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请回答,1999(散文)
时间,是最不经用的东西,偶尔回头看看,才惊觉时光飞逝如电,岁月已渐渐模糊,记忆也在无声无息地淡漠着。在微信上和同学聊天才发觉,一转眼,我们已经离开校园二十多年了,我们毕业的1999年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
1999年,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电影《世界末日》上映,让人以为那一年是世界末日,包括我。当然,那一年并不是世界末日。
1999年的生日刚过,我们这一批还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就被推进了社会,开始在海海人生中载沉载浮。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为了找工作特地买的这辈子都没什么机会再穿的西装,像无头苍蝇般在人才市场里瞎转悠,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把自己单薄的简历递给用人单位,在对方一脸的不屑中知趣地离开。也许那两张薄薄的不算简历的简历,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就被随手扔进了废纸堆。这是很多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都经历过的。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简历依然还是薄薄的两张纸,简要地写着二十年来的工作历程,以至于我现在看到有些毕业生送来的厚厚的一本装帧精美的简历,都会觉得“妈呀,现在的学生太牛了,我们以前太单纯了”。
那一年,最红的电视剧是《还珠格格》,剧中的明星都火得不得了,满大街都是他们的头像,海报、衣服、文具甚至脸盆上,都有他们的头像;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旋律都是“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其时,《还珠格格》也是我的解忧神剧,那时,我在做着一个不知所云的工作,各种不顺遂不开心,每天一出门上班就盼望着下班,熬到下班回家,打开电视,在小燕子的疯言疯语中把一天的不开心都暂时忘记。
《还珠格格》播完之后,我开始了一段又一段不顺遂不开心的“逃亡”。最后“逃”到这个城市来,远离原来熟悉的一切。原以为来这里只是过度,待三个月就再“逃跑”,结果一个三个月过去了,两个三个月过去了,无数个三个月过去了,我还待在这里,然后,二十多年过去了。
那时,我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着一群比我年纪小不了多少的少年ABCD。下了课,跟着这群小朋友一起跑步到学校后的山上,爬上山顶的瞭望台,再跑下山,跑回学校。对于一个体育课总是险险及格,天生缺乏运动细胞的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突破。作为一个与学生年纪相仿的老师,很容易就和他们打成一片,我带着他们游玩,给他们讲“无用的”文学知识,放英文电影给他们看……我以自己的方式教导着甚至有些宠溺着他们。多年后,再遇到这些早已毕业的学生,他们说,老师,我们不喜欢英语,但我们喜欢你。
那一年的某天,我和一个同事路过广电大楼的旧址,我随口开玩笑地说:“有一天我会在这里面上班。”同事则认真地说:“有一天我会考上公务员。”三年后,他考上了公务员;五年后,我真的进了广电大楼上班,开始了和传媒行业十几年的纠缠。这也算是一种梦想成真吧。
那一年,我一直以为1999年12月31号地球就会爆炸,甚至也这么盼望着。结果,2000年1月1号,太阳照常升起,地球照常转动,我还活蹦乱跳。那一刻,我确实有点儿失望,因为没当成世界末日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学生们来找我一起去爬山,说要纪念新世纪的第一天。在山顶上,俯瞰阳光明媚的城市,之前失望的情绪被见证新世纪来临的欢乐心情所替代。
既然1999年地球没爆炸,那就好好活着。
这一活着,就二十多年,而这二十多年,其实真的很短。
二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时刻,是一次次历史节点的见证者,中国“入世”、太空飞天、汶川地震、奥运盛会、建党百年……很庆幸,1999年不是世界末日,否则我们就看不到世界的变化,看不到身边的变化,看不到亲友的变化,当年我们青春鲜妍的面孔,也已然有了岁月的痕迹,同学的微信聊天中,谈的多是事业、孩子、应酬,唯独忘了谈谈自己,昨天还是潇洒的少年郎,今天已经是个油腻大叔,而曾经无忧无虑的青春美少女,也成了琐碎的寻常妇人。可是,这就是人生啊,不因谁而停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面对改变,接纳改变,理解改变,不管你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
时光向前,我们也要向前,一直走,只是在行走的途中也要偶尔停下来,回头看看,那个曾经的少年是否仍在原处默默守望着我们一路向前。
时间是唯一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