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初见】静静的嫩江(散文)
一.
在中国的大东北地区,要说有名的大河流,当数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虽然波澜壮阔和全国闻名,但他们都是国界河,尽管曾经是中国的地域,但现在部分流域属邻国领土。
嫩江纯是中国的内河。她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主干流经黑龙江、吉林两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纵跨北方覆地。它一路汇集支流,聚河成江,播下很多湖泊,最后在肇源县茂兴镇的三岔河与松花江南源合并,改称为松花江,然后继续东流注入黑龙江入海。她全长137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29.7万平方公里,为黑龙江水系中最长的一大支流。
嫩江是一条古老的河,亿万年来静静地流淌,冲积出广袤的松嫩平原,滋润了大片的黑土地,沉积下大量石油宝藏和油黑富饶的沃土。
近代考古发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嫩江沿岸活动。曾出土过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被学术界命名为“昂昂溪文化。”这在寒冷的北方,实不多见。
研究表明,嫩江流域的远古先民,多以渔猎、采集为主,兼有牧业和农业。也许他们就是现在草原少数民族的先祖,也许他们因气候的原因逐步南迁,慢慢融入到汉族的大家庭。以至嫩江流域内,有史以来人口稀少,半是荒芜半是原始的状态。
想来,石器时代的北方,可能没有今天这么寒冷,嫩江水网滋养出茂密的草原,盛产鱼虾,物华天宝,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鸟类在天水间自由翔飞,草原生物优哉游哉,大型的食草动物猛犸象,尽情地在茫茫大草原游弋,一些凶猛野兽维系着大自然发展,原始古人在动植物与自然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繁衍生息。天地间自然维持着相对平衡。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后来的北方气候逐渐变冷,每到冬季冰天雪地。猛犸象留下很多化石,甚至有封存于永冻土层中的尸体,使我们有据可追述远古的历史。这悠悠嫩江是他们共同的母亲河,滋润大地,哺育着万灵万物。
静静的嫩江,把时间化为流水,日夜奔流,走过万万年,把浩瀚的历史珍藏在记忆里,铸就永恒。
人类社会发展到辽金时代,中原地区正经历五代十国到两宋的演变,而北方以契丹民族立国的大辽,女真族也迅速崛起,逐渐强大,建立了金国,他们开始与中原汉族分庭抗争,争霸天下。著名的“靖康之耻”,即是金兵南侵,掳走徽钦二帝,造成北宋王朝南迁。那时的金国即建立在松花江畔、大部分国土分属嫩江流域,他们兵勇马壮,民富国强,先后灭辽、攻宋,称霸中原。后被蒙古族的铁骑所统一,成吉思汗开历史之先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元朝,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一百余年。
今天的金代遗址“塔子城”,就坐落于嫩江岸边,当时是金国雄霸北方的重镇,现在那些残垣断壁,记录着久远的历史。近年在塔子城出土了各种中原钱币、铁器和瓷器,说明了那段金戈铁马的争斗历史。
二.
很多时候,嫩江的性格如同北方的姑娘,美丽且静柔。江水不紧不慢地流淌,水鸟在浅滩、岛屿和绿洲上求偶觅食,白云飘飘,微风习习,岸边的杨柳榆树,郁郁葱葱,形成两道绿色的长城风景。
嫩江每到热闹处,有游人戏水,有渡口亭榭,树荫下渔翁垂钓,江滩上长浪淘。有时快艇飞驰划过江面,犁开碧水,荡起大波,驾驶者穿红着绿,英勇潇洒,快艇尾后飞雪扬花,拖开长长的人字波纹,轰鸣声中扬长而去。偶尔有货轮逆流而上,马达隆隆,汽笛悠悠,荡开的巨浪,一遍又一遍地洗涤沙滩,是如层层的轻潮。宽阔的江道,弯弯曲曲,水流枝杈纵横,分分合合,分割出片片绿岛和草地,上面郁郁葱葱,草长鹭飞。蓝天及白云倒映碧水,水鸟与帆影天水相连,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大画卷,彰显着北方的地美、水美和江的浩然大气美。
北方的嫩江表面文静,骨子里也相当有些脾气,有时候会露出泼辣、张狂的一面。一九九八年一场大洪水,嫩江大呈雄风,一连好多天,江水滔滔,横宽十几里,放眼望去一片汪洋。沿岸百万军民日夜死看死守,力保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工业大城市。最后,肆虏的洪水冲垮铁路、公路,淹没了大片农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嫩江比较任性,恰似北方的民族,你敬他一尺,他回馈你一丈,你若不尊重他,乱砍乱伐,不注意保持水土,说不定那一天,时机一到,必定还你以冷酷的颜色。
北方的江河不同于南方,大多谧宁娴静。一场大雪过后会主动消声灭迹,天险变通途。无论你是人行、车马,还是拖拉机、载重卡车,横江而过,保证万事大吉,但必须选对天时和地利。
北方的江河就这么神奇,每年有近半载的时间,穿着隐身衣,任凭江底激流汹涌,表面却荣辱不惊。皑皑白雪就像洁白的厚纱,覆盖在江面上,江野一色,堆琼砌玉。当年珍宝岛之战,前苏联正是凭借最先进的T62坦克,开上乌苏里江,进攻中国的珍宝岛。不曾想我们国防军队,在江雪中埋设地雷,重炮轰破江冰,轻松地把坦克炸沉于江底。第二年打捞上岸,成为中国六九式坦克的制造蓝本。
北方的冬天漫长且残酷,是万物归藏草木涅槃的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但北方的人不眠,北方的江河不息。智慧的人们凿出厚厚的江冰,打造出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这就是冰雕,北方特有的艺术。制作时里面埋设电线、彩灯,完成后处处晶莹剔透,显得冰清玉洁。日落夜临通上电源,显现姹紫嫣红,光怪陆离。观赏的人如梦似幻,疑在凌霄瑶池仙境之中。
“冰灯”是北方冬季特有的奇观,绽现的是冰的精彩与雄魂,传承的冰雪文化和艺术,令北方的冬季美丽,令北方人骄傲。
更有北方的男男女女们,冒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身着泳装,在天天需要打凿情理的江上冰池中,拨开浮冰,到中流击水,亲近嫩江,向严寒挑战。这是冰与火的文化,是美与情的交融。彰显着嫩江的热情与奉献,彰显着嫩江人的豪迈与洒脱,是人与自然别具一格的对话和沟通。
嫩江不息,人心向上,嫩江水哺育的嫩江儿女,就是这么坚强和勇敢。当年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锦绣河山的时候,正是在嫩江的江桥上,打响了正义的抗战第一枪。英勇的嫩江儿女,保家卫国,力战强敌。勇士们的热血染红了嫩江水,浸润了黑土地,他们大无畏的勇猛精神,唤醒了民众,激起了全国的抗日大潮。滔滔嫩江永远记住他们。
三.
嫩江悠悠,万古奔流,尽管冬季冰覆雪裹,难以看到其本来面目,但江底流淌的水,一刻也没有停息。来自大兴安岭的清泉,一路流走嫩江,经九曲十八弯,奔波万里,借道黑龙江入海。如果黑龙江是一条巨大的黑龙,那么嫩江、松花江就是它的龙兄龙弟或龙子龙孙。
民间传说有“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说是山东李氏家中新出生的孩子,有角有尾面黑,人说是黑龙。其父疑为妖邪转世,挥刀斩断其尾,赶它离开家乡,流离途中他来到大东北。此地先有白龙占据着水域,不容小黑龙栖息,于是二龙展开大战。一时间风雨交加,大地颤抖,后来,小黑龙在山东老乡的支持帮助下,赶跑白龙入住黑水,主宰了北方水域。
这是山东闯关东人创造的神话,之所以有“秃”,是这条龙的尾巴上,多湖泊大泽及湿地,烟波浩渺,芦草连天,人们在小局域内根本分辨不出黑龙的尾尖伸在何处,只能用“秃”字解决联想和增加神话的趣味性。
流传于嫩江等渡口处的旧时风俗,是摆渡之人临开船之际,会问一声:“船上有没有山东人?”乘客们无不心照不宣地异口同声回答:“有!”据说船上只要有山东人在,这条黑龙就不会兴风作浪,说不定还会送一条大鱼跳到甲板上。
被漫长冬季冰雪封住的嫩江,每年会在春天有一次开江。表面看,好似这条游累了的黑龙,龟息在冰雪下沉睡了一段时间,待气温回转,几场春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其实,它的觉醒谨遵着大自然规律,醒与不醒决定于大自然的温度。
每年的开江分“文武”两种形式。文开江的意思,是嫩江慢慢开化,稀稀拉拉近半个多月。开始,冰上出现片片水面,逐渐相连,形成小流。后来跑起一簇簇的冰排,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江水日渐融化冰雪,往日厚达一米有余,非常坚固的江冰,逐渐分崩离析,大块大块的浮冰分离开来,汇入前进的冰流。江面一天天变宽、变大,以至整个黑龙完全觉醒。
武开江则显得威猛有气势,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但不多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气突然变暖,温度大幅度上升;二是必然有大风大浪相助,或上游降下一场有些规模的春雨。雨水突然注入嫩江,风助水势,水推冰动。冰的巨大浮力在浪的作用下,使冰盖自上而下地连续暴响,嘎嘣嘣声震原野,咔嚓嚓冰块相撞,浮冰随滚滚江水肆意奔流,千里黑龙快速野性回归。
满江跑冰排,壶口堆玉山,惊天动地的武开江,震撼人们心魂。一些没熬过冬天的冻鱼,一些被冰块挤压致死的水族,被风浪与水流推向岸边。沿岸百姓期待着这一天,待大江的愤怒稍微平息后,都拿上各种工具,顺江岸搜索。大批水鸟儿,来自天南地北,也汇聚于江上,争执抢夺,上下翻飞。
这是大自然送给她子民的盛宴。据说,早年有人捞出过几十斤重的六须鲶,有人打捞起百多斤重的鲟鳇鱼,也有人发现过盆口大小的甲鱼和河蚌,剖出过硕大的“东珠”。当年慈禧老佛爷,特别喜欢东珠,这些在清王朝时期,都是进贡皇室的御品,平民百姓决不可以私藏。
开江几日过后,冰排消融,嫩江趋于平静,两岸的陆地日渐裹上绿色。春风荡漾白云蓝天,牛马羊群随意游弋逐草,鼠兔狐狸四处寻觅采食。嫩江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渔民们撒下开江的第一网,打捞出煎熬了近半年的江鱼,冠以“开江鱼”的美称。此时的江鱼肉质瓷实,内膛干净,味道最是鲜美,嫩江两岸的人们特别喜欢,拿到集市上,往往能买个好价钱。
一条大江养育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嫩江千载,人民千载,祖国富强,江山多娇。大美的北国河山,欣欣向荣,花团锦绣;大美的东北旷野,悠悠黑沃土,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大东北的大江大野,是祖国的富饶之地,国民的粮食大仓。
嫩江依然静静地奔流,为万民泽福,嫩江儿女们喜欢她,再也不会容忍强盗染指。“朋友来了有好酒,财狼来了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