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心灵】春上阳台添一景,青茶和雨润田来 《春上阳台》序(外一篇)(赏析)

编辑推荐 【心灵】春上阳台添一景,青茶和雨润田来 《春上阳台》序(外一篇)(赏析)


作者:李若兮 白丁,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3发表时间:2021-11-28 05:13:35

春上阳台添一景,青茶和雨润田来
   《春上阳台》序
   继孙朝喜先生的散文集《芦花情》出版之后,紧接着王家业先生的《春上阳台》又要发行了。朋友之间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如同置身在明媚的春光里,沐浴着香风馥雨。
   王家业先生当过伊山镇镇长、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民政局、司法局都担任过领导。但是,在周庆昭、杨昌荣和我四个人当中,他仍被大家称作为老弟。因为,我们都非常喜欢他的朴实,还有他好的人品。家业先生的散文作品,我也是比较熟悉的。他的文章渗透着流畅与自然,渗透着情感与良心。每一次阅读他的文字,我都会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我感到,他的文章就是他人品的凝结
   我对写作有过深深的体会,我知道写作从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别人又无法感受到的事。当写完一篇文章过后,人就像茧丝被剥离了一层。这些年来,家业先生用丰沛、饱满的书写热情,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心路》。现在,又将出版散文集《春上阳台》。他用自己的勤奋耕种出了一片万紫千红的芳草地,成功地实现了他的文学创作梦想。
   《春上阳台》这部散文集,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家业先生的作品善于以小见大、体悟入微。他常常会借助一事、一物来抒发深刻的思想,达到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情感的融合。
   他在《炫有》一文中说“我和妻子去菜场买菜,见一群人围着一辆破旧三轮车,上前一看,是一对夫妻在卖山芋。看样子,夫妻俩都不会算帐。顾客算多少钱,坐在车子上的妻子就收多少钱。我很快发现这对夫妻不是健全人。丈夫憨头憨脑,妻子不仅智力有障碍,车子上的麻袋下还隐约藏着一根拐杖,显然她的一条腿有残疾。”家业先生当过民政局领导,在这里我们既看出他对穷人的情感非常真挚、特别细腻,又看出他始终对百姓充满一种怜爱和真情。于是“我便乘机和这对夫妻拉呱起来。我说话的语气充满同情,甚至怜悯。我说,你俩都有些残疾,吃低保了吗?丈夫咂咂嘴说,我们不想吃低保,可上面非叫我们吃。我家里一点也不穷呢!三亩多地收的粮食也吃不了。门前还有菜园子,长有青菜、萝卜、土豆、豆角。都是自己种的,吃不了还能拿到街上卖,我家的生活不比别人家差。”家业先生笔下这一对残疾夫妻,纯粹是中国农村最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他们家境贫寒,却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反而时时张扬着富有。“没有在别人面前哭穷”,这正是中国农民高尚品质的体现。作者通过这样一位小人物的炫富,唯美的展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厚道与可爱。家业先生在文章里保留着他与残疾人对话的原貌,没有进行刻意修饰,没有拔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种写作风格特别值得尊重和弘扬。因为真实的文字很可贵,就像真实的情感一样。
   我反复读着《不要小看虾小》,心情在阅读作者的文章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我发现这也是一篇越读越有味道的散文。家业先生用细腻的描写与娴熟的写作技巧,加上无穷无尽的联想,让人在这篇文章里读出了另外的滋味来。
   他说“房间里新添一只玻璃鱼缸,十多条寸把长的热带小金鱼在清澈的水里怡然悠游。鱼缸空间很大,我想把早先养在水桶里的几条五六寸长的红鲤和小金鱼混养,又怕大鱼欺负小鱼。”带着这样的想法,家业就做了个实验,他把桶里的大鱼放到了小鱼的鱼缸里。结果,“鱼缸里没有发生大鱼吃小鱼的悲剧,而是大鱼放低身段,和小鱼和平相处。”
   于是,作者又“突发奇想,鱼缸里应该有鱼有虾。”因为“实践证明大鱼并没有吃小鱼,小鱼应该也不会吃小虾。”还是家业先生想得细致,“那就先放一只小虾在鱼缸里养养看吧。”写到这里,作者神秘地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新奇的悬念。
   接着他又写到:“一天中午我到鱼缸前看看小虾的生存情况。不好!有几条鱼的尾巴或鳍少了一截。”通过仔细观察,作者才发现“狡猾的小虾躲在假山石的小洞里一动也不动,静静地窥测方向。等到鱼儿从洞口游过,它便趁其不备突然弓身一弹,像箭一样朝着它瞄准的一条鱼儿射去。无论鱼儿如何挣扎,小虾仍然牢牢钳住不放。”
   文章至此本应该结束了,但是家业先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他需要更深入一层,把事件说深、说透、说明白。他写道“侵害还不止如此。那天我给鱼儿喂食,”发现“小虾竟然把一条小鱼吃得只剩下鱼头,鱼缸里的鱼儿早乱了阵势,各自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只小虾就能闹浑了水、闹翻了天,让读者顿时就会有那种被这些小人掐住喉咙时的彷徨。
   作者在文章结尾直白地告诫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小虾并不鲜见,它们很有一套迷惑人的本领,把你捧上天然后咬你一口没商量。挑拨离间、制造混乱,把一个好好的单位搅和得人心涣散。”,“一个单位一旦乌烟笼罩、瘴气熏人,差不多都是因为有小虾在作祟。”作者希望大家“要善于识别这样的小虾,以维护生活、社会的和谐。”这一篇《不要小看小虾》的散文,文字是简朴的,意义是深远的。这篇文章里既有论点,又有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就是在家业先生如此平静叙述的后面,我们还能感到的却是那惊心动魄的茫然与挣扎。
   其实,王家业先生讲述的虽然是生活里的小故事,揭示的却是社会的大人生。他的文章尽管短小,思想水平和写作方法却把握得十分妥当。这些让读者过目不忘的文字魅力,必然是他经过了记忆之水的过滤和沉淀才能得到的。
   在和家业先生许多年相处中,总有一种叫做共鸣的东西时时激励着我,这种共鸣就是共同爱好。我和家业先生都是喜欢散文的人,散文在当今中国文学史上不及电视剧那样时髦、辉煌。但是,它依然是我们表达情感最喜欢的方式。在我的心里,散文是人的思想与思想交流的隧道,天地自然。人间万物映照在心之上,我们把最动人的一处临描下来,那就叫散文。
   家业先生热爱散文写作,他的作品这些年来已经上升为生命里的深沉。他笔下那种精细、婉约、清澈还有浓淡之韵中表现的意境如窗外细雨,绵绵不断。读他的散文,我常常被他的叙述所感动,有时忘了自己阅读的初衷,渐渐地跟着他的思路行走。
   《亮在我心头的灯》在家业先生的散文作品里称得上精品之作。他在这一篇文章里,想起父亲给予自己终生都不会消散的温暖,这种情感始终滋润着他的心。这种温暖就是亮在心头的灯,而这盏灯就是作者的父亲。这盏灯“照亮他前行的路”,这盏灯“呵护他从少年、青年一路健康成长。”
   家业先生的“父亲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人”。他“当过侦察排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后来又被任命为副连长、代理连长。父亲多次立功受奖,可是战争也让他身上六处受伤。”可以这样说“在战场上,父亲是钢筋铁骨的硬汉,在家里向我们敞开的是温暖如春的情怀。”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在家业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包,父亲从做生产队会计的叔伯哥哥那里要来一些旧报纸,让母亲糊成纸骨。晒干以后,父亲用剪刀裁裁剪剪,折叠起来,母亲再用针线一缝,书包就成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在贫困年代儿女们读书连书包都买不起的时候,对儿女那份浓浓的情意。我仿佛看到老人家用他那不知杀死过多少敌人的手,如此笨拙地剪裁着旧报纸糊出来的书包,剪裁出对儿子的爱,剪裁出对生活的理解、剪裁出对社会的宽容。他没有居功自傲,没有怨这怨那,有的只是谦恭与勤劳,有的只是对儿女的无私奉献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读到“升入高小,学校离家更远了。父亲把多天积攒下来没舍得吃的鸡蛋拿到集上卖了一块多钱,他自己腿脚不便,就让母亲带着我到县城买书包。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当时县城最大的南大楼商场二楼,花了九毛八分钱买了一款有三道白色斜布条的书包。我觉得这个书包就如蓝色大海上涌动着的白色浪花,我的心也随之涌动起来。回到家,父亲就把书本放进我的新书包,并要我把书包背在身上走来走去让他和母亲看。父亲笑着点头说,这回像学生的样子了”的时候,我眼睛渐渐模糊起来,泪水湿润着脸,也湿润着我的心。父亲积攒了多少天没舍得吃的鸡蛋,拿到集上卖了一块多钱。一个九毛八分钱的书包竟然让一位老革命、老英雄笑了,我心里苦涩得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我相信,老人家是要面子的人,他看到儿子像模像样的背着书包,像个学生的样子了,他一定是开心的,一定是从心里高兴。但是,他的心里一定也有苦涩和无助。
   人的一生时而通达,时而蹭蹬,很难预料,也无法把握。我从家业先生的这篇文章里读出了老父亲的品行高尚、气度豁达,他完全没有将个人荣辱得失挂在心头,他的言行完美地诠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境界。阅读家业先生《亮在我心头的灯》,我既为家业有这样一位老父亲骄傲,又为家业的写作能力感到自豪。家业在许多文章中都写出了普通人拥抱生活、永远不丧失对生活信念的激情。而这篇散文显然是他经历丰富和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散文创作风格趋于成熟的标志。
   我叫家业老弟,有时也称之为老师。在我心中家业既是兄弟,也是知己。我喜欢他的文章,心甘情愿地为他花上几天时间去品读他的作品,然后给他写读后感。每一次阅读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提高,都是一次欣赏,都是一次心悦诚服的文字之旅,同时也让我走进家业先生那纯清明澈的文学梦想。
   在《春上阳台》这本散文集里,王家业先生还有许多好作品,有的文章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他的文笔只要略一点染,即光采照人,堪称熔散文之长于一炉。比如《生命里的绿色》《房东》《散文与杂文的无缝对接》《清凌趵突泉》《心有千千结》《春上阳台》《社场纳凉》《牛屋》《望儿的路口》《水上森林》《魅力文字》等等。
   我知道王家业先生在他的作品里所要倾诉和要表现的内容不只是人生的感悟和发现,其中还有更多的思想情感。家业先生的《春上阳台》是一部好作品。散文集里那些结构清晰、文笔娴熟的文章,铺展着人间真情。它呈现出作者内心广阔的容量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处处透露着一种天然的本真。家业先生用文字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真实的情感足以回味无穷。
   是为序。
  
   二零一六年十月五日于山前安置小区
  
   此心欲共芦花去,拂尽尘埃入化城
   《芦花情》序
   孙朝喜先生是我退休后才真正认识而且一直走到现在的散文写作者。他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我和他基本没有多少接触,认识他之后,他给予我的所有印象都是慈善的。他是我喜欢的一位散文作者,他的文章写得平实质朴,写得灵动清淡。他不是那种对大道理夸夸其谈的人,他的文章总会明白地表达正确的思想。他善于思考也爱读书,更多的是喜欢与朋友分享他旅游过程与生活里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和我有着相同的爱好,我才会有很多时间一直坚守在他的散文作品里。
   孙朝喜先生善于和朋友交流,而写散文又是先生与朋友交流的一种特别的方式。有时候我觉得散文更适合他的情感表达,能够恰到好处地抒发他内心感受;也许是他更熟悉散文的写作和特点,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才情。因此,近几年来他的散文创作无论是发表作品的数量,还是散文作品的质量,都是他自己前所未有的。他在灌云报、连云港报、苍梧晚报以及省级征文中发表和获奖的文章,激励了县内许多散文写作者的创作热情,给灌云县散文创作的发展带来了阵阵清风。
   孙朝喜先生是圩丰人,他的身上有龙王荡人纯朴大度的品质,他的创作也带有厚道的草根文化色彩。看着厚厚的一撂《芦花情》文稿,我觉得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真正有创作潜力的优秀散文作家。这部书有一百一十八篇文章,虽然有的篇幅不长,但文字简洁,极具张力。那些灵动的闲言细语,颇见作者追求创作品位和思想完美的境界,可以说《芦花情》是一部非常好的散文集。
   孙朝喜先生的散文触角非常宽广,他的文章里写有不少亲情的文章。他写了父亲,写了母亲,写了大哥,也写了老师。可是无论写谁,他的文字里都带着一种情感,迢迢而至,它触动着读者内心,它常常带着一种灵动的又是静止的美让人沉醉其中。
   有母亲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天之远,海之蓝,恩之深,儿女都会记得。先生在《慈母手中线》里写到:“晚风飘来轻曼的歌声,深情的低吟里流淌着无尽的思念。”一曲《妈妈的吻》,让先生“滚烫的泪水漫溢双脥。喔!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这一句从近七十岁的儿子心底发出的呼喊,惊天撼地,字字啼血,撕心裂肺。这一声喊,喊出了所有失去母亲的人共同心声。散文里带着血与泪的文字,是作者发自心底最深处的情感,不经任何修饰,都足以感人至深。
   先生接着写到,“妈妈上有公婆,下有九个儿女。线票不够用,妈妈就捻线补充。她左手攥着棉花,右手捻动线砣骨碌碌地转动,一管纱锭捻成了,接着再捻。妈妈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喂好猪后又在油灯下缝补衣服。鸡叫头遍,油灯结出厚厚的灯花。妈妈用针拨去灯花让油灯燃得更亮,在鸡叫声中继续针线活儿。偶有不慎针鼻滑离顶针,妈妈的手就是一个血洞。多少次我从睡梦中醒来,看到妈妈用嘴吸吮着手上的鲜血。老爹的棉袍、老奶左衭褂子,父亲的对襟小棉袄,九个子女的头上脚下,没有一样离得开妈妈灵巧的双手。”

共 72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活是美好的,美好得令人要用最美的文字将其记述下来,传播下去,于是出现了许多业余的、专业的作者。本文作者一下推出了自己身边的几位文友,都用切身的经历演变成书集。本文系为两位好友出书所作的序言,一篇书名是《春上阳台》,另一篇是《芦花情》,文章皆来自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两位作者之前都是从事政府部门的工作,一位曾担任过伊山镇镇长、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和民政局、司法局的领导;另一位曾担任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俩出书都不约而同的找作者撰写序言,足见作者是当地名声在外的文学高手,观其序言确实如此。希望作者日后多多赐稿心灵栏目,让我们有更多拜读佳作的机会。万分感谢!【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8 05:17:39
  一连为读者编辑了两篇文章,大有先睹为快之感。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8 05:18:58
  欢迎多多赐稿心灵栏目!我们是您踏实的读者。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8 05:19:26
  祝身体安康!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4 楼        文友:李若兮        2021-11-28 08:01:50
  谢谢黄老师精致的点评!也谢谢黄老师的夸奖!
5 楼        文友:李若兮        2021-11-28 13:06:06
  希望所有阅读过本文的读者老师,都能留下宝贵的指导意见。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