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凝重而苍凉的悲剧之美(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凝重而苍凉的悲剧之美(赏析) ——李煜后期词作中的三个情态描写浅赏


作者:千秋万里 秀才,103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6发表时间:2021-12-30 23:30:20
摘要:本篇赏析以李煜后期词作中的三个情态描写。李煜的词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无论是早期的艳丽或后期的悲凉都给人以心灵深处的震撼。 分别结合李煜的《破阵子》《乌夜啼》《虞美人》三篇诗作进行分析,以其悲痛的情态反映亡国一幕。见证过先人创业的辉煌,而亡国的一幕狠狠打击了李煜,自感愧对先人!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凝重而苍凉的悲剧之美(赏析) 以南唐灭亡为分界,李煜的词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无论是早期的艳丽或后期的悲凉都给人以心灵深处的震撼,而构成这种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极其善于在典型的情境里捕捉最为典型的人物情态。毫无疑问,在历代历家词人中,李煜一定算得一位人物情态描写的高手。本文试就李煜后期词作中的三个情态描写作一些解读。
  
   一、垂泪对宫娥:刻骨铭心的亡国一幕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随着北宋名将曹彬的浩浩大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这个江南王朝正式落下了帷幕。李煜作为俘虏被押往东京开封,开始了他的囚禁生活。
   亡国的痛楚,往事的追忆和忏悔,李煜写下了这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最为扣人心弦的,就是词人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最为凝重的时刻:破城之后的“最是仓皇辞庙日”,一位亡国之君临别前的辞别祖宗;更捕捉到了一个极为典型的情态:“垂泪对宫娥”。正是通过这个情态的描写,作者把心灵深处的悲苦外化,从而使读者最直接最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最悲痛的历史一幕。
   这一幕对于李煜来说是屈辱的一幕,也是他愧对先辈的一幕。
   公元937年,徐之诰在江南建立齐国,两年后,他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这就是李煜的祖父李昪最早建立的南唐国。李昪在位期间,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江南地区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其农桑之盛前所未有,手工业也有突出成就。同时,南唐还是一个文化艺术的王朝,文儒之士皆从北方南下,投奔到此。至此,南唐成为“十国”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一国。到了李煜的父亲李璟时代,南唐的版图更是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与南唐建国同一年出生的李煜,目睹了祖父开国时期的辉煌,见证了父亲时代的疆土辽阔,然而,南唐到了李煜时期,这位通音律、精诗词、工书画的文艺天才,却生性拙于治理国家,以至南唐每况愈下,逐渐衰落,直到亲手葬送了它。破城之日,他仓皇辞别宗庙,这是对他祖孙三代苦苦经营的家国一去不复返的辞别!面对列祖列宗,他羞愧难当,这是令他撕心裂肺的辞别!所以词人在“宗庙辞别日”前面加了“最是”两个字,“最是宗庙辞别日,”悔恨和屈辱,他怎能不悲痛万分!而“垂泪对宫娥”这一历史时刻的哭辞情态,则永远定格在了他的记忆里,因为这一刻太刻骨铭心!
   “垂泪对宫娥”,不仅是一个帝王永世难忘的悲痛,也给古往今来的读者留下了历史上南唐灭亡时的一幕,这一幕生动逼真,凝重而苍悲!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起坐不能平:终日愁苦与彷徨的生动写照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乌夜啼》)。”
   一句“起坐不能平”,主人翁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的愁苦和惶恐之态跃然纸上,这是李煜后期词作中又一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态描写。“频欹枕”,“起坐不能平”,这里的不能平,既是身体的不能平,更是心境的不能平。这首《乌夜啼》所凝结的通篇凄苦和彷徨均形象地化在了“起坐不能平”这个情态上。
   按说,囚禁中的李煜每月有一定数额的俸禄,时而还有笙歌尊罍作陪,他又何苦要愁呢?你看三国时期蜀国的刘禅,在魏灭蜀以后,他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司马昭试探他是否有思国之心,特摆酒宴且故意安排蜀国风情的歌舞表演,这引起刘禅随从的一片思国哀情。而刘禅竟然无动于衷,还说:“此间乐,不思蜀。”没心没肺的刘禅,囚禁生活过得也心安理得。可这位南唐后主李煜却绝对做不到,天性率真多愁善感的他,怎甘为一个饱食终日的行尸走肉呢?这注定了他囚禁生涯中无比的精神痛苦和折磨。
   应该说愁苦和彷徨的心绪贯穿了他的整个囚禁生涯,悲痛和忧伤渗进了这个期间几乎所有的词作,而“起坐不能平”这个逼真的情态,可以说是他囚禁期间凄苦彷徨心绪最典型最生动的写照。他终日纸墨为伴,以文辞疗伤;他孤对案几,将这一情绪反复地吟咏和不断地宣泄: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开元乐》)
   由发现数茎白发的心事,引发出如此凄凉荒野的造境,这是他愁苦心绪的寄景投射。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
   幽静空虚的长夜,仅仅是传来时断时续的捣衣砧声却使他夜不能寐,可见其惶恐不安,这是他愁苦心绪的含蓄表达。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望江南·多少泪》)
   面对囚居之苦,他只能任凭眼泪“断脸复横颐”,这是他愁苦心绪的明写直抒。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多少恨》)
   可望逃避现实的痛苦却又不能,他只得躲进梦境,这是他愁苦心绪的借梦反托。
   李煜囚禁生活的愁苦还来自他旧伤疤上又添的新痕。失去江山,永别家国,这已经使他苦不堪言,可是,这还不算,囚禁期间,先是宋太祖极为讽刺地封他“违命候”,给他人格上的侮辱和精神上的折磨。更让后主感到奇耻大辱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强占他的爱妻小周后。据北宋王銍《默记》转引龙衮的《江南录》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多婉转避之”。受尽凌辱又只能忍气吞声的李煜,旧仇新恨,其悲痛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灰暗、惨淡、悲凉成为他这一时期人生的主色调,也是他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色调。而“起坐不能平”这一情态的刻画,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视作这一主色调中的一个极具代表的标志性符号,因为它最典型最生动最逼真地体现了这一时期词人的彷徨、愁苦和悲伤。
  
   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赤子之心的家国思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这首以两个问句开篇的感怀之作,把词人满怀的悲伤凝聚于一个极为凄凉的细节描写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李煜后期词作中又一引人注目的情态描写,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国思念之态。
   东风,东流,两处“东”字的重复,这是一种偶然吗?我想不是。身处卞京的李煜,在他看来,最能引发他愁思的那个遥远的东方,不正是他的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吗?李煜最怕触碰的而又无时无刻不挂在心头的不正是那个远在东方的故国都城金陵么?缠绵的东风正是从那里刮来,无尽的春水又正是向那里流去。所以他不得不朝那个最思念的远方回首。
   那里曾有他“画堂东南见”“一向偎人颤”的甜蜜情欢;那里曾有他“春殿嫔娥鱼贯列”的盛大歌舞享乐和“待踏马蹄清夜月”的余兴未尽;那里曾有他“雕栏玉砌应犹在”“玉树琼枝作烟萝”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凤阁龙楼。
   李煜之所以念念不忘,不断地倾吐他的故国之思,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那颗永远长不大的赤子之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生于深宫阅世浅的李煜,一片赤子之心反倒成就了他率真的词作。王国维还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王国维在这里为主观诗人勾画了一个“阅世浅”和“情愈真”这二者之间成反比的曲线图,可谓深含文学创作的哲理。其实,这句话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地解读:这里的关键词是“性情真”,这是由一个人的天性所决定的。一个人的DNA里一旦具备了真性情,无论阅世浅或阅世深他都会一如既往地保留心性中的那片率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赤子之心。
   李煜囚禁期间,宋太宗为试探他,派李煜的旧臣徐鉉去看他,这位做了15年君主的李煜,按说阅世也不浅了,可他仍然像个孩子似的在徐鉉面前一通伤心地大哭,并毫无戒备地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盘托出:“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没想到徐鉉将此话一五一十地向宋太宗作了汇报,这自然引起宋太宗对李煜仍然存有复国之心的猜忌。由此可见李煜赤子之心、率真性情的至死不渝。
   唯其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他才在那孤寂凄凉的庭院里,随时追忆起他的家国破灭;在清冷的秋月中,深深地遥寄那玉楼殿影的“空照秦淮”:“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
   唯其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哪怕是在短暂的梦里,他也要贪享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无限江山:“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唯其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他才痛快淋漓、真实而摯热地抒发他那纷乱如麻的亡国愁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唯其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他才不顾一切,毫不掩饰地发出了那痛彻心扉的感叹,吟出了那个旷世之作中的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亡国投降的君主不少,可像李煜这样至死不改真情,毫无顾忌地公开表达他对亡国感慨的人却是绝无仅有!这话千真万确。这又怎能不招来杀身之祸呢?
   怀有一颗赤子丹心却身在异国他乡的李煜,他怎能不时时怀念那个失去的远方的家国呢?他怕凭栏却偏又独凭栏,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回首,这一“故国不堪回首”的回首,则成了他对故国浓浓情怀的一个最形象的点缀,或者说是他一颗赤子之心思国情怀形象化的折射。而这首绝命词中的“回首”情态,也成了他文学作品里留给后世的最后的人生生命之态,这又是何等的悲苍之态!
  
   综观李煜后期的词作,从内容上说,虽呈现的是一个被囚禁帝王的特殊人生,但它那强烈而摯热的真情实感以及郁结深沉的怀旧心绪是常人所共有的,这便能广泛地获得与读者的倾心交流,从而赢得千万读者的认同。尤其是他那赤子之心泣尽心血的倾诉,所传递的“天上人间“的人生的极苦与悲哀,往往最能触发具有从人生高峰突然跌入低谷类似经历人的内心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作为帝王的个性悲苦也具有了人性之苦的普遍意义。因而,李煜的悲情也具有了普遍的悲剧美的意义;而从形式上说,他那语言的通俗直白,生动逼真的人物情态描写,也极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从而也获得了普遍意义的美感。
   如果说李煜的后期词作,是一个帝王哼吟出的一首首帝国覆灭的挽歌,一位被囚君主咏叹出的一曲曲愁苦悲伤的绝唱的话,这无疑编撰成了词人一部苍凉的人生悲剧,那么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情态,则正是该悲剧中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剧照,凝重而苍悲!它将随同李煜不朽的词作而永垂文学史册!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李煜词的赏析文。文章通过分析南唐后主李煜后期词作,层层阐述“在典型的情境里捕捉最典型的人物情态”这一艺术特色,最终自然而然升华主题,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亡国一幕是屈辱的,“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囚禁生涯的愁苦不堪和彷徨失措让李煜“起坐不能平”,悲凉情调贯穿词作。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作中的故国之思表达了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也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誉。一代词帝以他巨大的悲痛,血泪凝成的词章,在词坛中登顶称王,他的词,甚至包括他的死,都极具悲剧之美,获得社会广泛意义,今天读来,仍能感到极大的震撼力。赏析文观点新颖,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切中肯綮,简洁有力,步步深入,富有感染力,让人回味悠长。文章对古诗词理解透彻,观点别具一格,带来全新感受,可见对古诗词造诣之深,向老师学习致敬!好文章推荐共赏,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0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12-30 23:44:47
  赏析文观点新颖,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切中肯綮,简洁有力,层层深入。文章视角独特,让人更进一步理解李煜的词作和他的悲剧人生。再次欣赏老师精美作品,祝新年新气象!生活更幸福!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1-12-30 23:51:51
  谢谢云彩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云彩老师的精彩点评!敬茶!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12-30 23:52:58
  李煜被后世誉为“千古词帝”,正是失国被囚的悲、愁、苦,怨、恨、悔的人生经历堆砌而成,成全了李煜在词的天地中称帝。作者也是层层深入,让我们一步步理解了赏析的要点和主旨。好文章再次拜读学习,祝老师文丰快乐!期待新的精彩!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1-12-31 00:23:15
  再次谢谢云彩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云彩老师热情鼓励!提前祝老师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1-12-31 08:36:59
  拜读一篇赏析文字,令人感佩不已。问好老师,祝新年快乐!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1-12-31 09:09:38
  谢谢春草葳蕤老师的关注!谢谢你的鼓励!祝新年快乐!
7 楼        文友:墨林        2021-12-31 16:45:56
  李煜的悲情诗作,取材合理,赏析透彻,精准到位。好文章,欣赏了!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8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1-12-31 20:41:19
  谢谢墨林社长的热情鼓励!恭祝新年快乐!
9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04-25 06:53:55
  李煜的三首古诗里面的情态描写,被老师分析得有理有据,寓意深刻,见解独特,可见老师对古诗有着很深的造诣。欣赏了。
梦在何处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