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我的美食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我的美食记忆(散文)


作者:闲妹 举人,435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7发表时间:2021-12-15 13:38:43
摘要:“民以食为天”,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味道是挥之不去的,即使很多年过去,对今天来说,记忆中的美食,记忆中的美味,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我十三岁这年,母亲带我到父亲部队探亲,那时父亲在温州支左。有一天母亲带我到温州最热闹的五马街,在一个馄饨店前我停下了脚步,一方面我真的饿了,另一方面这馄饨的香味实在是太诱人。母亲看我不肯走了,站在店门前看店家下馄饨,只见店家在店门前支着一个大锅,锅里的馄饨在锅里翻滚着,锅里的馄饨如开出的花朵,让人垂涎欲滴。母亲问我“你是想吃馄饨了?”我点点头,母亲就牵着我手进了店里。我们母女俩找了位子坐了下来,母亲问店家“多少钱一碗?”店家告诉母亲“五角钱一碗,两碗一元”。我知道这一元钱不是小数目,我们一家的一天的菜钱也就一元钱,可以买下鱼和肉了,那时候阳春面也就九分钱,可以吃的很饱了。我懂事地站了起来:“妈妈,我们吃阳春面吧,也就一角八分钱”。母亲看看我,示意我坐下,笑着对店家说:“来两碗馄。”这是我在那个时代吃的最贵的小吃,那时吃九分钱一碗的阳春面已经很奢侈了,母亲每月给我一元钱零花钱,我都舍不得吃阳春面,在那个年代大米也就一角一分钱一斤。不一会店家把馄饨端到我们桌上,馄饨汤里有蛋丝、葱花、几只虾皮、几根菠菜起到点缀作用,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温州馄饨和外地馄饨不一样,它做工精细,皮薄而肉香,并加入了好几种配料,虽然汤水清淡却很入胃,值得一提的是馄饨汤里的蛋丝,切得细如发丝,这样的刀工,这样的技艺,让一碗平常的馄饨,吃出一种鲜美的味道来。
   温州馄饨汤色非常清澈,入口极其鲜美,让人回味无穷。馄饨在我国江浙一带有着有着极高的地位,馄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据说西施是馄饨的创始人,她手工擀出来的皮,薄如蝉翼,连里面的肉馅都隐约可见。因为皮质薄,开水滚一下即可出锅,一个个馄饨浮在碗里,一道简单的小吃,经过多年的历史演变,其味道和口感依旧新鲜。如今它被中华名小吃评为温州市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历史地位,绝非徒有虚名,“温州馄饨”吃的是一种情怀,多少年后这碗馄饨仍让我难以忘怀。我当兵在宁波还是转业在杭州,虽然也吃过挂牌“温州馄饨”的小吃店,可里面馄饨皮厚,也没有菠菜,再也吃不到正宗的“温州馄饨”了。
   1980年我结婚了,母亲在“杭州酒家”订了喜宴,“杭州酒家”是个老字号的酒家,它始于1921年,它坐落在耀眼的延安路转角一处。红砖墙、绿萝窗风情万种,在老底子杭州人的记忆里,民国时期它是达官贵人光顾的地方,这里云集了许多社会政要,各界名流在这里用过餐。解放后“杭州酒家”才一步步地回到了寻常百姓家,每天来往的食客络绎不绝,杭州酒家是杭城餐饮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它以经营传统杭州名菜而闻名。
   “杭州酒家”的前身是“高长兴酒菜馆”, 解放后1951年正式更名为“杭州酒家”。当时“杭州酒家”云集了杭州一流的名厨,厨师们做的一手正宗的杭帮菜而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国家政要和社会名流不胜枚举。1957年,杭州的外事活动就接待过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贺龙元帅以及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同志,他们对“杭州酒家”美洒佳肴,独特风味的杭帮菜赞不绝口。杭州城里的老百姓提起“杭州酒家”更是津津乐道。
   1956年杭州市首次评定了36道杭州名菜,“杭州酒家”就出了25道名菜而独占鳌头。“杭州酒家”是杭州传统名菜的摇篮。如今,我们依然能吃到“龙井虾仁”、“清汤鱼圆”、“干炸响铃”等诸多杭帮名菜。它就像一个历经百年而来的旧友,带我们去回味那曾经的记忆。
   喜宴上的“龙井虾仁”是第一个光盘的,“龙井虾仁”历史悠久,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杭州时,来到一户茶农家,主人看来人气质不凡,有种贵族之气,就拿出自家上好新茶款待这位贵客,乾乾喝到这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主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乾隆一行来到杭州市内一家餐馆用膳,乾隆叫店伙计用此茶叶泡茶,店伙计无意中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吓得伙计赶紧告诉店主,店主正忙着烹调虾仁,惊慌中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意想不到这含有茶叶炒出来的虾仁色泽雅丽, 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叫好。“龙井虾仁”这道菜清新软嫩,虾仁色着玉白,入口鲜嫩,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 ,乾隆爷是赞口不绝。于是这道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菜肴,成为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今 。
   80年代的“龙井虾仁”和现在的“龙井虾仁”是无法比的,当年的厨师早已不见踪影,现在的厨师烧不出这个味,虽然这道菜价格不菲,外地人来杭州会点这道菜,现在的“龙井虾仁”只剩下名气了。
   我的新婚蜜月是在桂林度过的,当时我们夫妻俩住在桂林军分区招持所,我们部队开的介绍信,这里只供应早餐,中饭和晚饭要我们自己上街找饮食店解决。我们夫妻俩对桂林的“过桥米线”情有独钟。“过桥米线”汤是事先用猪筒子骨或者土鸡炖成的,新鲜、夺味。米线是将上等大米粉中的面筋洗掉,制成雪白的豌豆粗细的线状。“过桥米线”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制作方法,不是用锅煮,而是用碗闷。将荤、素配菜选取停当,与汤和米线一并备齐,然后将一个大瓷碗,用火烧成半红状态,迅速将备好的食材往碗里滋啦一倒,将碗口捂严,片刻之后,米线及配菜便在这只热碗中闷熟了,去掉碗盖。汤上桌后,将鸽蛋磕入碗内,继而将肉片氽入汤中,轻轻一搅,霎时变得雪白、细嫩。然后再放入鲜菜、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放入些许调料,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过桥米线就做成了。
   “过桥米线”有一个美丽传说,有一个秀才为考取功名,闭门读书,他的娘子为相公送饭,用烧好的高汤加上米线与配料过桥给自家相公,这样秀才就能吃到香喷喷热呼呼的“过桥米线”了,于是“过桥米线”因这个带有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得名。我转业回到杭州后,曾看到有“过桥米线”店家,特地去品尝后感觉不如桂林“过桥米线”好吃。
   “民以食为天”,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味道是挥之不去的,即使很多年过去,对今天来说,记忆中的美食,记忆中的美味,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原创首发)

共 23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回忆自己品尝过的美食:“温州馄饨”“龙井虾仁”“过桥米线”,每一道美食都有一段故事,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味道是挥之不去的。作者立意构思不错,感情饱满,情真意切,作品能引起共鸣,令人回味悠长。推荐阅读。【编辑:闲客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1-12-15 13:40:10
  感谢闲客客辛苦编辑拙作,敬茶。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