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裱糊巨匠(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裱糊巨匠(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1发表时间:2021-11-16 16:01:40

在我的印象中,李鸿章就是一个卖国贼。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历史问题和人物的重新评价,李鸿章戴上了洋务运动领袖的王冠,在奉行拜金主义的今天,经济人物似乎总是披着正面人物的外衣,就连经济犯罪似乎也不怎么招人恨。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黼,号少荃,是近代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合肥人,其故居就在合肥的市区。我们在合肥逗留期间,挤一点时间去一次并不困难。
   李鸿章24岁中进士,后以合肥地区的团练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淮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淮系政治集团。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南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1870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开始进入权力中枢,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其任内,兴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创办北洋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首轮浪潮。对外奉行“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外交方针,但由于国力限制以及自身认识的局限,使得“和戎”外交大多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在北京病逝,谥号文忠。
   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
   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从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当时非常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李鸿章故居又称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位于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
   从步行街进入大门,行数步即到过厅。来客到访,仆人通报主人,客人就在过厅等候。厅正中是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字,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笃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鸿章官显福厚。这四个字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的功绩。现在厅内展示与李鸿章有关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展览分“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与外交以及毁誉参半的一生”等五个部分。
   中厅又称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典雅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钉子。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清雅疏阔,青砖漫地。
   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有一只古钟,左边一面镜子,右边一面花瓶,寓意这具家宅“终(钟)生平(屏)静(镜)”。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一左一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宅的建筑特色。东厢房是书房,里面的博古架称为“过桥式”,左右两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国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下一部《二十四史》。
   推开把前院与后宅严密隔开的屏门,即是典雅古朴的小姐楼。楼与前院中间有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二门。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小姐楼又叫“走马楼”,是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楼后一进的楼上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的圆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红木家具。屋内一个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红木梳妆台前,古色古香。
   小姐楼造型独特,为一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符合阴阳调合的风水学。楼上东首第一间据说是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则是老夫人所居。原先的老宅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后花园。但现在后花园早已湮没,无法恢复。
   李鸿章死后,他家的住宅和享堂历经百年变迁,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李鸿章故居临街一进在五十年代分别被改建成淮河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门面墙及内室作了适合营业性的改动。二至四进为皖北人民银行和安徽省人民银行使用数十年,由合肥市工商银行管理,当作宿舍。
   好友晓辉说自己曾在此地居住,并且上楼寻找自己住过的房间。从房屋布局看,晓辉所住的地方应当是小姐的闺房。
   李鸿章被视为中国开放第一人,兴办洋务运动,第一个把电报引入中国,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驿递制度,在天津办起电报总局大楼;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尽管这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全长只有11公里。同时,他又被称为卖国贼,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于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一直是众说纷纭。毛润之评价他“水浅而舟大”,梁启超在为他撰写的传记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自己则形象地称他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确实,李鸿章有点生不逢时。自己的能力再强,奈何国家的力量太弱,导致他在数次与外国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签订的协议无一例外的都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就像面对一个风雨飘摇的屋子,没有能力做结构重建,只能坏了修哪,哪难看裱糊哪,但是李鸿章在裱糊方面确实达到了“巨匠”的水平。

共 21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功是功,过是过,历史人物犹应如此,如果套上政治色彩,就不那么公平和民主了。洋务运动,李鸿章和左宗棠是领军人物,做了杰出的贡献,此功不可没。但卖国求荣,割地陪银赔款,签了不少卖国条约,也做了不少亏心事。此是过,也是造孽的。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在天平称上称一称,不能一语否定之,这才能还历史的清平。本文能在这一方面澄清历史事实,功过皆叙平,合理而定论之,是值得称颂的、肯定的。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1-11-16 16:02:16
  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1-11-16 16:08:23
  感谢黄江山老师的辛勤编辑和对本人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