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故乡行(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故乡行(散文)


作者:刘明国 童生,863.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5发表时间:2021-12-11 09:19:55

【菊韵】故乡行(散文) 故乡为人们共同思念,又各自独有自己的情结。
  
   第一眼
   汽车从古城巴陵缓缓出发,我偕妻拎着行李,坐在靠司机座位后的前排座位上,随风驰的汽车追着孟冬的阳光暖风向故乡南县行进!望着岳华公路沿途的村庄田野城廓一片片往后退去,思绪像卷动起的海潮拍岸而来。七八十年代,这里尚不通公路,要回趟家,需坐火车至长沙再转坐客轮至茅草街步行三十里方能到达,要么从岳阳直接乘轮船经东洞庭至南洞庭再到茅草街亦可。两条路线都耗时费力,加上班次少,天不亮就要动身上路,尤拖儿带女之后好是令人心急心烦。逢年过节,父母远在乡下又不能不去尽人子之孝。
   那年春节选择第一条路线回家时,妻和我带着三个小儿女赶至长沙,正逢下雨。车站新建,通江边码头好远一段路也不通车,夫妻俩挑着担背着包牵抱着孩子,泥泞水溅,好是疲惫狼狈。我们因带拖多比别人更是狼狈疲惫,心中不灭的激情那是年轻血热,脚下唯一的动力是难得一聚的全家老少大团圆。后来,约记得是八十年代末,才有了一条简易的南县经华容到岳阳的公路,虽还要摆轮渡过去,车的班次也是很少,但两地也直线连接起来,只要提前订到了票,还是方便省时多了。但图了方便省时的人们包括自己在内,又对旅途舒坦要求高了。
   汽车在几百里长哪怕只几十里一段的公路颠簸跳舞行进,心里总是烦躁难以接收,那易晕车的妇人孩子,更是让人同情。政府想到民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交通建设进行了大的投入,这条简易砂石公路便有四分之三以上铺上了沥青或打上了水泥,这是岳阳至华容的这节路。洞庭大桥建成后,坐在车里的过往行人便心里真的舒坦了,不再担心尤其是雨天的道路了,就像我当时那样,紧靠车窗舒心去观赏外面的景致了。
   车过华容,时过晌午的时候,拍岸的思潮才退了下去。但紧接着又有一股小潮涌上岸来,我曾几次亲历过的华容至南县的其中一段约二十华里的被群众咒骂,司机恼火的烂肠公路也修好了吗?也铺上了沥青了吗?因我好几年没回故乡了,我不由得关注起进家门前的这节路来。这节路的难行,不是上面不重视,不是没有经费,完全是两地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的。这样,群众是不能原谅的!我把心中的担心与想法同身旁的一位长者说了。听乡音,他是的道的故乡人。他接过我递的一支烟称谢说道,好几年冒回了吧!路都修平坦了好了,南华渡的桥也通了,再不用下车过轮渡了……啊,好,好,我与妻连忙说这些年改革开放各方面变化真是大呀,特别是这交通。
   长者笑道,县城西边的茅草街大桥又正在建设中,听说比洞庭大桥小不好多,被水囚了一辈子的家乡人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老者很健谈,接着他又补充道,这要是在伪政府(即国民党政府),想都是不敢去想的事情,我活了七八十岁了,才遇到这样的好社会。这时,同车的好多乘客都静心听他侃侃而谈。我暗暗祝福家乡人民改革开放后好运连连。我说,老人家,谢谢您给我介绍了这么多,这新旧社会两层天,就是改革前与改革后都是大不一样的。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是特别注重对交通的投资建设的,尤其是欠发达闭塞的地区。为的就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福一方人民,有个商贩模样的年轻人说,是呀,是呀,要不是这条路的快捷方便好跑,我们跑生意的怎能一天之内从岳阳打得回转。
   说到现代交通,有些跑过四方八面的人的情绪渐渐活跃起来,大概都在回忆起他们这几年走出家乡经商或打工,所经历过的大千世界的有趣与收获,不觉之中,大巴汽车拐道弯鸣笛一声,售票员报:南洲镇到了。
  
   第二眼
   下了车,我的心空吹拂着故乡的暖风蜜意思想继续放飞于十月的天空原野,走进我读中学时就熟悉了解过的南洲县城了,心头特别感奋。几十年过去,旧貌换新颜。让昔日读书过她的游子几乎将她难以认出,但南洲依是南洲。沧桑过后忆旧游,南洲旧时的容音笑貌总是以她的亲切之感朝你迎面走来,使你不仅触动乡根也触动历史——
   南州与我国大西北的兰州只有一字之别,且读音相同。一个是省会,一个是县城,两者城建规模内涵不可同日而语,家乡南州建置县史的历史很短,县庆才过百年不久,属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的小弟弟,但溯其形成渊源要追溯到南宋时,县志记载,南宋时,县城周围(县境)都属浩瀚洞庭,仅明山太阳山寄山等几处高些的山丘浮峙其中。清咸丰二年(1852)因长江藕池江堤溃决,江水常年挟大量泥沙涌入洞庭湖,遂淤积成州渚!至同治年间,县境雏成。四方移民于是纷至前来垦种。沧海真的已变桑田!(我的先人就是这个时期从长沙望城县的乔口田心坪的刘家大屋移民南县的。)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始建南县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正式改名为南县,县城则称南州。如今的家乡人已习惯称到县城南州去即称作到南县去的,到南县去的亦就是上县城去的。外来人听着会觉得有些别扭。故乡人却自是以此成了俗成。乡情的浓郁大抵已成一种共享共认的乡土文化的厚重!解放后,县份行政属管几经变更,先是常德后是益阳至今未变方匡定了行政区划管理的稳定。我六十年代在此上中学时就是这样的了。
   下车后,觅旧游痕迹也罢,观新姿百态也行,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一路观花地看去看去,因县城南州离我生根长枝发叶的地方三仙湖还有六十华里。不可当日在县城久留!
   逗留时间虽短,下车惊喜地发现发现,与我五年前回来相比南州又是大大的新了变了。六七十年代我在县城的宝塔湖畔上学时,星期天邀学友半小时就能走完它的几条脸面街道,还全是麻石的,而今就是坐车横穿县城,估磨了一下,恐怕也得几十分钟了。城区建设是明显的扩张了。从长街放眼一望,高楼商铺林立两旁,大城市有的商品,这里也都有了,这里有的特色商品如编织加工家乡小吃,倒是大城市里的希异!于是,门前五颜六色内容标新的广告招牌常使人目不瞍接。宽而长的柏油路水泥路把条条街铺交相连接,路旁绿树婆娑,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无论城里人和进城办事的乡下人,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尤是那花朵般的一张张年轻面孔,走过你的身边时,总会从后面抛来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把幸福生活甜甜的味道传染给你,全没有了我们那代年轻人的饥荒面色与疲惫身影。传给旁人的只是感伤!今天幸福的新生活让人很易勾起对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的回忆!难忘故乡人跟定共产党不怕牺牲流血打土豪反老蒋抗日寇的艰难岁月,难忘故乡骄子段得冒将军那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难忘彭总在这块热土上留下过的革命足迹……若没有先驱先贤的流血牺牲与领导革命的成功,怎会有今天发生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政策再好,怎离得了这巨变打下的金石之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正往西城的湘运汽车站走着走着,同行的妻忽用手指着街边的一家企业说:你看,你看,声名远播的陈克明面业公司就设在这里呢……我一看,果然看到了这在省农博会上都出尽了风头为故乡人争得了不小脸面的克明面业公司在蓝天下骄傲展翅的身姿……想到南县的拳头产品知名商标,我又想到了南州大曲,那在电视广告里经常打出的驰名商品,过去我喜喝该厂生产的“西湖清”,现在我又爱喝今日的“南州大曲”:那确实好喝没有半分夸张,浓香绵软香甜,让人喝后回味无穷,有得几粒花生米半斤酒下肚还想要,那是故乡人造出的自己的“卢州老窑”,那是故乡人生产的自己的“茅台”。我在县城上学时,知道它的厂址在沱江边上,现在我心中提升着它的品牌形象,却一时难以知道它规模化生产的厂址迁到了哪里!我想,这不是问题,知道了解它的品牌质量比知道去参观它厂址更为重要。我正想着,妻又指一处地方对我说,你看,那条马路拓得好宽好直,并排跑八台车都不会成问题哩!哦!是呀,是又一条好漂亮的油路,我曾听故乡的同事说,在这条路上,有新建的县政府机关,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够档次的体育馆和一座花重资建设的省内外都数一数二的中学,在这里已找寻不到我原来中学的寒酸影子了。匆匆中,我朝它们多望了两眼,高兴中不。觉欣慰,兴叹中不觉神往!啊,“南州镇”正以一座商贸为主的特色边城崛起于湘鄂边境上。
  
   第三眼
   下午,换乘汽车穿过几十里沿河林荫大道,回到了自己生根发叶的地方——三仙湖。三仙湖,并非现在是一个什么大湖,而是南县境内的一个比较大的仅次于县城的集镇。当然,当初是有一个蛮大的湖的,并传湖里还住了刘一刘二刘三三个仙人兄弟呢!三仙湖面积逐渐缩小(现只剩两小块,东边的叫淍畜湖,西边的叫陈子湖)傍湖兴建的集镇依当时沱江水路的通江达海,解放前就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集镇,至五十年代,小城的运输商贸文化人口发展至鼎盛!长沙汉口来此经商的客人都不曾少过,垮下来,是沱江水枯,“四人帮”毒风吹过来之后。这些年,兴旺过的小镇因公路的修通,才没有继续萎缩下去了。但小镇无论怎样变,都是我生长的正宗家乡,我的几位先人除祖母葬乔口外均长眠在它周围的地下,我喝过它悠悠小河的水,我吃过它肥沃地里的粮,我在小河里游过泳,采过莲,摸过鱼,我在田间地里劳作过,奉献过,我在这里的学校启蒙攻读过,开始接受知识,开始阅读世界,认识人生……一切都变成了许多美好的故事写在了故乡的土地上,烙进了童年的记忆里!(为此我专门写了个集子作回忆留念)
   不过回到阔别几年的老家,我最关心的还是中央三农政策近几年在家乡引起的变化,那天,我沿万仙路进入三仙湖辖区时,看见长长的电机排灌渠两边的居民线上,半数以上的乡亲都盖了漂亮的楼房,还盖得相当相当气派,连我那过去经常要吃政府救济的堂兄一家都在背靠运河的一片绿荫带上盖了小楼,他三个儿女,几乎全部都在沿海一带打工,家中经济便宽裕得多了,才有了盖楼发展生产的条件,前几年回来,孩子们虽外出打工挣钱了,楼还没有盖,我站在他屋场里问他,你什么时候也盖楼房?他说,快了,我劳力好,中央惠农政策帮助农民致富,我和你嫂子承包了几亩旱地水田,种棉花油菜和水稻,还有家禽家畜,一年下来,就储备上大几仟呢,再说,我们帮他们带看小孩,他们一年寄回一些,把他们的小楼现代化先搞起来,准备就盖在我们站的这块平地上,那就是近一两年的事了。
   我这次回去,果然看见了他二儿子的小楼巍巍夹居在运河边上。我第二天特意去看他时,我与妻还特意登上小楼的天顶,登高将故乡星罗棋布的沟渠,葱茏碧绿的田野,鱼贯相连的村庄美美地欣赏了一番,吸着绝对清鲜的田园气息,那心情确实是无言的美畅。妻便总说,退休了,我们就住回来吧!这多爽啊!我点头说,是呀,应有此打算,我心中便想起了那远离喧闹是非,心情淡泊宁静隐居田园“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来,想着新农村未来的美好远景,心中又浮现出六七十年代,家乡水灾连连,农民一年不得温饱,致使许多乡民在背井离乡外逃(包括自己家)的酸楚凄清……
   种田的庄稼汉子已经大翻身了,这是解放以后农民政治上翻身后的经济上的大翻身,史书理当记载这盛世辉煌里的一页!
   唯恐从我老兄一家的小小变化还不足为信,第二天傍晚,我又来到岳家专门走访了我那在乡村有些文化与神通的搞养殖的小舅子,也许从他的身上更能说明问题些。晚上,洗去风尘,美美地享受过团聚宴后,我问养了上十年鱼的小舅子年景如何!小舅子神秘笑笑,没有急于回答我,只说,今晚他要去场里开会学习,明天早晨领我参观两样东西吧!我习惯称他兰弟,这个长得精瘦的回乡知青,这个直爽躁性的年轻人,永远都是有家伙把你看的那种,改革之初,他就是在村里第一个玩开“手拖”的年轻人,我说:“行,兰弟,那你先去开会学习吧!我明天期待去参观你的两样东西!”兰弟出门后,老丈母娘便向我先透了个底,这两年他学搞特种养殖,喂了好几亩的甲鱼发了,除了盖起这栋楼花了上十万,还买了台小车,你不晓得,他担了好多风险,操了好多心,晚上还要去上课学习,没日没夜与他爱人一起围着它转,还请了人帮工呢!要他少搞些事,轻松点,他根本不听你的!说,如今党的富民政策这样好,怎能不抓紧时间多干些事。
   我估计兰弟天明后让我去参观的两样东西就是他东边的甲鱼池和藏在小车库里的小车了,晚上睡觉时,一暏为快的参观欲望在期待中便更加强烈起来!啊!农民奔向小康的步伐是何等的快和有力啊!
   运笔至此,我蓦然想起,近两年开始免除农业税和得到实行种粮补贴的农民,如我等堂兄内弟们,那不是更加会在建设新农村奔小康的致富天地里插上金色的翅膀么!

共 4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的车轮一直是向前的,社会的变迁让人无法忘怀自己的家乡,这不仅是自己长大的地方,更是自己的根,有着自己难以割舍的一种情。守住那一片土地,实属不容易,每一个人都会自己的追求,都在人生路上奔波,似同作者回乡所感悟的,让每一个人远离家乡后都会去回望这样一个时刻,甚至会让自己激动不已,“我回来了”,因为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作者对家乡没有太多的赞美,在普通的叙述中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们的情义。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金松        2021-12-11 09:23:44
  故乡行,一篇好文,多回家看看,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人,还有那里的风景!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2-11 11:01:06
  学习优美散文,爱故乡!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刘明国        2021-12-11 11:29:40
  多谢李老师的编按。故乡的根是无论甜根苦根都是割不断的。
4 楼        文友:刘明国        2021-12-11 11:31:14
  多谢黄老关注小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