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写在山中的传记(散文)

精品 【东篱】写在山中的传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42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3发表时间:2022-01-02 00:08:24
摘要:禅山幻影,尘世浮梦,千载瞬间,一切都容易失去,但能够记住的,总会记住,即使千载还历历醒目。落座禅山山谷中的张保皋传记馆,展现在我的眼前,是一部真的线装大书,是一部内涵颇丰的传记,令我一读再读,终于读出些眉目了,写下这篇心得,以飨读者。

【东篱】写在山中的传记(散文)
   把一个人的传记,写在山中,是因为纸上写来终觉浅?不管怎么说,我看了,以为这才是真的大手笔。不仅仅是传记的呈现方式的改变,而且是纸上已经放不下如此波澜壮阔的传记了。
   距今1200年,有一个在韩国和胶东半岛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叫张保皋。简单地说,他让新罗(韩国古称)海晏岛宁,他让一座赤色的山佛音连绵,递传千载。于是,有人就给他写一本传记,不是洛阳纸贵,也不是纸页放不下沉重的文字,而是他已经属于一座山,属于山中的一片宁静之地,在赤山法华院景区,独辟山地十余亩,刻下大使千载功。
   我读书有个特点,急于翻篇。走进张保皋传记馆,我没有急于翻篇,而是细心品读了全书的五个章节,这些章节都被放进了一组唐朝建筑风格的楼阁里,真可谓装帧豪华,布局精巧。“大唐追梦”章,让他有了从军建功机遇,一个大唐附属国的子弟,盛唐给足了他机会,效命沙场,评定叛乱,功绩卓著。“武宁从军”,(武宁指今徐州一带)让一个颇善水性擅长箭术的兵士,成长为“武宁军小将”,崭露头角。“缘定赤山”,结束从军生涯,在佛缘和贸易之间做一次超难度的连接,选择了赤山作为心灵的归宿,选择了赤山浦作为贸易的窗口,他将人生的价值发挥到了极点。“清海浮沉”,面对猖獗的海盗,他说服新罗兴德王,亲率兵士万众,荡平盗寇,打掉了贩卖奴隶的恶习,将黄海打造成贸易的黄金通道。“源远流长”——一部韩剧《海神》,一座塔红张保皋纪念塔”,在世纪末,再次将千年传奇推向高峰。盛世有香火,功成立传记。始建于唐的法华院,也毁于唐武宗李炎之手,此后的赤山一片空白,逢新千年,重建法华院。张保皋的贡献一直被人们记在心中,早就应该有一部传记为之树碑立传,这最后的一笔没有写在韩国的土地,而是在赤山福地有了浓墨重彩,如此一想,这部传记的历史背景是多么宏阔深远啊!
   读罢,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并给出了我的答案。他为何要在远离新罗的赤山,建寺立院弘扬佛法?十年征战,何以救苦?张保皋身陷火阵,心遭炭炙,他相信佛道可拯民,那时赤山浦有相当一部分新罗人聚居,他要给他的新罗同胞一个心安情依的居所。给心一片黛瓦,予目一面红墙,来度身世飘零的人。我想,他可能在建寺之初,念念有词的就是这样的话。就像我们无法忘记初心一样,最初靠岸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圣地,以怀念感恩的心,在这片圣地建立起一个时代的标志,或许就是他的初衷吧。大唐盛世,还不可能对航海者有什么保障。而赤山就是“黄海横断航线”的起点,从这里到新罗只需三四天的时间,被称为“黄金口岸”,且航海的人早就发现赤山红门洞处有明神在召唤,求之不得而邂逅,为俗人,也为神,奉献一个虔诚者的态度,于是,从山谷间突然多了一些建筑,有了晨钟暮鼓,有了禅音梵语。紫李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色的霞光里,神不寂寞了,更愿意护佑心诚灵秀的人。那时,神和佛都服帖地、满足地守着他们的一角天地,人们穿行其间,构成了一幅人世间最富诗意内涵作为深刻的画面。或许,赤山就是他的一个落脚的地方,心若无栖息之处,到哪儿都是流浪。他为减轻海上漂泊的苦,他就要让心靠岸,赤山是他的心岸吧。我们的揣测,总是将他的动机和佛事联系起来,或者根本就不成立,但我们今天的纪念,可以不考虑这些理由,只知道他曾经把自己的灵魂放在这处最美的风景里就够了,他的存在,和美无法割裂。
   张保皋的传记,是一本历经千年还遗存的书,无需什么文字,凭着人们的记忆,代代相传,岂是几页薄纸可以载得动的。也许,读一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可以记住多少内容,受到什么震撼获得什么样的感悟,而在于曾经读过,和书中的人物打过照面。我读张保皋传记馆,算是不求甚解,但他已在我的面前树立起一座前驱者的丰碑。是那个时代造就了张保皋,时代可以孵化出动人的传奇故事,他也不负那个时代,留下了一个平民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我要从他的名字说起。翻阅《樊川文集》得知,张保皋原名“弓福”,又“弓巴”(意思是善于射箭),出身低微,张保皋是他入唐后取得名字,“张”取其相近的“弓”字,“保皋”在韩语里是“福气”的音译。在新罗时代王族都姓金,贵族都姓朴,平民出生的人没有姓氏,只有名字。
  
   二
   我常常想到张保皋的存在,对于赤山的意义。若无张保皋,可能赤山之石的红发出的光也只能作为一道奇光而已,但从那时起,这道红光就成了航海的灯塔,成为一段茫茫旅程的终点。因此,那些滚落于山下,沉睡在东山浦(今石岛湾之一部分)的红石,曾经系过那条苦筏的缆绳,那条风雨飘摇的小舟曾靠倚着那块石头,有了安然的彼岸。那片款款的浦水,曾温柔地洗濯着船体上的污泥秽草,抚摸着劈波斩浪的船板,写下一段多情的故事。于是,那个海湾也从此有了故事,有故事的海才足够深邃生动。我特别相信泥土中总是孕育着生命的悸动,而大海里总是成就着人类的不凡。
   这座张保皋传记馆的创作者总是在努力地还原着他的一段段人生履历,而我,特别看重的则是履历之外的一些东西,我认为,那应该是传记的灵魂。于是,我对每一处细节,每一件器物,产生了解读的兴趣,我努力用想象力丰富着这部传记的细节和内涵。
   打开这部传记的扉页,是一条偏狭的山径,路侧是苍劲的虬柏。我问为何植柏,景区的人告诉我,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虬柏代表着最高的礼仪,当然也是最精彩豪华的开篇。古柏蔽日,阳光透过树隙,在路面上播下光斑,不舍得踩踏这样生动的扉页啊,我想伸手掬起那些充满温度的光斑。青葱的绿,是否也象征了什么,是亘古而来的友谊的颜色,长青,蓬勃,暗绿而不老,鲜活而葱郁,又像一株株绿色的火炬,点亮了启篇的华章。古柏遮日,斑光如字。用文学的方式收揽着山脉的春色,无声的烟雨,淹没了一座山的宁静。我这样想,曾经散落的声音,匆忙的步履,似乎戛然停止在此处,一切陷入了安息和安静。尽头,我闭目而闲,山林隐群鸟,露草卧虫鸣。伴着一颗灵魂的是这样美致的氛围,复有何求!穿过绿道,又是一番天地,倾山的丽日,就像透着书香的首页,充满了渴望一读的诱惑。我这样想,历经千载,对于一个人的再丰硕再丰满的记忆,可能早就变得瘦骨伶仃了,但赤山人却一直在传承一个人的传奇,这样的传记,已经不适用丰盈这样的词汇可以形容的了,应该是充满着温度,让人感到余温犹热。
   哦,世上最快的东西一定是光阴,而能够留住一段光阴的,应该是用传记记下那段光阴的模样。
   这篇传记十分豪华,是把序言写在千仞峭壁上。我们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只有12个字:明神福佑四海,大使缔交三邦。联中的“大使”就是指张保皋。这个身份,较之如今的“特命全权大使”还要威武。原来,早年,大使并非官方委任,凡往来于两邦之间,传播友谊者,就是称职的大使。我想到一再被习总书记强调的九字外交真谛:“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其实,这也是历史的经验,一个真正的大使,就是肩负传播文化和友谊的重任,民相亲,隔阂除。“大使”两个字,足以定性张保皋几度越洋往来中韩的历史意义。
   举首峭壁,大小不一的石岛红岩石垒成了一堵石花墙,凸起的银灰石缝,仿佛是绣着暗花,嵌红的石头块块都是盛开的花朵,哦,这是献给大使的不朽不蔫的鲜花。我想找一处石隙填写上一个朝圣者的名字……
  
   三
   环顾四围,樱花围裹。再有半月,樱花应该是最璀璨的时候了。我陷入想象。到那时,半空应该飘荡着软软的棉花糖,如雪却有粉,淡粉玉妆,半山生烟。我觉得,这是给这部传记装帧的书页花边,多么时尚,一颗高尚的灵魂,最配得上灼灼樱花的簇拥和爱戴。我希望此时赶上樱花纷落的日子,不要去打扫,小心地踏着樱瓣,轻轻走过这片缤纷之地,前来朝拜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游客,还有多情的樱花树奉上的“花之祭”。花瓣垂落,很乱的样子,像一幅有意为之的抽象画作,是欠构思的样子,一切飘落都那么自然,呈现出一番不能造作的美态。我记得,在伦敦的街头,一定要为自己买一束花,不枉相遇一次;打开一位开拓海上贸易之路的先驱者的传记,我想捧起一抔樱花,嗅到一袭幽远的香。虽无斑斓五彩可言,但足以艳压群芳。我寻遍传记馆的每一处,没有找到张保皋的墓碑,是一个疏忽?不是的,即使掘一处墓穴,也安不下一颗漂泊于大海的魂灵,他并非倒在赤山的怀抱,我想拾起一瓣樱花,吹走上面的蒙尘,做成一枚邮票,把我想说的话写在瓣上,遥寄对面的韩国,直达莞岛(张保皋的故乡)。
   举目这处仿唐建筑风格的楼阁屋宇,仿佛走进那个时代,与这位令人尊敬的异国故者在雕甍画栋处促膝而谈。他应该居华舍,宿丽宫,让我们用眼睛与这位大使做无声的对话。如此,声音才雄浑,激情才迸发。斗拱红柱,飞檐鸱吻,红墙黛瓦,整齐出列,将张保皋一生的事迹珍藏于其间,不再让风雨侵蚀,不再让雕虫混迹书页,他完全配得上这样华丽庄重的包装,沧桑于我们而言,是磨难,但走过沧桑,只有用最隆重的方式才可以留住沧桑的美感。
   半山蓄水几池,使得这部传记更多了一份水性的温柔,回廊几曲,水榭亭阁,蜿蜒抱柱,翠竹掩映,澄澈的池水,光能鉴人,只是那些莲萍似乎跟我们开着玩笑,总是争相出镜。微雨淅沥,破碎了我们倒映水中的身影,留下一池池的花朦胧,弯腰相近,“雨裛红蕖冉冉香”。水,对于这位故人,有着不可言状的爱与恨,满院池水波不惊,唯留莲香溢庭院,我想,这是否也是一种愿望的美好表达,希望这位航海人不再劈波斩浪,渡劫波,历鲸涛,而是安静地与我们相处,微风细雨三月莲,自在款步闲水韵。我确信我真的读懂了这精彩的“信笔”。无需我大声喝彩,只给我濡染素眼的机会。园中一些游人,娴静得很,似乎每个人都读懂了这层深意,莎士比亚曾说:“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凡内涵丰满,都会让人不自觉地噤声屏息,这里就是这样。
  
   四
   莲池边儿,曲径弯处,庭院角落,楼阁檐头,曲柳占尽,仿佛是一页书的空白处,被漫画家勾勒了几笔,顿生意趣。黢黑的柳干,肃穆苍老,似乎与时光一起驻扎在这个院落。柔枝千条,摇摆入水,轻点成涟漪,收回洒水花,多了互动的情趣,此时还未到飞絮时节,嫩黄的柳芽,和矗立于庭院的张保皋的铜像,同色相对,春色里,复活是岂止是柔柳,还有那尊令人尊敬的雕塑,在这里,他仿佛已经成为一位诗人,“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这是张保皋的第二故乡,为何喜欢那微雨行尘的流浪时日?你可知,赤山人植柳满庭院,意欲为何?原来是只为一个字:留。柳与“留”谐音,留下名垂千载的大使,让赤山的佛事香火在千年之后继续袅绕不息。或许,怕再打扰了你,你在,香火犹盛,可让人“碧海红尘问老僧”。
   千年之后,一个人的山河岁月,以这样的传记形式存在着,并不令人费解。山河岁月,能够留住的东西少之又少,而能够使之复活的,更是寥寥无几,无法说因为胶东半岛这里有一座赤山,于是,张保皋因山而复活,我想,他的精神才是复活的灵魂。有时候,一块旧铁器,在风雨中慢慢生锈了,只有那些终不能忘怀的东西,仿若一块金子,日子越久,反倒鲜亮了起来。如果说读后一定要我写一段读后感,那好,就用这个感想来表达我对这部传记的好感吧。
   如果放下这部传记的尾声,才是最大的遗憾。在张保皋传记馆的身后,矗立着一座张保皋纪念塔。韩国使团空中来,我在赤山等。新千年之始,共建一塔,其存在的意义,可传千古,更可以入传。这是张保皋传记的最为奇崛的一笔,是尾声,更是高潮。纯粹的取自赤山峰上的赤山红,人称“红塔”。斧剁成方,磨光如镜,双柱并立,方柱擎天,靠上,以石为带缚系,双柱合抱。双柱两国,一带相连,友谊相系。我常常想,简单并不意味着肤浅。张保皋开辟的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如今更为便捷了,是告慰,也是纪念,山高不过塔,虽处谷涧中,但其红光可穿透尘埃,照彻新的丝绸之路。对这座塔,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的朝向。站在塔的一侧,我看到赤山渔港,千帆点缀在海面,仿佛是为这座赤山摇旗呐喊,哦,她的朝向正是千年之前所说的斥山浦,也是张保皋系船登山的地方,古今巨变,但不变的是方向。这个纪念塔,仿佛在告诉我行船的秘密:一个人的船不知驶向哪里,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一个找不到系船的石头,用手是拉不住行船的,只能沉浮于波涛。
   我的书架上还摆着几本名人传记,丘吉尔的,曾国藩的,贝多芬的,我都看过,不肯再重看一遍,我说不出为什么,不是不够尊重,也不是那些传记不够精彩,我喜欢去读赤山山中的这部无字的人物传记,因为每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心得。无字胜有字,这是一个无法颠覆的例子。
   还有,如果每读不能让我心动,我宁可合上书页,让书静静地躺在书架。赤山山中这部传记,总让我心悸动,我知道,我已经不能怠慢了它。
   昨晚,失眠了,我临窗看云吧。那云舒卷自如,似乎也有一个方向,都被那座赤山吸引了去,我想,那些流云应该是赶着去看这部传记的,因为白天游人太多,始终无法凝神静心赏读。
   起个早,追着那漫天的云,我再去拜读这部遗存千载而依然生动的传记。
   在山中,传记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而且是一部不能褪色的风景影集。
  
   2021年1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2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这是一个永久流传的名字,这也是一个需要弘扬,需要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张保皋一个唐朝时“武宁军小将”,一个在韩国(古称新罗)家喻户晓的人,将黄海打造成一条黄金贸易通道,最后在赤山重建法华院,让佛法梵音传颂千载。他的功绩,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另一位佛法传颂者,鉴真大师,他便是几番东渡日本,几经挫折,几经坎坷,传颂佛法。佛法之道,在于信者之道,可以消弭仇恨,化解恩怨,普度众生。张保皋的成就在现在看来,是一位佛法文化的使者,在千年前的盛唐时期,有着非凡的弘扬与传承,我们的玄奘大师便是这时候,西去印度,取回佛法真经。无独有偶,张保皋能从新罗,到赤山建立新的佛法弘扬地,也是势在必行的。有良好的环境在促成这样的文化交流,也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美谈。赤山的佛教文化因此而源远流长,这本留在山中的传记便有了精彩的内容。他的名字注定要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紧密相连,也注定与这座山融为一体,永不分离。老师这篇游记体散文,有着自己的特点,以一个人的传记为开篇,把一座山的历史加以阐述,并有细致的描写。好像这个人存在于这里的角角落落一样,赤山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一股神韵。一座山之所以神采奕奕,是因为一直都有一种精神存在,这种精神让山脉焕发出的神采,是不同凡响的,让人远远就可以感受到。一座山所存在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可低估的,这样的去处,往往让脚步走去,便不知往返。文化的魅力就是如此,读到与读懂,是一种幸运,是出行的人非常难得的。赤山之美,在于自身的阅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读感。我相信怀才老师的读感是最为通透,最为达观的。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已经感受到了山的神韵,仿佛那座山就在眼前一般!怀才老师身体有恙,却依旧坚持笔耕不辍,为我们,为东篱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写作,懂得为社区贡献一砖一瓦的重要性,以自身为声,呼唤他人奋进,让人感动!真心希望老师身体安泰,真心希望东篱每一个人以他为标杆,尽心尽责,做好自己,为社区添砖加瓦!谨祝老师阖家欢乐,万事如意!【东篱编辑:孤独小男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0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2-01-02 00:13:11
  一座山有着它的神韵,有着它的命脉。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赋予这座山时,他的精神便与这座山永世长存了。品读怀才老师的佳作,感受不朽的精神,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08:00:34
  谢谢孤独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问候孤独老师新年好!看编按,从更广阔的背景来解读赤山的张保皋传记馆,视野特别,见地深刻,非常喜欢这样的解读,对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张保皋创建了赤山法华院,也开辟了黄海海上丝绸之路,从此让中韩有了未来,民相亲,才是国与国交往的本质。写这篇散文,我的目的在于选择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解读一段历史一个人物,但愿能够写出一点韵味,希望文友提出宝贵意见。问候孤独老师冬暖,谨祝创作快乐。遥握!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1-02 08:06:10
  很少有作者把游记与历史人物以此种手法呈现出来。怀才老师无疑是自辟蹊径。此手法结构宏大,既突破了传统又自成套路,一些“枯燥”的历史资料,通过老师合理的布局,融进了老师细腻的情感和感受之中,融进了自然景色中,加上高度的审美与个性的解读,笔下的山水“活”起来了。此文华丽典雅,生动有趣,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令人读罢,爱不释手!大赞!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视觉盛宴,精神良餐。遥握问候,谨祝新年行好运,一切都好!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08:51:26
  谢谢湘莉社长的美评。的确,我是想写出一点不一样的感觉来,所以,这篇文章酝酿了很长时间,总在想,怎样呈现一处不一样的厚重的历史性的风貌,怎样写出人物的历史价值,怎样写才可以悦读,因此,我从个人审美细节上起笔,就是想写出那些被人忽略的东西,激起阅读兴致。无法达到视觉盛宴的阅读标准,但我努力写出趣味,希望文友能够喜欢。谢谢湘莉老师起早点评,辛苦了,问候新年好,谨祝创作快乐!遥握。
3 楼        文友:白玄        2022-01-02 10:03:37
  赤山系列又一篇力作诞生,这篇传奇,写在山中,气势宏伟,承载千年历史,中韩友谊,闪烁其光!文章描摹细致生动,意蕴厚实,把张保皋的传奇人生书写的淋漓尽致,与山海融为一体。和平使者,文化使者,纽带使者,佛法使者,功德无量,这使文化内涵深厚的赤山更增添了神奇色彩。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10:07:23
  谢谢白玄老师的大气多情解读。张保皋传记馆,在我的眼中,是写在山中的传记,因为纸上已经无法承载这样厚重的人物历史了。春暖花开时,希望白玄老师能够到访赤山,看看这个传记馆,你也一定会写出和本篇不一样的佳作,我期待着。谨祝新年快乐。遥握。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1-02 11:35:23
  怀才老师家乡的赤山,不仅风景奇美,而且还有深厚的人文景观。张保皋传记馆,让千年前的那个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得到了复活。张保皋,身为韩国人,一千多年前来到中国,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在赤山创建法华院,通过弘扬佛道拯救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中韩两国的友谊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怀才老师以独特的审美,融合赤山绝美的风景,对张保皋这个历史人物做出了深邃的解读,借景抒情,让读者在美的意境中回望千年前那个历史人物,可谓匠心独运,构思精妙。赤山因为张保皋这个历史人物,有了精神的内涵,也有了不一样的风骨和神韵。大赞才思,问候怀才老师,祝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12:02:24
  感谢如菊老师的精彩点评!张保皋,在胶东半岛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过去了千年,但人们依然记得他的功绩。其实,在唐代,新罗(今韩国)是附属国,新罗人的发展依赖大唐盛世,张保皋就是那时渡海来到大陆发展,在军中做了一员战士,参与了平叛李师道的战争,功绩卓著,被提拔为军中小将军。这个人物,对传播文化,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突出贡献,被人成为“海上贸易王”,可见其影响力。记载这个人物,缅怀他的功业,传承友谊,开创未来,才是最大的意义。在赤山,为他立传记,这是突兀的一笔,所以要精读细研,才能够呈现出神韵,怀才努力为之。谢谢如菊老师美评鼓励。遥握。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1-02 12:22:36
  山的神韵在于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着佛法传承,出家人的船有了山才有第二故乡。佛法普渡众生,绵延不息,它给赤山赋于了新的生命,文化交流的魅力,让赤山佛光四射,遗存千年的无字书,让一代代胶东人用心去品读,如今赤山成了中韩友谊的桥粱,文化与人文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赤山,成了永不褪色的风景。感谢怀才大师又为读者奉献精彩,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15:09:44
  谢谢鸿雁老师的精彩点评。是啊,人生搭乘或者传记摇橹的船,总要靠岸,那个岸就是故乡,心所安,故乡就在,是否也这样去理解赤山对于张保皋的关系。鸿雁老师的话提醒和启发了我。人生有多少次靠岸啊,所以我们才那么感到心安。一座山的色彩很丰富,是包含的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用心解读,是文学的责任。遥握,问候鸿雁老师新年好。期待你的佳作。
6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1-02 14:07:57
  怀才老师对赤山满满的赤心情怀啊。如今又添一文赤山传记,写得气势宏伟,生动有趣,呈现了赤山意蕴深厚的人文景观,道出了赤山独特的神韵与风骨。大手笔,大美之作,超赞。愿怀才老师冬日安暖,吉祥安康!(我眼睛做手术还在恢复中,不便多打字)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2 15:12:21
  得知太阳老师患了眼疾做了手术,很担心,知在恢复之中,我心稍安,一定会养好的,出来一个心明眼亮的太阳。赤山,在我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山,而且还是一部书,我们读,是丰富我们,也是对文化的挖掘于尊重。谢谢太阳老师美评鼓励。文化新年快乐,遥握,期待你的佳作。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1-02 20:44:26
  “心若无栖息之处,到哪里都是流浪”,特别欣赏这句话,启人深思,耐人寻味。张保皋从韩国来到中国胶东半岛的赤山,将佛音声声传诵,以佛心普渡众生。一座山,从此佛法无边,晨钟暮鼓,梵音缭绕。张保皋,出身贫寒,却活成了传奇,他曾平定叛乱,后来与佛有缘,在佛缘与贸易之间作了超难度的链接,他是大使,担当着文化传承与邦交友谊的神圣使命,他的存在让赤山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让赤山的草木更加葱茏,花儿更加芬芳,因为他的灵魂已融入赤山,赤山因他而更丰灿华丽,赤山的历史因他而光芒万丈。怀才老师说,在这里需屏息凝视,静静地感受,才能感受山间飘荡的萦绕不散的不一样的气韵,故人已逝,风骨长在,他的魂魄从未离去,山风吹来了他的吟唱,竹林中回旋着他的絮语。时光缓缓,品读一本山中的传记,用眼、用心、用纷飞的思绪,穿越时空与贤者智者对语,便能得到最睿智的答案。怀才老师如此通透、豁达、慧心无边,想必是从赤山得到了灵魂的升华,修炼成一颗静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然从容之心,喜悦长在,心园花开似锦。如此宏大锦绣文字,字字细腻曼妙,句句缤纷摇曳,令人心动神驰,大赞文思,问候怀才老师冬暖,一切安好!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3 08:05:27
  我非常喜欢罗老师的精彩美评。名词只等罗老师的美评出现,但自己又不知怎样去回复。也许,我心中这样想,用眼睛凝视着,就像跟远方的罗老师对语了。有时候文字是苍白的,想说什么,都词穷了,因为要表达的意思,想说的话,罗老师都说了。是啊,风景,是为了养心,心中繁花似锦,才是生命的状态。在这个艰难的生命深刻,得到罗老师的祝福,心中很感激。我很想用我的拙笔,不断读书,写出文章,用文章伴随每天的生活,可能如此才不负生命的价值。认识罗老师是一个幸运,也是必然,因为你美好的心灵总会吸引我。遥握,谨祝罗老师快乐,寒假临近,期末考试忙碌起来,希望罗老师注意身体,忙中偷闲,别太拼。遥握。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1-06 09:15:58
  如果要写游记散文,此篇是最好的样篇!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底蕴,是很难效仿!湘莉只好藏在心里,慢慢消受。湘莉再次品读所感!遥握问候,谨祝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06 15:42:13
  湘莉老师的鼓励过头了啊,文章千古事,努力争取每一篇都写好,满意的不多,总有让我有遗憾。谢谢美评。遥握。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