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谈儿童背诵经典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0发表时间:2021-12-08 09:29:31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1.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
   明、清王朝,尊孔尊到盲目神化的地步,读经读出僵化封闭,科举八股文扼杀人,中华民族失去了活力和生机。“矫枉过正”,五四运动激烈地反传统,确有必要。但大破之后,并没有大立。尤其是“十年浩劫”,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人们回到野蛮阶段,失去了文化根基。多少年来,将四书五经作为封建糟粕抛弃,对几代人来讲,由于对传统经典的不熟悉,暂时还谈不上回归传统,创立新义。一些研究传统文化的论文,不少仍是在注经,复制,缺了一股立志要将传统文化开出新果的浩然之气。几代人传统文化的缺失,如何做人的问题被忽视了,其结果就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再一次提醒我们:科技和经济只能解决人的生活问题,而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如果社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儿童教育抓起。真正关心后代成长的家长们,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推进精神混乱的火坑而置光明健康的人生大道于不顾的。让儿童从小开始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系统地诵读数千年来由我们的祖先精心创造、总结并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人生智慧和人格理想,来帮助儿童从小就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人格和智慧基础,这不仅会使每个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将来终身受用,而且也会使整个中华民族真正长期受益。
   将来,真正能够让中华民族强盛并能够为人类带来祥和与希望的,除了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之外,还应有独特的华夏文明。丢掉了数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使科技经济再发达,也只能算是一个跟着别人跑,没有根的民族。
   先人创造了很多知识,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一笔祖业。祖业那么多,怎么继承呢?要挑选,要提炼。一代又一代的古人都这么提炼,于是就提炼出了为数不多的经典。经典和非经典的一个区别就是:经典历久弥新、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知识爆炸对他们影响不大;非经典更新换代迅速,老化得快,转眼就人老珠黄,无人理睬,知识爆炸炸飞了的是它们。所以说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熟读经典,对其他书就势如破竹了,可谓以一当十。有了经典做底子,信息爆炸和知识老化就不那么可怕了。可惜,现代教育不大重视经典,二三流著作充斥于教科书,图书馆里缺乏古典,以至到了硕士、博士的时候,对于本专业的经典还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经典和通典了。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就很难上去,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大多数学者读的是二三流著作,看二手三手材料,炒冷饭、喝剩汤,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很难成为世界级的大才。
   传统经典有大量原创性著作,这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企及的。古代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高科技战争的指导原则。古代的《学记》、《大学》等文献仍然是当代创新教育、潜能开发的理论依据。当代的“泡沫书”、“肥皂剧”之所以容易老化,是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弱,内功不够,薄积厚发,泡沫太多。而经典之所以叫做经典,是因为他们创造力强,内功精深,厚积薄发,高度浓缩,因此不容易老化。诸多经典书因其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马克思盛赞古希腊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就在于他们是激发人类创造力不断迸发、永不枯竭的源泉。要想成为绘画、音乐、文学、建筑、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创造性大师,没有经典的熟读和积累,不是非常困难,就是根本不可能,这就是“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的奥秘所在,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成为流行的口头语。
  
   2.什么是经典著作
   何谓经典著作?经过历史汰淘、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权威著作。如我国传统图书中的经、史、子、集。如我们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论语》、《中庸》、《道德经》、《心经》,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优秀小说等等。
   “经、史、子、集”是古代读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这四个方面都要涉猎,又是相互打通的。经指传统经典。史是历史,其主干是正史。记载历史兴废治乱以及人物、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等。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佐证,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子主要是先秦诸子。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集是诸子百家文集,汇集一个作者或几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等。
   经,首先是儒家的经典,然后是道家和佛家的经典,继之是兵家、法家等经典。儒家经典不读,无法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领域,看其它的书籍看不透彻。汉代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诗》、《书》、《易》称为“九经”,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至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民国以前的秀才一般都会背诵,如果这些书没背诵下来,是考不上秀才的。如果要分一个先后顺序,首先要读《四书》,然后读《诗经》《周易》,再然后可以是其他门派的经典。
   道家经典主要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淮南子》等。佛家经典,可以给儿童选择《心经》《金刚经》《六组坛经》等。还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用不着担心孩子读不完经典,其实不用担心,读多少算多少,读了比不读强。以上罗列的经典,民国以前的学生都能读完,现在的孩子用点心,也能读完。胡适先生4岁读古诗,5岁读古文,11岁看古文书。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类书,古代私塾先生是不需要认真教的,是让儿童自己读着玩的。
   以上谈及的经典,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公认的最好的书。熟读这些有价值的古书,可以探源人性本质,洞悉历史走向,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心胸宽广,眼界深远,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现代公民。有了这样的文化底子,再去学习浅近的实用性知识,学习那些养家糊口的技能,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外国古代经典很多,比如《圣经》、《古兰经》,古印度的《奥义书》。近现代如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荷兰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狄更斯的小说等。短的背诵下来,长的选择性地背诵段落、章节。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面对同样的工作,你能有不一样的心境;处理同样的事情,你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在书的熏陶下,你会从容地应对人生的坎坷,立于不败之地。
  
   3.提倡儿童背诵经典
   阅读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生活的宝藏。年少时诵读的东西,一生受用不尽。学的时候不懂,长大后一步步理解,为自己所用。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大抵都在0至13岁左右。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补,效果远远不及童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地方成立了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中心,已有不少的教师、家长和儿童正在参与这一活动。举凡中国的、外国的经典,都可以读,都可以背。
   教育的方法是不要求理解,只要求熟读背诵。背诵是儿童的特长,虽然他们的理解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他们拥有人一生中最好的记忆能力。0~13岁儿童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理解能力缓慢。这个时候,鼓励儿童朗读、背诵,符合儿童人生的成长轨迹。如果不背文化经典,他们就会跟着大人一起看电视,背诵一些俗不可耐的广告,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没有什么高雅的文化。常有人叽嘲那些暴发户“穷”,“他们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说的就是这个理。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背诵中西文化经典,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古代经典浸润了他们,他们的文化素养自然而然得到熏陶。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他们,创造一个孩子诵读经典的文化环境。
   眼下,出版儿童诵读经典的书,已经不少了。如《儿童诵读经典》(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儿童成长必读经典》(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版),只要有所用心,是可以找到适合于孩子诵读经典的书。
  
   4.“弦歌不绝”与人文训练
   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无穷的学问,“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代诗人苏轼)。人文学科并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成功,还要教人如何质疑成功。
   现代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可惜,只是为了“谋生”,为了能够赚很多的钱,过所谓体面的生活。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去死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前途,尤其是为了“分数”的“满堂灌”,课外拼命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使青少年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古人的传统教育方法,有些值得今人汲取。古人说“弦歌不绝”,把最难记的“算术”“天文”“地理”“物理”等学科,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儿童们在歌唱、在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古人只有内行的好老师,才懂得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
   有良好人文素质的人,想象力活跃,富于创造性,“情商”参数高。而一个没有经过人文训练的人,就会显得经验贫乏,情趣不丰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甚至拔枪相向的事不少,这类人大多没有经过人文训练。所以,国民素质的人文训练和培养是一件紧迫的事情,而且要从幼儿和小学开始。
   人生有4阶段教育。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生最难化者惟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适合幼儿养性的是那些朗朗上口的箴言警句。2岁开始《声律启蒙》《三字经》《道德经》,让两三岁的小儿体会到汉语的音律与美感。适合年龄:4岁开始《千字文》《幼学琼林》《幼儿启蒙唐诗30首》等。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扶持孩子(因),使孩子自信完善,减轻其不良习惯于形中。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古圣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习,可以养成阅读古文的能力,陶冶性情、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鼓励青少年们阅读: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古代中国的学问主要是一种人文的学问。“人文”首见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要使一个人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有一颗自由、独立、勇敢、包容之心。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成家立业,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而后,在与人接触日渐频繁,人事环境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自勉改过以求进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意思是“我每天都要数次检查自己: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做到忠诚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恪守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处处抱真诚笃厚之意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积善培德。常怀谦逊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以改过、积善来充实自己,并净化社会。
  
   注:本文参照了本人在报刊发表的两篇文章:石中元文、《经典文化与儿童诵读》、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5月29日。石中元文、《什么是经典著作》 、载《中国人事报》2006年8月14日。
  

共 49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中元先生的江山征文《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谈儿童背诵经典》,很有说服力,也极具感染力。文章结合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一次揭露了整个社会的人文教育弊端,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对于传统经典的继承进行教育。全文有批驳,有依据,有方向,有措施,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意。号召大家学习经典,从儿童抓起,朗读背诵经典,古人能做到的事,为什么现在的人做不到呢,关键是认识问题。认识到了,便开具经典书单,经史子集都要了解。背诵经典也要找到窍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提供了榜样,那即是用歌诀来唱,这样学习知识朗朗上口,不需要僵硬地死记硬背。对于儿童的人才培养,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至此,完成人格教化。文章精彩论断,推荐大家欣赏览阅!【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1-12-08 09:35:22
  文章说理逻辑严密,观点严谨,说服力强。值得详观!引用作者自己发表过的文字,我想不应该算是抄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2-08 20:29:19
  谢您的解读,十分到位!幼儿读古典,建议从《声律启蒙》开始。适合年龄3岁开始。边玩边读,不要奢望一个月内读完。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拍着床或沙发,打出节拍。用“嗒——嗒嗒”的节奏或“嗒—嗒—嗒”的节奏读给孩子听。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2-08 11:11:50
  文章精彩论断,学习佳作!谢谢来支持!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2-08 20:32:26
  常见您刊发大作,我学习之,咱们是没有见面的文友了!近期内,还有一篇读名著·传经典的文章,待我有时间写毕后,再发来,请多指导!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2-08 18:22:27
  石先生就经典诵读脑洞大开侃侃而谈,读来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回复3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2-08 20:33:58
  传统文化是咱们的“根”,我们共同学习,继承和发扬。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