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初见】溪影(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初见】溪影(散文)


作者:归来的少年 童生,86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6发表时间:2022-01-01 21:34:29

阿东的母亲一大早起来了两次。一次在凌晨一点,是为阿东的二叔叔煮讨海饭,好让阿东的二叔赶在日出前出海捕鱼。阿东的二叔叔还没有娶媳妇,一家大小的饭都得由作为大媳妇的阿东妈打理。
   一同要阿东妈负责的还有一大家子的洗刷和柴火,这对身子并不强悍的阿东妈来说,应对的办法就只有勤勤做、不停歇,再就是要已经长得齐她高的阿东帮手。这不,鸡头啼,第二次煮一大家子的早餐时,阿东妈一看天起了风,烧火的时候听着村头三棵大榕树被风吹得沙沙响的叶子声就被搅得火急,巴不得有人帮手来续个灶火,自己好去大树脚下筢被大风刮了一夜落了一地的榕树叶子。虽说榕树叶子不经烧,但自家住在村头,挨着大树脚,不利索一下反被树尾几个勤快的新媳妇和小姑娘抢了先,她心里不大不小地不好意思,再说她日常还要照看好自己三个儿子,一年的洗衣做饭拾柴火下地还有做一点钩花的手工,总让她怎么忙也忙不过来,她不乐意错过这个省事的活儿。
   好在这个大儿子天生好象与她心灵感应,她刚一这样想,她大仔阿东就翻了翻身。她听着、闻着孩子匀匀甜甜的鼻息,她多么地不愿意呼醒亲爱的孩子。何况这孩子正在长个子,特别是放假的时候,几乎象肥田里的青葱、玉米,见风长、见水长的。但此刻,孩子动了动眼睛就醒了,坐了起来,见母亲这么近看他,就不好意思地喊了声妈。阿东妈就吩咐说,你睡,一会起来就在灶里加点火,前后锅妈调换了,前锅是番薯,后锅是粥,加柴草时多放前锅,后锅开了三次后,就可以停火,千万别舀粥,别烫到,别玩火,一会奶奶会来帮忙。
   阿东妈一下就筢了满满的两竹筐榕树叶子。榕树叶金黄金黄的,几乎泛着光,一倒在草堆里就哗地一声响。阿东妈心疼地夸了一声孩子,顺手收拾着灶台和火膛,一转身,又急急拿起一家九口人的换洗衣服就往村边的小溪里赶。
   一到溪边,凤来姆就夸阿东妈,说一早就做了二餐饭,又筢了柴火,并往边上让出一块阿东妈毎天用的洗衣麻石。阿东妈笑笑地应着“那里有啰”,心里却象吃了蜜一样笑着与四周的早到的媳妇姑娘们都打了招呼,就势蹲在凤来姆身边的麻石上,亲切地称呼与自己同一镇嫁来的,其实就辈份应该叫做阿姆的阿妙一声“姐”。回应一句:“你今日过早”,算是打过招呼。阿妙姆知道阿东妈亲切地就以娘家的称呼称叫她,就开心地应着。阿东妈嫁得早,如今才二十九岁,比她小了近一轮。
   秋天早晨的溪水开始有些凉意,但比夏天清凌多了。刚刚孵出的小狗母鱼儿成群成群地顺着不急不缓的淡碧清流。一会儿聚集在一堆水草间,随溪就势形成的一个小小圆窝,欢快盘旋:一会儿不知是水大了还是水草窝本来就不牢固,不经这一群初生小狗母鱼的纠緾,一下崩散了。这群小狗母鱼一下子慌乱地散成几堆,各堆里打头的稍大鱼儿,急切地逆着水流努力地游动,小鱼尾都快摇断了。
   当它们就要靠近刚刚冲散的鱼窝时,不知从哪里冲出的一股急流,又一下将它们冲得更远,更加四散,且靠近在溪边洗衣的阿东妈们和其他村庄的媳妇姑娘们。几个长得好、长得白的青春少女,一下跳脱就势站了起来,展开正在洗刷的大件衣服,啪一声盖在鱼群上,一沉一收,慢慢捞起,惹着周遭的媳妇们都十分急切地关心着这意外收获的情况。
   其实,她们都太低估这群初生的鱼儿了,抑或大树脚下的庙公公暗中保护着这些小生灵,也或许这些刚刚生出母性的小姑娘,还真动了恻隐之心。这一次,正如她们与她们母亲们过往的一次次尝试一样,都以失败告终。但小姑娘们银铃一样的笑声撒了满满一条小溪,引得过往的男人驻足注目。她们并不轻易示人的皙白小腿微微颤动,身子一阵乱晃,刚刚的矜持完全没有了。一两个胆子大点的,甩着辫子,更是一下一下地左右摇摆。朝阳透过小溪上的树荫,星星点点地打在姑娘淡淡们早上擦了香粉的笑脸上,重又碎碎地落在水面、水底,引得刚刚的小狗母鱼齐着小脑袋朝浅浅的溪底一阵乱钻。
   “你们都不乖,我们村谁家有女孩子这样没样子的,一会还要浇菜、帮大人下田呢!”不知谁家大娘发出的声音,姑娘们这才慢慢消停了。但待这一动静收起,眼尖的大娘早看好了各家姑娘的身段和脾气,心里就有了请村头圆妹姆说亲的主意。
  
  

共 16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久以前,农村人生活艰苦,看似清闲自由农村人的生活,其实鸡毛蒜皮,零零散散居家过的日子,一刻有容不得懒散。本文开篇就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画。秋天早晨的溪水边,发生了故事,洗衣服的女人们,姑娘们,唱响一台戏。又展现一幅“浣纱衣女趣图”。文笔细腻画感映目,接地气。推荐欣赏。【编辑: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1-01 21:43:33
  文章以点带面,反映农村生活,画面感强,好。
2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1-01 22:01:07
  感谢天马老师鼓励、指正。
3 楼        文友:三熏沱茶        2023-03-27 17:47:28
  其实是先读到《九岁“狗”咬书》。不知怎么,就产生一个突出的印象——一叠用回形别针“别”起来的文稿。细想,一是,怕文稿零落散乱;二呢,是金属丝绕成的回形,反射着旧时的光泽,呈现一种美学意味的“寂”。和《高高低低 细碎悲喜》一文相比较,尤其第十五节的“另八点”,显得细碎漫漶。同时让人想起的还有《赤子其人》中几十位师生的姓名。这种写法,要么是体例(纪实回忆录)的原因;要么是这些点滴于作者及其生活圈具有不凡的意义;要么,或可从《明〈?庵居士自述〉释并注批》这类文章里找到一些的线索……正犹豫之际,手一抖,却点进了这篇《溪影》。
   竟然和另一篇短文同题,且两篇《溪影》都好!这篇似乎更震撼一些。如果不是收束得过于陡峭的话,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明明是在写一本大书的架势。
   回过头来再想,纪实系列也都可能是为更大的目标做铺垫积累呢。于是,又多了些期待。
回复3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3-03-28 13:56:02
  感谢老师这么用心地扶持我,指导我。这是十几年前写的。我写作开初,只想写给父母看。没有别的想法。发在网站上,是因为方便父母和我随时看得到。我写作没有用什么方法,就是说出真的事和感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