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河】大寒之后,必是暖春 (赏析)

编辑推荐 【山河】大寒之后,必是暖春 (赏析) ——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读后感


作者:游泳的马 布衣,2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0发表时间:2021-11-18 11:31:43
摘要:2020年,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值得每一位亲历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回忆、反思……

【山河】大寒之后,必是暖春 (赏析) 前言
  
   2020年,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值得每一位亲历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回忆、反思……
  
   一
  
  
   “2020年的1月,一场瘟疫蔓延全国。人们不但嘴巴戴上了口罩,心灵也戴上了口罩。人和人之间变得更加排斥,冷漠……除夕,武汉封城,全国停摆。”
   繁华、喧闹的世界突然一下子平静下来,生活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和方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微妙,随便接触的一个人都有可能威胁到你的生命。沉沦与挣扎、恐惧与焦虑、无助与逃亡成为了“世界”和“生活”的“底色”。在几近隔绝、静止的时空里,人们开始了一种“孤岛生活”……
   面对这无法接受的一切,经过短时间的冷静和理智深思后,曾“陷入抑郁之中”的水孩儿认为,作为一名作家,必须直面人生,“她觉得自己不能悲伤下去了,她知道必须要调整心态,只有先救赎自己,才能救赎他人。”于是,身居内蒙古包头的她,以特有的自我方式,以无法想象的“孤独”作为自己写作的唯一动力,将“岁月的坎坷开成美丽的花儿,别在衣襟”上,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惊惶失措,而是慢慢静下心来感知、认知这个世界及这场疫情,看待、思忖眼前发生的一切,不让自己成为传声的喇叭和情绪的工具,只做一名忠实的听众与观众,保持理性和对文字的珍重,并且在5天5夜不吃不睡的状态下,将2020年2月里发生在自己身上、身边的生活事件,在融入一定艺术虚构和想象成分的基础上,经过聚集、总结、提取、加工,直观地“以日记体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了疫情期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非虚构“的文学形式点点滴滴地记录、展现、见证了碎片化的、隔离封闭的感性图景和欲望化的悲壮寒冷生存现实,近距离地将灾难面前,人性的真善与丑恶都表现得尽可能地淋漓尽致,在一定程度上温暖地安抚、救赎了恐慌、悲伤与绝望的心灵,为人们面对天灾时“留存、备份”了一份时刻提醒并刺痛我们麻木神经的美好精神食粮。正如作家所言:“它不是爱情故事,却又包含爱情,它不是抗疫故事,却又包含抗疫。它要传递的是人性之美,文学之美,自然之美,宇宙之美和灵魂之美。”
   因为2020年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恰恰这些“故事”也安排了从2月16日“雨水”节气前几日开始,于是便有了这部名为《二月或雨水/封城记》的小说。小说题目很有意味,它是一种浪漫与现实交织缠绕的悖论性处境,是一种牵肠挂肚的尴尬生存隐喻,是一个“女作家的呐喊,皆因蒙尘而生的忧伤。”它体现的是作家对于现代人情感与困境沟通的一种朴素的哲学记忆和思考。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体裁。我想,正是因为有了“新冠病毒”,有了“雨水”,有了“封城”,有了“孤岛生活”,有了作家敏锐迅速的捕捉力和过人的艺术勇气,才有了这部紧跟生活节奏、“为事而作”、体现一位作家良知与责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非虚构长篇小说,才有了这部“入选2020年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扶植项目”的15万字的好作品。“无巧不成书”。小说不同寻常的背景题材便是那个“巧”,这应该正是《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作品选材的精当、高明、大气、厚重之处吧。
  
   二
  
   《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作品聚焦现实疫情,追求对生活景观的溶入、体味、领会与诠释,不仅显示出了人性的扭曲、爱情的殒落和伦理亲情的流失,而且也十分准确地完成了对于“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事件的解构,映照了时代的波澜。在小说中,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宿命与毁灭、阴谋与背叛、真实与荒诞、狐疑与焦虑、沉沦与救赎、政治与历史、迷茫与希望、财富与金钱、困境与欲望、人性与灵魂……等冲突线索生根、建构在现实生活的日常性和世俗性之中,彼此纠缠彼此冲撞,在或隐或显之间,高度杂糅,逐步展开,以一种贯穿小说始终的姿态,构成了小说共鸣和共情的内在张力,使小说在容量不算太大和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下,产生了很好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显示出了较深的文化和时代内涵。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和价值意义所在。归纳起来,《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作品贯通全篇的宏大主题实际上就是两个,一个是“灾难”,一个是“爱”。这部小说因寒冷的“灾难”而写起,因温暖的“爱”而结束,其间出现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景象”与“问题”,然而作者的创作目的绝不是为了记录灾难或渲染灾难,而是透过灾难这面“照妖镜”,在或明或暗的对比中,以小见大,来书写人情世态,剖析人心人性,继而表现出敬畏自然和生命这一高大思想,达到救赎灵魂的目的。“愿这场灾难唤醒更多的人,敬畏自然和生命的同时,能够找回属于自己的灵魂。”
   “这个冬天,草木凋零,有没有解药?我爱上你,你离开我,有没有解药?……他们说,熬过冬天,就会是春天。……他们说,我的爱是你的春天。他们说,你的生命是我的解药……”面对灾难,作者没有单纯、刻意地找寻艰辛、沉重与深刻,而是开动脑筋,举重若轻,通过一个个平淡的“故事”,曲径通幽地让我们从“灾难”中读到、感受到了一种轻吟低唱、由小到大的“爱”,而且用这种从容为之的“爱”表达暖意,并使暖意激荡开来,变成感化的力量推进故事的发展,最终将文学内在的精神疗救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来,这样也就使该部作品昭示出除了文学本身之外的社会意义。
   “灾难面前,不管是岁月静好派还是社会缺陷派,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月光依旧皎洁,我们需要拂去的是蒙在眼睛和心灵上的灰尘。”“越是在灾难面前我们越首先要学会自救,就像越是生活在黑暗中,我们越要向往光明。”作家水孩儿在《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小说中,在将“爱”的信念、抗疫的斗志、守护家园的责任和拯救自己与他人的使命打包成一个“集合体”,奉献给需要救赎的灵魂之后,也彻底完成了一次艰难而优异的自我蜕变与超越。小说的字里行间,不仅彰显了作者“让爱滋生爱,让善滋养善”的人生主张,更带给了读者一个严峻的思考课题——爱是什么、坚持为何、自我救赎的意义以及怎样产生相互扶持的力量?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有深度、有力度、有底蕴的作品最宝贵的价值所在,也是它的成功之处吧。
  
   三
  
   小说的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小说的整体框架是由“写实结构”和“蒙太奇结构”共同支撑起来的。小说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以日记体的"分镜头"似的片断,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景象,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跳跃性地向前推进。显示出人物性格的形成、故事情节的连贯与发展——选取这种“蒙太奇结构”不仅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干净利索省略繁琐的过程交代,而且节奏明快,穿插自然,变而不乱。而作品同时选取了“写实结构”,效果在于——从突发事件的背景中,放弃了各种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于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来历和事件的时间、地点,注重于呈现事物、生活的原初状态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展示了人们生存中的需求和行为方式,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喜怒哀乐五味俱全的人生体悟。小说的故事情节不是精致严密、封闭自恰的因果逻辑情节,而是松散、开放的生活故事,使读者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样。两种结构中,“写实结构”是基础,“蒙太奇结构”是发展,是“锦上添花”。
   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整体布局上共分三大部分,“故事从2月16日写起,到28日为下部分,但放在了前半部。再以回忆的方式从2月1日写起,到2月15日为上部分,但放在了后半部。29日是2020年的2月里多出来的一天,为结尾。”上半部15个章节,下半部13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长诗一样的标题,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小说的“引子”好似小说的“家门”,推开“家门”,小说开始展现,并点燃了读者思绪的火种,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境也油然而生——“雾霾消散,家门打开,将灵魂和眼泪擦拭干净。听,叽叽喳喳的声音近了,出走的天鹅白鹤、鸳鸯野鸭就要回来了……”。而小说还有一双“眼睛”,那就是两个“题记”,这在小说系列里是很少见的。“这是一部关于二月的日记,但是,前半月的记忆被删除了,她的故事是从2月16日开始的……”“2020年2月29日,是多出来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她的二月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作者这种“先下后上”的结构安排,由一个注入了柔性和软度的“引子”中间穿针引线,在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的默默注视下,以一种平淡、自信的心情记录特殊时期的生活过往,让看似不合常理的“遮遮掩掩”的故事,在大难的“时空错位”中,用一股温暖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打破了常规与平淡,消除了一切“生疏感”,忘却了显性与隐性的思考顺序,柔中带刚,出奇制胜,突显出了作品少有的力度和艺术美感,并使作品在“小天地”与“大世界”、“自我”与“他人”、“现实”与“超现实”等等二元对立的文艺元素之间达成了一种较完美的平衡。我想,这应该是《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内在组织有序、结构浑然一体、彼此勾连、互为印证的小说独具一格之处吧。
  
   四
  
   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以突发的疫情为背景,在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失去指导的密闭空间里,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一种与“生活共舞”的绝对“有我”的叙事姿态,“个性化”地从“她”的视角伸展开去,通过手机微信、通话等手段与身边的人沟通爱情、亲情、友情,突破了焦虑的个体狭窄的时空限制,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了与时代抗疫大局比较灵活自由的无缝对接。
   小说有一大“特点”,就是“聊”大于“写”,在叙述上大量运用“聊天”对话,巧妙地挖掘了不同人物的叙述功能,充分让人物发声,使他(她)们在各自有限范围内都成了小说的叙述者,这样不仅毫无保留地呈现出自我的情感、体验、欲望,坦露自身的隐秘和心态,还原了故事的本来状态,而且也让故事本身要表达的东西在“聊天”中含而不露地得到自然表现。这种以聊天似的行腔展开故事的脉络和走向、掌控人物之间复杂关系的叙事文体的呈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水孩儿没有追求对时代的宽泛表达,而是全神贯注于那些常常被时代或生活掩盖着的细节、意绪或人生片断。然而,恰恰在这种舒缓、抒情、温暖、诗性、浪漫的、甚至于一笔带过的淡淡的“素描”中,在一种坦率、真诚、自由、无所顾忌的“透明”的对话过程中,小说迸发出了由内到外、震撼人心灵的强大情感力量。
   在《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作品中,共有11个章节提到、运用了“梦”这一创作表现手法,虚实相生间,梦笔生花,为人物与作家表达自己所要言说的内容与思想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自由的空间。可以说,这是作家刻意选取、精心设计的,是为整部作品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梦”是象征,“梦”是媒介,“梦”是“灵魂的游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它对于拓展文本时空,描绘复杂的人物心理,构建情节框架,预示、推动情节发展,控制叙事节奏,反应社会生活现实,表达某种思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读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你会发现,小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高超聊天技巧的叙事融合过程中,作者在不同的章节分别插入了与话题相关的歌词、诗歌、散文等,累计36篇之多。这么多的信息种类和体量,让人读起来并未感到厌倦、“异类”,反而使小说叙事结构空间显得更加充实、丰满,扩展了小说的内蕴,大大提升了阅读的快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提高了作品的吸引力。
   《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小说上半部分现实性强,下半部分浪漫性多。这种对文学的唯美和纯粹性的混搭追求,让读者能够真切地看到作家对她笔下的人物、场景和时代所具有的那份坚定的自信心,进而也会体味到小说返朴归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文学叙述功底,由此,让我们不由得不对作家的艺术才华高看一眼。同时,“梦”的合理出场与配套运用,更使小说所体现出的本性而诗意、成熟而韧性、新鲜而及时、亲切而自然的生活化叙事风格令人惊奇。这应该就是《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小说极富韵味之处吧。
  
   五
  
   文学作品中,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和手段。通过语言带出人物,使读者“管中窥豹”般地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并将其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在《二月或雨水/封城记》这部作品中,水孩儿采用了多样化的“聊天”语言,总共塑造了有名无名、虚虚实实的人物70多个,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人物图谱表——

共 62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寒之后,必是暖春》是游泳的马老师对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的赏析。他首先渲染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肆虐,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人们不但嘴巴戴上了口罩,心灵也戴上了口罩。人和人之间变得更加排斥,冷漠……除夕,武汉封城,全国停摆;接着讲述这部小说的产生根源;面对这无法接受的一切,经过短时间的冷静和理智深思后,作者水孩儿调整心态,抱着只有先救赎自己,才能救赎他人的目的,通过”非虚构“的文学形式点点滴滴地记录、展现、见证了碎片化的、隔离封闭的感性图景和欲望化的悲壮寒冷生存现实,近距离地将灾难面前,人性的真善与丑恶都表现得尽可能地淋漓尽致,展现了人性、文学、宇宙、灵魂之美;第三,赏析作品名字的由来;第四,赏析作品的社会意义;第五,赏析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意义;第六,赏析作品的形式要素,小说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以日记体的"分镜头"似的片断,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景象,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跳跃性地向前推进;第七,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一种与“生活共舞”的绝对“有我”的叙事姿态,“个性化”地从“她”的视角伸展开去,突破了焦虑的个体狭窄的时空限制,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了与时代抗疫大局比较灵活自由的无缝对接;第八,赏析作品的语言,采用了多样化的“聊天”语言,总共塑造了有名无名、虚虚实实的人物70多个,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人物图谱表;这篇赏析,作者娴熟地把玩原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精辟入理,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1-11-18 11:38:22
  感谢游泳的马老师赐稿山河如画!(;一_一)
  
   您熟练地把玩了原著。赏析写的精辟入理。层次清晰!通过”非虚构“的文学形式点点滴滴地记录、展现、见证了碎片化的隔离封闭的感性图景和欲望化的悲壮寒冷生存现实。透过灾难这面“照妖镜”,在或明或暗的对比中,以小见大,来书写人情世态,剖析人心人性,继而表现出敬畏自然和生命这一高大思想,达到救赎灵魂的目的。ヾ ^_^?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23-03-14 11:59:26
  感谢极冰老师的编发与美评,遥祝万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