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初见】有意思的广州人(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初见】有意思的广州人(随笔)


作者:归来的少年 童生,84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8发表时间:2021-12-07 19:10:59

我十五岁才到广州,我现在生活在广州,比生活在故乡的时间长。我感觉到广州也是自己的故乡,是在十几年前。下班,要去买菜。夕阳映红新河浦的洋楼、小屋;东山口一带的街道短而有起伏,并起了龟岗、庙前西、德安里、寺贝通冿这些名字;榕树、槐树、木棉,两个人才能环抱的不知名的古树自然地占据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路和车站都要绕开。我突然觉得心放松下来,觉得,所谓广州,就是一个一个的村庄,我这样想的时候,广州一下就进入我身体和心的深处,从此自认这里其实也是我的故乡。
   而此前,我有时会保持一种距离,观望、审视、维护,等等,情绪有些不清晰、不自觉,任意。但是,我从来没有臆断过。十几年前,看一个著名教授的品城记。此公写广州,说所处南疆所以山高皇帝远、天不怕地不怕;所食鲜活海鲜所以生猛;所邻港澳所以开放自由。我看了很不以为然,并庆幸自己身上没有这种为学做人的凭感觉取巧、取宠的血液。现在回想起来,九十年代到二千年初几年,全社会有一句话:广东、广州、深圳是文化沙漠,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人言之凿凿:整个深圳找不出一架钢琴,深圳只是让全国人民认识这个“圳”字。
   奇怪的是,在舆论共贬之的情景下,没有听过广东、广州、深圳人出来反驳,而是自己过自己的,老老实实地干活、上班,任人取笑。以致于,一时,有身份很高的艺术家大斥粤语歌无文化、不知所云、好笑,甚至于看不起张国荣这些。国家级电视台,春节出一个小品,广东口音一出,全场哄笑,发自心里的那种、类似嘲笑,并制造出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
   那时候,甚至于今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东、广州这些地方,是无文化的爆发户,没有久远的文化积累。大家,尤其是有知识的学院派,更是群起而论之确凿,引古据史,茶余酒后,喷之贬之,乐而不缀。我现在分析这种文化观,潜地里认为:一是越古越是好。不古就很让人看不起。一个地方,如果本来历史书上写比另一个地方古,则可以自居、甚至笑人;而一旦,有考古发现被取笑的地方反发现了一件比取笑人的原来更古的地方的文物,则可以反笑之。二是越是中原越正宗。南方,广东,自古是南蛮土著所居,开化晚,文化渊源浅。三是越是出过名人越是好。而名人者,又以官阶级别高为最好。
   舆论很奇怪。成论的东西,你真想落实是那里人说的,无从考。你看,如果,以上三个观点成立,最应该处于鄙视链顶端的当是河南。但九十年代及至二十一世纪初始,河南也比广东好不了多少,以致于这个在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地位长居第五的河南省,长期以来,在国民的心中,引为落后的别称。
   河南老乡有一点与广东人很像,不怎么辩解,也只是干,发展。
   这就对了。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愿意看到的民风,并暗喜此两地人民民风的血脉渊源。
   我是兴之所致,说了以上的话,算是说出了心里话。而其实,发了引作以上思考的是想起广州人的几件有趣的事:
   第一件:关于榕树。上半年,城市建设中,整治一条老街道,拨了很多古榕。广州,这座二千万人的城市,一座市中心一个地铁口日吞吐几十万人的城市,一座平时好像谁也无时间理谁,连邻居也互不认识的城市,却一下冒出许多人。有人发抖音,有人发长文,有人打热线电话,有人找记者联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站出来。全为一件事:不能动榕树!从事城市建设者反复解释:广州台风多,古榕容易产生砸人的危险;榕不能成材,广州已经有很多古榕,这次整治的是挡道的;城市规划,正推行一街一木。一时,市民全不接受,尤其对于一条街道要只种一种树显现特色和匠心,强烈不同意!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更是创造了一大批歌颂榕树的文章、作品。很快,这种要领先于其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只好停止。但广州人民也有一点好,不再纠缠。建设者不说停而实际停,人民群众也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件:关于新河浦。广州要建一条新的地铁,这样在东山口就有三条地铁线交汇,要扩建地铁站。规划将现在的陈树人故居和区图书馆拆了。陈树人故居,占地不足一千平方。但广州民众又不干了。一夜之间,人们暂且放下疫情,全城热议,就是不支持拆陈树人故居。建设方也极力解释:现在方案,拆迁量少,不会涉及居民;会精心选址,并征得陈先生后人意见,赔建更大面积的纪念馆;这是市政项目,所拆的都是公家地方。但民众反应更激烈:几条老街都在改造建设中,花了钱,却没有原来味道了,已经丢了诗书路、状元坊、永耀街,求求留下这个广州记忆。陈树人的孙女也以政协委员身份写了信:虽然先祖已经将故居赠送给政府,但是还是希望考虑民众情怀。很快,不用一个星期,方案更改。建设者与民众都很习惯处理这种事。
   第三件:广州眼。这个不用多说,应该很多人知道。是市政建设内环路,因为拆迁与居民协商不下,只好绕出一个开口来,在空中看,好像一只眼。政府和各方面,一方面保留此独栋民房的供水供电,留出路,一方面,积极与居民继续协商。高架路如期开通。人们不断去照相,歌颂这种文明的方式。尊重各方面的同时,对居民一方的要价过高有建议。听说,现在,正在达成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广州眼就要合上。但开着,民众也支持政府,合上,民众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方式。
   第四件:恢复本地学校的方言教育。主要有乡土地理,方言歌。前不久,有一个家长,投诉学校老师用方言教学。一时,被市民反批评。暨南大学等一些大学,还开设了粤语课,可以计入学分。
   此文,不想写长。用二个引用来结束吧。
   之一:语言学家研究,粤语保留有更多的中原古音,用粤语来读古诗词,更押韵。
   之二:鲁迅先生写过广州小吃、茶饮、水果,诸多有趣味的广州人的生活见闻,各位自去看吧。
   说说,听听,看看,想想,我心里,是想碰一碰有些人心里的文化观、生活观,甚至政绩观。

共 23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十五岁才到广州,到现在,比生活在故乡的时间还长。觉得,所谓广州,就是一个一个的村庄,这样想的时候,广州一下就进入我身体和心的深处,从此自认这里其实也是我的故乡。开始广州、广东并没有给留下太好的印象,也是受舆论的影响,认为这里山高皇帝远,为蛮荒之地。后来,几件有趣的事引发了思考。关于榕树:城市建设,道路扩展,必然有毁坏和重置一些树木,广州民间自发地产生了护古榕树运动,一些当权者设计的美好蓝图不得不更改。关于新河浦:地铁规划牵扯到名人故居,全城热议,就是不支持,广州人算的不是经济账,要保留的是原来的味道和历史记忆。当局只能妥协。广州眼:是市政建设的内环路,因为拆迁与居民协商不下,只好绕出一个开口来,在空中看,好像一只眼。听说,现在,正在达成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广州眼就要合上。但开着,民众也支持政府,合上,民众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方式。恢复本地学校的方言教育:此题,过于沉重,不想写长。用二个引用来结束吧。之一:语言学家研究,粤语保留有更多的中原古音,用粤语来读古诗词,更押韵。之二:鲁迅先生写过广州小吃、茶饮、水果,诸多有趣味的广州人的生活见闻,各位自去看吧。说说,听听,看看,想想,我心里,是想碰一碰有些人心里的文化观、生活观,甚至政绩观。这是一篇,地域与文化,政府与民意,发展与保护,甚至自然与科学,现实与伦理的深度探索文章。作者不可能断定孰是孰非,政府不可能不尊重民意,时代不会因故而止,不会不综合而行。文从一侧面,反映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发展的意义。引人深思和启迪。是为有深度,有广度,有现实意义的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12-07 19:15:39
  文章反映的是为大课题,值得研究、探索和沉思。
回复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2-07 19:30:19
  感谢天马老师的编辑、鼓励。感谢天马老师对文章意见的支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