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山水田园诗助力生态文明之美(诗论)

编辑推荐 【东篱】山水田园诗助力生态文明之美(诗论)


作者:詹海林 进士,1076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3发表时间:2021-11-28 00:19:26

生态文明离不开山水,古往今来,山水一直是诗人歌吟的题材,通过寄情山水,抒发人生感悟,表达胸怀和志向。诗歌的题材分为古典诗词和新诗。前者从诗经出现至今,已历经三千年,后者区区不过百年。
  
   ◎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和他的影响力
   在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出现,却在东晋刘宋年间,代表人物就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东晋世家大族,他的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记得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吧?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其中谢玄任前锋都督,首战告捷,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作为东晋谢氏望族,有一首唐诗很有名,作者不是别人,是在清远做过连州刺史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王谢”就是谢安、谢玄家族。
   到了谢灵运,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谢灵运继续做刘宋朝的官。谢灵运才华横溢,可是不容于世,做事出格。
   他故意作出触犯礼法律令的行为。朝廷只把他当做有才华的文人,而不是有学识才干的政治家。而他自己却认为有水平参与国家大政,却不被赏识得到重用,经常愤愤不平。表现在哪里呢?唤作今天,那叫不作为。
   事例一:拿着工资不干活。永初三年,宋少帝继位,权力掌握在大臣的手上,得知谢灵运不满,朝廷就把他派去做永嘉太守。永嘉郡有很多名山秀水,谢灵运不理政事,整天游山玩水。
   事例二:皇帝的话都不听,公权私用。景平二年,刘义隆登基为宋文帝,调任谢灵运为秘书监,但两次召见,谢灵运嫌职位不高,都没理睬。刘义隆派光禄大夫范泰写信给谢灵运夸他才华,他才应召就任。皇帝叫他写晋朝史书,他只应付写出粗略提纲,最后不了了之。
   事例三:不上班不请假。他跟皇帝吃饭喝酒,皇帝只跟他谈论诗文,从不谈治理国家。谢灵运心中不满,推说自己有病不上朝,只管搞自己的花园,什么修筑池塘、种植花树、移栽修竹,并且无休止地让衙门里的公职人员服务于他个人,今天来说就是公权私用。出去游玩,经常一走就是十多天,也不请假。
   事例四:削职为民之后,和地方官反目。会稽太守孟顗信仰佛教,谢灵运很瞧不起他,且对他说:"成仙得道应该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后。"孟顗听了很不高兴。成了平民的谢灵运不甘寂寞,上疏请求将湖泊填了改种稻田,孟顗不同意,彼此言语互相攻击,孟顗和谢灵运结下仇恨。孟顗就诬告谢灵运造反,被充军到广州,后来在广州被皇帝下旨处死,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的人生就是悲剧的人生,说明他的情商和智商都不高。但并不因此以否定他的艺术成就。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不仅仅诗写得好,文章书法都独步当时。他每次作文,都亲笔抄录,宋文帝称他的文章和墨迹为二宝。皇帝经常跟他一起喝酒,跟他谈论诗文。他写的诗被传到京城,无论贵贱竞相传抄,远近四方的人非常仰慕他,一时间,名噪京城。
   谢灵运的山水诗遥接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实绩令诗歌重新回归了抒情言志的传统,在其绝大部分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抒情言志的风格。其诗作中的情感,表达了"与世不相遇"的悲愤之情,也流露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他的山水诗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境界。
   他在写景经验的积累之上,创造性地将多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风貌,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为读者呈现出实景,而又超越实景诗化的"自然",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韵味。
   他为盛唐诗歌的发展搭建了较高的平台,最终山水诗在唐代达到高度的繁荣,出现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诗人和山水田园诗。
   唐朝的诗歌是一个众星闪耀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写山水田园诗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一生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作品豪放大气,畅达自如。他有着谢灵运一样的人生际遇,空有一身抱负,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他四十三岁之时,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才有机会入翰林院为皇帝写诏书,由于性格上的耿直和看不惯官场风气,故意酒后叫唐玄宗的红人太监高力士脱靴,因而得罪了高力士,被馋辞官。从此一叶轻舟烟波上,纵情山水之间,写下众多佳作。他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绝唱,千百年来,妇孺皆知。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言辞夸张而不虚妄,比喻生动而不故作惊人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同样写河流,天门山的河流更有一番特色。
   再来看其他诗人的作品。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韦应物名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达了古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展现祖国河山的壮美。寄托情怀,几乎成为这派诗人的共同心态。唐代山水诗人创作的共同的特点,还表现为追求大自然唯美的氛围。写风声、水声、虫声、林声、鸟声。衬托出山水的灵动丰满。王维《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衬出深山古刹的庄严。《秋夜独坐》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这些诗中的果落、虫鸣、鸟声,仿佛是大自然的音律。诗中物象丰满,寄托情感,是山水诗人的一个突出特点。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承载着古人与今人的情思,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诗以品情。当古人情寄山水之时,往往是其入世受挫之际,因此山水诗大多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无论隐世、学佛、修道,最基本的一点,他们就是必须拥有好山好水。大隐于市的想法是不多的,也不现实。美丽的山水,等于疗伤药,医治了历朝历代众多的官场诗人。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屈大均的山河情怀。
   唐代之后,山水田园诗一直是诗歌的舞台上的主角,太平时光,诗人们都喜欢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赏花踏青。不幸生逢乱世,则有山河破碎、花朵失色的感慨!更多的诗人从官场退隐江湖,表达自己不侍二主的气节。最突出的就是番禺人屈大均。
   后人称屈大均为“广东徐霞客”,那是说明他游历之广。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明朝灭亡后,屈大均曾跟随陈邦彦等人参与抗清斗争,陈邦彦等人遇害后,屈大均冒着被抓捕的风险,前去收敛他们的骸骨。为了躲避清朝廷的迫害,屈大均到番禺海云寺出家,继续抗清大业。屈大均前往过秦晋大地、山西、关中、南京、北京等多个地方,先后结识了顾炎武、朱彝尊等著名人士。44岁感受到回天无力,回到家乡著书立说,他编成了《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多部作品。
   清远是水路北上的必经之地,屈大均的诗中,有很多是描写清远的。《自英德至浛洸道中作》,用他细腻的笔触,描写英德石灰岩山地的特征。“一县尽奇峰,参差削玉蓉。人烟含乱石,瀑影出寒松。空翠飞犹湿,馀花落尚秾。乱同樵女渡,洸口暮闻钟。”《舟上连州》一共有七首,描写沿途风景和行舟的风险。“时时川路尽,峡转复天开。舟掠飞崖过,帆穿落木来。”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意。“鱼虾三峡异,妇女一罾同。”说的是清代清远妇女捕鱼撒网的情形。“独夜歌山鬼,无人见野萤。”描写的是夜深听到山风呼啸如同鬼怪唱歌,人迹罕至的地方,只见到许多萤火虫在飞舞。
   到了居庸关,他发出感叹“中华无锁钥,辜负万重山。”《登潼关怀远楼》则悲叹“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与李白行游诗不同,屈大均的诗词更接近辛弃疾的风格。
   屈大均的山水诗,多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在山水中抒发对满清入侵的痛恨,哀明末朝廷的衰落,一种无可奈何情绪笼罩其中。他游历见到的江山并非不美,只是主观心情比较压抑,无法快乐起来。若干年后,他潜心创作《广东新语》的时候,文字脱离了政治的忧伤,风光逐渐旖旎起来。
  
   ◎现代新诗中的山水诗
   前文说过,新诗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不过百年,新诗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似乎是拿来主义,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了。回过头去看这些后现代主义大诗人,他们的作品跟你的生活思想相差不止隔着个大平洋。
   那么作为中国诗歌写作者,如何写好“山水诗?”
   首先我认为必须树立大山水的格局观念。古人说画山水,起笔之前,必须胸有沟壑,万里江山也只是等闲。写诗也一样,写之前,必须知道要写什么。三山五岳,各有特色。我特别欣赏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境界。他笔下的武侠人物,无不来自名山大川、雪域高原,没有一处雷同。所以小说人物赋予的环境,活灵活现,各有鲜明特色。如果诗作者能捕捉到这种神韵,就能体现诗歌的灵魂。来看这首《十月的粤北》:
   秋风踩着鹅蛋石播下冰的种子
   夜半时分溪水全凉了
   喜欢和星星做互动游戏的小鱼
   不得不穿上一件秋衣
  
   这本来是个美好的季节
   可是有一间茅屋倒掉
   诗歌的蝴蝶不幸被砸死
   所以稻黄柿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要去学掠夺粮食的麻雀已经没有意义
   它们纵然再做一回网红
   也得不来点赞和打赏
   粉丝们是秋天恼人的秋草,风一吹就倒
  
   我不必凑热闹
   去把高速公路抱起来赏玩
   去日织下情缘的蜘蛛,它的丝线
   是一条条腐朽了的独木桥
   我在桥头遥望江湖,大河荡荡
   我喷出一口炊烟
   它袅袅升起的样子
   云朵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粤北地域广大,一首诗如何体现粤北的特色,教人读后难忘?其实只需抓住一个亮点就可以舒展全诗。稻黄柿红,就是粤北的特色。通过结合时代的诗歌语言,盘活了整首诗。
   其次,把握山水的特色,了解山水人文气候环境,以及物产和居住者的村落特色。譬如清远,有客家村落、千年瑶寨、英西走廊、溶洞奇观,水上人家。没有一处地方是相同的,诗歌创作如果能够深入基层,写出泥土香味,自然引人入胜。来看海子《九首诗里的村庄》:
   秋夜美丽
   使我旧情难忘
   我坐在微温的地上
   陪伴粮食和水
   九首过去的旧诗
   像九座美丽的秋天下的村庄
   使我旧情难忘
   大地在耕种
   一语不发,住在家乡
   像水滴、丰收或失败
   住在我心上。
   秋夜是丰收的季节,九首旧诗就像九座村庄,准确描写出诗歌的秋天特色,令人过目难忘。
   第三、秉承古人的写作手法,那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给予物象情感化,定能收到好效果。娴熟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化技巧为工具,为我所用。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等。而意识流和通感是诗歌技巧最好用的两把钥匙。
   意识流并非只用在小说创作当中,诗歌更适合。就是通过脑海里的储存的记忆片断,化作诗歌关联的意象,调动想象和联想能力,把互不相干的信息用一条脉络串起来,汇集成诗歌的意识流。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来看这首《月光把梦照亮》:
   太多的艰难苦恨,无法言喻
   我的梦,种在边远的山村里
   小心翼翼,害怕让人看到已经发芽
   只有月光例外,我允许她温柔对待
  
   我种梦的小屋,就在大青山脚下
   距离山尖海拔一千两百米
   距离2021年的桃花7200天
   距离大海七十五公里,距离
   上房揭瓦的台风零公里
  
   梦的种子从不会因为征途漫漫
   不敢踏上雪山草地,不敢向一朵桃花示爱

共 61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生态文明离不开自然的山水。从古至今,山水一直是诗人吟咏的题材,通过寄情山水,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并托物言志。海林老师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通过这篇精彩绝伦的诗论,向读者深邃地解读了山水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山水田园诗对生态文明的助力。山水诗的创始人是谢灵运,他通过山水诗抒情言志,彰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也为盛唐山水诗的发展搭建了较高的平台。山水诗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例如李白、王维、韦应物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王维的《竹里馆》可谓家喻户晓。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山水诗承载着古今人们的情思,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以品情。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屈大均,在山水中抒发对满清入侵的痛恨,以及哀婉明末朝廷的衰落,他的山水诗中氤氲着一种无奈的情绪。现代的山水诗,历史不过百年,作者对如何写好山水诗,以自己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向读者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对喜欢诗歌的读者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作者认为,由于新诗的形式多变,语言灵动,更适合写作山水诗,展现出江山的壮美和瑰丽。作者对清远有着美好的印象,那里拥有青山碧水,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清澈如碧玉的湖泊,还有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情等,清远人杰地灵,韩愈曾经担任过阳山县令,刘禹锡曾任连州刺史。清远诗社的山水田园诗佳作不断,诗社的诗人们歌颂一方水土,为生态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文笔曼妙,内容丰富,蕴意深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与诗歌的文学底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但对诗歌爱好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也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深度佳作,力荐品读!【东篱编辑:琳达如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11-28 00:27:08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意深厚,体现了海林老师深厚的诗词和诗歌的文学底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但对诗歌爱好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也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美文佳作,倾情推荐共赏!感谢海林老师赐稿东篱!问候老师冬暖,期待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11-28 05:32:42
  不愧是诗歌大家,一篇诗论堂堂正正,大气而潇洒,引据自然,入情入理!解析的头头是道,入木三分!赞一个!
3 楼        文友:詹海林        2021-11-28 08:06:42
  感谢琳达老师编辑。如编辑方便请添加:三,屈大均段最后"风光逐渐旖旎起来。"
网名月浅灯深,国家、省市作协会员,市美协会员。文学是绑紧心灵的绳索,苦中有乐。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11-28 11:05:40
  海林老师,我发表后就修改不了文章了,我已经和湘莉老师说了,她说中午回家后就帮老师把那句话加进去。遥祝老师快乐!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1-28 14:33:33
  此篇章组材行文新颖别致,厚重的历史、不朽的人文、经典的诗词在老师的笔下娓娓叙来,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灵动摇曳。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复活在眼前,让一幅幅美景流泻纸端。好文,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6 楼        文友:白玄        2021-11-28 20:35:27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旁征博引,把山水田园诗歌的前世今生从不同角度予以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写作实践,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具体实在,读后受益匪浅。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7 楼        文友:詹海林        2021-11-29 07:29:09
  谢谢以上各位老师点评。
网名月浅灯深,国家、省市作协会员,市美协会员。文学是绑紧心灵的绳索,苦中有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