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从上“两节课”到站“一天岗”(杂文)
在学校,上“一节课”、站“一天岗”再正常不过了。上课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值周站岗必不可少,要维持课间纪律,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分工不同,孰重孰轻?岗位不同,无须比较。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要把教案带回家里,常常备课到深夜。值周站岗要按时到岗,楼上楼下巡视,一天下来也非常辛苦。
在以前,值周站岗没有任何报酬,人人都有站岗任务,只要轮到自己都会尽职尽责去做好这件事情。上课更不用说,起早贪黑刻蜡纸印题印卷,义务为学生辅导是家常便饭。
自从去年实施课后服务以来,问题出现了,焦点就是课后服务费如何分配?如何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文件指出“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通知》内教基函【2021】34号),“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对引进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项目参与人员的劳务费,学校可按购买服务协议约定整体打包支付。”也就是说这块“蛋糕”既要向一线教师倾斜,也可以聘请“非本校教师”,还可对参与课后服务的相关人员有所补助。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非寄宿制小学,52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按着不聘请校外辅导员来说,保证同时上课要有52名老师。安排校门、楼内带班3人、值周教师14人,语数英教师尽量不安排值周(他们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按上“两节课”等于站“一天岗”计算(基本上上两节课的时长和站一天岗的累计时长是相等的),上课和值周人数配比为3:1,如果拿100元来分,用在上课上是75元、值周是25元。按着老师们所说的重要性来说,学校要质量也要有安全,上课秩序井然,课间也要安全有序;上课要辅导作业、特长发展,值周要巡视检查、避免事故。各尽各的责,相互配合,课后服务才会卓有成效。
这里要说的是,值周要按时到岗,避免一天见不着人影或者偶尔晃两下,不自觉不自重,就是钱到手也心不落忍。上课也是如此,看着学生写作业,自己玩手机,也不辅导,荒废时光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我非常欣赏学生值周,准时认真、尽职尽责,就连着装也好于平时。一次,我见到一名值周生比平时早到校半小时,这是学校不允许的。问他是怎么进校的,说是跟妈妈进来的。原来他妈妈是本校老师,孩子值周缠着妈妈早到校,妈妈拧不过孩子,就只好陪他早来。有一位敬业的母亲,就会有一名勤快的孩子。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们都有一颗追求平等的心。在课后服务方面,分工不同,服务不同,只要各尽其职,蛋糕总会有份。在分配上,要常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多几个假如,多一份理解,心里就会找到平衡。当然,我这里强调的不是平均主义,是每个岗位的价值应有。
课后服务在摸索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上“两节课”还是站“一天岗”,我们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价值取向。我们要用好这“两节课”,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辅导,也不是看护孩子不出事,更不要变成学生难熬的“两节课”。我们要从课程建设上着手,注重社团建设,还学生所需,提质提效,让家长满意。我们要用心站好“一天岗”,让孩子有一个安全、快乐的课间,让家长放心,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