章如同和人谈心,有些能相通,有些就不喜欢。哈哈。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11-15 13:11:19
  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兼文友部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公众号《西部故人来》主编米青青:这个日本电影我也看过,故事讲了一个没有希望的爱情故事。那个时候看电影就是最好的文化教育,文章有点儿长,字有点儿小,看起来有点儿恼火。(关于最后的问题,我已作了回复。)
碧潭飘雪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