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风恋】边城拾萃(赏析)

精品 【风恋】边城拾萃(赏析) ——小说 《边城》 赏析


作者:文绮 举人,408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43发表时间:2022-01-05 10:56:57
摘要:一个优秀的作家所具备的思想道德风尚与相当的文学传播力,是值得景仰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一座茶峒古镇得到多少人的仰慕与青睐!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02——1988年。
   《山园小梅》的问世,被誉为“梅花诗的巅峰之作”。细品:“把爱恋的泪花,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铺到心底,铺成自己生命的底色,泛着流年天涯近的光影,充满了层次感的清贵优雅与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小说《边城》,就是倾尽爱心,处一股清流,静静地流淌,将古道,曲溪,碾坊,船码头融化成一道道桃源绮梦。读也醉,赏也醉,一言难尽满纸菲。
   《边城》的特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优美。环境美,人文美,格调美,品性淳朴又积极向上。它不愧是一部优秀作品。即便日久天长,也不会褪色。
   小说里,一边是人物故事,一边是以大自然为主色调的抒发,描写,衬托,比喻及议论。这自然是一种灵活运用的手法,让小说浑然天成。让读者睁眼闭眼都是美的幻觉。这应该是作家灵魂深处追求的一种纯净的境界。
   小说10多万字,总分21个章节。每章并不长,但非常经典。字里行间,思维缜密,笔调沉稳,流畅自如,大环境与小我的结合,天衣无缝的紧密相连。这应该是写小说者必备的抒写能力和思维方式。
   小说开篇交代的是地理环境与自然结构。“由四川过湖南,靠东有条官路。”这里应该是四川与湖南交界的地方,所谓官路,就是政府修建的大道。随之出现“茶峒、小溪、白塔、老人,小女孩,一只小黄狗。”这个交代给读者以小说中要出现的主要人和物的印象。也是故事发生的地方。尤为可贵的是,全篇故事都是以物象来衬托人的聪慧与勤奋精神;以及被那种环境熏陶出的高贵品质和端庄的形象。故事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暗算与格斗的述说。都是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地顺理成章。但是,在自然面前,又隐隐约约地含有丝丝凄婉。那么,小说随着不可抗拒的大自然面前,以悲剧结束。给读者留下了遗憾。
   一、优美的环境,是小说描写的重头戏。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形容溪水绕过山石缓缓流淌。这让我们了解到山溪流淌的形状。“静静的水,清澈透明。”小溪没有污染。“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成”“深潭为白日所映照,两岸为深翠色,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里只要注意,凡有桃花必有人家。有人家必有沽酒。”春寒料峭,沽酒御寒。这让我们明明白白地了解到那个地方如世外桃源般的曼妙。它也可以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一种清静淡然的环境,暗示着浪漫的情怀,如同飘绕着若无若有的紫气,向着四面八方缭绕。此刻作者的心境彷如融化在那片优美自然之中,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因为在他心里,全部装满了一段要诉说的美之概念。没有私心杂念,更没有邪念。给读者传递的是一种纯净。这种纯净是从灵魂中散发出来的。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澈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动气,从不发愁。”楚楚动人,心思玲珑。作者用环境融化翠翠灵与肉的美。既是比喻,也是衬托。在好多小说里,描写人物时,直接写出人的外表样子。这里不仅仅拘泥于外貌,她的内在美:“不思残忍,不动怒,不发愁”金庸笔下的小龙女“那少女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描写与形容给人以虚构的印象。翠翠是实实在在的美,不做作,不浮夸,也无须模仿。完全出自自然美,气质美。这种描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抒发。她的单纯从哪里来?是从青山绿水中来。美还有来去。也可以看到作者将当地的美浓缩到翠翠身上,代表着那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良好性情。
   就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濡养着翠翠纯正的人品,活像一只翠鸟,在那条溪上飞来飞去,油然是一个小精灵般地人见人爱。作者心理美的追求,反应在小说人物身上,成为圣洁的一笔。为使作者的笔端流淌着人间最需要的精神营养树起范例。
   其实,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真善美的,在某一特定环境的诱使下,干出不尽人意的事情,继而产生恶性循环,这样的现象时有可见。相比,作者极力以正面宣染人的本性,这应该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连着命运产生而产生。那么翠翠的无忧无虑是在大自然中养成。可以说,人的成长与大自然的优劣分不来。十几岁的翠翠,又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刚好被那片优美环境的熏陶,越发至高无上。在我们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心里是否也会产生一种美的追求,或者受她的浸染,也会带来心灵上的向往?那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完全是有可能的。孟母为了培养儿子三次搬家,不也是一种营造良好环境的初衷吗。最终将孟子培养成才,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的笔端下,以景状物的手法随处可见。它既能衬托故事的生动性,又能体现人的灵动性。
   小说第四章,是描写一个端午节的日子“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这是一种立体的设计描写。首先,小说“物”的定位,翠翠家在那块地方位于西面。或者是作者站在东面的立场上来抒写的。这样的设计有便于往后故事的发展。这个他的西面,也许比东面要萧条,或者安逸,反之是繁华,热闹;或者那个西面与这个东面有一段距离。这个构想表现出作者的一种空灵。他像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一样,有故事来去的地方。因为每次到碧溪岨摆渡,爷爷和翠翠总在匆匆的脚步下赶路。说明翠翠家离渡口有一段距离,而且还是在西面。细细读起来是非常有嚼头的。接着“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夕阳西下后的黄昏,河面上腾升起薄薄的雾霭。这一自然景观的交代,与落日息息相关。前言后语非常自然的结合,不刻意,不过于。也让读者看到那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结合这个吉利的天象,人们的生活既丰富又恬淡。何不是天人合一!
   “雨还在下,溪面一层烟。”一个烟字灵动了雨中的场景。也说明,雨下得不大,或是毛毛细雨,或是细雨霏霏。都会形成一种雨烟临岸。作者并没刻意,而是顺应。灵巧的一笔,代表了许多。读来何不快慰!
   第二十章“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在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
   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
   “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对溪有猫头鹰叫。”
   这个描写,翠翠真的体会到爷爷真的去世了。爷爷去世后的天气晴朗,夜空湛蓝。也可以说爷爷的去世是安详的。也衬托了爷爷为人一生干净,勤奋,死后,天也是蓝的。而不是乌云密布,浊水涌流。爷爷在翠翠心里是圣洁的,在大众心里是伟岸的。
   正如傩送所说:“稳稳当当地活在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方。”
   爷爷的去世,像一颗流星划去。猫头鹰在叫。中国人经常把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称为灵鸟,哀悼鸟等。古代书籍也把猫头鹰作为厄运和死亡的象征。当时是不是有猫头鹰在叫,谁也不知道。作者的这一神来之笔。表现出他的见地丰厚。比喻恰当。将它充实在故事里,尤为生动。爷爷的去世,人鸟同哀,尤为感人。
   以景状物的描写,书中随处可见。
   二、民俗文化是小说的亮点
   小说三次写到端午节。端午节是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的民间盛大节日。
   第一次端午节,使用诱入手法格外巧妙:“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他没有平铺直叙,端午到了,或者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作者转弯地描写,给人以回忆的空间。哦!两年前的那个端午。我们把它当做回忆去追寻。追寻的日子是不是要多一分色彩。或者是幸福的,或者是悲哀的等。但是那个端午是快乐的。
   “长潭里四只红船,把翠翠的注意力完全占去了。”活动中还有放鞭炮的,烧香烛的,踩高跷的,擂鼓的。气氛非常红火,这里要举行龙舟大赛了。龙舟大赛是飚风般地迅速。“河中划船的决了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了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这种凑热闹的游戏非常合乎情理,也把氛围推向高潮。岸上的,吊脚楼中的人,都在翘首观望。喝酒的也在凑热闹。旧时的军人也参与民间活动,政地相融。也是良好的作风。民间的节日,过得既热闹又安详,既丰富又多彩。按小说发表年代来看,在30年代中叶,能有这样的盎然兴趣,十分令人羡慕。也可以肯定,作者在生活中尽力寻求亮点。来歌颂民族人热爱生活的行为,表现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天地。
   就是那个第一次的端午节,熙熙攘攘的人群,让翠翠和爷爷走散。这让翠翠很是为难。就在她为难的时候,遇见了船总的儿子傩送。懂事的傩送派人把翠翠送回家,两人相处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第二个次端午节,“到了端午,翠翠和祖父约好,看谁守船。”翠翠说:“我要走了谁陪你?”祖父说;“你走了,船陪我。”这个一问一答,表现着祖孙俩的互敬互爱,又亲切。翠翠没有因为端午节爷爷上城去,她撒泼撒娇。而是尊重,孝顺。主动让出机会,让爷爷到城里去散散心。现实中十几岁的孩子,哪能做到那样懂事。生活的淬炼,让翠翠身心健康,身体健康的成长。这与爷爷的倾心抚养言传身教分不开。他们之间虽苦,但总是以和睦为契机,相互帮衬着。
   虽然是穷苦的客家人,它没有像深宫或富家长幼之间的明争暗斗。著名作家张爱玲,就才华另当别论。她出身名门贵族,复杂的家庭结构,让她身心疲惫。饱受精神磨难,继而慢慢形成孤傲的性格,刻薄尖酸。我认为虽然她的一系列小说文章,都是叙说的人家不对,那个不对总对着她。她时有生在福中不知福。时有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就连亲身弟弟都要用鄙视的眼光去看。难道她就不可原谅家人的不足?硬要强词夺理地辩驳自己受辱。直至孤苦地凋零他乡。
   “爷爷,我决定不去。”
   “好,翠翠,你不去我去。”
   翠翠明知道渡船的人多,会很劳累,但是翠翠只字不提。她就是那样没心没肺地跟爷爷决定好那天的行程。这让读者也感觉一种无比的爽心。就如前面介绍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她纯粹得可爱,并不是蠢。
   爷爷也十分怜爱这个懂事而又乖巧的孙女。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孙女,心里一直打算:一定要交一个不能“委屈”她的人。
   他思虑中略加回忆,“前几天顺顺家天保过溪时,心直口快……”“老伯伯,你家翠翠真长得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在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溪边来为翠翠唱歌。”爷爷认定大老是个可以托付的人。这一笔作者留下了伏笔。翠翠对二老有好感,爷爷对大老有好感。为故事发展作铺垫。
   第三次端午节,爷爷到河街去了。翠翠知道爷爷一路会发生什么事情,会与人交谈啥。她都心里明白。天长日久的相处,翠翠对爷爷了如指掌。包括性情,习惯,行踪,喜好等。这说明翠翠虽然年龄不大,还是善于观察事物,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当然也表现出翠翠的聪慧。
   翠翠心里不是不想些事。她会回忆,回忆上二次那个端午节的经历。
   “翠翠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
   特别是她认识了傩送二老,而且还有好感。这给她的回忆锦上添花。
   这就更突出了翠翠冰清玉洁的品质,和端庄的为人。
   三次端午节的描写,表现着淳朴的地方民俗色彩。习俗,传统,饮食,节日、歌舞、戏曲等。作者重点抒写的是节日。人们生活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在运作或者维系。具体地说民俗文化,就是人们的意识在某一特定环境、地域、年代以及生活方式等产生的互动与交流。
   小城人民十分安详地过自己的日子。尽管节日红红火火,激情没有纷争,和顺不是喧哗。通过活动,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的过程,可以了解对方的为人及品行。小说就是这样层层推理,把精神实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受益。
   三、和谐是小说的主体思想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小说第一面就说:“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里,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这个摆渡的应该指的是老船夫和翠翠了。老船夫见了人家给的钱,执意不要,而且决意退回去。不贪小利,不索取,本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他的行为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摆渡要接触南来北往的客人,言谈举止营造的是毫无私心的氛围,给大家带来极好的印象,同时也影响着大家。金杯银杯赶不上口碑。如果唯利是图,贪财牟利,不好的印象会一传十,十传百。影响河街,影响小城。现实中膨胀的心态时有发生。在我们读了这篇小说后,是否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警示自己行为规范呢。开卷有益,不光是文学的,更有思想的,心态的。
   老船夫忠厚老实,古道热肠。一贯活得大方,活得坦然。摆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倾尽全力为来往客人服务。无论什么时候,随叫随到。有时他们刚刚回去,溪边就有人喊渡船。他们会立即返身,热情为客人服务。“老船夫……便会买来烟叶送给渡人,或者买来茶叶泡出茶水供过渡人消暑。”天长日久,谁能做到这样无微不至。老船夫做到了。“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

共 76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如果说有一个作家的文章充满诗意,我想沈从文的小说一定是如流水般清澈。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白话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沈从文的文章总是能原味地保留诗歌那种意境且能生动细腻地把笔尖触及生活,在平常中凸显风韵和神采。本文作者应该对沈从文的文章颇有研究,能很好地把握沈老先生的行文风格,而且能从现代文学中窥斑见豹,可见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特别是《边城》这部小说,如果不能认真的阅读,一定发现不了其中最奥妙镜头——这种镜头带着曼妙的风景,更有景背后那耐人寻味的知觉,现代的摄影技术或许能如实地记录一处风景,却无法意味深长地给予读者联想导向,所以说,一部好的小说,一篇生动的故事,往往更需要笔尖精心地雕刻,这种创作需要灵感,更需要耐心和思考。本文作者对沈老先生的小说见识独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和阅读方向。感谢作者赐稿风恋,好文,点赞!推荐品析。【编辑:山雨潇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2-01-05 10:58:17
  文章为读者和受众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方向。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文绮        2022-01-06 18:40:14
  辛苦编辑,多谢细致点评。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1-06 15:27:34
  佳作已申报精品。待空留评。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文绮        2022-01-06 18:41:23
  问好社长,辛苦您了。你每天都要审核社团稿子,非常辛苦。多保重。多谢社长关注。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1-12 22:17:04
  恭喜祝贺文绮社长的赏析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的关照支持!祝各位老师冬安文丰,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3 楼        文友:文绮        2022-01-15 10:17:37
  多谢飘雪社长关注。邀握冬安。
4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22-02-11 08:50:42
  好文章,喜欢沈从文的边城,此篇赏析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值得细读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文绮        2022-03-23 20:34:03
  问好天堂文友,多谢多谢来我的空间访问,让我的空间蓬荜生辉。遥握。喝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