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收获】秋游大横山红石峡(散文)
从定远县城出发,入拂晓乡,行不到数里,一山迎面撞来,虽不甚高,却颇有气势。从远近和四周看,都酷似一个倒置的金元宝。此时,正值深秋,山谷静谧,偶尔有飞鸟越过,那清脆的鸟声从高空滑落,溅起一串串回响;我们车入大横山南麓,但见山上松柏林立,灌草丛生,涧溪潺潺,鸟鸣清脆。可以说是层层锦绣,步步芬芳,看着让人十分欣喜;和我一样,来这里的人们无不敞开心扉,张开怀抱手舞足蹈,似小鸟投林,鱼入江河。
“二郎逐日传千古,青山含笑吐血花。”大横山最美的地方当属红石峡了,这里的丹霞地貌不同于新疆、青海等地,而属于安徽所独有,在内陆省份也极为罕见,丹霞风景十分具有观赏性:其色泽呈赭红色,结构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面积约2平方公里,都集中在南麓这边,据专家推测,应该形成于1.46亿年前,是风沙水流长期风化侵蚀而成。但见悬崖峭壁,姿态万千,如游动的水蛇,似昂首的乌龟,像出浴的少女,若晚归的农妇。人行其间,如坠红霞落日之中,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奇造化。
关于红石峡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二个太阳,整天在空中嬉戏打闹,无休无止,把大地都要烤焦了,搞得人间苦不堪言。于是,二郎神领天帝之命,开始了担山撵日,他挥舞长鞭,接连打下了十一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拖着被打瘸的腿,躲到了大山背后,二郎神紧追不舍,挥舞着长鞭用力向大山抽去,只听霹雳一声巨响,将大山拦腰打成了三节,底部的一节断成了今天的大横山,山顶开阔平坦;上面的一节甩到东南十几里才落下来,成了小横山,尖顶如剑,直指苍穹;中间的一节被打得散乱零落,坐落成了定远境内的岱山群峰。那个剩下的太阳知道惹了天怒,仓皇地躲到了一棵马齿苋底下,这才幸存了下来。我想红石峡之所以如此的红艳瑰丽,应该是庇护太阳所致吧。
沿谷底崖边穿行,我们如入大山之脐,砂岩多数赤红,或旋或转,形态各异;也有镶着白边的,如着丝纱,远观如淡淡云脚。或许是前些天才下过雨的缘故,有小溪在谷涧处流淌,水声不大,涓涓而行,如啾啾鸟鸣,似唧唧虫吟。掬一捧在手,放至唇边,一股清凉直逼心底。
越往上走,山势渐陡,绿色也开始增多,桃、李、松、柏、乌桕、山枣,团团簇簇,层层叠叠;这里的松,遒劲有力,伸出的臂膀黝黑如铁,仿佛战场上的勇士,有拉你一把的示意,不由你随意放弃,引你向上攀登,向密林深处迈进。
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山枣熟了,一粒粒,一串串,晶莹透亮,迷人可爱。这红,应该是那种饱满润泽的红,自然纯粹的红,浪漫奔放的红,奋不顾身的红。在阳光下闪耀,在微风里摇曳,在绿叶中含笑。
最重要的是,这红,可以吃。你吃了这红,就等于品尝了一口深秋的味道。这味道放在红石峡这里,更有了深秋的力道,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站在高处,凝望着蓝天下这一片灼灼的红,红的石、红的土、红的叶、红的枣,我有些眩晕,也有些醉意。我想,这山枣林是否融进红石峡的血液,竟如此艳丽。在这醉人的秋里,是一粒粒的小山枣诱了我的眼,醉了我的心。这山枣,立在枝上,裹在风里,亮在光中,色彩艳丽,个性张扬,它们是大山的精灵,是红石峡喂养滋补成的娃儿。
或许是蜷缩在城市太久,在混凝土与钢筋钩织的高楼群里,眼中的秋总是单调的、无力的、甚至是残缺不全的。人的情感开始变得迟钝,不愿刻意去感受秋景秋韵,只在意天气变化带来的衣物增减,在渐行渐深的时光隧道里,渐渐忽视了风景颜色的变幻,内心常常如死水一潭。
今天,站在大横山上,我看到了山、看到了石、看到了土、看到了山枣树,这一片一片的红,让我目不暇接、感动不已。
是该我道歉了,今天才来到这里,可你们却待我如熟人,用一处处灼灼的风景,炽烈如火的情感,欢迎我的到来。我可以高歌一曲吗?就唱一首信天游,用嘹亮的、高亢的、肆无忌惮的歌声来抒发我内心的感受。
唱什么好呢?那就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吧: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这个秋,去大横山,游红石峡,看山枣树,一定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红,不一样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