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真】回忆母亲(散文)

精品 【宁静·真】回忆母亲(散文)


作者:一叶草 秀才,12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0发表时间:2021-12-30 10:17:55
摘要:虽然母亲的生活气息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在这条毛巾上消失殆尽,但它曾经见证了母亲的生活故事,我想把它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铭记……

这是华北平原农村一座极其常见的四合院:两扇绿色的大铁门紧闭,五间带耳房的正房坐南朝北,两间西厢房用作厨房和餐厅,两间南屋用于贮藏粮食,因为院落不大,东面用一堵墙与邻居相隔。这就是我在老家的四合院,已经空闲了十二年。
   每次走进这个虽然清冷但还算干净整洁的院落,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悲痛涌上心头。特别是那条十二年后,依然在房檐下的铁丝上随风摇曳的擦脸毛巾,每次目睹,都会勾起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会想尽办法让我们姊妹四个吃得好,穿得光鲜,但这并不能说明她什么事都惯着我们。记得五岁那年,我仗着自己是家中的长子,又有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将吃剩下的半个窝窝头扔在地上,嬉笑着用小脚丫来回踩踏。这时,从来不打人的母亲,这次却突发怒火,一把将我拽过去,不由分说,按倒在地,照准我的小屁股就是一巴掌,痛得我是嗷嗷大叫。虽然爷爷奶奶慌忙跑过来袒护我,但在看似软弱的母亲面前,却都没能奏效,直到我啜泣着向她认错,向她保证以后不再这样,母亲才放开抓我的手,然后好似很随意的在我的小屁股上揉了一把。
   那个年代“苹果”可是个稀罕物。记得那年母亲天不亮就下地给生产队割麦子去了,中午回家时,她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两个大苹果。大苹果红红的,还泛着亮光儿,把我们姊妹四个馋得直喊“娘”,身不由己地向母亲身上扑过去,跳着高儿争抢。母亲笑容可掬:“别抢、别抢孩子们,都有、都有,你们都有哦!”随即到厨房用清水洗了洗,拿起切菜刀将两个苹果一分为二,我们姊妹四个,一人得到一块,美滋滋地坐下来狼吞虎咽……
   后来,听我父亲说,那两个苹果是生产队奖给“铁姑娘”割麦子比赛前三名的奖品,母亲虽然得到了奖品,却硬是没舍得尝上一口。
   那时候,我们家和北方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睡的是土坯砌成的大土炕。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钻在暖和的被窝里,母亲则占据土炕一隅,或跟我们聊天,或给我们讲“狼外婆”的吓人故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嗡嗡”地纺棉花,或者是“刺棱、刺棱……”地在给我们一家人纳鞋底子;及至院内的公鸡打鸣,睁眼看到,母亲却又在通火炉、掏炉渣,给全家人做饭,真不知道她是几点睡觉的,又是啥时起床的。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却心灵手巧(也有穷日子逼迫的原因)。我们家土炕上铺的、身上盖的以及全家人穿的、用的全都出自我母亲之手。工序是:从生产队分来棉花、棉花弹成棉絮、棉絮用纺车纺成棉线、棉线用织布机织成颜色不同的粗布,这些粗布在我母亲手里就变成了我家的被子、褥子、炕单子、衣服、鞋子、门帘子等等;另外,每当街坊邻居的孩子结婚或到了大年三十,母亲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因为那些婚车前的圆形大朵纸花、天地前的各色彩旗、家家户户窗户上粘贴的喜庆剪纸,都是母亲用剪刀和高粱秸做出来的。
   要说最能体现我母亲心灵手巧功底的,当属做鞋底子了。千层的手工鞋底子哪儿来?用现在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从破烂堆里捡来的。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我母亲会将它们“大卸八块”,然后找来一把小铁锅,在院子里用三块砖头架起来,加水,添柴,点火,等水开了倒入些白面粉,这时候,就要不停地搅,搅啊搅,直到把它们搅成一锅粘粘的糨糊,最后,搬出我家擀面用的大案板,背面朝上,放在平整处,案板上蜻蜓点水似的滴上几滴糨糊,放上一张旧报纸,粘牢了,伸出手掌,到锅里把糨糊沾的满满的,在旧报纸上均匀涂抹,涂抹严实了,开始对接形状各异的旧布片,如此粘接四到五层,放到太阳底下晾晒,等干透了,再揭下来,一张做鞋底用的袼褙就算大功告成了。
   那一年,母亲托人从外地买回来一把王麻子剪刀,她视如珍宝,一般不外借,但这时候就该“王麻子”隆重登场、“大显神通”了。只见母亲将鞋放在袼褙上,用白色粉笔极慢地画着鞋样儿,画好拿开,上下左右端详,十分满意了才小心翼翼地剪起来,生怕浪费半点袼褙,那仔细的模样儿,绝不亚于一名绘画大师在精心作画。
   记得那时候,母亲纳的鞋底儿非常讲究,别人大都是任由粗糙的袼褙在鞋底边缘支楞外露,母亲却是在鞋底的边缘用白布将每一层袼褙包裹起来,像一层层洁白的宝塔,而且鞋底上用麻绳打成死结,绳“疙瘩”有规律的排列着不同图形,看起来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但我那时候不知道那根神经错乱了,非常反感母亲用心做出这样的新鞋,每每在别人夸赞之后,便将鞋底边上那几层洁白的“宝塔”涂上泥巴。母亲看到我如此,只对我嘟囔了句“怪物!”虽没有责骂,但也没有再搭理我。
   记得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到外地去读高考复习班,虽然那时不用交学费,但每月十元钱的生活费却成了我家的大难题。记得有次钱花完了,连续向家里捎了两次信要钱,都没有回音,我只好靠借钱度日。等啊等,终于把钱等来了,却是一大把分分角角的零钱。后来听人说,从来不喜欢求人的母亲为了给我挣生活费,豁出脸面跑到我姥姥村一个远房大姨家学习捏“面老虎”。这捏“面老虎”是个艺术活,首先你得有一点雕刻和绘画基础,还得将面和的软硬程度恰到好处,那才能捏出人们喜欢的漂亮“面老虎”,还好,这些可以说都是我母亲的强项。“面老虎”捏出来了,放到锅里蒸熟,再涂上各种颜色,姿态各异又五颜六色,还能当食物吃掉,深受小孩子们喜爱,然后,父亲骑上自行车驮着母亲到人多的庙会上去叫卖,就这样才凑够了我十元钱的生活费……
   其实,母亲也是有脾气的,这体现在她嫉恶如仇上。
   记得那年,我们家东拼西凑才置办了一架排子车,全家人高兴了不过一个月多点,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被人偷走了。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更别说打架斗殴了。就是那年,我父亲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因为自己亲哥哥没能捞到好处,他们全家追着我父亲打。那时我才10岁,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棵棉花秸秆上去帮父亲,母亲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手参与。她本分善良节俭,始终秉承“吃亏是福”的老理,但这一次她却没有控制住,也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被偷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她自顾自爬到我家房顶上,打着木板儿将盗贼痛骂了三个小时……
   举家搬离故乡后,我本想带母亲进城享福,怎奈母亲住不了几天,就嚷着要回老家。她始终不习惯城市生活,说到底,她还是惦记老家的小儿子和小孙子。自此,母亲就一个人居住在我的四合院内,我只是隔三岔五回去看望她。记得有一次回城时,我首次递给她400元,她竟然嫌多不要(以前只给100元),害得住在我家前院的廷分叔叔笑说她是“穷命鬼转世”!2008年,就在母亲病危住院到逝世前夕,她还拖着病身子在为小儿子家看孩子、剥玉米……
   母亲的洗脸毛巾大都是洗了又洗,直到变成网状的蚊帐一样还是舍不得扔掉。至今挂在我家四合院铁丝上的这条洗脸毛巾,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灰蒙蒙的覆盖着一层尘土。我用手轻轻去摘,顷刻间碎片乱飞,慌忙中,我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皮包里拿出一个大信封,快速将它们聚拢装进去……
   虽然母亲的生活气息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在这条毛巾上消失殆尽,但它曾经见证了母亲的生活故事,我想把它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铭记……

共 28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代文人墨客中,大多数人都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这篇文也不例外。作者已经离开家乡多年,可是,每次回家看到房檐下母亲那条洗得泛白的毛巾便会想起她。类似于这种睹物思人的现象每个人都有。可是,作者母亲曾经用过的这条毛巾记录了她勤劳艰苦的一生,给家人做鞋、在生产队劳动比赛获得的奖品、还有一直和颜悦色的她上房骂人的经历……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通过这条毛巾在作者脑海里慢慢播放。这就是母亲的故事,真好。【编辑:想飞的企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0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1-12-30 10:18:40
  拜读老师美文,期待精彩不断。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一叶草        2021-12-30 10:23:54
  感谢社长辛苦编辑,一叶不才,承蒙宁静厚爱,当携手共创辉煌!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12-30 15:56:0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一叶草        2021-12-30 16:00:44
  感谢!结果不重要,学习是目的!
4 楼        文友:旧时茅舍        2022-01-17 17:06:30
  千层底的鞋,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我还偷偷吃过那糨糊呢!虽然地域有差异,但是字里行间对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情意和对家乡那份厚重的怀念是一样的!拜读美文!
回复4 楼        文友:一叶草        2022-01-17 20:58:22
  老师到访不胜荣幸,敬茶问候并祝老师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阳光彩虹年琪        2022-03-06 10:19:40
  拜读老师的作品,我们的父母们都是这样的,我的母亲、婆婆一直和我在一起生活,勤俭节约,也让我懂得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回复5 楼        文友:一叶草        2022-03-06 11:20:38
  感谢老师到访点评,握手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