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回望初中生活(散文)

精品 【时光】回望初中生活(散文)


作者:云翥 白丁,2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4发表时间:2021-11-13 20:30:55
摘要:岁月有痕,往事扬波。

一九九八年,我在乡里规模最大的初中上初三。
   每当回望那段求学的时光,脑海里就会跳跃出一段轻快优美的歌曲旋律——《相约九八》。九八年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故土收复,游子回归,这是载入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国人扬眉吐气,九州欢欣鼓舞。歌曲《相约九八》应时而生。这首歌的歌词深情且富有内涵,旋律轻快且充满喜悦。经过著名歌手王菲和那英的深情演唱,使得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穿越祖国壮丽山河,火遍大江南北,引得当时的青少年争相传唱。
   其实,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深深地嵌入时代的烙印。一首歌、一件大事件、一段艰辛的付出,都会成为我们生命记忆轴上的重要节点而引人久久回望。
   那些年,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经历着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国企私企面临发展困境,下岗失业人员倍增。北方连年大旱,南方水灾频烦,农民收成不定。民众普遍收入低,生活水平较差。虽然我们的温饱不是大问题,但上学的经历还算艰辛,至少现在回望起来是这样的。尽管如此,但那段过往的岁月依然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许多事、一些人,深深地融入到我的精神成长中,给我感召和激励,令我毕生难忘。
  
   一、往事扬波
   我家离学校有十里山路,并且是一路向上,少有平路。那时家里虽有个老式的载重自行车,但父母出于担心,从未许诺我们骑行上学。并且推车赶路也极费体力。所以,我们每周日下午都是徒步前往学校住所。每次“候鸟般”出行,村里的朋友都会彼此招呼,结伴而行。
   出发前,个个手提肩背着鼓鼓的行囊,里头塞满着维系我们可资生活一周的食物。犹记得,我们的背包出奇地一致,都是将化肥袋裁剪,然后用脚踏缝纫机缝制而成。后来我知道,那是我们的母亲们私下交流后的研发成果。制作这包,材料易得,经济实惠,极易推广。因为透气的缘故,软和的馒头放入其中只会慢慢变硬,基本不会发霉变质。所以这招很好地保证了我们一周不会挨饿。鼓鼓的背包里头,除了馒头之外,还有挂面、洋芋、蔬菜之类,均是我们的“干粮”。当然,主体还是馒头。馒头食用灵活,功用极大。哪一顿没有做饭,即可依它充饥。为此,我母亲每周都要专门为我哥俩在家中的大锅里分两次蒸几十个馒头,然后尽数塞进我们的“时尚”干粮袋中。
   村里的同伴,年龄相差较大,各年级的都有。我刚到初一那会儿,年龄小、个子矮,通常都是他们的忠实随从。我的同伴中有位初三的大哥,长我四五岁,喜欢看历史书,知道的历史掌故颇为不少。据说,他上课也会偷看,为此没少受老师和家长批评。也许,在大人眼中,上课看课外书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和玩物丧志。但在我们眼中,他是一位极富超级趣味的核心人物。因为,每次与他同行,我们的注意力都能被他所讲的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所牵引,心情也随着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交错转折而波浪起伏。由此,脚下的路也近乎缩短了半程,肩上的干粮也不再那么显重。于是,与他结伴而行总是一种期待。偶或有次他不在,大家交谈的内容显得寡淡了几分,空气也不那么轻快。
   讲故事是一个人的能力。有的人,知道的趣味典故不少,但讲出来后,往往惹得自己前仰后合,而周围听者总是趣味索然。所以,要讲好故事,除了要对所述故事了然于胸外,讲述过程中的“二次创作”显得更为要紧。那些“添油加醋”般的渲染演绎,才是故事鲜活丰满、具象立体的源头活水。也许擅长历史题材创作的文学家极具这种功底本事,所以他们总能将干巴的历史事件描述得生动有趣;历史人物刻画得棱角分明,栩栩如生,活脱脱如在眼前,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的这位大哥当属很会讲故事的人。
   我记得,他讲隋唐英雄传中的程咬金时,总会用极为煽情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描述其人如何骁勇善战,如何跟随太宗李世民南征北伐,屡建奇功。每当讲到惨烈之处,表情暗沉,眉头紧锁,引得我们个个眼光齐刷刷朝向他脸,深味其中悲苦。有时竟忘了脚下的路况,而被草丛、土块绊倒也是常有的事。讲到搞笑处时,嗓门也突然变大,一张大嘴咧向两腮,眉毛眼睛极尽接触,表情真切得如同真人复活,所以总能引起大家肆意大笑、不能自已。后来,当我读书了解了那些历史事件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正是他对原型故事进行了一番别有趣味的解读重构,由此博取了我们崇拜和敬佩的眼神。他讲翼王石达开,如何参加起义,从一介平民变成了太平天国的中流悍将,又如何出走西南,最后兵败身亡的故事时。听得人热血沸腾,不由得为英雄的悲壮叹惋。
   有时候,喜欢唱歌的同伴,路上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那时的流行歌曲。《相约九八》这首歌,我也是在路上边走边哼学会的。“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绵绵细雨沐浴那昨天激动的时刻……”这镌刻在记忆中的歌词和旋律,至今张口即来。
   岁月有痕,往事扬波。
   少年有少年的快乐,那种精神的愉悦与富足,跨越了彼时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拮据。只要稍稍让记忆的触角延伸,那定格在脑海深处的笑谈和故事,就会像擦去了时光掸落的灰尘,悉数变得清亮,重焕生机。
  
   二、精神灯塔
   初中三年,教过我的老师不少。但至今令我深为感动的仅有三位。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助我人格完善和精神成长。让我敬重仰望。
   那时,英语是初中才开设的。初中头两年,百分制的英语试卷,我的成绩每次都稳定地保持在七十几分,从无突破。那个教我英语的油腻中年大叔,上课总是一脸严肃,讲课平铺直叙,一个腔调,老套刻板,十分压抑,令我兴趣全无。当然,如此评价一位自己的老师,好像很带偏见且不厚道。但出此评价,的确是因为我的内心抱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我向往充满活力、魅力、感染力的痛快淋漓的课堂,那样的课堂让我能听到生命拔节成长的响声,激发我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而现实的课堂与我的期待相距甚远。
   直至后来换了英语老师我的成绩开始稳定攀升后,我更加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从教二十年来,我愈发坚定地认为:剧本再精彩,也要好导演;剧情再扑朔,也要好解构。老师是创设灵动课堂的先导,是带动精彩生成的引擎。这种理念,一直鞭策我为开辟自己的趣味课堂而不遗余力,激励我朝着争当学生精神成长的“人师”而奋斗不止。
   初三开学伊始,学校来了两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新老师。其中一位便是我的英语老师。这让我内心欢喜且充满期待。他个头不高,人够精神。后来才知道,他的专业是数学。起初,他可能对教材不太熟练,或对关键语言知识点抓得不准而上课略显吃力。讲课时,他习惯性地将双臂撑直牢牢地抓着讲桌的两边,一副厚厚的眼镜片下深陷的眼睛很少环视学生,多半会盯着书本,说着说着便稍作停顿,显得整节课很不流畅。每当那时,我们都很焦虑,很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后来,可能他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情况显著改观,上课干练利落,语调强弱起伏,很有节奏。课上他对一些语法现象和词性之类的归纳概括,我觉得十分受用。他在讲台上写着画着,我在下面抄着记着的一幕,至今记忆犹新。课后,我会主动理解记忆笔记内容。随后做起作业来真是轻车熟路。我觉得自己就像久旱遇甘霖的青苗,在知识的原野里贪婪地吸收着智慧养分,饶有趣味地动情成长。
   如果这权当是他尽了老师本分的话,那次他在课上的一番话,以及后来他的表现作为,凸显出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责任担当。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说:“你们快要毕业了,我希望你们都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我这人喜欢打篮球。最近,我和其他老师打球而对你们重视不够,内心很不安。所以,我决定,不再去打球了。你们有问题的尽管问我,我帮大家辅导。”后来,球场上再也没了他的身影。课余时分,他不是备课就是辅导学生。这份可贵的责任心,鼓舞了我,增强了我努力进取的信心。
   责任心是老师的核心素养。这不关能力高低,学识深浅。有责任心,方能生发爱心,亦能感化更多逐梦青春的心灵。
   我的物理老师是一位充满活力、极其认真的年轻人。他身形高大,身板直挺,着装干练。满脸的胡须总是刮得很干净,以致能看见毛孔透出的细密黑点和周围皮肤微微泛青的颜色反差。从外观看他是一个很有生活品味的人。
   他是科班出身,所以对知识点很熟悉,讲得也很透彻。那年月,没有电脑和打印机。为了让我们掌握好基础知识,每晚回家他都会用特制的钢笔在蜡纸上刻试卷,再用一台学校无人问津的油墨机一张张地印出来,直至全部晾开才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再一张张收拾,然后带回学校分发给我们。可想那工作量很大,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直至我们毕业,从未间断。物理我学得不错,对于试卷中的那些题,做起来得心应手,毫无挂碍,很快就完成了。而这位新婚不久的老师,每次都要披星伴月,听闻后让人心生敬意。据说,他老婆倒是很支持他的工作,不仅毫无怨言不说,还时常帮他刻写油印。功不唐捐,那年,我们的物理均分高达七十多,在全县中考中遥遥领先。
   学校校长是我的化学老师。他的粉笔字异常漂亮。略带行楷的字体,端庄周正,极富美感。看他在黑板上写字,诚然是一种视觉享受。他讲课干净利落、要言不烦,板书清晰明了。
   那次,他将珍藏的化学笔记本借给我,让我去学习,并说了一番教育鼓励的话。临了,还特意嘱咐我,那笔记本从未外借,让我精心保管。言辞间尽显对我的器重和关爱。我忐忑地接过笔记本后,内心唯有感动和感激。回到住处,我打开笔记本,漂亮的钢笔字体赫然呈现。那上面详尽地记述着化学学科中的独特例题。每题下不仅画着化学反应装置图,还写着解题的分析过程、计算过程。厚厚的笔记本浸透着他的心力付出,难怪他那么珍视。在我认真研习后,觉得思路洞开,获益匪浅。
   学生时代,我们总会受到某些老师优秀品质的影响,人格品行也会得到修补完善。那些让我们羡慕的能力和敬佩的品质,恰似一座座精神灯塔,激励指引我们,在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道路上坚实迈进。
  
   三、甘苦生活
   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多篇目回忆了他儿时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少年时代的成长乐趣。比起他的多数极富思想性的杂文而言,显得活泼亲近,更易激荡起我们对少年时光的遥望。其实,每个少年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份天然的率真和烂漫。我的初中生活,也不乏这样的乐趣。
   初一时,我住在离学校五里远的亲戚家。自己担水、生火做饭。途中须得穿行一条集市。每逢一、四、七开集时,四方乡邻都会前来购物逛集市。于是,本就窄小的集市慢慢开始胀满起来。午间时分抵达高峰,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学校中午放学当口,通行极为不易。由于午休时间有限,每到这时,我都会在不断变化的人群间隙中敏锐地寻找下脚的位置,然后采取各种姿势穿挤过去,逃也似地迅捷离开那喧闹密匝的人群。眼光来不及流连顾盼,脚步容不得驻足停留。
   我的灶具是一个铁皮的蜂窝煤炉子和一口锅,极尽简单。那时的蜂窝煤质量不好,我又缺乏管火技巧。因此煤燃尽火熄灭的情况时有发生,吃不上午饭也当属正常。后来,经过我屡次尝试,渐渐摸透了火炉的脾性,灭火的概率大大下降。
   吃水是个大问题。亲戚家没有水窖,他家吃水都要到四五里外的沟里去担泉水。我们的用水也是自行解决。为此,十二岁的我只得自己担水。每次,肩负满满的两桶水向上爬坡,我都要铆足了劲,瞄准好下一个歇脚的地方后,才意志坚定地开始起行。极尽艰难。整条路上,有一处很长的坡道,途中没有歇脚的地方。每到那里,我都要充分休息,攒足力量。然后坚韧地一鼓作气爬上坡顶,再做休整。回想起来,那涨红的脸颊、豆大的汗珠、大口的喘气声、发酸的双腿、生疼的肩膀和不能歇脚的无奈,都教会了我——这就是生活!
   一年之后,我重找了一处离学校较近的农家住所。那间房里的大通铺上睡着我们六个孩子。那时的担水地点变了,时间也转移到了晚上。每当晚自习后,同宿舍的我们就会结伴同行合作担水。
   九七年,正逢大旱,泉眼不旺。我们担水来回一趟往往要一个多小时。
   初三那年,我和要好的朋友在紧邻学校处找到了新的住所。那年,我的灶具升级成了煤油炉子。虽然煤油气味难闻,黑烟直冒,但一点即着,随用随关的优势,彻底解除了我的生活之扰。吃水依旧是到很远的地方担泉水。由于天旱缘故,初二时的那眼泉水出水量倍减,我们没有富余时间排队等候。于是,重找水源就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生活课题。后来,听说山后有处水源,泉水清冽,水量充沛。这让我们不无欢喜。照例还是晚自习后,约莫是十点多。我们四人便会全部上阵,齐行出发。
   记得一个深秋的夜晚,天色阴沉,月亮遁形,夜霭沉沉。我们打着手电筒出发了。手电筒微弱的光束难以逃离夜色的包裹,使得光亮被生生挡在眼前三五米远的地方。学校海拔较高,一年四季都比我家的平均气温要低一些。这在夏天,不很明显,每逢冬季,奇冷异常。我们有说有笑地走在找水的路上,手冻了,双手搓搓;耳朵冻了,再用搓热的双手捂捂。夜路难行,夜色清冷。因此我们总是紧紧地走在一起。走夜路,没个人说话,心里不免瘆得慌。因此,行走间的相互攀谈原本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而每次这份责任几近会被外号为“小灵通”的一位朋友毫不谦让地接过,以致后来我们三位很少发言,尽显大方地将机会让渡与他。他胆子大,有时为了给大伙壮胆打气,还会时不时地大吼两声抑或是唱上两句。于是,夜路不再漫长而令人畏惧。
   当我们到达泉水处时,四周一片死寂。手电筒的光投向水面,散射出朦胧的冷光。黑夜下的泉水也让人惊心。那位胆大的朋友,瞅准落脚放桶的地方后,便开始贪婪地舀水。我们都聚在一起,目光紧盯着他的动作,不敢左右环视。水声哗哗,水桶渐满,我们的满足感也在这过程中一点点抬升。
   走起之时,我们总会给每只桶里再添少许。俗话说“水满不进家”,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最后的一勺水可以弥补走路时摇晃洒落的部分。后来,我们还会洗净几片枯黄的大树叶放在水面上,以此来降低水面晃荡的幅度,减少水的外洒。那一路,大家轮换挑水和打手电筒。经过一段负重行走,身体也变得暖和起来。水桶变得老实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么调皮晃荡。
   山上野兔居多。百草凋萎,觅食愈难,夜间野兔时常出没。有时它会冷不丁地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窜出来,着实会吓人一跳,让人全身起一层鸡皮疙瘩。每当这时,手持手电筒的朋友总会将光照射到黑处,大家的目光齐聚跟着一同搜寻,担水的也只得原地停步。等待确认光线里头是兔子时,大家倒吸一口冷气,悬着的心这才落地,放心地重新赶路。近两个小时的夜路,就在这样的笑谈和惊险中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回到住处,趁着身子暖和,赶紧钻进有点冰冷的被窝,关灯后说着说着闯进了温柔的梦乡。
   挑水不易,冬季难熬。住处没有电褥子,也没有热乎炕,奇冷无比。我们三个人重盖着三床被子,蜷缩在一个被窝里,彼此温暖。早上,衣服和鞋透心地冷。穿上后,不禁要让人打上几个寒颤。我们对付寒冷的土法子便是迅速来几十下原地起跳,活动热身。屋内水桶结着约莫3厘米厚的冰,将水面盖得严严实实。接点洗漱水须得用菜刀挖出小洞,再倒点冰水出来,然后在煤油炉上加热一下,再行洗漱,最后带点干硬的馒头奔向教室。
   回望初中生活,甘苦遍尝,生活的磨砺催人成长。时常反观来路,才会懂得如何走好人生下一程。也许,生活的考验终会伴人一生,但,经历了困苦的煎熬,也就平添了直面人生的勇气。岁月静好,未来可期!

共 61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回首,人活一辈子,走过的路千万条,曲曲折折,纵横交错,都难以记清。然而,学生时代所经历的事和熟识的人总是一成不变地贮藏在记忆深处,哪怕是瞬间的美丽,哪怕是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打开记忆的匣子,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悉数还原了难忘的初中生活。一首歌牵着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仰慕的“历史通”不知打发走了多少上学途中的劳累与困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个学生,他们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求学的孩子不遗余力地奔赴远方;还有,磨炼意志的艰苦生活,至今想来,都是那样的美好。就将过往留于心底,回味,重温,奋进!文不在于其表华丽,而在于“真”和“自然”。真情实感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如这篇散文。小编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薛志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1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薛志成        2021-11-13 20:40:14
  一篇文章,勾起了同龄人美好的回忆。
   老师的经历,和我极相似。从文字中,我隐隐觉得您也是西北人。或许,还是老乡?!
   问好!冬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2 楼        文友:云翥        2021-11-13 21:12:46
  薛编辑:
   你好!拙作能够得到欣赏,心生欣慰。回望人生来路,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生活赐予的一切,无论甘甜艰辛,都是人生的可贵财富,也是助力我们不断果敢奋进的力量源泉。这也是回望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本来,这篇文章我是写给我的初三的学生的。希望他们透过我的求学历程,更加珍惜时光,珍惜眼下的美好生活。放在网上,有点献丑的意味。因为我觉得从文学角度关照的话,它还略显稚嫩和不够出色。不过能够让薛编辑感同身受,也算是体现了它的一点点价值。老乡,你好。
3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21-11-17 22:39:14
  读这篇文章,使我不由也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光一去不回头,那么多值得记住的东西,那么的纯真无邪,真的只能在回忆中去回味了。这样的心情,这样的体悟,实在令人感慨,令人嗟叹,更令人放也放不下,忘也忘不了。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