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看不见的绳索(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看不见的绳索(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5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9发表时间:2021-12-16 15:13:02
摘要:成分,成为了套在人们脖子上的一条看不见的绳索!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老家的人经常因食物短缺而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实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父亲相约邻人先行乘火车去内蒙古及黑龙江等地探求谋生之路。
   走在荒无人烟的内蒙古草原上,几十里路看不见人烟。渴了,在草地里扒个坑,喝点泉水;饿了,就以野菜或野菜根充饥。眼看着一轮残阳悬挂到了西边的天际,落脚的村庄还遥不见踪影。再加之西风裹挟着阵阵寒意,及野狼的时而出没。孤独、无助及心惊胆颤,一齐向他们袭来。邻居老宋在父亲后面走着走着,就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并发出了嘤嘤的啜泣声。此时,父亲强打起精神,对他一再地安慰。并鼓励他,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天无绝人路,在太阳滚落山崖的那一刻,他们终于盼到了原野上的一点点亮光。那亮光不是别的,那是一家从蒙古包里所发出的一束温柔且又明亮的光!
   通过在此借宿才了解到,要想混饭吃的话,还是去黑龙江省的安达市。因为安达人多地少,土地肥沃,是逃荒的好去处。
   期盼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父亲返回老家以后,就带着一家人,来到安达市郊,在租借的一间冰冷的小房子里安顿下来,过上了与菜农们朝夕相处的生活。虽劳动收入不算很高,一家人却从此吃上了饱饭。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受“文革”政治运动的影响,安达掀起了一个抓“盲流”活动。像我们这种外地来此逃荒的人,都被称之为盲流,属于被驱逐回家的对象。
   安达的人还算厚道,经过我们这些外来户的苦苦央求,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让外来在郊区劳动有一定时限的人家,去远离市区十来里路的乡下安家落户。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机遇,父亲便高高兴兴地带着家人到了乡下。
   安达的村寨,当地人称作屯子,屯子里的人住的都是土坯平房。
   土坯房的建造非常麻烦。到远离造房子上百米远的地方,要借用邻居的独轮车取土。备足了土以后,还要邀请邻居们帮着打墙。其打墙的程序是,顺着墙体的方向和墙体所需的宽度分别打下木桩。在木桩内两侧分别安装木板,形成一个水槽状的墙体。然后再往“水槽”内不断地添加掺杂了少量干青草的黄土。站在水槽两边的人,不断地用木榔头反复用力地敲打结实。直至把一节墙体打好后,再向上不断地腾挪木板,接着再打。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整个房子的墙体就完成了。
   房子的上盖,是通过在密集的木棒上,铺设一层木板条及芦苇,或是高粱秸秆等,最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花花的碱土。这样,房子也就造好了。
   房子的土墙厚实,冬天住在里面不觉得寒冷;碱土有较强的粘和力,没有夏日漏雨的后顾之忧。
   历经父母亲的艰辛努力,我们在乡下,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的、属于自己的家。
   乡下的文革运动正搞得激烈,外地人来此要核实家庭成分。父亲诚实地告诉他们说,家庭是中农成分。一听说是中农成分,他们觉得很惊讶!中农成分?这还得了?中农介于贫雇农和地主富农之间,属于争取对象,也属于改造对象!
   父亲在他们的眼里几乎成了四类分子。除了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无休止地审问。不停地追问父亲在旧社会还做了些什么。父亲包括祖父,都是本分的庄稼人,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殷实,一不偷二不抢,是出力流汗、勤俭持家得来的。他还能做些什么?
   因为父亲实在无话可说,他们便采用刑讯逼供的办法,企图从父亲口中寻找出一些“罪证”。实在是被逼急了,父亲便给老家的三叔写信,陈述了在外地的遭遇。三叔是父亲的胞弟。他通过自己当小学校长的人脉关系,在公社开了一个“下中农”成分的证明。父亲收到这个证明,交给生产队以后,他们才停止了对父亲的审问。
   通过成分事件,父亲认识到,此地不可久留。因而,一家人在父亲的带领下,很快便返回了老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家的政治运动依然如火如荼。因外公是地主成分,母亲也为此受到了牵连。村里经常组织成分不好、或是历史不清白的妇女参加学习班。在学习班里,别有用心的主持人,故意以引导、刁难及恐吓的方式,让参加学习班的人相互揭发、批判,以求因立功而提前获得自由。主持人常含沙射影地说,有的人出身地主家庭,为防止穷人偷盗庄稼,小小的年纪,就拿着鞭子在田地里看管庄稼。见人偷拿庄稼,便非打既骂。
   每每学习结束,母亲回到家里就泪眼婆娑地说,看庄稼又没得罪人,怎么就成了罪过?说得让人心里怪难受的。父亲说,咱没做亏心事,就不怕他胡乱说。
   母亲虽然没被人们指名道姓地批判、斗争,但那种难以忍受的冷暴力,也会使人悲愤地肝胆欲裂。
   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在唯成分论的年代,出身在成分不好的家庭,其学习、婚姻、工作、甚至当兵都会受到限制。
   有一个亲戚是我的同学,五年级升初中的时候,因实行推荐制而没被录取,邻居们竟不暇思索地说,他家是上中农,不让上学是应该的。
   邻居家的女孩子与地主出身的男孩谈恋爱。不仅男孩子被女孩子父亲骂的狗血喷头,而且女孩子也被父亲逼得寻死觅活。最终,这门亲事就被活活拆散了。
   还有一个邻居,因多年在外地工作,且是一个级别蛮高的干部。他回家探亲,想请左邻右舍的邻居到他家里做客。有的人却在私下里说,他是地主家庭出身,不接受他的邀请,是为了与他划清阶级界线。
   更让人费解的是,有的人因隔代的亲戚成分不好,或是有亲戚在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生活,也会受到牵连。
   当时年龄小的地富子女受家庭出身的牵连自不必说,而那些年龄大的地富子女,所受的牵连则是灾难性的。他们整日带着白袖章,苦活累活都是他们干。就连村里放电影,也要成分不好的人前去打扫场地,忙前忙后地伺候,甚至连一个“同志”的称呼都不能享受。此外,他们还要接受无休止的戴纸糊的高帽子游街、挂着牌子批斗,甚至被无辜地致残、致死,……
   成分,成为了套在人们脖子上的一条看不见的绳索!
   那是一段极不正常的岁月。走进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再也不会因饥饿而四处逃荒,更不会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诚惶诚恐地过日子。地富子女们从此获得了新生,过上了正常人的好生活。在全民建设小康、奔赴现代化新征程的道路上,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和一颗感恩的心,为祖国的富强美好,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无私地奋斗着。

共 24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朴实的文笔,生动的叙述,回忆六七十年代唯成分轮的年代自己父辈的生活,感悟成分成为了套在人们脖子上的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纪实的散文,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还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12-16 15:15:05
  纪实的散文,回忆六七十年代唯成分轮的年代自己父辈的生活,感悟成分成为了套在人们脖子上的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还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孙兰茂        2021-12-16 18:38:14
  谢谢老师的精心编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