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八周年】家事(小说)
“听说明阳村的潘老太太死了,今儿个早上从医院拉回家的。”
“这老太太活到这岁数真不容易!”
“可不是,像她这样早早死了丈夫的女人,孤儿寡母的还把潘家几个兄弟带大,如今整个家族被她教导成这么辉煌,真是十里八村难找。”
茶余饭后的人们窃窃私语的潘老太太就是明阳村的贾桃。村子里老人称:“潘贾氏”,小字辈称作“潘大娘”。
(一)
在民国的时候,中国的势力分布太过于繁杂,先不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做手脚,中国内部早已经是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于是很多的老百姓只能落草为寇,维持生计。潘家姐姐潘新妮的丈夫赵宏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赵宏,别看他现在风光无限,没有出道之前在魏庄村他家可是有名的穷户,可谓是家徒四壁。兄弟六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偷吃被人殴打是常有的事情。
“这赵家的老六又来偷猪食吃,看他是还真是忘打不忘吃!”
“再狠狠揍他一顿吧。”
“别,我看这小子怪机灵,饶他一回,让他来咱家做工,问他愿意不愿意?”
“老六!”
赵宏吓得一个激灵,抱头求饶道:“别打我,别再打我了,我实在是饿啊!”
“老爷说这次不打你,来给老爷作伙计你愿意不?”
“当伙计?”
“嗯嗯。”
“我愿意!”尽管他心里知道地主家的为人,但是为了裹腹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赵宏在地主老财家里一干就到了成年,除了能吃饱饭之外,还练就了强大的心里素质和爱憎分明的心灵。他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就一定能做成大事。
于是,在苦难中长大后的赵宏,凭着一股子拼劲占据了中原半个江山,成巨霸一方的土匪头目。但是他始终遵守自己的座右铭:兔子不吃窝边草。无论他多么艰难,绝不危害在他最最困难的时候给与他爱护的邻家乡亲,他知道是百家饭养育了他,所以在当地虽然是土匪,但是,却一直很受人尊敬。
“姐夫,我看中了离咱村二十五里村的贾家姑娘贾桃,想娶她为妻,只是我现在手头拮据,加上这五黄大六月青黄不结的季节,你看能不能给我通融一下。”妻弟潘辛庄来到魏庄村。
“弟弟,那贾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尤其是那个贾父,文武双全,不光生意做得好,富足一方,为人处世更是光明磊落。你若是真心实意看上人家,我会真心祝福!”
“姐夫,我是真心实意,期待姐夫给予我帮助。”
“好吧!你尽管去提亲,我定祝你一臂之力。只是你心里要明白,我赵宏虽是名声不佳,但做事还是有原则的。”
“这个我明白。我一定善待他家姑娘。”姐夫的帮助让潘辛庄内心一阵狂喜。因为他知道这个做土匪头子的姐夫向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一般是不会随意答应的。
(二)
明阳村的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每逢这个季节家家户户基本上不出门干活,可是潘辛庄家不一样。因为潘家也是村里的大户,家里的一百多亩地有一半的田地是种的红薯。
老太太说:红薯能煮着吃,能下粉条,能磨面,最主要还可以纳军粮。所以每年这个季节他们家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都会把红薯挂切成片片,再拉到田间晾晒,因为只有这样能让红薯保存的更久一些,用途才能更广泛一些。
“当初你父亲在的时候,我们不用下地干活,他随便吆喝几声就有人来帮忙。如今,啥都在变化着,我们一家人要想好好活下去,得自己动手干活。你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啥事都得你往前走,将来你就是咱一家人的主心骨。”母亲一边唠叨一边干着手里的事情。
“这个我知道,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家里人失望的。”辛庄回应道。
“二十五里村的贾家姑娘也不是一般的人家,那也是文武双全,你若是能娶到她,真是我们家里的一大幸事,就怕我们提亲她不答应。”母亲继续说。
“前天张媒婆已经去过了,说她父亲有点顾虑,一个黄花大姑娘嫁过来做填房,怕名声不好。”
“那也是,可是她父亲也真是的,你又没有孩子,嫁过来又不做后娘。我渐渐老了,还不是她当家!”
“只要你在,她还想当家?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回头再让媒婆跑一趟。”
“今天都腊月半了,马上该过年了,明天也是个好日子,我置办点礼物,你和张媒婆一块去。尽早给这事办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
“好吧,妈,您这也太着急了吧。”
“我合磨着今年收成不错,是贾家姑娘有福,应该没问题的。”
说起贾家,的确也不是一般的农户。在方圆十里之内也是有名的富农。贾父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一身的好武艺,经营着自己的草编买卖,在当地也是人人皆知。他家姑娘贾桃浓眉大眼,三寸金莲,心灵手巧,读过私塾,而且还有一身的好武艺。慕名前来提亲的人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被贾父拒绝。有人说贾桃愿意比武招亲,不想一辈子平平淡淡过日子,有人说贾桃心里有爱慕的人,但是有一点,就是贾桃心灵手巧,一身正气。
“我愿意娶贾桃为妻,我母亲年事已高,家中需要一个女主人。”站在贾家的大门里,潘辛庄一边回答着贾父的提问一边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这一句是我最满意的回答,只是,我有个要求,想请你那土匪的姐夫商量个事,你看中不?”
“啥事?你说来我听听。”
“据说你那姐夫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只求他在我们村建立一所学校,让方圆十里八村的孩子都能读起书,上起学。”
“这个我答应,回去我就找他说。”
“那好,只要他肯答应,我就把贾桃嫁给你。”
潘辛庄相似才从梦中醒来,下意识的摸摸了脑袋。
(三)
农历的六月初六,按照先前的婚姻契约,潘家必须从临街正门迎娶贾家姑娘。土匪姐夫赵宏在二十五村东口打地基,建学校。六月的这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潘家樑上早来的燕子叽叽喳喳,潘辛庄的母亲不知道多少次扯扯了自己灰色带襟外衣,生怕衣服皱了不体面,她来回在屋里走动。
“他姐,我的头发乱不乱,再帮我梳梳头发。”
“他姐,是镜子不干净还是我脸上没洗净,快把镜子再擦一边。”“再去看看南门打开了没,所有小门小道都关闭,要图个吉利,新人一定不能从旁门走进来。”
辛庄的姐姐潘新妮也来了,她手里握着一把蒲扇,穿着得体的衣服,笑容可掬看着周围的人。但是,她心里最清楚,弟弟的婚事是丈夫赵宏承诺在十里八村每个村子建立一所学校换来的。她最是了解丈夫,他虽然身为土匪(但是这是他无奈之举),目前他心地还是善良的,只渴望大家都能善待他。
“来了,来了新娘的花轿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快,准备鞭炮,喜盆!”潘妈妈急忙喊道。
“不耽误的,看把你慌的。”潘新妮打趣地说。
“翠花嫂,把我的褥子报过来,也让我准备准备!”新妮喊道。
“拿被子干啥,又不是叩头!”
“你知道个啥,快去拿。”
翠花嫂虽有一百个不愿意,还是听从了主子的安排。因为只有她知道,新妮的被褥是有来头的,新妮的褥子是走哪带到哪。
“这个褥子里的银票不是太多了,上次姑爷给了东村的毛石头家。毛石头的儿子得了水痘,高烧不退。”
“这个花被褥的银票前几天也是姑爷拿了一些的,他说黄村的机井坏了,让人去修。”
“姑爷做的都是正经事,随他拿吧,只是不要告诉别人,姑爷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说善有善报。”
“善有善报……”翠花使劲抖搂一下被子,将手往被子里摸摸。
新妮褥子里面套的不是棉花是银票和现金,都是他那个当土匪的丈夫给的零花钱。平日新妮在家缝缝补补,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奢侈,但是知情的人都知道,她的低调做人也为土匪的赵宏圈下不少好人缘。
“不是说看到花轿了吗?怎么还没有到啊?”潘妈妈总感觉一种不吉祥的预感。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我的老天爷,是谁和谁打起来了。赵军快去看看,是赵宏不是?”新妮一阵慌乱。
“嫂子你别急,都到村里边了,有我们兄弟几个在还能怎样!我们几个人去前面看看。”新妮的保镖安慰着。
(四)
“老五你放手,今天是结婚不是比武。”前面乱糟糟的一片人群有人高声喊道。
“看着像是打架,敢快去看看!”出了门的保镖赵军立刻警觉起来,他们加快了步伐,向前跑去。
“我就不发放手,想看看贾家的姑娘---我这新进门的大嫂到底多厉害。”一个男子喘着粗气回答。
“好啊,今天我就让你好好尝尝我的厉害,免得你以后不知道天高地厚。”
说话的女子是今天的新娘贾桃,男子是潘辛庄的五弟。平日里老五读私塾握笔杆子,偶尔比划几下拳脚,全凭自己的兴趣。这个老五要不是又哮喘病史,那可是天地不怕。
啪啪,又是几个回合。男子已经招架不起,蹲在地上喘着粗气。
“姑娘你住手,别再打他了,你看他都成那样了。”
“没事的,今天我不会伤害他,就是先暂时给他点颜色,日后会慢慢教训他。”一个女人的声音。
“原来是老五在这搞怪,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赵军说。
“老五,五大爷,我看您是不自量力,您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知道这弱女子也不好惹吧!你不知道家里人都等着喝喜酒,嫂嫂等着进门吗?你却在这捣乱。”赵军嘲笑着走过来。
“军哥,我没有捣乱,我就想就想试试自己的手,验证一下传言。”老五一边往后退,一边哭丧着脸。
“就你那握笔杆子的小手,根本不是她的对手!赶紧撤吧,一会你错过了良辰吉日皮肉之苦比这还重。”
“好吧!大嫂今天我打不过你,后会有期。”老五往后挪了挪屁股。
新娘子贾桃也累得气喘吁吁,脸上的妆也被老五突然的袭击打花了。但是贾桃心里非常的开心,她觉得自己是“打”近潘家大门的,这样的婚礼恐怕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花轿在喇叭唢呐声中继续前行,潘家的南大门敞开怀抱迎接美丽的新娘。
(五)
“你现在是潘家的媳妇,首要的是孝敬公婆,伺候几个未成年的弟弟。女人生来不是往外跑,外面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像老三,老五这样的。”进门后的贾桃婆婆总是这样教导她。
“知道。”
“你丈夫辛庄最近总是头疼的厉害,吃了这么多付汤药也不见好,有时间了再去给他抓几付来别耽搁了病情。”
“我知道的。”
“还有你姐姐最近没有消息了,听说还要搞什么土地改革,分田到户,胡子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回头让老五去你姐姐家里探探形势。”
“我都记住了。”贾桃回答。
至从进了潘家大门,转眼已经五年有余。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贾桃每天聆听婆婆的教导和安排家中的大小事项。尽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但是聆听婆婆的教诲已经是这个大家庭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五弟,听说形势变了,最近姐姐家里没有消息,母亲不放心让你去她家里看看。”晚上贾桃来到老五的住处。
“我也是听说是这样,按照土地的多少划分阶级成分,土匪收编劳动改造,要不这会趁着天黑,我去姐姐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我来找你也是这个意思,夜长梦多,你去一趟魏庄吧,记住要快去快回。我明天想回一趟二十五村,再问问我父亲。”
老五是潘辛庄的弟弟,是家中唯一吃公家饭的干部。老五文采很好而且老五还有一身的好武艺,只可惜他脾气暴躁,患有多年哮喘病,每年冬春季发作起来吓死人,有好几次差点要了命。
老五抹黑来到魏庄的赵家。只见赵家大门紧闭,往日的几个门卫也都不在外面。老五心里打个盹,莫非赵家真的出事了?他趴在门边拍了几下,门开了,里面的管家赵军客气的陪着笑脸。
“五大爷,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我姐,她很久没有同家里联系了。”老五说着往里走。
“五大爷,大嫂交代了,不让任何人进去,赵宏大哥不在家,太太让我转告你回去给潘妈妈说一下,家里都太平。”
“姐夫他去哪了?”
“五爷,赵宏哥现在天天长在新建的几所学校里,尤其是二十五村,家里的钱都快用光了,前天还卖了100多亩田地,太太都哭了好几次了。”
“现在不太平,学校里的学生动荡不安,不明真相的还把赵宏哥给告了。”管家支支吾吾回答着。
“我们劝他把学校解散了,可赵宏哥他不听,说没有文化就是没有出路,将来学生们会理解他的。”
“赵宏哥说的对,我回去同大嫂商量一下,也把田地卖了,支持赵宏哥。”老五坚定地回答。
“五爷,上次我听说太太说,中国要解放了,还要土地改革,就是要把田地分给更多的百姓。”
“恩恩,那我回去了,等赵宏哥一有消息你给我送个信,我再来。”
“好的。我们这里你不用挂念,大家都挺好的。还有太太让我把这个褥子给您,说让潘妈妈用。”
老五接过褥子,心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是姐姐省吃俭用多年来暗中支持家里的一项举措。
路上,周围的天空伸手不见五指,东北风刮得脸上生疼。老五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家中,他没有回家,直接敲开大哥辛庄的院门。
“老五,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这么晚了急急慌慌可不是你的风格。”大嫂贾桃见老五这么晚来。
“大嫂,我刚从大姐回来,这是大姐给的褥子。”
贾桃看到褥子,就明白姐姐的意图,于是她把老五引到自己的厅堂。问道:姐姐那边现在怎么样?还有什么交代?
“赵宏哥全部心思都放在办学上,现在学校经营也不是稳定,一些激进的青年把赵宏哥告了,听管家赵军说,他家的一大部分田地已经卖了,所有的开支都花在学校。你娘家二十五村也受到了牵连,生意也不是太好。大嫂,你还是尽快回娘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