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八分饱(散文)
公婆即将来过冬的消息,就像一道圣旨,接旨领命的我,像打了鸡血般,不仅把所有物件儿摊到地上分类收纳,还把客房书房家具乾坤大挪移。把想了许久都没有干的活儿,用周末休息的空儿,不留尾巴的全干了。加班回到家的夫君吓了一跳,看着汗流浃背坐在地上和一堆杂物对峙的我,以为我受啥刺激了呢!
很快,大小物件儿各归各位,给公婆和即将放寒假的儿子预留出足够的收纳空间,并把给他们准备的睡衣,衣物,被子叠放整齐。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摸索一遍儿,万事整洁,只待公婆择日驾临。
公婆常年住在农村,务农为生,最近六年,军属小姑需要帮衬,于是他们放下田地,锁上老院,义无反顾来到小姑身边,从小姑怀孕到接连生育一对儿女,从不离左右。
这个冬天来临之前,小姑的公婆退休赋闲,终于有时间过来帮忙,那么公婆值守多年的使命终于圆满结束。我和夫君打车轮战,终于劝说成功,让他们来我家过冬。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后,他们终于来了。随身行囊里,衣物并不算多,更多零碎的,是蒸好的馒头花卷,红薯南瓜,还有玉米面,杂豆面,南瓜,冻豆角,红薯,山药……
婆婆目不识字,但记性很好,看着我把各种东西存放到位,我不用再叮嘱,她就都记得了。就这样没几天功夫,婆婆包揽了做饭,洗衣,种花;公公承担擦地,刷碗,买菜等后勤工作,两个人时而各司其位,时而默契合作,我们人到中年,竟然开启了回家有饭吃的好日子。婆婆和我在做饭上是相互学习。我跟她学包包子,手擀面,捏窝窝头,她看我炖肉炖鱼好吃,每次遇到都会站在一边看,看上两遍就会了,果然是有做饭基础的学啥都快。我学了好几次,捏的包子还是没褶儿。
第一次和夫君去公婆家,婆婆做了好大一桌菜,主食是面条,碗大面条多,我吃不完,婆婆看到了,就说吃不了就算了,剩下给狗吃。我一听,这是嫌弃我浪费吗?于是硬着塞完了。等吃完饭,看到婆婆把各碗的剩饭剩菜都倒到一起,端给了早就等得摇晃尾巴的大黄狗。过了好几年,我跟婆婆说起这个往事,婆婆说,家里吃饭不浪费,剩下的喂鸡喂狗喂猫,都是这样做呢!我说,当时真的感觉有些刺耳,但后来懂了,婆婆很实在,不说虚飘话。
婆婆擅长用大锅做饭,下面熬粥,上面用篦岔子热菜,馒头,一锅出。到了城市,没有大锅,她就灵活变通,下面熬粥,等粥熬差不多,把火调到最小,上面热馒头。同时炒菜,正好馒头热了,菜也熟了。我知晓婆婆做饭很有度数,尤其家里没有牲畜后,几个人吃多少,基本上不剩下,坚决不浪费。在我家也是同样,他们在家活动量小吃得少,给我也做同样的,开始那几天,我还真只能吃一个八分饱。不等下班,肚子就咕噜咕噜的,偷偷说与夫君,他说,我平时不在家我哪儿知道呀,没事,我来说。于是,夫君在家时,看婆婆做饭,会凑过去,说今天饿了,多做点,还说我最近身体不好,代谢快,也吃得多。
婆婆听了,做的饭菜确实多了一些,但和我们平素的做法还是很有差别。比如说,中午我们三个人,素炒一个小西葫芦,他们吃得确实很少,可把剩下的都吃了,又不符合我在娘家受到的人多不能吃空盘的教育。于是,不管炒多少菜,热多少馒头,总是会剩下一些。这次剩下了,下次婆婆就会调整,做得更少。
婆婆的理念来自于曾经饥饿的过往,1963年献县来大水,他们住的村庄都被淹了,当时是靠着吃草籽,摸鱼,捞发霉的玉米、梨子才熬了过来。奶奶婆婆活到九十三岁,年轻时吃不饱另当别论,后来日子好了,不用挨饿了,她也是不管吃什么,都是固定数量吃,比如说吃饺子,大一些的吃十个,小一些的吃十一个,不管多想吃,多爱吃,都不会多吃一个。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婆婆也有很深的影响,她总以为,吃到一定数量的食物,就不必多吃,这样身体没有负担。公公之前尿酸高,婆婆就给做粗粮,素食,愣是一年的时间里,给调整好了。有了好的反馈,她自然也会把这种饮食习惯坚持到底。
之前偶尔吃一次两次,我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现在一日三餐,连日素食,八分饱,我真是悄悄在单位放了一些饼干、牛奶,饿了,就吃一点点垫吧垫吧。有好几次,我都想提提建议,但又感觉,既然有了这样尝试的机会,那不如顺带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把之前不健康的习惯统统改掉。
果然,慢慢的,中间的加餐我常忘记吃,素菜,蒸红薯,南瓜,粗粮搭配的饭菜,吃八分饱还挺舒服。偶尔去母亲家吃饭,吃上一些肉,反而有些不习惯了。于是跟母亲也说,虽说现在不是发愁吃喝的时代了,但素食和粗粮,真的有益身体,不要规避。母亲说,我也试着调整一下,相对于爱吃好吃,还是健康饮食更重要。悄悄的,我还发现,身体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大便顺畅,头发顺滑,大肚囊也有了缩减之势,步履轻松,精气神特别好。
婆婆做饭时,我也常去旁边打下手,有时婆婆会问,热这些馒头够吗?我一看,公公多半个,婆婆少半个,他俩一个窝头或者馒头就够了,剩下多半个,我也够了。于是点头称是。三口四口人在家,放多少水正好一人一碗粥,慢慢都学会了。
原本以为他们来会打扰到我们的生活作息,可没想到的是,他们先是调整自己。原本他们七点多才起床,为着我们练完拳回到家有饭吃,于是婆婆六点多就起来熬粥,做饭。中午我饭后午休,婆婆神经衰弱,白天不睡,就在客厅靠着晒太阳,也不看电视,生怕吵到我。晚饭后,我习惯于练字写文章,他们在客厅看电视,声音也会调得小小的。每每我熬了夜,起夜上厕所的婆婆看到了,还会提醒我,身体不好更不能熬夜,睡不着也关灯躺着。
我的生活一切如常,家里的花花草草也被顺进婆婆的生活,几天浇水,晴好天通风,她都掌握的好好的。家里的用度,快没有了,他俩就一起乘公交车去超市购买,我说送,他们坚决不同意说,走走,对身体好,你们忙,我们能解决的,不耽搁你们,你们也不用担心。
看到公婆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我反思许久,之前家里就我们俩,东西还总乱糟糟的,经常有吃食放忘了,不得不扔掉,属实浪费,不会过日子。想想,虽然最初吃饭有些不习惯,但真的习惯后,发现八分饱对于我们来说即为适合,可以提供足够营养,还没有负累。对于我们这样规律的上班族来说,饥饿感确实很难得,常常是不饿就又吃了。胃常年不停歇,就会陆陆续续出现一些小毛病,以致影响身体健康。
再想最初我的欲言又止,感觉自己的眼光好短浅,确实辜负了公婆的良苦用心,他们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实打实地带着我们学过日子,可以在饥饿中领悟健康,在相处碰撞中学会做人,有老人善心相伴,是我的福分,也若及时雨一般,让我看清未来要走的路,知晓每一个脚印中,到底应该留有什么,才是不辜负。
八分饱的三餐里,承载的,是百分百的爱,我始终深信!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