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唐诗札记之幽人韦应物(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唐诗札记之幽人韦应物(随笔)


作者:阿扎 白丁,4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8发表时间:2021-12-21 18:07:34

称韦应物是幽人是允当的,在其现存五百余首诗中,有逾百首中含有“幽”字,有哪位诗人像他这样偏爱“幽”呢?
   描绘环境,有“幽栖”“幽居”“幽径”“幽巷”“幽林”“幽泉”“幽谷”“幽涧”“幽磴”,如: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秋园雨中绿,幽居尘事违。”
   “幽径还独寻,绿苔见行迹。”
   “层城湛深夜,片月生幽林。”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
   “潺湲写幽磴,缭绕带嘉树。”
  
   状物,则有“幽禽”“幽鸟”“幽芳”“幽兰”“幽丛”“幽草”“幽篁”“幽竹”“幽幔”,如:
   “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
   “即此尘境远,忽闻幽鸟殊。”
   “嘉树蔼初绿,靡芜叶幽芳。”
   “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
   “弱藤已扶树,幽兰欲成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清晨止亭下,独爱此幽篁。”
  
   形容声响则言“幽音”“幽响”“幽磬”“幽静”“幽寂”,如:
   “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
   “园径自幽静,玄蝉噪其间。”
   “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
   “始萌动新煦,佳禽发幽响。”
  
   写人,则呼“幽人”,既是这样称呼别人,也是这样称呼自己,如: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
  
   叙怀,则言“幽情”“幽致”“幽抱”“幽怀”“幽襟”“幽赏”“幽素”“幽寻”“幽独”,如:
   “闲阁寡喧讼,端居结幽情。”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
   “君子有高躅,相携在幽寻。”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吏役岂遑暇,幽怀复朝昏。”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披怀始高咏,对琴转幽独。”
  
   此外,还有“幽期”“幽玄”“幽绝”“幽色”“幽显”“幽姿”等。
   我们只能说此公嗜幽成癖。有时诗中虽出现“幽”字,但幽的意境却不在“幽”字所刻画的事物上,而在其它地方更突出,如: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虽然诗中开头就提到幽草,事实上我们几乎不能对它有任何具体的印象,反而对最后一句刻画的形象异常深刻,因为该形象异常鲜明:既是渡口,却是野渡,既有舟,却无人,雨急潮来,舟自横流,颇显荒凉、冷落、幽僻。
   然而若仅仅对物对境冠以“幽”字来言幽,往往还嫌比较抽象,缺乏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韦应物的诗中,一些没有出现“幽”字的诗,却表现出深深的幽意,如:
   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
   谷鸟时一啭,田园春雨馀。
   光风动林早,高窗照日初。
   独饮涧中水,吟咏老氏书。
   城阙应多事,谁忆此闲居。
  
   春天,雨后,和风,晴日,林下,涧边,吟咏《老子》,小鸟唱和,俨然一副林泉高致的隐士形象。《老子》一书内涵何其深远幽邃,而且在幽静的山林读,这使得深幽的意境更进一层。
   再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该诗通篇不见“幽”,却处处透出幽意:起句“冷”,不仅仅是说天气的冷,也表明一种冷清的气氛,一种冷落的心绪,接着转向山中,便开启了幽意。“涧底”显出环境的幽深,“煮白石”显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幽秘的生活气息。最后“空山”本已幽寂,而又被落叶覆盖,人在山中竟无迹可寻,简直可谓“幽绝”。
   又如:《西涧即事示卢陟》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碧涧、空林,幽静无疑。然而这还不是最动人之处,最动人的是“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在幽静的山林中,响起了伐木声,空而不寂,静而不喧,身心放松,享受回归自然的幽趣。
   上面的诗中“山中伐木声”可谓一种幽响,韦应物还在另一首诗中表现了一种不同的幽响: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松子掉落的声音,在山中在深夜显得格外清晰,格外特别,格外有韵味,可谓意境清幽、兴味隽永。在诗中,“山空松子落”是一个特写。描写山林幽静的诗有很多,但是这个情景却从未为人所道,所谓“诗贵不经人道语”,它显示出一种相当独特的审美体验,是生活经验的积淀,是一种情思的结晶。一个特别的夜晚,想起一个特别的人,回味起一个特别的情景。必须要把这样一个人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中,一种情境中,一种气氛中,一种意象中,才使这个人不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一个实在的人,不是一个笼统的人,而是一个具体的人,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所谓的“幽人”,才能见出这种思念之情虽平淡却真挚,虽无奇却深刻,才使艺术因真切而感人。
   通过描写环境、营造气氛、刻画意象来表现内心幽深的意趣与情致,是韦应物惯用的艺术手法。就环境而言,幽远、幽僻的环境莫过于山林水涧,特别符合一个隐居者的理想。事实上,他确实有过隐居生活,在长安西南郊澧水旁的善副精舍,在滁州西涧隐居,与一些僧人、隐士交往,他的诗中多次写到“涧”,如:
   “野庖荐嘉鱼,激涧泛羽觞。”
   “窗夕含涧凉,雨余爱筠绿。”
   “独饮涧中水,吟咏老氏书。”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
   “山泽含馀雨,川涧注惊湍。”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山涧依硗塉,竹树荫清源。”
   “才遵板桥曲,复此清涧纡。”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固然由于他生活的环境中有山涧,他才在诗中多次提到,但另一方面,他确实喜欢山涧,在诗中屡屡表达这种喜爱、眷恋之情,如: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搴叶爱繁绿,缘涧弄惊波。”
   “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王维曾经在《漆园》一诗中借为庄子画像,寄托自己的理想: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而韦应物借清涧表达自己的情趣,“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一些微妙的因素来实现的,如季节变换,天气变化,人事变迁,它们产生了某种气氛,包围着人,使人产生了不同的心境、意绪、情怀、兴致。而在一种幽静的环境中,韦应物特别偏爱疏野、冷清、荒凉、萧条的意象与气氛,他在诗中多次采用“荒”“野”“萧条”“萧疏”“萧散”“萧索”“萧瑟”等一些字词来刻画景物,如:
   “泓泓野泉洁,熠熠林光初。”
   “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
   “才留野艇语,已忆故山栖。”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
   “野花如雪绕京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野庐不锄理,翳翳起荒烟。”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
   “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
  
   “守郡卧秋阁,四面尽荒山。”
   “一问清泠子,独掩荒园扉。”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竹木稍摧翳,园场亦荒芜。”
  
   “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萧条风雨过,得此海气亮。”
   “东洛何萧条,相思邈遐路。”
   “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
   “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萧条林表散,的砾荷上集。”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空斋对高树,疏雨共萧条。”
   “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
   “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
   “苍茫随思远,萧散逐烟微。”
   “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
   “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于是忽命驾,秋野正萧疏。”
   “淅淅危叶振,萧瑟凉气生。”
  
   这些字词用于描绘景致,固然描写了事物的客观特征,但是也带有主观情感印记,是作者移入了自己的意绪、情感着意去刻画的,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一些诗中干脆用这些词来直接描绘自己的情趣与心境,如: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郎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萧散人事忧,迢递古原行。”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对门。”
   “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一望秋山净,萧条形迹疏。”
   “岧峣青莲界,萧条孤兴发。”
   “提携唯子弟,萧散在琴言。”
  
   这种景致多是秋天景致,这种情怀多是秋天情怀。所谓秋天情怀便是思念、怀人情怀,便是反思、感慨情怀。梁漱溟说:“我觉得秋天的意思最深,让人起许多感想,在心里动,而意味甚含蓄。不似其余节气或过于发露,或过于严刻。我觉得在秋天很容易使人反省,使人动人生感慨。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浅,太无味了。无反省则无领略,秋天恰是一年发舒的气往回收,最能启发反省人生,而富感动的时候。”所以韦应物中诗作有许多怀人、寄赠之作,它使得这些诗作充满人情味,令人感动,而不是一种弃绝人世、索寞无趣的冷冰冰的文字,如:
   《闲居寄诸弟》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寄卢陟》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在《闲居寄诸弟》一诗中,诗人直接点明秋日对亲人的相思,情不可遏。而《寄卢陟》一诗中,诗人表达了寂寞的情绪,但我们从“累日此流连”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亲密无间的温暖的亲情以及诗人对亲情的眷恋,它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在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中,诗人在诗作中处处表现了人生理想与现实,志趣与实务之间的矛盾冲突,无法解决,只能暂时调和,因而充满着纠结与遗憾。他“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但终于还是“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他一边想着“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但不得不承认“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他感慨“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最后悟出“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最能体现他的这种矛盾心理的是下面两首诗:
   《种瓜》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
   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
   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
   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
   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
   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云阳馆怀谷口》
   清泚阶下流,云自谷口源。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
   道高杳无累,景静得忘言。
   山夕绿阴满,世移清赏存。
   吏役岂遑暇,幽怀复朝昏。
   云泉非所濯,萝月不可援。
   长往遂真性,暂游恨卑喧。
   出身既事世,高躅难等论。
  
   在《种瓜》一诗中他描绘了自己种瓜经历,因为不及时锄草,最后枉费一场,因而感慨农事到底不是自己能干的活,只能读书。而生活首先就是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务农不行,这就意味着诗意般的山水田园隐居式生活终究行不通,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云阳馆怀谷口》一诗中,他感慨职事太忙,只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要高蹈出世,弃官归隐终究是做不到的。
   最后我们粗略地描绘一下韦应物:他爱好幽静的山林、水涧,嗜幽成癖,向往林泉隐居生活,但是却又摆脱不了官场。他偏爱秋天萧条的景致、氛围,但又渴望亲密温暖的友情、亲情。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类似的矛盾在每个时代都存在。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自由?这种自由的生活,韦应物没能实现,他实现的是另一种自由——创作以及由创作带来的审美自由体验。

共 49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分析韦应物带幽字的诗歌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描绘环境,状物,声响,写人,叙怀,诗人列举了很多的例子,可以看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对韦应物的诗研究得很全面。作者认为不带幽字的诗歌,诗歌的意境更突出幽字。诗人最后对韦应物的诗歌进行总结:他的诗歌内容与他的个性追求是矛盾的,他是一个生活与写作相互矛盾的人,最幸运的是创作及创作带来的审美自由,他是实现了,这就是韦应物诗歌的超人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倾情推荐!【编辑:烛光里的微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21 19:54:40
  作者老师对韦应物诗词的把握非常精准,系统介绍了幽人的特征、诗意,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1-12-22 08:17:57
  仿佛坐在安静的书桌旁,一个人品茶,然后听了一首曲子悦耳的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