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站在世界第一代照相机前的随想(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站在世界第一代照相机前的随想(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45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48发表时间:2021-12-24 18:59:37

【天涯】站在世界第一代照相机前的随想(散文) 也许是业余时间喜欢摄影的缘故,所以一看到照相机,或者一谈到与照相机和拍照,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想到历史带给我们的那些难以忘却的人和故事。
   那年春天,我和几位业余摄影爱好者来到法国巴黎,在游览了卢浮宫、凡尔赛宫、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景点外,又去了法国的摄影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与一些以照片资料为主题的摄影博物馆有些不同,博物馆除了有照片收藏外,更多的是着重于各种各样的古董照相机的收藏。
   在摄影博物馆,我看到了由法国风景画家达盖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代照相机。原来发明过程分为二个阶段。一是达盖尔最早发明的显影机。这是由达盖尔在1839年制作的木箱照相机,内有一个水银灯,把水银加热到沸点,水银蒸气使已曝光的平版感光在金属板上,要拍摄的影像就显现出来了。二是一台推拉抽屉式的木制座机,这是一台立体摄影的开创型相机。相机由铜制的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组成,装有金属齿轨的机械调焦装置。暗箱前安装的镜头犹如月亮形,暗箱是用一个不透光的匣子做成,是专门用来放置胶片的。达盖尔发明照相机之后,由法国一家公司在1852年制造推向世界。拍摄的规格为120×240mm。除此之外,展馆内还有在达盖尔发明照相机之后,由英国在1886年发明的装有金属制的伸缩腔,关闭以后是手表造型式的M.兰卡斯特型相机;由1889年由巴黎生产的西克勒·卡多型箱式折叠相机;西克勒·卡多型相机;D·马丁型袋装相机;于迈尔·贝列尼型相机;“侦探快照”型相机等等,各种照相机大小不一,展示了世界照相机的发展史,为喜欢摄影和相机收藏的爱好者献上了一道“美味大餐”。
   在博物馆,许多人和我一样,站在由达盖尔发明的世界第一代木箱照相机前,目不转睛地像是看西洋镜。好在有一位女华侨在这里兼职担任中文讲解员,所以能够得以详细地了解。在她娓娓动听的讲解中,我的思路被她引进了达盖尔发明照相机的故事中。这些故事,虽然以前都听摄友们七嘴八舌地讲过,但在实地边看边听介绍,观赏的味道和感觉就不一样。
  
   一、
   时光拉开岁月的记忆。1787年,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照相机的发明人是达盖尔,他生于法国法兰西岛瓦勒德瓦兹省。他从小聪明好学,课余喜欢绘画。年轻时他成为了一位专画舞台背景的风景画家,尤其擅长舞台幻境制作。
   那时的欧洲,一些油画家在画风景画的时候,流行和使用一种叫暗箱的绘画工具。即在绘画的过程中,让绘画者前面的风景物能够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设置的反光镜,再通过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然后细心地对着需要的风景作画,用这种方法绘出的画,与实景几乎相同;如果再加上绘画者的天赋和想象力,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换,绘出的图可以超越实景之美,这是当时西方油画的一种创新。
   这天早上,达盖尔忽然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有了一道树景的影子,清晰地留在了画布上,他的脑海里立即产生了新的想法,决定动脑筋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也就在他在动脑筋想办法的时候,达盖尔获悉发明家尼埃普斯在这方面也在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而且通过影子也看到了留存下来的风景画影。刻苦钻研的达盖尔马上与尼埃普斯进行了联系。
   此时,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正在愁着自己家中的财力、物力和自己的精力不够,所以他很高兴地同意和达盖尔一起合作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是1829年12月4日,达盖尔在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一起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还公布了各自至此的研究情况。协议决定:以后一旦有了成果并获利,双方就友好平分。
   之后,二个人都开始忙碌地进行研究。1833年7月5日,68岁的尼埃普斯突然患病在巴黎离世。尼普埃斯逝世的消息令达盖尔感到意外。他立即赶去参了加追悼会,并向其家人慰问。事后,他按照和尼埃普斯签订的十年协议内容,后续的研究合作应该由尼普埃斯的儿子伊西多尔传承。但十分遗憾的是,伊西多尔不想从这方面发展。这样,就剩下达盖尔一人独自进行在影像这方面探索研究。
   那是1837年,达盖尔通过使用一个附有感光碘化银涂层的底板,在风景点进行试验曝光时。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物体上,于是他便将箱体旁边的化学物品慢慢挪开。结果发现产生这个现象的“功臣”竟然是一支被打破的温度计遗留下的水银蒸汽,促使形成了再次曝光而为。这一偶然间的发现,彻底解开了影像显影的瓶颈,终于在黑盒子后面的银版上得到了清晰的影像。达盖尔顿时欣喜若狂。接着,他又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这就是被誉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银版照相法。
   就这样,达盖尔把他的研究成果巩固、完善后,拿着自己在1839年在巴黎塞纳河拍下的关于桥的风景照片。达盖尔把这张照片展示给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们观看,从而申请到了摄影术发明的专利,得到了科学院终身秘书长阿拉果的支持。1839年8月19日,科学院终身秘书长阿拉果向世界宣布,从此摄影术诞生了。之后由国家买下这一专利,免费推广到全世界。也就是说,任何人学会了摄影技术,都可以免费使用,不必付专利费给发明人。由法国政府出面,付给达盖尔每年6000法郎的终身津贴,由于在尼埃普斯在世前,他也已发现了照相的这一神秘的原理,曾用这个原理拍摄过照片,但他生前没有申请过专利。对此,政府同时也发给了尼埃普斯的财产继承人——儿子伊西多尔每年4000法郎。但在摄影发明专利中没有尼埃普斯的名字,而是被称作达盖尔法摄影术。从而揭开了世界摄影的神秘面纱,并且正式确认了是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相机,此消息立即震惊了世界。就这样,一个能拍照的大箱子虽然看起来笨重,但却着实在摄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达盖尔发明第一代照相机至今,世界各国先后发明的各种各样小巧玲珑的照相机许许多多,但它们的原理其实都和达盖尔当年发明的照相机原理相同。
   历史有时也会留下一些小说般的悬念。在有关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的问题上,人们有这样的两种说法。一是说尼埃普斯于1826年就已经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名叫《窗外的景色》,照片把窗外的谷仓和鸽子窝都清楚地记录了下来,左侧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侧是另一幢房子的一角。虽然效果不是很清晰,但此照片当时被认定是史上第一张能够保存的照片。尼埃普斯曾把这种方法称作为“日光蚀刻法”。据说在2002年的时候,法国有关部门又宣布发现了一幅尼埃普斯于1825年制作的纸质影像,画面上是一男孩牵着一匹马。经考证,人们确认这张照片的时间早于《窗外的景色》,建议把此照片列为世界第一张照片。但不管后人有多少争议,尽管尼埃普斯拍的照片至今被陈列在法国国家博物馆里,但他仍然失去了这个震撼世界第一的机会。
   1849年,正当达盖尔准备进一步研究照相技术的时候,他忽然得了颈部瘤,这在当时的法国也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疾病。但即使在病魔折磨他的那些日子里,达盖尔仍坚持工作,思考问题,还通过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照相技术。后来颈部瘤的病情加剧,经医治无效于1851年7月10日在巴黎逝世,享年64岁。
   1852年,一家法国制造公司,根据达盖尔的创造发明的箱式照相机原理,正式进行了制造照相机。其拍摄的规格为120×240mm。从此照相机开始走向世界。
  
   二、
  
   听着中文讲解员的介绍,看着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触景生情,自然想起了我的好友——上海风景摄影家刘军生前讲述的有关照相机传入我国清朝时的一段历史故事。于是,引发了我的诸多随想。
   是的,世界上任何一项先进的发明总是要推行到世界各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发明是没有国界的。只有让人类共享,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硬道理。就在法国公布达盖尔发明照相机和摄影术的第二年,侵略者的炮口突袭中国。
   那是1840年6月28日,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军事侵略,西方传教、经商、办医等领域开始进入中国,包括达盖尔发明的相机及其摄影术也开始从法国进入中国。这让当时闭关自守中的中国人对这一木箱式的照相机既感到既新鲜又惊讶。怎不,利用一台木箱照相机能够拍出各类照片,而且一会后就能够看到风景和人物等照片,而且非常真实,这让很多探究新生活的中国人对照相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
   据说真正公开把照相机传入中国是在1846年间。当时,有一位供职于中国海关的名叫儒勒·依蒂耶的法国人,公开把照相机带进了中国。当时,一些在清朝年间在闭关自守中生活中的人们,看到木箱照相机,就把它说成是神秘的怪物。那时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大多是有钱和有权势的人。一是清皇朝的皇亲国戚,二是留洋回国的士;三是已经在洋人手中买下照相机希冀地开设照相馆进行拍照挣钱的人士。照相馆大多分布在京、津、沪、杭、宁波、广州等口岸城市,既有国人办的,又有外国人来办的,也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合作办的。
   当时,最闻名的照相馆有香港的赖阿芳、广东的邹佰奇、上海的罗元佑、杭州“的二我轩”等。而在达盖尔发明照相机的四年后的1844年,广东的邹佰奇在通过对照相机的性能进行研究后,也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并在自己的照相馆用于拍照。
   当时,一些有文化知识的能人和年轻人,在使用照相机拍照后恍然大悟。原来照相机中的秘密设计是运用了我国春秋时期的针孔成像的原理。此原理最早是写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经》上:当时,墨家通过针孔成像的实验后,通过分析和解释后明确地写道:“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里的“午”即是小孔所在处。这段文字表明小孔形成的是倒像,其原因是在小孔处光线交叉的地方有一点“端”,成像的大小与这交点的位置无关。从这里清楚看到,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光是直线行进的,所以常用“射”来描述光线径直向前。从推理上说,有关照相的原理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这方面的论述,并且流传到了各地。
   到了北宋年间,我国在科学、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方志、律历、音乐等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也写有下这样一句话:“酋杂谓海翻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是指物与景经过针孔小缝隙的影子肯定会出现倒影。这样,大海就会出现在天上,宝塔顶尖会向下,这是很正常的事。可见,我们的先人在很早已经研究出了针孔成像的原理。所以照相的原理最早的发现应该是在中国。所以在早年,有一位英国学者名叫李约瑟的认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李约瑟还赞扬沈括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第一人,真是实至名归。所以,当世界发明了照相机后,当照相机流入中国后,很多人就能很快掌握和学会了拍摄技术,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梦溪笔谈》留芳的功劳。
   相传早在清·嘉庆(1810年前后)年间,清代科学家黄超之女黄履(浙江钱塘),除擅长诗词之外,发明了寒暑表(温度计)、千里眼(望远镜)、镜匣等。1810年前后,黄履就利用千里眼和镜匣的结合,研制出了一种名叫“钱塘镜匣”的赏景物。清代名人陈文述在《西泠闺咏》中描述道:“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四,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钱塘镜匣”实际上相当于一台装有长焦镜头的暗箱。不过,由于当时感光材料尚未发明,这种设备只能用于观测和绘画之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应当是照相机的雏形和前身。
  
   三、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要与旧的习惯势力进行较量后才能立足。随着法国照相机的诞生,法国巴黎街头上曾经也上演了一段反对照相机拍照的小插曲。
   原来,巴黎有一批画家是专靠在街头以帮助行人绘制肖像画和喜欢的风景画为生的。当他们看到街头上那些开着的摄像馆旁人头攒动时,他们周围的人就越来越少。画家们感觉到这个照相机在抢夺了他们的生意,对养家糊口的生活带来了困难。于是便联名上书要求国家取缔照相术。理由十分简单:是摄影师抢走了他们祖辈传承的饭碗。这在当时成为了巴黎街头的一桩笑柄。
   然而新生事物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美丽的风景总是在比较中出彩的。到了1858年,英国人斯开夫发明了一种手枪式胶板照相机。由于其镜头的有效光圈较大,因此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拍摄。但也遭受到了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
   相传有一次,维多利亚女王在宫廷内召开盛大宴会,邀请各国使节赴宴。斯开夫作为新闻记者也应邀出席了宴会。当斯开夫在宴会上拿出手枪式胶板照相机对准女王拍照时,“咔嚓”一声刚响,斯开夫突然被蜂涌而上的警卫人员奋力扑倒。原来警卫人员是以为斯开夫在向女王开枪。因此弄得整个宴会会场秩序大乱。事后,警卫人员才明白,原来他们眼中的这把像“枪”是拍照的照相机。真是一场虚惊,令人笑掉大牙。

共 1274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大手笔大气磅礴的精彩美文,既是作者站在世界第一代照相机前的感慨随想,也是一部关于照相机发展变化的详细史料,具有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众所周知,照相机是从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的,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的局限,并经过许多不同的曲折发展,才得以在皇家使用,这给照相机在我们的普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以照相机发展为主线,以时间的变化为辅线,让我们明白了照相机的发明历程。也了解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照相机的发明人是达盖尔和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照相技术的热爱和他为照相机的发明及照相机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外国及国内,让我们也知道了,这是我们春秋时期的记载基础上的实际运用,也明白了我国是最早的小孔成像技术的发现者和记载者,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后来北宋年间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是最早的照相机技术的雏形,让我们再一次了解了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到了清朝末年,裕家三兄妹也为照相机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献,裕家姐妹所著的书也给后人了解研究清宫和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和典籍。文中将近尾声时,上海摄影家刘军的话,让我们明白了摄影和照相的区别,也升华的主题,让内容更富有底蕴和内涵。文章首尾互应,结尾再次点题,将小我融入大我,又在大我中可见小我。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加深了主题,更富有深远的意义。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华章,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袁梦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21-12-24 19:27:32
  欣赏梦雪精美编按。读文犹如走近了摄影博物馆。悠远的随想,在阅读中增加了对照相机和摄影方面的认知。点赞!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24 19:49:09
  谢谢馨儿美赞。祝你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24 19:35:51
  今天是圣诞之夜。谢谢梦雪精心编辑。辛苦了!捧一束圣诞花献给你!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 楼        文友:袁梦雪        2021-12-24 19:36:22
  捧读老师大手笔精彩篇章,犹如一幅幅展开的画卷一般,让我们跟随着老师的思绪一起目睹了照相机的发展革新变化史,也了解了一代又一代前辈所做出的贡献。启迪智慧,给人哲思。问好!祝福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24 19:50:10
  谢谢梦雪美评。圣诞节快乐!
4 楼        文友:天涯诗语编辑部        2021-12-25 10:03:23
  阅读文章,就像坐在书屋听老师在讲述摄影和照相机的历史故事;又像紧随老师在参观中联想。点赞!
天涯诗语编辑部
5 楼        文友:无问        2021-12-25 11:24:05
  老师的大作以重要人物与照相技术之间的具体故事,穿插技术萌芽及成型以及普及的过程,铺开有关照相机的历史长卷,可谓气势磅礴,精彩纷呈,值得一再拜读!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25 16:44:55
  谢谢无为美评。祝你创作丰收!
6 楼        文友:诗心如兰        2021-12-29 17:37:19
  沁香老师妙笔生花,身到之处皆美文。在您的博学多识面前,我只能仰视敬佩!虚心学习,静静用心拜读学习佳作!创作辛苦,请多多保重身体!
静是知之始,知是静之成;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让生活成就文字的经典!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30 10:56:12
  谢谢如兰美赞!问好!
7 楼        文友:妙琴        2021-12-30 11:37:13
  读沁香老师的美文,看到了摄影行业的巨大变迁!摄像机由第一代摄像师给世界贡献了自己创造的专利之后,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到今天傻瓜都会照相,真是一个段慢漫长的文明历史变迁!这篇宏观千年的人类发展史记实文学,记载了一段人类辉煌!欣赏学习点赞!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1-12-30 14:36:41
  谢谢妙琴百忙之中阅文美评。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