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作者:沧海云帆 布衣,24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46发表时间:2021-11-22 11:23:08
摘要:该作品运用风趣诙谐又堪称严谨的语言对道德经进行解读,同时对道德经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作品集趣味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感悟老子的哲学智慧,体验到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并以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经典名著,独到解读,优秀传承。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此时是下午,窗外的天很蓝,云朵洁白,我兀自立在二十六楼的阳台上,望着远方遐想。我被两千六百年前,一个叫李耳的人,写的五千言的著作——《老子》,所折磨着,而这折磨并没有使我感到痛苦,惟有琢磨着这老头著作里每句话的内涵所产生的刺激和快乐。
   我知道在我之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当然包括那些大师们,揣摩了两千多年了。我是到今天才凑热闹挤了进来,看看行情。我深知这行情也像股市,涨涨跌跌,可这一切与我都不相干。我只是一个看客,永远也不可能登堂入室,因为这老头的“道”太高古,岂是我辈所能企及?就是看过了,说上几句外行话,也不会被方家和前辈们所讥笑。几句无知的外行话,不过尔尔,谁会在意?何况那些学者们也还在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呢?
   要是真的有所谓的时空隧道可以逆行,我是多么想跑过去,挡住李耳老头骑在身下的青牛,甚至于不惜拽住他的衣袖,问问这位大耳朵,白眉毛、白胡须的白毛老头,干嘛要弄出这些玄之又玄的文字,让多少人为之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你身为国家图书馆兼博物馆、收藏馆馆长,学富五车,思索深邃,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可你为何小气到只写五千字,即便如此,还是人家函谷关关长尹喜先生央求加恫吓才写出来的。你为什么不写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果如此,也不至于让我们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你看当今的学者教授,那个不是洋洋洒洒,著作等身呢?
   那个春秋时期写东西是没有稿酬的,所以你才不去写?我知道你不会为了稿酬去写作,这不符合你的个性。到了唐代也还没有吧?难怪青莲居士李白先生曾经慨叹:“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了。你写书用了简笔,而到了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你文字解读的书,可就海了去了,即便这样,也还是有许多人书里的话与你的原意是相悖的,或者不能切中肯綮。现在毕竟是有稿酬呢,并且稿酬是按照字数算的。
   咱先说说你这些文字的篇首之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你说的也太抽象了。你所谓的道到底是什么呢?你所谓的道与众不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呗?我的理解就是:道可以谈论,但(我所要表述的)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道。你干嘛不进一步说清楚呢?害得几千年来大家猜来猜去的。也许你的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不就是你故弄玄虚甚或你自己也不能给你的道下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所以你在你后面的文字里,几十处从不同角度叙述你对道的见解。你的道是宇宙的本体吗?先于天地而存在吗?万世不灭吗?你的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嘛?你的道既无形又有形吗?我不用再问下去了,我感觉我没法得到确切的答案。那就只有自悟吧,一切皆有道,一切皆是道,道就在这里,那里。
   老先生,也许我对你的文字的含义歪解了,更不该和你说话如此随便,甚至还有那么多浅薄可笑的问题要问,万望你原谅本小子言语的无知和对你的失敬。以你在这个星球上的身份和知名度,怎么会和我这样的庸人一般见识呢?在这里,我诚心地说,我是蛮喜爱你的,以至于若干年前,我给我儿子取名,都想到了你的著作。
   “名可名,非常名”。你所谓的名又是什么呢?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名可以起,但我所谓的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名。我猜想,为了说明你的道,你势必要推出子概念来加以阐述。当然,这些概念叫什么呢?他们不是具体的事物的名字,所以你就一本正经地说,你所要定义的名,是和通常人们所说的名有区别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要说的应该就是“无”和“有”了。嗯,这两个名是和一般事物的名不一样,也太抽象点了吧?这应该就是你为了阐述你的道,而推出的两个全新概念吧?
   你也是的,当个国家图书馆馆馆长,就算级别高一些,大概也是死工资,不会有什么外快吧?你怎么不想着到“百家讲坛”讲讲课,或者被邀请做个相关专业的专家评委,也好为了养家糊口多挣点银子。可你倒好,整天净想些不着边际,虚无缥缈的问题。甚至于后来还一不高兴,一个人离家出走了。
   我估计,你到了秦国或西域,就你这个性,也不好混。要不,后来怎么就杳无音信了呢?据我所知,俄国对你很是崇拜的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也离家出走了,不知他是否是受了你的影响?你们也真是够超凡脱俗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不,你接着就阐述了“无”和“有”的问题。以我的浅薄理解,你推出了“无”和“有”这对对立统一的概念。就是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天地也是如此。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有是从无开始的,无中生有。有了天地,才能孕育万物,所以,有就是万物之母。我就是如此理解的,也许和专家学者们理解的不一致,更和你要阐述的初衷谬以千里。我也只有和你一样,任性一回了。谁让你留白如此之多呢?以至于我翻开各种资料一看,大家连句读都不一样,所以,理解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免千姿百态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你接着又对“有”和“无”的状态做了进一步的深入阐述。可这两句话又让我为难了很久。有的人把你的这两层意思翻译成:因此常用无意识已发现其奥妙;常用有意识来归属其范围。这似乎有些不通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可已发现其奥妙,那很多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之孜孜以求了,世界上的许多难题也就可以轻松求解了。人人在无意之中,就可以发现世界的奥妙,那科学家和学者们就变得一钱不值了。管不了那么多了,那么多专家们也都是我行我素,来对你的著作进行阐释,我下边也就说说我的一孔之见。李耳老先生,你在仙界可不要笑掉大牙哟。对这两句话,我的理解是:所以我们想要观察考察事物变化发展的奥妙,就要坚持从他的初始和本源入手;要想观察考察事物的归属和范围,就要坚持从孕育他们的母体入手。老天爷呀,我终于把我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了,不求有人苟同,但求能自圆其说就行。我也是的,本来这个下午和晚上,是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哪怕读读那些一看就透明白的“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也是蛮轻松的,何苦劳神子和自己过不去,非要在这里揣摩你老先生两千多年前说过的话的含义呢?真是自找罪受。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这句话来看,你显然要对你的阐述做结论了。我久久看着这些个文字,揣摩着它们的深刻内涵。学者们理解的意思我就不引述了。窃以为,良莠不齐。李聃老先生,请允许我把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说出来吧,看看能偏离你的正确轨道有多远。我的理解为:无和有是一个本体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是概念和名称不同罢了。他们都称得上深奥,从无和有两个方面,来反复观察和理解他们深奥的道理,就可以揭开一切事物的奥妙的大门。李耳老先生,你的话说的的确够玄的,以至于魏晋时产生了研究你的思想的深奥难懂的“玄学”。
   天呀,你这几句话我就理解了几个小时,太难为我了吧?还有朋友想拉我入学习探讨《道德经》的朋友圈子。打死也不能干了,太累人了。况且,以我这点浅陋的见解,哪敢在各位方家面前显山露水?谢谢我亲爱的朋友,你还是饶了我吧,这不仅是为我好,也同样是为李耳老先生好。不然,我要是把他老人家气得超越时空,径直活过来,骂我个狗血喷头咋办?嘿嘿,还是让我到这里赶紧打住吧。
  
   二
   李聃老先生,今天我是傍晚时分才安静坐下来,试图和你跨越时空再次神交。孔子曰:“有朋自远道来不亦乐乎?”两千多年后,我慕名来拜读你老人家的著作,这时空的距离够远了吧?倘若你老头在仙界,看到有办公室人员给你送的情况简报时,有我与你的跨越时空神交一条,想你是不是也该“不亦乐乎”呢?换成是我,不要说几千年,就是几十年后有人还在读我写的东西,和我隔空神交,我不高兴得忘乎所以才怪呢?
   上次我把你的篇首语调侃了一通,不知是否冒犯了你?也曾想就此打住,再也不能不知深浅地胡言乱语,可是,今天这心里又有些痒痒,你就再见谅一次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按照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就说明厌恶已经存在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这就说明有了不善。在这里,就这两句话,我还想和你商榷。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美与丑、善与恶,才是两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可你为何把美与恶、善于不善放在对立统一的地方呢?是我们的理解不一致,还是你们春秋时期词汇不丰富,抑或你另有妙用?我姑且给你颠覆一下,理解为美与丑、善与恶吧。
   这一部分你把话锋一转就说到了美与善的议题上。你写文章的跳跃性还真够大!开篇讲“有”、“无”,为了文章的连贯性,你要接着讲才对呀,为何又跑到美和善上去了呢?可仔细一想,你不愧为写文章的高手,前边讲有和无,你引出了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这里,你尽管谈美和善的话题,可是你引出了美与丑、善与不善的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而且告诉我们,美与丑,善于不善,相生相克,形影相伴呀。从你的文章立意上,你的意思又进了一层,这大概就是散文讲究的形散而神不散吧?看来,我也只有给你点赞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大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我就按照我的理解,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有和无互根互生,难与易相伴而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平衡,音和声相互呼应,前和后总相随形。还是那句话,对你语言的理解,各家有各家的不同,我也是进行了认真的研判和推敲才敢把对你语言的理解写在这里的,绝对没有半点基于戏说的想法,恳求你能相信呢。我也知道,我熬干了一灯油,费了几支蜡,想了几个晚上,可是,不想研究你的著作的人是不在乎这些的。正如一位朋友质问我的,为什么要写出来呢?道是靠感悟的,写出来的东西,也许离道就更远了。我管不了那么多,就是想过过嘴瘾,说出来图一时痛快,那管他谬几千里呢。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这句话你就是想告诉人们。相互对立的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同处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如果失去了一方,那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而灰飞烟灭、遁迹尘外了。
   老先生,写到这里我又要望文生义了,你且让我论论有无,说说长短,讲讲高下如何?这一对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势必会发生转变,物极必反嘛。譬如有和无,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有,而有削损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物质上可能是无,在精神上可能是有,所以,有的穷人很安逸,有的富人很烦恼。难出现时甚至会让我们焦头烂额,走投无路,可是只要你坚韧地走下去,就会柳暗花明,此时,难就变成了易;我们有长处可以尽情地施展,也可以补短板,但也要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切不可拿一己之长而自矜,如果不能持续进步,自己的一技之长就会被别人超越,在新的平台上成为短板。高和低也是同理,高了未必就好,不是有俗语“高处不胜寒”吗?高有高的寂寞和孤独,在高处也随时都可能滑下来。而在下边的也没有什么不好,你在最底层,你就什么都不用怕,只要肯努力,你迟早会登上高峰。所以,我们要客观、辩证地对待一切事物。李耳老人家,这些话就算是我的胡言乱语吧,但无论如何,都是由于读了你的著作而产生的联想,我且厚着脸皮写在这里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上面你老人家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性质,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在这一层里,你就因此引申出了你想要的观点:从这些道理出发,圣人对待事物就应该不主观作为,而顺其自然,不靠发号施令、言辞说教的方式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修饰、干预,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帮助万物而不求回报,成就了功业而不居功自傲。
   李聃老先生,我对你的这段阐述颇有感触。现实社会中,一些有一定职权的人,很难做到“处无为之事”,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往往会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大有作为”。他们甚至用纳税人的钱财搞所谓的政绩工程,有时候折腾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呢。同样,他们又怎能做到“行不言之教”呢?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他们往往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叫,对百姓颐指气使,仿佛个个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一般,哪里顾忌百姓的感受?太史公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百姓看中的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要是那样一些有职权者能够为民默默地做些事,那该多好,那也必将成为大众的榜样。我们不妨翻开中国历史看看,许多朝代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不也是朝廷和官员在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举吗?

共 79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老子生活的西周年代,礼崩乐坏,多私多欲,诸侯纷争,群雄割据,贪图富贵,称孤道寡者比比皆是,天下乱相横生,社会政治濒临崩溃的边缘。一部《道德经》,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到治理国家、恢复秩序,再到“大同社会”的憧憬与创建,阐发了深邃的道家哲学思想,为当朝治人治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其道的玄机与奥妙,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者的文字,阐述了春秋时期老子在没有任何的功利意图下创造,本心向善,推崇道家学说。从虚无的角度,读者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作者引经据典,把老子道德经抽象和艺术表现得非常到位。从另一方面描写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文章里也提到名和利的涉及领域,首先说出大家为什么要争名?因为名徙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争名夺利在当今社会里普通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也讲到了,老百姓心里的需求得到清满足,就会心安,不会没事儿找事儿。社会稳定,首先要稳定老百姓的心,一方面解决民众渴饱,另一方面开阔民众的思想境界。作者的随笔洋洋洒洒,纵观古今,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1:42:36
  秋蝉编辑辛苦了!我后续还有剩下的近八十个章节,是一本书的规模呢,可以继续在这里发吧?
2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1-11-22 12:20:53
  辛苦,辛苦。老师请用茶。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1-22 13:37:41
  这么细致系统而又通俗易懂地讲老子,我还是第一读到,感谢作者倾力写作,分享体会。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1-22 13:39:59
  沧海云帆老师,可不可以就老子某一篇文章写个赏析文,通过宁静社团发表在江山“读名著、传经典”中发表。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4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5:03:29
  谢谢阅评。可以的。因为本身我是按照每个章节写出来的,如果感到可以,我以后就一章一章的来,每一章立一个标题也是可以的。
5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1-11-22 14:13:23
  老师好
   欢迎投稿宁静,您添加一下社团文友群,以便交流。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5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5:04:18
  谢谢,好的,我添加一下。
回复5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5:21:18
  请问老师在哪里加文有群?我没有找到。
6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1-11-22 14:17:18
  作者博览群书,读完作品颇有收获,对老子和道德经有了更深的理解。
7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1-11-22 14:18:00
  是的,沧海玄机老师,欢迎您在宁静发表作品。
8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5:47:14
  拜读大作,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久仰老子,奈何才疏学浅,譬之宫墙万仞不得其门而入。今有先生引路,不胜欢喜。为泽被更多读者,建议本文纳入江山征文。据称后续还有剩下的近八十个章节也请陆续发过来,要求一章节一标题。因为江山有规定长篇专栏,若在宁静发,只好这样操作。如上两点意见,敬祈赐教。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8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6:08:17
  郭老师好,我写的是一本完整的书。近二十万字。已经全部写完了。不想拆散弄成凌乱的篇章。不知道咱们江山的“长篇频道”能不能发?如何保持该书的完整性,是我考虑的一个问题,请老师帮助出出主意,感谢!
9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5:54:31
  本文标题用“话说老子”如何?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10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6:08:16
  因为风趣不风趣,读者自有定论;大作理论深入浅出自成一家谈古论今且强烈的时代意识纵贯其间,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学术价值。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0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6:13:53
  以前我定过“我看老子”的书名,后来一搜索网上有此名,就改成了“静思老子”的名字,现在的“风趣说老子”是我临时改的。“话说老子”也是可以的。容我再想一想。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