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我的融媒体同事(散文)

精品 【丹枫】我的融媒体同事(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60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4发表时间:2021-12-09 13:21:10
摘要:原创首发

【丹枫】我的融媒体同事(散文)
   早就想写写他们,却不知从何落笔。早就想表达感激之情,却又觉得有些见外。
   如今,在我即将离开他们,以一种新的姿态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浓浓的同事之情,再一次催促我拿起笔,记下他们以及和他们在一起的所有感动。
   作为一名党的宣传工作者,我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路程,但作为一名党的融媒体工作者,我只有三年多时间。
   就是在这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彻底改变;我所经历的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我的那些融媒体同事,如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兄弟姐妹,值得我一生一世去拥有和珍惜。
  
   一
   也许干基层站段宣传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吧!也许在文学爱好的道路上刚出了一本散文集的缘故吧!二零一八年的四月初,我被调到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铁道报》社任副总编之职。
   说实在的,能来到报社工作,即便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二三十年前就是我一直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但由于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的欠缺,这一梦想始终未能如愿。如今,当一纸调令真真切切地拿在手中,并且以报社领导的身份走上岗位,那种诚惶诚恐的心情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我清楚地记得,刚上任那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杨修昌,在人事部干部科科长于淑成的陪同下,带我来到《西安铁道报》社,对着全体报社工作人员宣布调令,并对我的工作能力给予充分肯定的那一刻,尽管同事们爆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但我的脸还是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跳随之加快,清晰的思路也跟着模糊起来,以至于在我站起身,面对一张张生疏的面孔发表任职感言时,竟把早已准备好的几句话忘得一干二净。
   最后我到底说了些什么?说了多长时间?大伙的评价如何?我至今记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在这些能写、能编、能摄、能拍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面前,我就是个门外汉,就是个刚踏进校门的小学生。只有谦虚、认真、刻苦地从头学起,尽快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也才能不辜负党组织和领导对我信任。
  
   二
   每天,我早早地来到单位,了解、熟悉副总编的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党管报纸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党的新闻采编知识,仔细阅读每篇稿件的字词段句,虚心请教每期报纸的版面布局,从零学起,扎实认真。
   每天,我最后一个离开单位,把没有做完的笔记做完,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搞清楚,把需要第二天干的工作列好清单。即使回到家里吃完晚饭,也要放弃所有的个人爱好,坐在桌前,拿起书本,一门心思地学习,认认真真地记下所领悟到的每一点心得体会。
   为了尽快掌握新闻采编知识,熟练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能,并能成为集采写、拍摄、编辑、审核于一身的行家里手,我常常在记者们深入一线采访拍摄的时候一同前往,仔细观察他们的采访经验和写作技巧;我也不厌其烦地坐在他们剪辑照片新闻的电脑旁,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照片拍摄过程的构图技巧;我更利用每期报纸的编辑时间,坐在每一个版面的编辑旁边,看他们熟练地编辑稿件,请教他们快速娴熟的编辑技巧。
   记得二零一八年七月份的那次宝成铁路山体滑坡抢险。时值炎炎烈日的高温天气,地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嘉陵江畔,场地狭窄,隧道堵塞,隔三差五阴雨不断,抢险机具无法近前。日夜坚守在抢险现场的一千多名干部职工,靠的是轨道车把各种机具运往现场,在大山侧面开辟山路,才让塌方沙石得以清理,堵塞隧道得以畅通,抢险器材运往山上。
   那些日子,我和我的新闻同事们,和所有抢险队员一起,日夜坚守在抢险现场,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现场采访,现场拍摄,现场编辑,现场报道。晚上,没有地方办公,我们就在临时搭建的抢险棚里凑活;困了、累了,就在旁边的钢丝床上眯一会儿;渴了、饿了,就吃块面包,喝瓶矿泉水。
   八月的天气闷热难忍,逼仄狭窄的抢险现场,不要说干活,就是坐着一动不动,浑身上下也是热汗淋漓。有好几次,我的年轻同事,都是随着肩扛背驮的抢险队员一起,一步步登上山顶,把最精彩的瞬间定格成永恒;有好几次,我的年轻同事,爬到最危险的抢险地段,把最感人的场面默记于胸。
   前后抢险四十多天,我的新闻同事们,始终未离开现场半步,他们用真情及时、准确地报道每一天的抢险进度,每一刻的感人瞬间。
   这是我来到报社后所经历的第一次抢险,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急难险重面前的责任和担当。
   随后的日子,只要遇到重点任务报道,我就和同事们一起,深入现场,虚心学习,认真体会,仔细揣摩。不是领导他们如何报道,而是想跟着他们学习采写新闻的技能技巧,体验他们扎实认真且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如果说以前,我对新闻采写还算懂一点的话,那么,经过几个月的认真观察和实践体验,我的那点技巧和水平,和同事们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
   如果说以前,我还算是一名有经验的宣传工作者,出过书,获过奖,那么,经过几个月的认真比较和相互接触,我的那点成绩和阅历,和同事们相比,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
   如果说以前,我的每一次采访,每一篇稿件的采写,都是出于一种任务的完成或空余时间的兴趣爱好,那么,经过这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和责任要求,我的那些勤奋和吃苦,和同事们相比,真的相差甚远。
   他们是把新闻的采、写、拍、编当成一种事业去干,一种人生目标去追求,人人全力以赴,个个奋勇当先。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谁又能无动于衷、不求上进?
   孔圣人曾经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珍惜每一天的空余时间,采访,学习,写作。用行动履行一名报社副总编的光荣职责。
  
   三
   本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写作水平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最起码能与我的同事们相提并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经过几次的实践检验后,我依然只能被称之为新闻战线上的一个新兵。
   那是在二零一九年初,报社、电视台合并一起,统一改名为西安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媒体中心后的几次大型采访。
   一次是“记者走进扶贫村”的系列报道,一次是“记者走西延”的系列报道。两次活动,我都随同记者们一起,不是深入勉县山区每一户贫困家庭认真采访,就是沿着西延铁道线一个站一个站的了解情况。尽管写稿的任务由这些年轻的同事来承担。但我依然精心谋划,认真构思,以人物通讯或事件通讯的体裁写成稿件。结果发现,我的每一篇文章,不管是报道角度还是结构布局,都远不及同事们的新颖和独特。尤其是他们的出手之快、效率之高,简直让我佩服之至。明明白天还在采访,第二天早晨稿件就已成型;明明刚刚还在拍摄,两个小时后就已剪辑完工。
   这就是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工作习惯,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多少次我发现,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天,是大雨倾盆,还是风雪交加,是上班时间,还是夜晚休息,只要有任务,他们便义无反顾地前往。抢险现场,施工场所,艰苦站区,贫困家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时时都在为大家加油鼓劲。
   多少次我发现,当下班的钟声早已敲响,他们或依然在赶写当天的稿件,或依然在剪辑当天的视频,或依然在校对当天的报纸,或依然在配音当天的电视,或依然在修改待发的抖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只有做完了这些,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欣然回家。
   多少次我发现,为了完成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他们会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老人住院不能照顾,孩子上学不能接送,爱人生日不能陪伴,一心一意,也心甘情愿地干好本职工作。其实,他们只要把这些困难提出来,就一定会有别人替换自己,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在他们的心里,所有的困难都必须给工作让路。
   瞧,采访部的同事们,又急火火地分片分站下到一线班组,用行动践行“四力”,用勤劳采集更多带泥土、粘露珠、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瞧,报纸编辑部的同事们,又在校对每一个版面的每一篇文章,不管时间多么紧迫,任务多么繁重,对校对的流程一项不减,对每一篇文章字词句的把关标准一点不降。只要能保证每一期报纸的零差错,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心甘情愿。
   瞧,电视编辑部的同事们,又在加班加点赶制节日期间的专题新闻。在专题部同事们的配合下,从节目内容,到创新结构,从剪辑质量,到配音要求,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遍又一遍的审核。也许晚上又是一个通宵,也许眼睛又一次得红肿,但他们没有半点怨言。因为,当自己的心血即将成为一期完整的新闻节目就要和广大干部职工见面,这是多么值得满足和欣慰的一件事!
   瞧,新媒体编辑部的同事们,又在为一条新闻的格式变换出谋划策,人人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个个都从每天的点击量出发不断创新,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但最后还是以多数服从少数而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没有休息日,没有上下班,天天五条新闻的采编推送,是任务,也是纪律。因此,他们交流话题,永远离不开新闻采编。有时睡到半夜,一个好的线索也会兴奋地拿起手机及时编写;有时深入现场采访,也是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一边采写,一边编辑,一边审核,一边发布。
   他们是新闻事件发布最及时的媒体工作者,也是新闻事件采写过程中最勤奋的耕耘者。
   在有着五十七名默默奉献的融媒体工作者当中,每一位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也都是集采、写、拍、摄、编于一身的精兵强将。
   他们在传递党的声音、在宣传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运输、经营和民生等重大决策方面、在歌颂八万五千余名干部职工默默坚守、拼搏奉献的感人事迹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助推作用。
   有时我想,在我来到报社以及后来的融媒体中心这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之所以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坚持写作,刻苦学习,并先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真的与融媒体中心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真的与一个个同事扎实的文字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高速的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呵,我的融媒体中心,我的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们,是我今生今世的宝贵财富!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共 40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作为一名融媒体中心的领导 ,虽然和他的57名同事一起工作不到四年时间 ,但对他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在一个个有着过硬文字水平的同事们熏陶下,他学了很多 ,也感悟了很多 ,他越来越深切地爱着这个大家庭 ,越来越深切地爱着我的同事们。尤其是一次是“记者走进扶贫村”的系列报道,一次是“记者走西延”的系列报道。两次活动,他都随同记者们一起,不是深入勉县山区每一户贫困家庭认真采访,就是沿着西延铁道线一个站一个站的了解情况。尽管写稿的任务由这些年轻的同事来承担。但他依然精心谋划,认真构思,以人物通讯或事件通讯的体裁写成稿件。结果发现,他的每一篇文章,不管是报道角度还是结构布局,都远不及同事们的新颖和独特。作者是谦虚的,是很有进步的,是胜任副总编之职的~!极力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2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2-09 13:23:27
  作者是谦虚的,是很有进步的,是胜任副总编之职的~!问好!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1-12-09 16:34:44
  谢谢社长老师编辑和点评鼓励。
3 楼        文友:安子川        2021-12-09 16:35:51
  谢谢社长老师编辑和点评鼓励。
4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2-13 09:41:03
  祝贺老师文章获得精品,期待精彩继续呈现!
梦锁孤音
5 楼        文友:安子川        2021-12-13 13:22:39
  谢谢社长老师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