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乞巧,村庄不息的狂欢(散文)

精品 【丁香】乞巧,村庄不息的狂欢(散文)


作者:翰墨明月松 秀才,126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39发表时间:2022-01-12 15:39:27
摘要:乞巧节祖祖辈辈一直在村庄流传,走过乡村多情的岁月,吹拂少女美好的青春年华。载歌载舞,在村庄一年一度掀起节日的狂欢,承载着少女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承载着村庄无尽的欢乐。在村庄火热上演,越来越红火,是村庄不息的狂欢。

【丁香】乞巧,村庄不息的狂欢(散文) 农历七月的黄土高坡,一丝凉意拂过祥和静谧的村庄。
   “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打破村庄的宁静,男女老幼循着鞭炮声,纷纷涌向村口,不一会儿,村口便聚集了许多乡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群中有人喊道:“看!巧娘娘(方言读nia)来了!”这是邻村的巧娘娘来拜巧了。
   身着节日盛装的美少女队伍手捧花束,举着香盘,边走边唱:“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每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织女。巧娘娘,莲花台;南天门,你开开,把我巧娘娘送出来……”
   淘气的小孩们在行进的队伍中来回穿梭,奔跑嬉戏,追逐打闹。更有叔伯阿姨们瞪大眼睛,仔细地打量着从眼前列队经过的一个个美少女,不时地互相交谈,品头论足一番。一到这个时候,便是他们给自家孩子物色对象的绝佳时机,一旦有相中的女孩,便会打听是哪家哪户,请人说媒,为自家的儿子讨个好媳妇。
   人群簇拥着乞巧队伍,一直到巧娘娘“坐像”的农户家,这户坐巧人家就是本年度乞巧活动的主要场所——乞巧点。
   巧娘娘的坐像一般为纸扎像,每年农历七月初一的前夜,迎请巧娘娘的坐像,坐像要居于乞巧人家的正堂正位,供香供馔,放置巧芽。依照乞巧风俗,坐巧人家要具备几个条件:家中有姑娘参加乞巧;房屋院子宽敞干净;男女主人热情好客,不怕麻烦;乞巧点家庭位于村里的中心地带。
   由于乞巧活动一直在村庄延续,是村庄一年一度的盛事,这样的乞巧点并不难寻,常常是具备条件的农户人家都争先要作为乞巧点。
   在村里乞巧主事者的迎接及引领下,拜巧队伍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走向乞巧点的农家院落,人群跟着队伍,排起长长的队,在村庄的山路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还有扛着锄头的人,有正在挑水的人,还有远处在田地里劳作的人,听见歌声,停下劳作,望向乞巧队伍,民歌的唱和之声在山头沟壑之间回荡,俨然一幅火热的村庄狂欢图。
   到乞巧点的农户院里,先由拜巧方主事者在神案前祭祀跪拜,赠送巧芽。巧芽也是很有讲究,一般是由当年夏收的新麦发芽而成,盛于碗中,麦芽笔直细长,直立在碗里,高约十公分的样子。在祭祀的同时,拜巧队伍在院中排成队列,美少女们牵手摆臂歌唱:“一炷香,两炷香,我把巧娘娘迎进庄。一根线,两根线,我把巧娘娘迎进院。一根绳,两根绳,我把巧娘娘迎进门。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天天给我教茶饭。巧娘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巧娘娘请到莲花台,天天教我绣花鞋(hai)……”
   此时,被拜访的一方也要齐声合唱,以示友好。伴随着录音机里的伴奏音乐,不时地变换着舞蹈队形,时而往来穿插,时而原地舞动,时而扭摆引进,歌声和着舞姿律动农家院。
   院子早已被乡邻们围的水泄不通,男女老幼,嬉戏的小孩们,妇女们抱着孩子,挤在人群前面。在院子中央的舞者被人们围成一圈,不断有相邻闻声赶来,挤在大门口,探进脑袋,争先恐后围观,有的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欢呼雀跃,人们沉浸在这欢快而优美的舞蹈歌唱之中。
   紧凑别致的拜巧活动结束,人们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沉浸在欢快的歌舞声中。而拜巧队伍在村里拜巧结束后,便会赶到山下的村庄继续拜巧,拜巧在村庄的山上山下,邻村之间,前村后村之间都会互相拜巧,把这种礼尚往来的拜巧活动,称为“行(xing)情”。
   人们目送拜巧队伍出门,而这些美少女们此时的拜巧活动结束,出了院门,便自由快乐起来,欢声笑语弥漫在村庄蜿蜒的山路上,十四五岁左右的年纪,笑声里充满着对村庄的喜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记得上中学时,山上的生母家,虽地处村庄的半山腰,但也是宽宅大院,妹妹未出嫁以前,年年都参加乞巧活动。生母家里多年是乞巧点,一到晚上,村庄里的姑娘们便齐聚于此,开始排练,我和兄长在县城读中学,尤其兄长颇具才艺,一到乞巧活动排练时,兄长便成为“编导”,尽管乞巧活动参加者都是女性,但兄长无疑成为大家的老师,带来学校的知识和文艺活动的创意,修改唱词,编排动作。
   记忆中,那时村里上高中的学生不多,或因成绩,或因家境,村里能上高中的屈指可数,而兄长和我便成为乡邻眼里的文化人,乞巧排练自然少不了参与,我和兄长常参与其中,有时排练常会持续到深夜,我们也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琢磨每一个动作,队列队形。
   乞巧活动虽在农历七月初开始,然而,排练准备工作在夏收结束后就会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准备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乞巧虽是姑娘们的节日,但也是村庄一年一度的大事,由本村的主事者负责组织筹备以及前期排练工作,从前期排练,到后期服装、化妆、道具、礼仪流程、祭祀用品等等都有分工,而这些都会得到村庄的支持,力争将这一盛事办的出彩,有声有色。
   在经历夏收后,白天忙碌一天,到了晚上,姑娘们便开始紧张的排练,在农户院中排练吸引不少相邻。一到晚上,录音机的音乐响起,老幼妇孺就会循声前来,先睹为快,在歌舞声中,享受晚上难得的闲暇时光。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就在村庄流传,鹊桥相会,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一到每年的农历七月,便会迎来如同节日般的狂欢,少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以织女信仰、歌舞表演、女工针线、技能传授、生活习俗、民歌唱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便会如火如荼地在各个村庄展开,这也是村庄一年一度最火热的狂欢,沸腾了七月的村庄。
   乞巧活动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前夜正式开始,一直到初七晚上才结束,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时间紧凑,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场面壮观。其中,以农历七月初七日,这一“正日子”最为隆重。仅以乞巧仪式而言,就有七项程序,依序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乞巧活动也赋予新时代的气息。一些返乡的大学生和外出打工者,为乞巧活动注入新的血液,除原有唱腔和一些传统的内容外,增加了一些说唱及新的歌舞形式,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妹妹在农村生活,从少女时代参加乞巧活动,一直到出嫁。如今,虽为人妻,成为妈妈。但村里的乞巧活动每年都会去观看,有时间也会帮忙指导。
   乞巧走进村庄每一位少女的心里,成为一生难忘,快乐而美好的记忆。
   参加乞巧活动的都是女性,一般为年龄在十五岁左右的未出嫁姑娘,有时,为体现村庄人丁兴旺,兴隆繁盛的气象,主事者会动员村里的姑娘都参加。有时,也会有一些已婚妇女参加,以增加活动的规模及人气。
   乞巧活动内容丰富,在七天八夜的时间里,还有“针线卜巧”,“水面浮针”,“巧饭会餐”等诸多的活动,村与村之间相互拜巧,交流学习,以祈求“巧娘娘”传授女工针线,做饭茶艺,礼仪礼节等技艺技能,是未出嫁少女的“成人礼”,此后,便可谈婚论嫁了。后来也被人们戏称为“情人节”,乞巧活动不仅火热了乡村的岁月,也成全了不少美满的姻缘。
   常年在外工作,已有多年不曾观看乞巧节活动,记忆中的美好和快乐难忘,耳畔仿佛传来记忆中熟悉的《搭桥歌》:“三张黄表一刀纸,我给巧娘娘搭桥子。巧娘娘穿的绣花鞋,天桥那边走着来……”
   乞巧节祖祖辈辈一直在村庄流传,走过乡村多情的岁月,吹拂少女美好的青春年华。载歌载舞,在村庄一年一度掀起节日的狂欢,承载着少女对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村庄无尽的欢乐。在村庄火热上演,越来越红火,是村庄不息的狂欢。
   (原创首发)
  

共 29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详细叙述了村庄流传的“乞巧”节,丰富多彩,歌舞如海,承载着少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火热烈,成为乡村不衰的狂欢节。盛装队伍边走边唱,人群拥着乞巧队伍,直到巧娘娘“坐像”的农户家。乞巧活动是村庄一年一度的盛事,走在山路上形成一道风景。少女们牵手摆臂唱歌,迎巧娘娘进门。乞巧点的农家院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睹拜巧盛事。之后,带着欢声笑语弥漫在山路上,对美好生活憧憬。由于此项活动是村里的大事,夏收后就开始紧张排练,虽然是姑娘们的节日,村里大力支持,这是村庄一年一度最火热的狂欢,沸腾了七月的乡村。近年来,随着发展也增添了一些时代气息,说唱、歌舞,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村与村之间相互拜巧,交流学习。这项活动的主旨是祈求“巧娘娘”传授女红,做饭茶艺,礼仪礼节等技能,是少女的“成人礼”,是一场人生最重要的盛装走秀。散文叙述详细精彩,描写整个乞巧活动具体生动,反映了乡村美好风俗活动的传承,更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在老百姓的心中。一篇非常出彩的好文,倾力推荐阅读。【丁香编辑:秦雨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1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01-12 15:40:55
  这项活动的主旨是祈求“巧娘娘”传授女红,做饭茶艺,礼仪礼节等技能,是少女的“成人礼”,是一场人生最重要的盛装走秀。散文叙述详细精彩,描写整个乞巧活动具体生动,反映了乡村美好风俗活动的传承,更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在老百姓的心中。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问好。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2 楼        文友:翰墨明月松        2022-01-14 11:35:53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及点评,点题提炼,令小文生辉。乞巧活动是家乡村庄里历史悠久的一项民俗活动,自先秦两汉时期起至今,延续两千多年,被誉为“民俗活化石”,故乡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遗扩展项目名录。记忆中的乞巧是快乐难忘的,一年一度沸腾七月的村庄。问好 老师!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01-17 22:40:02
  祝贺翰墨明月松老师散文《乞巧,村庄不息的狂欢》获得精品!感谢江山编辑部支持厚待、认可推荐丁香作品!感谢老师坚定支持丁香共同守正繁荣江山文学!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3 楼        文友:翰墨明月松        2022-01-18 13:45:07
  感谢秦雨阳社长,老师的精彩编评,谢谢丁香的各位老师和丁香社团推荐及江山厚爱。乞巧节在村庄里年年都是节日性的狂欢,伴随乞巧的歌舞一同走过故乡的岁月。问好各位老师!
4 楼        文友:山音        2022-01-18 12:29:37
  乞巧,也是乞福。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祈盼。这样的民俗,很富有正能量。欣赏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翰墨明月松        2022-01-18 13:51:29
  感谢山音老师的到访,并留宝墨点评,老师所言极是,乞巧是村庄一年一度的狂欢,是姑娘们的节日,一直在村庄传承,弘扬,是祈福,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在村庄越来越红火,从最初养在深山人未识,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了,成为家乡的名片。问好老师,祝冬安!
5 楼        文友:翰墨明月松        2022-01-18 20:45:43
  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在村庄以乞巧的方式演绎,乞巧节寄托并承载着少女对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每逢农历七月,载歌载舞,一年一年走过乡村火热的岁月。时节如流,岁月更迭,流不走那些火热的节日狂欢,如一道天上虹,留在多少少女青春的记忆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