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初见】华屋之下(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初见】华屋之下(散文)


作者:归来的少年 童生,84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2发表时间:2021-12-08 19:14:51

【书香·初见】华屋之下(散文) 华屋,可能就是黄金屋的意思,也可能有一层是华人之屋的意思。因为,张惠雯这篇《华屋》确实是写了一对台湾姐妹两家人在休斯敦“较好社区”两层半楼的大屋之下的生活。
   这对姐妹,姐姐没有受过多高的教育,随着丈夫吴先生来到这座美国第四大的城市里,一边在香港人开的店里收银,一边照顾家庭。妹妹大学毕业后,来看姐姐,就没有回去,而是留下来嫁给了在当地工作的台湾工程师陈先生,在家做个全职太太,平日里毫不吝惜地花老公的钱买衣服打扮自己。姐姐的孩子大了,不怎么与父母亲密接触;妹妹的孩子小,小两口却不怎么想,也不怎么会照顾儿子。国度不同,社会、思想、伦理观念有差异,本来无可厚非。于是,两家人决定合买一栋房子,住在一起。
   名为Brighwater的小区漂亮极了。有蔚蓝的湖,有湿漉漉的草地,甚至湖里有野生的美洲鳄鱼。
   按理,一切幸福生活的要素都有了。但是,事情并不是这样。
   吴先生,47岁,小贸易商,不爱说话,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事业不算兴旺,但进入了稳定期,唯一操心的是希望一年多后儿子象华人家庭念书好的小孩一样,被顶级的大学录取,好让他不会觉得脸上无光。虽然他的儿子在寄宿学校很少回家,回家也不愿与父母多说话。他自己也很少去看望父母,甚至认为父母过世时他也不一定在身边。
   他与妻子很久没有“那事”,但却与活色生香的妻妹好了一次。之后,不得不促成妻妹出去工作,反过来让自己的妻子在家做事,以防尴尬,日子于是回到按部就班的样子。
   名叫静姝的姐姐,所在的超市是轮班制,有时上上午班,下班后就做家务,甚至经常跑去妹妹家,把妹妹家的饭也煮了,并照顾外甥,以解除自己儿子日益疏远的烦恼。与妹妹一家合在一起过,她连妹婿都照顾得很好,几乎象个母亲。一次因为外甥夜间哭闹,她下楼照看发现妹妹与妹婿在亲热,才知道不是很坏的人也可以这样放开。她不情愿地接受了丈夫的提议,做了全职的太太,因为觉得少了家用,虽然丈夫不在乎。但她很快就接受,因为她总是有办法在超市里买到便宜甚至不用钱的菜。而且,小外甥时时依偎着她,令她感动得落泪,她喜欢与小外甥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家,并不盼望其他人回来。她甚至想到外甥有一天长大后也会象她儿子一样,就下意识地抱紧外甥,凑到外甥耳朵边用唱歌般的调子说“只有我们俩,只有我们俩,宝宝才不跑,这是我们的家。”
   妹妹,叫静怡,人如其名。小了姐姐七岁。衣服总是浅紫、淡粉等柔嫩颜色,质料轻柔、剪裁精当,不是低胸就是无袖,而且在家里香水味儿也总是萦绕不去,并说要让孩子也从小习惯香水的味道。对家务、照顾小孩则应付了事,对姐姐依赖有加。甚至有一次,姐夫上班中途回家,也“指使”姐夫照看孩子,理由是要洗个澡。以至于洗完澡半推半就地与姐夫好了一次。事后,两相不自在,于是出去做事,很快融入社会,活动很多,经常出门,结识了一帮朋友,有华人也有日本人,经常与人相约吃饭逛街。
   妹夫,工程师,不在乎妻子是否工作,乐于看到妻子用自己的工资打扮得漂亮温润。独住时,妻子经常让他吃微波炉解冻的快餐,后来两家合住,差不多每天都正正经经地吃上一顿热乎、丰盛的晚餐,这让从小就喜欢姜葱烧猪脚的他,觉得妻姐甚至有点象他的母亲。于是,他把多余的精力用于他喜欢的事情上。到了周末,如果天气好,就找机会与朋友到海边钓鱼,搭帐蓬,待一整个晚上。后来,干脆合租快艇出海,整个周末都不在家。他妻子说,他越来越象个野蛮的美国人了。
   华屋之下,各行其事,各安其情。人是合在一起住了,但一栋大屋俨然像一艘漂泊在大海之中的孤舟,每个人又仿佛是一座互相守望却永远也无法靠近的孤岛。
   静姝静怡两姐妹,仿佛名出诗经。可见作者是有一种情怀的。两姐妹从台湾而美国,安家立业,繁衍后代,在很长一个时期,引为时代翘楚,令人向往,特别是在代表当今现代化方向的美国。但小说中的角色,显然迷失了方向。可能连看的人也迷失了。是啊,人们究竟要到哪里去?!
   我试着又看了近期《新华文摘》上的几篇作品,继而又看了几个大型刊物的作品。这样的质问充满其间。
   我内心还是向往可以看《边城》和《哦,香雪!》一类的作品的。那时心境多么澄明。但这样想岂不是如静姝了?
   况且世事从来如此。孔子不也说自己,“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么?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和人世的问卷,全无定规的答案,只在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华屋之下,还是讲了一种社会现实,提出了一个巨大问题,是对于之前澄明心境的深入。
   只能这样想了。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作家能用一个作品来回答的。虽然,我们经常这样希望,这样要求!
   这也许是大千世界这间更大华屋之下的大问。唯其如此,文学和世事才生生不息!

共 19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读过一篇小说《华屋》,小说内容是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两姐妹与同是炎黄子孙的华人夫君,生活在一起,发生了一些故事。国度不同,社会、思想、文化、观念有差异,他们的故事与对人生、伦理的态度,引起作者思考和质疑,尽管两姐妹的名字,仿佛出自诗经,但他们思想意识,已与中华文化拉开距离,下一代孩子们更不用说。好在他们身上依然保留中华文化思想的底线。《华屋》之下,使作者认为: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和人世的问卷,全无定规的答案,只在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华屋之下,还是讲了一种社会现实,提出了一个巨大问题,是对于之前澄明心境的深入。此文是站在黄土夯台上看世界,有自己的见解与所思,但浅论即止,更多问题留待读君沉思和评论。就像一幅画作的留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欣赏这种写作手法,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12-08 19:30:16
  华屋之小住华人,华人异乡染红尘。思虑古今中外情,大千世界理论真。
回复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2-09 09:46:46
  感谢天马老师编辑、鼓励。
2 楼        文友:张子耀诗词        2021-12-09 04:15:36
  文学即人学。人性如此。如此人性。天生使然。
  
   阅读精彩,赞赏!
最好的,就是人们一看就懂的
回复2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2-09 09:47:23
  感谢学龙老师!
3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1-12-09 21:15:59
  对妹妹的那一部分描写特别形象,眼前似乎就活脱脱地出现了她的样子,带着些许台湾的风情。
回复3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2-10 17:06:13
  原作写得分寸感很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