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红包(微型小说)
老林有一天人难受,躺在床上,呼吸有些累。
隔壁个体医说:“得马上送医院。”
本来家人都不在意。人累了,躺一下不就好了吗?听了个体医的话,不敢怠慢,马上送往医院。
拍了片,医生检查好后说:“幸好早点送来。怀疑是冠心病。这病很危险,怕急性发作。”
建议去温州,做个心脏血管造影。
“去温州,要不要给医生红包呢?”
老林弟弟、弟媳妇、妹妹、女儿几个人坐在医院的休闲长椅上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这个问题。
“你看,那不是写着,禁止医生收病人红包吗?”老林女儿指着墙上的宣传牌说。
“那,看看就好。”老林妹妹快言快语。
“给红包这不正之风,有的也是病人(家属)滋长的。医生有自己工资领,又不是靠红包来过日子。就像我们老师一样。最难受的就是给红包,感觉自己受了侮辱,”
“有几个医生、老师是这样呢?收红包,很正常呢!”老林妹妹说,“有一年,我大伯在温州医院做手术,同病房的人大都送了红包。真的不一样,医生来查房,有的病床前站久一些,问得很仔细;有的病床前,就一两句,很明显看出不耐烦。后来一问起,站久的都是有红包的。”
都笑了,这笑,是那么地不是滋味。
“有的医生还很直白呢!”老林弟媳妇说,“那一年,我妈妈去上海看病,医生说‘你们是温州来的啊。温州人,生意做得很好的嘛’第二次见医生的时候,我妹妹就把一千块钱往医生口袋里塞,‘我们家乡盛产茶,这一次我们来得匆促,没带茶,这一点点给您买茶喝’医生也没推脱,连表面的客套话‘不用不用’也没说,笑呵呵地。”
“这几年,大力整治应该有好些。”老林弟弟说,“前几年,这个真的厉害。我有个朋友医院里不敢送,医生下班走出医院了,就跟着医生出去。医生走快他也走快,医生走慢他也走慢。到离医院蛮远的一处柳荫下,医生放慢了脚步,他快步跟上去,看看四处无人,就把红包往医生口袋里塞。”
“大家都不喜欢给医生送红包,大家又都往医生那里塞红包,这是什么心理呢?”
“我一个姐妹的丈夫住院,说什么也不送红包。不是送不起那个钱,说自己送了红包,这不是对不起其他病人吗?大家都送红包,这不是跟大家都没送一样吗?”老林弟媳妇说,“后来她老婆还是偷偷送了红包,说这样踏实。”
“到了温州,再看看别人有没有送红包吧。”老林弟弟说。
老林女儿陪老林到了温州,住在心血管专科病房。同病房一个平阳大妈,一个泰顺阿哥。
“你看了多少钱?”老林问平阳大妈,大妈明天就要出院。
“我做了两次,第一次八千,这一次一万多。”大妈说,“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骗我,往少里说。他们怕我担心。”
八千,一万多,老林想,这个价格还可接受。大妈说:“早先那个人啊,可贵了。出院时,带了两瓶药水,两瓶药水就要五万多。”
泰顺阿哥五十岁左右,个子高高,瘦瘦黑黑,说话直来直去:“生这病后,看起来是个大好人。什么时候一命呜呼也不知道。”
“乱说乱说!不会的,现在住院检查,就是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平时要注意。”老林女儿赶紧说。
“我住院,我爸爸前段时间刚刚住完院。”他无奈地告诉老林父女。
本来想问泰顺阿哥有没有送红包。老林用方言跟女儿说不用哪,他应该没送红包。
再过几天老林要做手术了。医生说如果造影时发现血管狭窄,就直接放置心脏支架。心脏支架国产八千左右,进口要两万多,问要国产还是进口。老林想了想,说要进口吧。
泰顺阿哥比老林早两天做。做了之后恢复很快,第二天就下床活动。
老林女儿和他闲聊时,还是忍不住问他红包有没有送。
“生病了就好像灾难落到这户人家一样,还送什么红包!?医生应该可怜他,同情他,还红包!”
老林女儿周末陪了两天,周一要上课就回来了。
老林女儿和老林通电话:
“你有送红包吗?”
“医生让我们签承诺书,不许送红包。”
“承诺书知道是真是假?”
“要有病友们早就跟我讲了。现在,都没讲起,应该不用。”
周二早上老林做了心脏造影,比发丝还细的一根管子插入到老林血管里,造影检查心脏、血管还较正常。出院前医生开了点药,嘱咐老林不要太劳累,平时注意饮食、运动等。
老林高高兴兴地出了院。
出院后,和女儿讲起:“二十来年前,你妈妈做手术。病友们都告诉我们,这个医生要送钱,那个医生要送钱。主任一千,主刀医师八百,为了省几个钱,麻醉师我没送。病友们知道后,都纷纷说‘麻醉师很重要的,你怎么没送?’看病的钱都支出一大笔了,还东送西送。这次好,一个都不用。医生、护士态度也好。手术前,主任还笑眯眯地对我说‘你放心,主治医师医技精湛,你这小问题,放心好了’。护士态度也好。要知道,以前多问护士几句,就要被护士骂。看我们乡下人。现在好多了。”
“态度为什么好多呢?”
“评价啊,每一次就医后,医院都要求我们评价。”
“如果不是出于评价就好了。”
“那要出于什么呢?有评价,很好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