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走过婚礼(散文)

精品 【流年】走过婚礼(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5发表时间:2021-12-16 12:25:57

【流年】走过婚礼(散文)
   三头牛,拉着一辆太平车,咕噜咕噜,缓慢行走在土路上,去迎娶新娘。
   那是不是我平生最后一次见到的太平车,已经记不清了。太平车的形状,却至今还印在我脑子里。
   长方形,长跟马车差不多,比马车宽。木板车身,铆着大大的铁铆钉。一边两个木轮子,却包裹一块块弓形厚“铁瓦”。跟马车又不同的是,双车帮。车身比马车重,看上去,也比马车平稳。车上搭着车棚,围着红布,还贴着大红双喜字。
   鼓声,咚咚锵;锣声,镗镗镗;铙声,哐哐哐。三头老黄牛,低着头,慢慢悠悠地踱着。迎娶新娘的喜庆锣鼓,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若无其事地悠闲在自己的慢节奏里。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记不清是谁家办婚事了。恍恍惚惚觉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跟着迎亲队伍去迎亲。女方家在县城东北方向的农村,大概十几里路。
   当时,太平车已经是很稀罕的宝物。那时,我也就六七岁,年少懵懂,疑疑惑惑,办婚事的主人为何要找天平车?从哪里找来一辆太平车?而且,要让慢腾腾的老黄牛拉车?
   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能找一辆太平车迎亲,相当于如今几十辆宝马迎亲,是大排场,绝对是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人家才能办到的。
   据说,太平车是夏商时期就有的古旧车辆,那时叫“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画着几辆几匹马或者骡子拉的太平车。在中国传统语汇里,太平是吉祥语,寓意世事安宁和平,人生顺畅平和。古老的交通工具,寄寓着古老的传统文化,美好的人生祈愿。
   时光飞转了三千多年,太平车还承载着国人和平安宁的心理期许,稳稳当当地滚动在中国大地上,以慢悠悠的节奏给芸芸众生吉祥平安的心理慰藉,也寄寓着新婚之喜的主人家祈求一对新人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景。
   只是,当时生产队里没有马,只有几头牛,主人家只好退而求其次。也许,主人还会这样自我安慰:用牛更好。走得慢,却稳当。人生稳稳当当,也是大吉祥啊!
   太平车,除了让新娘坐,也就是两个迎亲的童男童女,还有娘家送亲的伴娘和童男童女。其他人,只能跟在太平车后面,随着老牛的步伐,慢悠悠,行走在坎坷不平的黄土路上,来来回回,奔波三十多里地。今天看来,够辛苦的。
   不过,那时,人们并不以为苦。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大家以为,理当如此。
  
   二
   一行队伍,二十个人左右,一步一步,行走在乡下沙土路上。几人手执红旗。红旗,迎风摇摆。红旗后面的人,敲锣打鼓,拍着铙镲。人人胸前,佩戴领袖像章,兜里,装着红色塑料皮的领袖语录本。这阵仗,不像是去迎亲,倒像是赶赴一场庄重严肃的政治集会。
   幸亏,腰鼓,咚咚锵,锣和铙,哐镗镗,奏响着喜庆,让路遇之人能稍微明白,这一支队伍,是去乡下迎亲。
   沙土路,二十几个人的脚,踢腾地尘土飞扬,荡得每个人身上满是尘土。快到女方家,大家互相帮忙,噗噗噗,拍打掉身上尘土,然后,才走进女方家。
   迎亲的人和娘家人见了面,像过去地下工作者见面对暗号。
   迎亲的,有人先背一段领袖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娘家人,马上有人接上一句:“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迎亲的人再来一段领袖语录:“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娘家人又有人接上:“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对上暗号,众人一起,对着领袖像三鞠躬,再合唱《东方红》,仪式完毕,穿着一身大红衣服的新娘,和迎亲加送亲的队伍一起,一步步,步行十几里,走向婆家。
   新郎家里,大门口,左右两边,插着两面红旗,门上对联,有领袖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院子里,正房窗前,贴着领袖像,领袖像旁边,贴着一张大红纸,金黄色的粉彩书写着婚礼仪程。
   送亲的队伍到了婆家以后,双方又是对暗号。婚礼仪式开始,众人和新郎新娘一起,对着领袖像,三鞠躬,唱红歌。
   然后,新郎新娘互相给对方胸前佩戴一枚领袖头像。新郎又双手捧着四卷领袖著作,交到新娘手里。领袖著作,用红布包着,扎着红绳。婚礼主持人喊了一声,“革命婚礼仪式结束”之后,新娘捧着“红宝书”,在许多年轻人簇拥之下,走进新房,恭恭敬敬,小心谨慎,将“红宝书”放在屋子正中的桌子上。
   新房里,四壁墙上,都贴满了“革命画”,除了领袖像,还有张思德、白求恩的画像,有“革命样板戏”剧照。满墙壁的“革命画”,都是邻居当作贺礼赠送的,右上角写着“祝贺新郎XXX和新娘XXX结为革命伴侣”,左下角写着赠送人的名字。
   那时候,被“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革命浪潮卷裹,处处讲革命,家家破四旧树新风。新人结婚,不兴送钱,也不兴送生活用品,就兴送“革命画”。也好,那时候,老百姓都是家徒四壁,没钱送厚礼。一张革命画,也是牙缝里抠出来的钱买的。
   等轰轰烈烈的“革命”婚礼进行完了,一低头,我才发现,褂子上,有两颗塑料扣子没了。
   那时,我大概上着初中,是迎新队伍里的一员。往返路上,一手擎一只铙镲,哐哐嚓,不停地拍。拍得时间长了,累了,将双臂收回来,贴近胸前,铙镲挨着纽扣,一上一下地拍。没想到,这样拍,省力倒是省力了,我的两颗扣子,却被拍得粉碎,了无踪影。
   两颗扣子,为那场“革命”婚礼,牺牲掉了。
  
   三
   “进去喝一碗羊肉汤吧,这家羊汤馆的羊肉汤,是正宗的单县羊肉汤,好喝着呢。”我心情恳切,对女朋友说。
   女朋友摇摇头,“别啦。”不再言语。
   刚刚,在羊汤馆门口的烧饼炉子旁,我买了四块烧饼,一毛钱一块,花了四毛钱,买过之后,邀请女朋友一起进羊汤馆喝羊肉汤。没想到,她竟然拒绝了。而且,我再三恳求,她都摇头,不言语。她内向,羞涩,寡言少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想让我多花钱。
   那是1977年初春,经过两三年的接触,我们俩要订婚了。我带了五十块钱,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她,骑行七十多里地,从县城赶到市里,要为她买些衣服。
   没想到,在成衣店里,看了好些衣服,她都嫌贵,摇摇头,不让我买。在我反复劝说下,才买了几块布料,只花了二十多块钱,再也不肯买。
   无奈,我们俩,就站在羊汤馆门口,看着不断进出羊汤馆的吃客,吃起烧饼来。女朋友吃了一块,不吃了。我好说歹说,她才又吃了半块。两块半,进了我的肚子。又买了三碗白开水,二分钱一碗,花了六分钱。我喝两碗,女朋友喝了一碗。
   然后,又骑了七十多里地,返回家里。
   回到家里,我娘说:“订婚,是大事儿。只花二十来块钱,太寒碜。邻居知道了,会说咱小气。”又到街上,花了二十多块钱,买了围巾和袜子一类的,和那几块布料放在一起,订婚那一天,当作彩礼,交给了女朋友的爷爷奶奶。
   大约五十块钱的彩礼,我俩就订了婚。
   结婚那天,阳春三月,风和日丽。
   我的一位老同学,骑着一辆自行车,把我的新娘带到我家里。
   那时候,一辆自行车迎亲,很时髦的。后来,年龄比我小的一位堂叔结婚,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去接新婶子。沙土路,车轮一跐,车身一歪,新婶子从后座上掉下来。我十分尴尬,总感觉对不起还没走进婆家门的新婶子。
   我的新娘,素面,低头,红脸,穿着我俩在市里买的布料做的新衣服,和我并肩站着,完成了婚礼。
   我呢,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解放装。那身解放装,是订婚时候,她爷爷奶奶回赠的,穿上正合身。从三四岁起,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日子,相依为命。她的婚事,都是她爷爷奶奶操办的。
   在我心里,那身解放装,是我们俩爱情的象征,特别珍重。穿了好些年,衣边破损开缝了,我让她用缝纫机再缝缝,继续穿。一直穿到我身体发福了,穿不上了,才放在衣柜里,放了好多年,不舍得扔掉。
   婚礼仪式程序,写在一张大红纸上,黑色毛笔字,我自己写的。
   婚礼仪式主持人,是当时的大队支书,我一位老同学的哥哥。他照着我写的仪程,一行行念。鸣炮,向父母鞠躬,向来宾鞠躬,夫妻对拜。然后,让介绍人讲话。介绍人,也就是媒人,是我们两家的邻居,当时的大队妇联主任。
   我们俩相处了两三年,要订婚的时候,想起了得找个媒人。那时候,青年男女,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得找个媒人,没有媒人搭桥,似乎名不正言不顺,缺乏正当性。大家都这样,我们也未能免俗。想来想去,想到了大队妇联主任,她家在我们两家中间,为人和蔼,跟我们两家大人处得都很好。按邻居辈分,我和我女朋友都叫她婶子。我认为她是合适人选,女朋友也点头同意。于是,我回到家里,跟爹娘摊牌。爹娘早就知道我们俩的关系,听我挑明了,自然十分高兴,马上去找妇联主任,求她做媒人。妇联主任又去找了我女朋友的爷爷奶奶。她爷爷奶奶也早就心知肚明,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妇联主任听说让她讲话,笑着摆摆手,不肯讲。这一程序,省了。来宾代表讲话,也没人讲,又省了。然后,撒花生糖果,新娘走进新房。
   整个结婚仪式,简简单单,干净麻利快,十几分钟,完毕。简单的婚礼,多多少少,还带有传统的气息。“革命”的因素,几乎完全消退。
   新房,就一间,面积很小,二十平方多一点儿。布置也很简单,一张大木床,一张三斗桌,一柜一橱。
   所谓柜,摞在橱子上面,也就是一个大木箱,里面装着新娘的衣服。橱子,放鞋。一柜一橱,是她爷爷奶奶陪送的嫁妆。老两口,没有多少收入,能给孙女置办这么一套嫁妆,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有孩子以后,她奶奶还在我面前说,“你俩结婚的时候,只陪送了一柜一橱,太少了。啥时候,再给你们打个大立橱。”那时候,她爷爷已经去世了,剩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哪里有钱再去买大立橱?我马上说,“不用了,奶奶!我家很快就有大立橱了。”
   真的,很快,我二哥从天津拉回来几件二手家具,其中,就有两个大立橱。我俩一人一个。她奶奶再到我家,看见真的有了大立橱,才不再念叨。
   新房墙上,挂着几块玻璃匾。匾的右上角写着“祝贺新郎XXX、新娘XXX新婚大喜”,左下角写着好些赠送人的名字。那时候,结婚兑份子,也就是五毛钱。一块匾,几块钱,得几个十几个人兑钱买。
   去年秋季,我家育英巷36号老宅子拆迁,我侄女还找到我和我妻子结婚时挂的一块玻璃匾。匾上,红漆写的赠送人的名字还清晰可辨。那块匾,是我结婚时,同一工班的七八位工友送的。结婚那天,他们还到我家喝了喜酒。侄女拍下来,发到家族群里,我看见了,当年新婚的情景,穿越时光,再现眼前,感慨良久。
   当时,结婚送礼,不兴送钱,讲究实惠的亲戚朋友,送一些毛巾、鞋袜之类的。譬如我二姑,本来在县鞋厂工作,就给我俩每人做了两双鞋,一单一棉,做工非常精细,跟当年鞋厂卖的鞋没什么两样。
   一场婚礼办下来,置办结婚需要的物品,再加上置办酒席,拢共花了二百块钱。二百块钱,还是我爹找人借的。后来,才慢慢还给人家。
   在自家院子里,摆开酒席,请了二十多桌客人。厨师是我三叔,他是县第三食堂的大厨。那时候,买酒还得托人,我三爷在县百货公司,是他想办法买了二十瓶威海二锅头。二十瓶酒,撑下了局面。
   我结婚时,十年动乱才结束不久,整个国家的局面还没有大的改观,老百姓,日子还紧巴着呢。二百块钱,支应一场婚礼,那时候,虽然说不上奢侈,也是中等以上的家庭才能办到的。我的那场婚礼,算是排场的了。
  
   四
   大礼堂里,音乐响起,优美的旋律里,我的女儿,穿着洁白的婚纱,和新郎手挽手,步出一道花穹门。缓缓地,一步一步,行走在红地毯上,行走在烛光里,行走在音乐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俩人登上礼台,在聚光灯和彩灯的照耀下,我的女儿更靓丽妩媚,新郎也俊逸清朗。
   专门聘请的婚礼主持人,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按照设定好的仪程,一项项进行。主持人按照西方宗教礼仪,让男女双方朗声道出“愿意”、“我爱你”。交换戒指,共喝交杯酒。证婚人、来宾代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双方父母,被邀到台上,合影留念。一道道程序,内容丰富,花样繁多,节奏紧凑,喜庆热闹。
   整个婚礼仪程,虽然也蕴含有传统文化的一些因素,但是,更多的,借鉴了西方教堂婚礼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新颖,时尚,大气,敞亮。
   婚礼之后,举行了大型宴会,几十桌客人,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两个女儿,2000年之后不久,先后结了婚。参加他们的婚礼,让我由衷高兴,高兴之余,又在心里暗暗祝福他们百年好合,和睦幸福。同时,又想起我自己的婚礼,那时候的简单、寒酸、拘谨,与现在的繁盛、排场、开放相比,简直有天渊之别。心里便慨叹,跟我们年轻时相比,女儿这一代,真是掉进了蜜糖罐里。
   去年,又参加了我外甥女的婚礼。
   婚礼还没开始,悠扬悦耳的音乐里,五彩灯光里,大屏幕上,我外甥女和她的新郎谈恋爱时期亲密无间的生活镜头,摄影师拍摄的很多光鲜靓丽的婚纱照,在大屏幕上交替滚动。现代声光电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婚礼的正式举行做了辉煌斑斓令人炫目的铺垫。
   新郎上学时是个学霸,高学历,有素养,生活理念更加现代。他携着新娘走红地毯入场的时候,好几次,都弯下腰,为新娘整理拖在地上的婚纱,唯恐绊住新娘的脚,他的动作,自然轻松,毫不拘谨。细节处,体现出了他对新娘的挚爱,也更体现出现代青年思想的开放。比我两个女儿结婚时两个女婿的表现,更大方开朗。
   今年,又参加了一位亲戚的儿子的婚礼。新郎的街舞,跳得相当好,工作之余,还举办了街舞辅导班。婚礼开始之后,新郎领着喜欢跳街舞的青年男女和他的学生,在礼台上跳起了动作大开大合节奏鲜明欢快的街舞,以这种方式,欢迎他的新娘入场,也以这种方式,为他自己的婚礼营造出活泼新奇潇洒时尚的前奏。
   现如今的婚礼,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也是文化开放文明进步的展台。

共 56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走过婚礼》这是一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的散文佳作,结婚典礼在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特征,也说明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了他所经历不同时期的不同婚礼,彰显了人们对于办婚礼方式的不同,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五六十年代,人们结婚的形式也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如在结婚时,手捧毛主席语录并向毛主席恭恭敬敬的鞠躬致意,有时还要唱带有政治性色彩的歌曲,跳忠字舞。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择偶时较为倾向赚钱能力强和家庭较为富裕的人,这些都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恋观更为开放和前卫。这些变化,是由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的多元化引起的。作者回忆自己的婚礼,很是简单、寒酸、拘谨。而到了作者女儿们的婚礼,就发生了变化了。繁盛、排场、开放,两个婚礼对比,简直有天渊之别。婚礼经历着不同时代的演变,越来越浪漫,越来越新潮。如今,人们生活好了,婚礼变得更时尚了,更与时俱进。散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不同年代的婚礼,令人感慨万分!作者很善于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让人回味很久,语言描写精炼、准确、生动,描写形象。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2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1-12-16 12:30:19
  轻舟大哥写文真快啊!又快又好,很是佩服,向轻舟大哥学习!祝轻舟大哥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
永远红梅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16 13:20:22
  感谢红梅,辛苦了。也谢谢精彩的编者按语。
2 楼        文友:风逝        2021-12-17 15:47:35
  一幅幅婚庆的场景,真实生动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婚礼状貌。社会的进步,百姓的富足,在文字中尽情呈现。轻舟老师记忆力真好,而且思维敏锐,总能在生活中捕捉到源源不断的写作的素材,羡慕得很!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17 20:00:46
  谢谢风逝,这种串珠式写法,也就是年龄大了,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随手捡拾起来的偷懒呢。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12-19 21:59:19
  从这几场婚礼里,感受时代的变迁,非常具体而真实。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进步,但婚姻里面蕴含的真情始终都在。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代入感。欣赏佳作。
闲云落雪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22 22:58: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23 05:44:21
  谢谢社长鼓励,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
5 楼        文友:网事谁封        2021-12-24 11:38:43
  写的字数不少,但是写的杂乱无序
6 楼        文友:风逝        2021-12-24 13:36:31
  回复五楼“网事谁封”:这位一篇作品没有见不得光的人,你是眼睛有问题呢还是心盲了?文章按照时代变迁组织材料,脉络那么清晰你居然看不出来,难道你的中文是外国鬼子教的吗?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24 14:08:56
  谢谢风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批评,更能促进人的不断进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