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洞头印记(散文)

精品 【流年】洞头印记(散文)


作者:乔个休 秀才,1322.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0发表时间:2021-12-08 16:27:40

因为多年从事新闻职业,温州十二个县(市、区),我都一一走遍,其中,对洞头印象甚是深刻。1994年7月10日,有部分洞头渔民,在台湾海峡遭遇重大海难,我乘船赶到洞头采访。有关部门人员热情接待,却婉言谢绝地方媒体采访,申明一切以新华社消息为准,两岸关系无小事。我正值年轻气盛、热血沸腾的年龄,差一点就和接待者吵起架来。我们和新华社记者老张一起采访两天,同吃同住,却只能使用他发的通稿。我一个人离开洞头,站在骄阳下暴晒,闻着码头地面散发出的浓烈腥味,心底郁闷惆怅,既是哀悼遇难渔民,也悲哀我的新闻生涯。就在此时,我发现几只渔轮抵岸,有十多个人,手捧遗像和骨灰盒上得岸来,现场气氛压抑,亲友悲痛欲绝。我赶紧拍摄下来,回来见报两张现场照片,算是对此行有了个交代。文字不让独家发,发照片总没意见吧。
   如今想来,有关部门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也许是对的。许多敏感的话题,或许需要一个口径出发,才不至于乱三枪。当年的确是血气方刚欲罢不能,所谓新闻理想和家国情怀,经过时光磨合,如今都已渐渐沉淀,世故老成,静水无澜。那些似懂非懂的道道儿,也是过了许多年后,人生轮廓已经打磨殆尽,才似乎若有所悟。
   在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遇到众多聪明能干的洞头籍人才。我发现,可能是靠海吃海的缘故,在不同领域的许多洞头朋友,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显得特别能战斗。通过三十多年的采访活动,我也和好几位洞头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当年的接待者老郑,后来成了我的同事。有一位洞头籍大学生姓刘,曾经在我们部室实习过两个月,毕业后去了一个专业管理部门任职,到现在还经常沟通。我还认识一位洞头籍企业人士,姓刘,会计师。他的生活态度非常积极,新闻触觉也非常灵敏,对社会热点问题,时常予以评判抨击,言谈颇有见地,行文措辞之间,时有灵光闪现。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成了老朋友。如今,他在政治协商领域频频亮相,崭露头角二十年,成为相当活跃的社会名流。还有一位专家教授姓郑,在医疗卫生领域颇有建树,我们时常联系,互通有无,他也给过我许多帮助和支持。
   其实,说起来,我的洞头之缘,还要往前推移三十七年。甚至,连我的小命,都差一点丢在大门。那是1983年盛夏,在艰苦卓绝的高考苦役过后,我和两个同学天天在一起闲逛,算是自我放逐。我们三人素有“稻桶拔”之称,“稻桶拔”,是瑞安民间的一种叫法,意思是说我们像两三只稻桶,安装在一辆木板车上,装进稻谷,被拔(拖拉)到打谷场,倒出来晾晒。民间语言就是如此生动活泼。
   胆战心惊等待发榜的时光,是很难打发的。我们日日一起厮混,有大把时间可供消磨。实在没有地方可玩,便相约去大门岛游嬉,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打一打“牙祭”。其中一个同学的二姨嫁到大门岛一户渔家。他们原来就有姑表亲之实,现在更是亲上加亲姑兑嫂。
   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从小跟在一起玩耍,没有什么不可以说,他知道我们几个,面黄肌瘦,瘦骨伶仃,饥肠辘辘,如狼似虎,实在是顾虑重重,担心我们这些“西班牙的狼”丑态百出,把脸丢在大门岛。在数次怂恿下,他终于咬紧牙关,带领我们启程出发。经过相当曲折迂回的陆海旅行,终于登上大门岛时,我已经晕头转向,急欲一吐方快。
   那时,洞头海鲜名副其实,我们表现得非常乖巧,把二姨夫三字挂在嘴边,真是“屁股都叫弹琴起”,我们的殷勤举动,让老实巴交的二姨夫受宠若惊,他黝黑的脸上,一次次显出红晕。木讷慎言的他,在二姨耳提面命后,搓手挠头,转身出门。时间似乎过去很久,等我们眼睛差不多饿成两条虚线,他的鱼篓带回五只白里透青的乌贼,和一条数斤重的海鱼,还有一些螃蟹虾蛄。他是从渔船还是码头购买的,我们无从问起,少年人也没这些细腻心思。
   看二姨把海鲜拾掇干净,扔到镬里,加了水,抖进一勺食盐,我抢占镬灶窟洞,把大把柴火塞进去,让灶火烧得旺旺的。我别的可能不行,烧火可是相当内行。遥想当年,还在小学三年级时,我就曾经在家里,想表现乖巧一些,边看书边烧火,将一担柴火全填进去,烧焦了半锅剩饭。幸亏母亲有感应,也可能是放心不下,中午下班匆忙回家,才避免了镬漏和火灾。烟囱已经被堵,在满屋烟雾腾腾中,我一边咳嗽,一边被母亲叉出去,饿着肚子跑去学校,上课还早,我在莘塍桥上,站了总有一个时辰不止。但海鲜烹饪自有它的法则,断断不可能让我尽兴玩火。
   不一会儿,满屋飘香,我们口水流淌,等待二姨一声呼唤,趴到桌子边,便大快朵颐,享尽口福,这顿午餐,真是鲜得舌头都拔下来。吃饱喝足,二姨夫妇送我们出来,到码头时出事了。我并不知道自己严重中暑,只感觉晕晕乎乎,摇摇晃晃,边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边和他们道别道谢,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只看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我也没有喝酒,为什么躺倒在地。
   正百思不得其解,说时迟那时快,二姨丈已经反应过来,他说,不好,看上去脸色青紫,双目紧闭,这是闷痧,可能来的时候,在船舱中暑了。他们掐人中,刮皮肤,揪头皮,“惨无人道”地对我展开蹂躏式拯救。身边一时没有什么实用的东西,他左顾右盼,去路边捡了一张瓦片,放地上敲碎,在我背上开刮。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小命。这些细节,也是同学事后告诉我的。我终于清醒过来,晃晃悠悠登上轮船,到了家里,回想起来,才后怕不已。
   在次年的温州《文学青年》合刊上,我发过一首《渔归》,记录下当年幻想中的情境,算作生命过程中一个有味道的印记:
  
   海面,夜的纤索
   拖曳着晚船
   一船腥鲜
   一船盘算
   船尾小炉灶上
   熊熊煮着什么?
   千万条银鱼——
   跳跃的月亮
  
   凑着火光
   点燃了烟斗,照见
   笑意淹了愁纹
   一亮一亮的
   还有兑现的希望
  
   前年夏天,一位高中同学邀请我们重游大门岛。他和几位股东,在大门开了一家工厂。席间,不由得聊起当年的境遇,我忽然兴起,提议探访二姨家。我是个念旧的人,故地重游,拜访救命恩人,理所应当。好不容易,沿着曲折的鹅卵石小路,兴冲冲寻到当年的房屋,却再找不回缺失的记忆。石屋依旧,柴扉紧闭,石壁爬满青苔和爬壁虎,也不知他们去了哪儿。乘兴而来,却未能谋面,只得怏怏而归。到底他们是搬了新居,还是已经离开大门岛,不得而知,也无从打听。但愿二姨夫妇别来无恙。
   我还记得,更早以前,我们曾去马岙潭过了两夜。早晨晾饭时节,在去马岙潭,看着海浪涌现又退下,大家禁不住放松,嬉戏起来。一不小心,一个浪头打来,击中水边的我,眼镜从我的鼻梁滑下。我看着那海浪,异常轻柔地,带走我的眼镜。视线分外朦胧,匆忙慌张之间,我方寸大乱,无论如何,我踉跄的脚步,也追不上顽皮的海浪。它一波一波诱惑着我,一进一退,一伸一缩,把眼镜向大海深处卷去。
   在魅惑之间,我一个激灵,头脑清醒过来,停下追寻的脚步。就这样,我把我视线的延伸点,遗留在洞头的海滩。我苦笑着想,这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老天让我在洞头海域,打下另一个永久的印记。也许,它会一寸一寸滑入海底,和细沙砾石混在一起,和珊瑚海藻杂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有一种感觉,海底有双布满水草青苔的眼睛,在紧紧盯住我手中的笔。

共 28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一列举着与洞头之地的情缘,有年轻时年轻气盛、热血沸腾,不得自由采访的郁闷惆怅,也有成年后理解有关部门谨慎做法的淡然。有工作中与洞头籍人士之间的交情,也有三十七年前等待发榜时去大门岛同学二姨家享受二姨夫妇的盛情款待,更有被二姨夫妇救命的感恩。还有去马岙潭海滩散步,被浪头带走眼镜的记忆。作者一一俯拾昨日往事,重墨记录了自己与同学在其二姨家的经历与遭遇,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重游大门岛,拜访救命恩人未遇,遗憾之余给予真诚祝福。文章真情洋溢,写洞头印记,更多的是展现了洞头人的风采,他们不管从事的行业为何,都无不真诚,热情,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作者一一述说着洞头在其心中打下的印记,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佳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1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1-12-08 16:29:47
  乔老师丰富的阅历,是您文学创作用之不竭的渊源。问好您,佳作连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12-10 09:42:15
  问好风逝老师,谢谢您!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15 21:48:4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12-18 11:39:04
  作为一名记者,所经历过的一切都是无价之宝。洞头的人和事,在作者心里留下如此深刻记忆,除了记者职业本身所特有的敏锐外,还有年少游历时留下的刻骨印记。文中的二姨夫妇令人感动和难忘。佳作品读。
闲云落雪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