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弹片(小说)

精品 【流年】弹片(小说)


作者:闲书清茶 布衣,36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09发表时间:2021-12-24 22:22:08

向福明疲惫地进了家门,刚放下手里提的大泡沫保温箱换拖鞋,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立马来了精神,是儿子的微信视频。儿子今天的例行问候特别甜腻,有故意讨好之嫌。向福明知这小子又有猫腻了。果然,儿子撒着娇告诉他:今年春节不回来了,替同事值班。向福明心里有一丝不快,把跑这趟长途挣了不少钱的喜悦冲走了大半。他虎着脸:“别人有老爸老妈,你没有?”
   儿子做鬼脸:“值班三倍工资呢!攒班,阴历二月回去给爷爷烧三周年,到时好好孝敬老爸。” 
   儿子掐老爸脉门一掐一个准。向福明的不痛快去了一大截,仍然绷着脸:“谁稀罕你那几个工资!老爸这趟长途赚了两万多!”他孩子气地打开保温箱,用镜头对着:“看看老爸准备的年货!这么大的鲍鱼,海螺,鸟贝,这么宽的带鱼,真正渤海湾的货!馋不馋、馋不馋?”
   向福明希望儿子回家过年,并不是老观念。他想得开。他的意思是让儿子读完博士就留在美国工作。有好几家美国医疗机构相邀。那样,别说回家过年,见一回面都不知啥时候。
   暖气供得很足。老婆还没回来。向福明舒舒服服洗个澡,赤身钻进被窝。这些日子不脱衣服囫囵个在车上睡,身上黏糊糊的,一股鱼腥味。他开冷藏车跑长途,往内陆倒腾海产品。渤海湾的海产品质好,很受内陆欢迎,是高档货,利润也高。想想小时候,家里穷得上学买支铅笔的钱都没有,如今的日子算是天堂了,还能供出一个出国留学生。
   累过了头反而睡不着。再加上和儿子通了话,更睡不着。年轻人还能记得他爷爷烧三周年的日子,不错。隔代亲,一点不假。亲到把从爷爷骨灰里扒出的那块弹片压成漂亮吊坠挂到脖子上,睡觉都不摘下。自己和老婆忙于生计,儿子从小由爷爷带大,能不亲?可总感觉,祖孙俩的亲超出了血缘亲情。是什么,说不上来。亲是好事,可这也是让他愤怒的地方。老爹被洗了脑,洗愚了,自己吃了一辈子苦,老娘跟着吃了一辈子苦,当然也让他跟着吃了半辈子苦。总算过去了。可是,老爹中的流毒似乎隔代传染给了儿子。儿子抵抗力弱,中毒更深,后果更严重:儿子认定中国比美国好,放着留在美国的机会不要,死心塌地回国。为这事,爷俩的电话像这两个国家一样,隔着大洋吵了不知多少回,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得不可开交时,儿子搬出爷爷压他:“是爷爷让我回来的。”那时候他爷爷走了都两年了,怎么告诉的他?托梦?这混账小子!
   一想到这,向福明的肚子又鼓了起来。
   一觉醒来,天已黑了。向福明趿拉着拖鞋走出卧室。老婆正对着电话跟儿子磨叽,见他进来,说:“你爸醒了,你跟那犟驴说吧,我拿饭去。”就把电话往他手里一递,转身进了厨房。
   “对呀,是去的武汉……真的?没那么严重吧……有那必要吗……嗯嗯。嗯,好好。知道了,放心吧。”他一边心不在焉应付着,一边打开电视,调到体育频道,见是足球,又换到记录频道。老婆端来菜放茶几上。“行了行了知道了,挂了吧哈,吃饭了。”挂了电话,伸手掏茶几底下的酒瓶子和酒杯。他喜欢在茶几上吃饭,边吃边看电视。他看电视只看动物世界和体育,看体育只看个人项目。
   老婆摆好碗筷,把电视换到新闻频道,说:“就爱看这些没趣的,也不看看新闻。看,在播呢,武汉发生瘟疫了。你这趟就没看出点什么?怪吓人的。这趟武汉不该跑。”
   “很正常呀,怎么了?再说,我忙着生意呢,能看见什么?”他喝口酒,说“新闻有什么好看的”,又换到动物世界。屏幕上,狮子正围攻一头斑马。
   “好!新闻你不看,儿子的话你总该信吧?”
   “得得,去趟武汉就得瘟疫了?什么打电话报告,这不自找麻烦吗?还不出门,隔离。自己关自己禁闭?有这么过年的吗?那行,咱就不出门,也不去给你妈拜年。”他坏笑着夹菜。
   “你别抬杠,儿子是医生,会害你?儿子说这病刚刚确定名字,叫,叫什么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比当年的非典还厉害呢!”
   “他那是职业病。大惊小怪。全听医生的就不用过日子了,弄个大瓶子,把自己用消毒水当标本泡起来。”
   向福明对医生没有好感,却举双手赞成儿子学医。包括老婆和尚在世的老爹,意见出奇地一致。只是,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老婆天真,希望儿子当白衣天使。老爹对当年朝鲜战场遭遇美国人细菌战的恐怖景象记忆犹新,希望他孙子能“扭转战局”。向福明则认为医生是知识分子,高档好听,最主要的是工作稳定收入高。细细想来,儿子学医,与他爷爷讲的战争故事有莫大干连,这算老爹对这个家的最大贡献。
   第二天半晌午了,向福明睡懒觉还没起来。有人敲门,是小区物业的。他们戴着口罩,拿着本子和笔,挨家挨户通知不要出门,调查最近去过哪里。当知道向福明刚从武汉回来,立马紧张起来,拉开了距离,说千万不要出门。不一会,来了好几辆车,好多人,全副武装。有的封闭整栋楼的通道,有的背着喷雾器喷洒消毒液……更有两个人直奔向福明家,在门口隔着门递来一打口罩和一瓶消毒水。向福明警觉地问:“这些东西多少钱?”
   “不要钱,免费的。”
   向福明将信将疑。
   来人详细询问并记录向福明从出了武汉到现在,这一路在哪加的油在哪吃的饭在哪停过车接触过什么人到过什么公共场合,甚至连上厕所都问到了。向福明被这啰哩啰嗦婆婆妈妈的询问搞烦了,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比审犯人抓特务都仔细,至于吗?接触过什么人?街坊邻居我认识,别人,我知道谁是谁呀!
   向福明回来后没出过门,老婆也没出过门,调查的人舒了一口气。他们告诉向福明,从现在开始,他俩不能出门半步,也不能让别人进门,要封闭隔离十四天。这十四天里,每天上午下午都会有人来测体温……向福明烦躁地问:“我要买东西呢?扔垃圾呢?”
   “一会给您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他们在楼下值班,您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二十四小时上门服务……”
   “等会,你说什么?二十四小时上门服务?”向福明吓得赶紧打断对方,“我一个出苦力的草根,可请不起保姆,付不起钱!”
   两个“防护服”笑了:“放心吧,不收费。您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政府启动了一级响应。就是最高级别,战争状态!防疫需要,对您,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请您理解,配合工作……”
   这两个“防护服”刚走,另两个“防护服”就进了门消毒。他们不放过任何犄角旮旯,连被褥衣服鞋袜也没落下,直折腾到中午十二点多,满屋子消毒水味。
   老婆进厨房做饭。向福明开窗换气,埋怨道:“就你嘴快,说我跑的河北不就完了?看惹多大麻烦!这回好,关禁闭了,还真拿药水泡上了……”老婆正要解释,他往沙发上一歪,摆摆手:“甭解释,道理我懂。唉!放假喽,享福喽……”一会又咕哝:“让你咋地就得咋地,没一点人身自由……”
   喝点酒,他兴奋起来,提起垃圾袋,打开门。门口一戴口罩的小伙拦住他:“大叔您不能出门,有什么事您吩咐我。”
   “我扔垃圾。”
   “您放门口就行了,我去扔。”
   他带上门,学着小伙子腔调对老婆耸肩做鬼脸:“大叔您不能出门,有什么事您吩咐我。”他客厅门厅来回踱了一会,又打开门,“小伙子,帮我买条烟好吗?”
   “好的大叔。要什么牌子的?把钱给我就行。”
   他故作惊讶:“还要钱?不是说不收费吗?”
   小伙子笑了:“大叔您真会开玩笑,服务不收费,买东西还能给您垫上?那样,您还不买金条?”
    他打着哈哈掏钱。小伙子说微信转就行,避免接触。
   老婆说家里有烟,干嘛还买。他说好容易逮住机会,还不溜溜那帮家伙?咱也享受享受有保姆的滋味。老婆说你就损吧。
   一会买茶叶一会点外卖,折腾了小伙子四五趟。老婆看不下去,说:“差不多行了哈,别过分。这大冷天,要是你儿子,你忍心呀?”“平常净受吃皇粮的那帮家伙欺负,我出出气。”他说着就拥着老婆往卧室里推。老婆扭着身子说你干嘛呢。他把老婆往床上摁,嬉皮笑脸:“下雨天打老婆,闲着也是闲着……”
   “你个没正经的,大白天……拉上窗帘……”
   晚上,他想溜到楼下透透气抽支烟。开门见小伙子正坐行李卷上看手机,诧异地问:“晚上还在?弄个行李卷干什么?”小伙子笑道:“大叔您忘了?我们二十四小时监护。”
   “带行李?睡、睡觉?睡哪?”
   “就这。”
   “楼道?”
   “嗯。”
   他退回来告诉老婆。老婆一叠声地“可怜见的,大冬天的,还是个孩子”。他不屑,说他们吃皇粮的平常享福享多了,一遭半遭受回罪也应该。老婆说各行有各行的苦,别老拿吃皇粮说事。再说,你怎么知道是吃皇粮的?或许是志愿者呢!可怜见的。
   电视新闻:武汉封城了。向福明直咂摸嘴:我的妈呀!这么厉害,这么厉害,真这么厉害……多亏出来得早。
   没有儿子的大年三十,意兴阑珊。老婆打开门,见门口换了另一个小伙子,也不管是哪一个,热情地请进来吃口热乎饭。他把老婆拽回来,说你瞎近乎什么,人家自有安排,能进来吃吗?人家还怕被传染了呢!老婆说:“呸呸呸!咱们怎么了就传染了?大过年的也不说吉利话,赶紧地,呸两口!”他不理会。认真地在餐桌对面放好老爹的照片,摆上碗筷酒杯,打开这次从武汉买来的顶级“稻花香”,先满上老爹的,再满上自己的。问老婆要不要尝尝,老婆说不喝辣酒。就另打开一瓶张裕干红,用大号高脚杯给老婆倒上三分之一。
   年三十中午的饭是一年中最奢侈的,只要是想吃、想喝,而家里又能拿得出来,都尽兴。这顿饭,向福明都是仪式感很重地在餐桌上吃。老婆陪他喝了一杯就放了筷子。见他带了酒意,不停地和他老爹碰杯,就不打扰他,自己进厨房拾掇着包年夜饺子。让他喝个痛快吧。平日开车跑长途,不敢喝酒。这把年纪了,也真苦了他。老婆心细,看出他眼里的泪花,知道他想老爹了。向福明虽然出门自私刻薄,看什么都不顺眼,苦大仇深,回到家里对家里人却是说不出的好,对老人尤其孝顺。老婆喜欢他的也是这一点。
   老爹走后,日子就堆了起来。真快。转眼,快三年了。
   从向福明记事,每年过年,大队上都会送来一张有字的年画。懂事后才知道,那叫慰问信,只有军烈属、复原军人家庭才有,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爹曾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大鼻子美国鬼子面对面打过仗。爹能讲好多打仗的故事。他身上每一块伤疤,都有一个精彩故事。他崇拜自己的爹。爹是他的骄傲。
   他把这些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惹得小伙伴们仰慕不已。他成了小伙伴们围绕的中心。这让大队会计的儿子不服气。有一次会计儿子对小伙伴们说:“别听他胡咧咧,他说的都是假的,他爹根本就没当过兵打过仗。”
    他立即反驳:“你胡说!我爹打过仗,和美国鬼子打过仗!他身上那么多伤疤!”
   “你才胡说!我爹说了,你爹没有证明手续。没有就不能算。要不为什么别人家都有补助粮,就你们家没有?不信你回家问你爹!”
   “你胡说!”
   “你才胡说!”
    他和会计儿子狠狠干了一仗,鼻青脸肿地回家跟爹诉委屈。爹搂着他,边替他擦泪边安慰说:“爹有证明手续,还有军功章呢!”
    他抹净眼泪:“军功章?那爹是大英雄了?”
   “嗯,爹就是大英雄。爹还有戴着军功章和大红花的照片呢!”停了一会又叹口气,“只不过啊,爹不小心,把这些东西都弄丢了,所以会计他儿才说爹没手续。不过呢,你爹还是你爹,还是大英雄不是?记住,以后不许打架。”
   “嗯!”
   从这以后,向福明不管走路还是干活,眼睛都不停地四处眨没,希望能在路边或者哪个旮旯里找到爹的手续和军功章,以至于成了习惯留下后遗症。这后遗症让初次和他打交道的人先对他产生不良印象。和老婆恋爱初次见丈母娘,丈母娘就悄悄警告老婆:这孩子神气头有点过大,贼眉鼠眼的,能是个安分人?
   向福明后来知道,爹因为没手续,享受不到国家待遇。过年的慰问信是大队上“私自”给的。没人怀疑爹当兵上朝鲜前线的事实,但国家规定却得守。记得那年春天青黄不接,家里吃的不够,爹只喝稀的吃野菜,省下干的给向福明吃。一天晚上,向福明一觉醒来,听到娘在唠叨:“他爹,你手续丟了,可是你当年当兵打仗的部队还在呀,你就不能去找找上级,再补个手续?我打听了,说是你只要记得部队的饭号(番号)就能找到部队,部队里都记着底(档案)呢。有了手续,就能领补助粮,好歹撑一阵子不是?”
   “我脑子不好使,哪还记得番号。再说,国家有国家的难处,咱就不添麻烦了,啊?挺挺就过去了。”
   娘抽泣起来:“国家难有个高的撑着,你呢?天天喝稀的,熬垮了,叫俺娘俩怎么过……说你脑子不好使,你怎么别的事能记得?怎么你那些战友的名字能记得?我看你就是成心……”
   爹再不吭声。一会,向福明听见爹在哭,喃喃着:“我那些兄弟,一个排的人,就剩我一个。他们都是两天两夜水米没进,空着肚子牺牲的。还有那些被细菌毒死的,他们就在我眼前晃。我知足了,我知足……”

共 1142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双线并行,明线是向福明的思想变化过程,暗线是向福明的父亲老英雄对孙子革命精神的传承。小说借助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热情讴歌了冠毒袭来之时白衣天使以及社区工作者不畏艰险的感人精神。而向福明的儿子,就是白衣天使中杰出的代表,他传承了爷爷这个老革命的美好品德,在国家与民族需要的时刻,无所畏惧,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奔赴最危险的抗疫前线。小说很真实展现了小市民向福明的心路历程,从小他崇拜自己的父亲,后来认为父亲是愚,被洗脑了,受了那么多伤却不去找政府要待遇,当父亲去世后,他发现了那些军功章,他首先想到的是损失了多少利益。小说矛盾重重,一是向福明与儿子之间,儿子要回国,他不认同;一是向福明与妻子之间,他不听妻子劝阻,冷漠对待为他隔离服务的工作人员,这是他长期遭受不公对待的后遗症;再是回忆中,他和父亲之间。当他染上冠毒,当他自己在鬼门关边缘走了一遭,被白衣天使拉回人间,被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他叮嘱儿子去武汉支援疫区,而实际上儿子是随第一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去黄冈的。他为人救,得知儿子也在冒险救别人时,他理解了父亲,深刻体味到了父亲伟大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向福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父亲,为何饥饿年代忍受艰难却隐瞒功勋不肯向国家伸手。老人家和自己的孙子,都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人。击中老人的弹片,被儿子挂在胸前,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也传承给了年青一代。小说立意极高,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巧妙地以“弹片”为媒介,讴歌了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年青一代在疫情来袭之时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将爱国爱民的大主题不着痕迹地融于平凡人的生活中。作者笔力雄建,小说中矛盾冲突层层递进,人物刻画真实鲜活,社会背景渲染自然,引人入胜。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2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1-12-24 22:34:08
  又读到蔡老师大作,写得真好!
   家事国事,历史现实,有机融合,主题鲜明,语言生动,人物真实。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问好您,写作愉悦,佳作连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闲书清茶        2021-12-25 19:33:07
  辛苦了毛老师!感谢您的精彩美按。
2 楼        文友:风逝        2021-12-25 22:31:35
  对照今天名家的讲座,越发觉得蔡老师的小说精湛至极。再拜读一遍,算是对着典型的例题学习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闲书清茶        2021-12-26 15:47:12
  毛老师,您再夸俺就飞起来了哈。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26 15:00: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闲书清茶        2021-12-26 15:45:39
  谢谢老师赏识。感谢流年。
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12-28 17:45:11
  这真是篇好小说,语言生动形象,人物饱满可信,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情境当中,真实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精彩精妙,拜读学习。
闲云落雪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