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三国演义》军事美学思想艺术初探(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三国演义》军事美学思想艺术初探(赏析)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4发表时间:2021-11-28 11:18:53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三国演义》军事美学思想艺术初探(赏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还是一部兵书。全书的基本内容是叙述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到西晋咸宁六年(280年)的王朝与反叛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近百年的政治军事历史,尤其是对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激荡的斗争写得风云迭起。全书描写大小战争一百多场,零散武装打斗四百多处。盘根错节,此起彼伏,波澜壮阔,一部《三国演义》,充满着刀光剑影。读《三国演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古战场:那些运筹帷幄,奇策妙计层出不穷,那些陷阵厮杀的战争描写都各有特点,少现雷同。罗贯中深谙兵法,也精通权谋,把那些大小战争或全景描写,或片段特写;或以强胜弱,或以寡敌众;或平原对阵,或依山设伏;或水上船战,或陆地交锋;或强攻,或智取;或火攻,或水淹,或两军对阵,或捉对厮杀,描绘得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人物塑造生动,战略战术奇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在古代战争小说中无与伦比,独领风骚。在军事领域里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军事家们留下可用的教材。还有人说:《三国演义》优于任何兵书。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艺术试作一些探讨。
   @传承荟萃古代兵书、战例而独树一帜
   巍巍华夏,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战争之频繁,因此军事家和兵书也就首屈一指。据说古代多有兵书一千三百多种,流传下来的也有五百余种。最早的兵书起源黄帝,在西周时代就有了《军志》《军政》两部兵书。到春秋战国时代就更是多了,著名的就有《吴起兵法》、《黄石公三略》《司马兵法》《六韬》《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武经总要》《练兵纪实》等等。《三国演义》里的军事谋略继承荟萃凝聚了这些古代兵书的精华,如庙算,攻心、伐交、料敌、应变、用诈、用间、用奇、造势、示形等等。难得的是《三国演义》还把这些用兵之法具体化、形象化后人更加容易学习运用。《三国演义》主要与《孙子兵法》密切关联。它描写的几场巨大战役的指导思想基本上都来自于《孙子兵法》。孙子在《谋攻》篇里提出的“全胜”思想,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来孙膑归纳为“攻心为上”。《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战役都以此为依据。如“孔明三气周瑜”“吕蒙智取荆州”“诸葛七擒孟获”“刘备巧夺西川”等。还有曹操与刘备、诸葛亮与司马懿、姜维与邓艾的斗智,也都源于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论断,而三国演义还有具体的新发展,不是写某一方的“知己知彼”而是写了双方的“知己知彼”,因此《三国演义》里的战争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在《计谋》篇里,孙子提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法,所谓“病者,诡道也”。孙子的“诡道十二法”也被幻化成《三国演义》的许多战争的绝妙篇章。如“内藏韬略,不露于外”的青年将领陆逊就是如此作为。陆逊接替吕蒙守陆口,就是采取“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和“卑而骄之”的方法,使得关羽傲气更加,吕蒙夜袭荆州成功。“三气周瑜”是“怒而挠之”,“ 官渡之战”采取“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战法;火烧鸟巢是“乱而取之”大破袁绍;姜维与邓艾斗志,交叉用计;黄忠计夺定军山,斩夏侯渊是用的“佚而劳之”,曹操运用“亲而离之”使得马超与韩遂不合,打破西凉……好了,不一一举例了,孙子的“诡道十二法”在《三国演义》里都可以找到例证。那些不懂不精于兵法的将领就乖乖的钻进圈套,大败而归。
   《三国演义》还运用孙子兵法原理,虚构出许多妙计,如王允为离间董卓吕布而采取的“美人计”,曹操为使刘备和吕布互斗用的“二虎争食”“驱虎吞狼”二计等等。还有的战役能从三国以前的战役中找到影子,如程昱在苍亭使用的“十面埋伏”战术,实际就是西汉时韩信在垓下用的“十面埋伏”再现;关羽在荆州溃败就很像楚霸王的“四面楚歌”,诸葛亮的“增灶退兵”也是套用虞翻的“减灶退兵”之计。一些历史上的好计谋都进入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中。
   《三国演义》所写的战争,并不是古道兵法,战例的简单照搬,而是将他纳入三国时代的战争蓝图,在不违背历史发展的原则下进行创新,进行虚构,进行战争实践,写出精要的战例,从而造就出许多杰出的军事权谋家。据传就有诸葛亮的《将苑》、曹操的《孟德新书》等兵书流传。《三国演义》的几场大战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写得有声有色,并且符合历史真实,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古代兵法增添了新的篇章!
   @创新发展了历代军事家的辩证思想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兵不可轻用”。也就是说要“师出有名”,用兵要出于正义,诸如“讨贼”“平乱”“安邦”“自卫”等。而不能“穷兵黩武”《三国演义》里的大小战争,多少都带有这一些性质,这些是关系战争本质的,与军事思想不能相提并论,故在这里不在多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军事思想,也是战争胜败的一条规律。但是孙子的“知己知彼”却只是自己一方的知己知彼,没有说到对方也会“知己知彼”。对方在不“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当然就有“百战不殆”了。如果知己,还料到对方也能知己,知彼,还料到对方也能知彼,这样才能万无一失,真正的“百战不殆”了。这个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军事思想发展创新了。在“姜维背水破大敌”一回里,魏国邓艾有“五必出”的论断料定蜀国,而蜀国姜维有“五可生”的论断来料定魏国,这就是彼此双方都进入了“知己知彼”的状态中,于是战场上姜维邓艾这两个高手那就是有一番格外精彩的搏斗了。还有曹操败走华容道时,诸葛亮与曹操的互相料定,“举火处并无伏兵”,火举于此,而伏兵在彼,就是说明曹操与孔明都很心知“兵家的虚实之法”,可以互相料定,以此写出迷人的战争情节。还有第十七回,曹操为了离间刘备与吕布的关系,先后用了“二虎争食”“驱虎吞狼”的计谋,刘备心里明知曹操奸计,但表面还如无其事,只有吕布一人被愚弄。还有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智,双方都知己知彼,结果演出“空城计”引人入胜,增加作品艺术美感。
   战争就是互相打仗争斗,充满着对立的统一,因此双方的将军们就要善于用好兵法,有步骤地进行每一个战斗阶段,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因此《三国演义》里就有了许多军事辩证法的闪光思想。其中以“缓与急”“先与后”“战与守”“诱与奇”“虚与实”“密与速” “弃与保”等最为突出。
   “缓与急”。曹操要夺取冀州,袁谭袁尚弟兄团结很和睦,于是曹操依从郭嘉计谋,不急于进军,而回兵向南。当袁谭与袁尚相斗,互相削弱,曹操又依从郭嘉计谋急速进军,结果大胜,袁谭被杀,袁尚外逃。“急则合,缓则离”就是曹操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先与后”。曹操欲攻打袁绍,又惧怕吕布断其后路,于是曹操就先打吕布,吕布被平息,曹操在进兵袁绍,这就是一场战役的先后问题。战争要避免两个拳头出击,有两个敌人时,要先解决一个敌人再去打另一个敌人,这就是《三国演义》“兵有先后”的战略思想。
   “战与守”。城有战争会失,不战就不会失掉。曹洪紧守潼关就是这样成功的;城有战能守,不战则不能守,张辽把手合肥就是依靠作战来守住城池的。战与不战,用兵之道,变化不可拘泥。曹洪张辽都是守城,为何一胜一负,原因就是要审时度势而行。马超要为父亲报仇,杀气正盛,曹洪应战必败;曹操远征汉中,孙权乘机来攻打合肥,以为势在必得,傲气正盛,故张辽率军出战。想折其锋芒,民心安定,所以合肥能够守住。所以为将者必须善于把屋用兵的变化。
   “诱与奇”。张飞是个粗人,曾经醉酒失去徐州。但是张飞在巴西与张郃的战斗中,却用出“奇妙”的诱敌之计,叫士兵叫骂不停,自己饮酒。张郃欺负张飞醉酒,夜袭大寨,中了张飞诱敌妙计,大败而归。还有黄忠老将,张郃也认为他老,结果也中了黄忠的 “倚老卖老”之计。叫严颜抄了后路。用“奇计”“诱敌”“ 诱敌”用“奇计”也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军事辩证法。
   “虚与实”。虚虚实实是兵家的妙用。袁绍兵多,可以分兵袭击许昌,曹操兵少,不能分兵袭击业郡和取黎阳。所以许攸之献计袁绍,用实计破曹操。使得曹操不得知道。荀攸之献计曹操,是以虚声恐吓袁绍,正是要袁绍知道。同是一场对战,许攸之献计袁用实。荀攸之献计是以虚。各有各的妙处。
   “密与速”。用兵之法,贵在速。不密则不速,不速则不密。魏主曹睿就伐蜀之事问刘晔,刘晔回答“可以伐。”刘晔回到家里,有大臣探问,刘晔回答“不可伐”。有人将此密告曹睿,曹睿召刘晔问缘故。刘晔说:“我劝陛下伐蜀,乃国家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时一定要秘密。”兵不厌诈,往往是声东击西,不密不速就会泄出,敌方就有了防备,那么计谋就不能成功了。何进谋杀十常待,就是因为不密,反被十常待所杀。这个就是典型例子。
   “弃与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用兵,粮食为重,因此要保持好粮食。但是在战场上,两军对敌,我弃我的粮草以诱敌,敌军争取我的粮草,则必乱,敌乱则我胜,我胜则粮食还是还我,是弃而未弃也。有时大敌到来,粮食必须坚壁清野,清野就要把自己的粮食烧掉,不烧掉则成为敌军的粮食。所以烧掉粮食敌无所取,实际上就断了敌军的粮道。所以三国演义里的有关战争粮食的弃与舍都是充满军事辩证法的,可以从中理解到兵法的奥妙。
   以上所举,不过数例,但是足可以看出《三国演义》里的军事辩证法是丰富而精辟地,它把古代的军事思想推向了辩证法的顶峰。我们读《三国演义》仔细品味它的用兵之法,也是大有裨益的。
   @注重在指挥战争中的用人决策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指出:“人是第一因素”。干任何事业,做任何事情,从事任何斗争,用人决策是成败最关键的,战争也不例外。《三国演义》写曹操、刘备、孙权所领导的战争胜败,无不与用人决策的正确有关。战争中的用人对于主帅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主帅掌握战争的全局,主帅的用人决策与否,对战争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曹操能统一北方,称雄一方,关键在于他的决策正确和用人正确。曹操开始势力实力并不很强,但是他善于听取谋事们的意见。他开始仅仅占据兖州,想去征伐徐州,谋事荀彧坚决反对,曹操听从荀彧“深根固本以治天下”,曹操信服,不去攻打徐州,用心经营兖州,才日益强大。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操兵力弱,粮草也不多,想撤军会许都。而荀彧不准,要曹操“坚守官渡以待变化”,结果曹操打败袁绍,因此荀彧深得曹操信任,他说如果不听荀彧的建议,那就会遭到覆亡。曹操南征,顺江而下讨伐孙权,谋事贾诩提出不同意见,劝他不必再劳众。曹操不听。结果被孙刘联军大败与赤壁。诸如此类的故事,都说明主帅的决策和用人在战争中的重要。
   刘备不得诸葛亮,四处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无立锥之地。后来得水镜先生推荐,三顾茅庐,得到孔明这个“经纶济世”人才的鼎力相助,才“如鱼得水”。刘备武有关张赵云,文有诸葛等,于是刘备就从逆境走入顺境,有了自己的根基,刘备用对一个诸葛亮就扭转乾坤。但是刘备用错一个关羽失去荆州,诸葛用错一个马谡失去街亭。后来刘备还不听诸葛亮劝阻,违背“联合抗曹”的协议,亲自带兵为关羽报仇,在夷陵遭到孙权军队的严重打击,导致白帝城托孤的惨景。蜀汉的兴衰,说明用人决策的如此重要。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孙权为何取胜?因为孙权用人决策正确。那些投降派引起孙权的反感,主战派得到孙权的看重,鲁肃,周瑜得到孙权的重用,小周郎挑起大梁,周郎又听从黄盖等老蒋的计谋,结果打败沙场老将曹操。孙权启用年轻人陆逊,并且用人不疑,结果夷陵大败刘备。
   《三国演义》写了许多战争,但是很少能看到单凭军队实力就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即使曹操当年吹嘘他有八十三万人马,结果也是大败。战争大多都是凭借智谋,取得最终胜利的,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智谋家凭借智谋演绎出一场场惊心动魄,奇妙无穷的战争场面:诸葛亮一生都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总是在战前苦心孤诣,凭自己过人的智谋,非同一般的思考分析力,精心策划后才,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还结合天时节令气候,加上合理的利用地形地势,精确的选择进攻时间地点,因而才总是出奇制胜,以弱胜强。诸葛亮初出茅庐,就遇到曹操派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来进攻,而自己忆方只有几千人马 。就在刘、关、张忐忑不安,认为毫无胜算的时候,诸葛亮却已经调度好人马,占据博望坡有利地形,设下伏兵,用赵云诱敌,关张夹攻,结果用火攻将夏侯惇十万大军烧的死伤惨重。后来诸葛亮又水火并用,将曹仁的十万前锋部队烧的烧,淹的淹,再一次以寡敌众,以弱胜强。
   可见在战争中,决策与用人两者很是重要,决策再好,用人不当不能取胜。还要知道,没有人才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有了正确的和决策还要人去实施。东汉末年,军阀多多,为何独有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集团能够鼎立。关键都是这三个集团都有能人,主公“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善于运用能人,麾下人才济济,事业自然发达。反看袁绍、袁术、刘表、刘璋、黄祖、吕布等辈,都是不善于用人,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结果命运都不长久。

共 63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有自己的回忆文章说《大山里走来小小的兵》,当年小小的兵历经军事磨炼,学得军事技术,今天结合读三国又写来一篇关于军事思想的文章,看来这个小小的兵还是注意研究兵法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里面荟萃了历代兵法战例,把战争写得风生水起,三国演义里的兵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可见传承兵法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文章紧扣三国演义的例子,从创新发展兵法,军事辩证法思想,用人决策等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里的兵法做了很好的赏析!对于我们读好三国演义这部大书很有借鉴意义!特此推荐!【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28 16:55:56
  读三国演义,学军事兵法,对人生处世好处多多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28 19:43:18
  黄老写得好精妙,充满智慧真绝品!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29 16:28:33
  问好!问好!
3 楼        文友:鲁芒        2021-11-28 19:44:28
  三国演义是一部活的兵法,信然。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2-04 06:06:25
  还有黄忠老将,张郃也认为他老,结果也中了黄忠的 “倚老卖老”之计。叫严颜抄了后路。用“奇计”“诱敌”“ 诱敌”用“奇计”也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军事辩证法。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2-13 11:00:30
  诗心
   一年好景又光临,满腹诗心又布新。
   秃笔畅描花世界,抛开烦恼再青春。
活到老学到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