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29发表时间:2022-01-14 21:43:33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一、诗歌赏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归隐派诗歌的领航者。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在我国文学史上,他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鼎足而三,具有相当广泛深刻的影响。唐代的王维、孟浩然、贾岛等诗人的诗歌中,都或多或少潜藏着陶渊明风格的影子,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網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春晓》),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为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其五、《读山海经》其十、《杂诗》,《归去来兮》辞等,散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最有代表性。在这里我们先试析一下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归园田居》。
   这组诗写于他四十一岁归田后的次年。之前十三年,他断断续续出仕,做州祭酒、参军、县令一类地方小官。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小人”而辞官归田,隐居乡间,并写下了不少抒发志趣高洁的诗文,《归园田居》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组,共五首。“其一”较长,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到“守拙旧田园”。通过对归田经历有倾向性的叙述,表现了归田的欣喜之情。对十三年的仕途做了总结,认为是误入歧途。诗人早年虽有“性本爱山丘”和“猛志逸四海”的两面思想感情,但经过实践后不免心灰意冷,前一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的思想突出地占据了诗人的心,大有出山入仕本非素志之谓,一种喜尚田园之情已笼罩全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是“十三”的误倒,不影响文学审美。诗人认为官场就是一张大罗网,在那里不仅会失去自由,还随时可能丧失性命。“尘网”二字包含着诗人丰富的体验,黑暗的现实既是一面罗网,入仕也就是做了“羁鸟”和“池鱼”。然而“羁鸟”无时不在向往自由飞翔的“旧林”,“池鱼”也无时不在怀念过去任性浮游的“古渊”。这两句,把诗人在仕途中怀思田园的迫切心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其中的名句,尤为出色的是动词“恋”和“思”,使诗意陡升。
   诗的下半部分“从方宅十余亩”到“复得返自然”,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十多亩田地,八九间草屋(文艺作品不讲求数字的精准,农人对数字也不是完全在意),堂前栽有桃李,房后种有榆柳,方宅草屋,绿荫环护,一所农家宅院活现纸上。暮色苍茫中远处人家的村落,依稀可辨的缕缕炊烟,阵阵传来的深巷的犬吠和树头的鸡啼,多么安谧淳朴的环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烟”。没有达官贵人高车大马的搅扰,抛开了心劳力拙穷于应付的世俗,心地安静而有余闲。从尘网中摆脱出来,从樊笼的官场中回到自然的天地中来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老庄思想认为万物皆体道而生,各具其性,自然而然。万物都应顺应自然,适性发展,也就是任其自得其所,不要外界干扰。《老子》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性的本色是“真”,社会的本色是“淳”。陶渊明吸取了这些思想原则,他认为官场是“樊笼”,扭曲了人性,灭真丧淳,成为罪恶的渊薮,只有田园这种返朴还淳的自由生活天地,才是符合人性的自然的。这里万物各得其所,它与上层社会的官场是两个世界,两种天地。可以说这里所谓的“自然”,具体描绘出来的田园生活背景,就是一个现实的雏形的桃花源。这种与“樊笼”相对的理想境界,是这首诗的核心。
   这里所说的“自然”,不仅仅是大自然之意,而含有老庄思想的自然主义内涵。老庄思想认为万物皆体道而生,各具其性,自然而然,应不具有人为的痕迹。陶渊明深得其髓。
   从“野外罕人事”到“零落同草莽”为第二首,写农家田园的生活状况。已离官场,心无所系,只有农桑。“罕人事”,没有什么烦心的官场应付,无人谈论政治。闲时掩柴扉,闭门家中坐,酌酒品茶,不思政事,“两耳不闻窗外事”。农事之余,谈论的都是桑麻之事,希望也惟有庄稼丰茂,担心也只是霜雪早降。诗人在这里已经成了一位道道地地的农夫,见面互道田事,归家心情闲适。诗人陶醉于这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诗句自然怡然轻松。
   从“种豆南山下”到“但使愿无违”为其三。这首诗写田园中的农事活动,劳动生活。诗人怀着对躬耕生活的无比喜悦,将劳动诗化,这也是在古代文人中少有的。晨起下田,锄草种豆,月下荷犁,欣然而归。田径窄狭,鞋上沾露,风尘两肩。但这都不足惜,不影响诗人的耕种稼穑的兴致。这正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诗人对乡村田野、对劳动的这份热爱,与他对官场的厌恶形成鲜明对比。种田劳动远比当官好,虽劳力但不劳心,与污浊的官场远离,清静安宁,“道法自然”。回归到他崇尚的庄老思想,怡然自得,“幸甚至哉”,没有丝毫悔意。尽管或许因久不事农,或许经验缺乏身体不支吧,庄稼竞未做好,“草盛豆苗稀”,却也难掩一洗官场污浊之乐。
   其四从“久去山泽游”到“终当空归无”。写心境的变化。诗人弃官归田,心旌摇荡,兴致很高,带着子侄去拜访故旧。行走在乡间小径,徘徊在丘陇沟沿,昔日那熟悉的故居一一映现在眼前。然而已有好多破败不堪,桑竹残朽,井灶遗颓,目不忍睹。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朝打柴人问道:为何会是这种情形?答曰这里住的人,都已经死了。听此言诗人对人生顿生悲凉。一朝空如幻梦,万事皆成风烟。虚无缥缈,人生梦幻,诗人慨叹、哀伤之情顿显。“人生似幻化,终当空归无。”
   至此,诗人的情绪低落,陷入深深的悲哀中。帐恨、无言,蝺蝺独行在崎岖小路上,路旁低垂的树枝弯弯的藤条,似乎也提不起诗人的兴致,好像心情跌入谷底。他“怅恨”什么呢?是悔不该在官场延宕,还是恨时局之恶劣?东晋当时已摇摇欲坠,政治昏暗,战争连连,百姓苦不堪言,官场污浊。社会背景是他怅恨的根源,人生短暂,岁月无情又加重了他的伤感。然,忽遇一股清清山泉淙淙流过,诗人涉足其中,顿时一股凉意透入心扉,把烦忧一扫而光。“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诗人达观超脱的性格,使他从悲哀中迅速解脱出来,回到了乐观旷达的世界。回家后,他取来新酿的清酒,杀鸡邀邻,相聚一室,开怀畅饮。田舍人家,屋内光线有点不足也很正常,诗人便点燃柴薪照明,彻夜欢饮。真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不觉之间已到天放亮,旭日东升了。
   以上是第五首内容,在欢快的气氛中收束全篇。
   陶渊明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了积极用世的精神。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是一个政治制度极为腐朽的时代。司马道子、元显父子专权,并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一系列的武装冲突。经历了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篡位和后来代晋自立的刘裕力量的崛起。阶级矛盾方面,爆发了以孙恩为首的武装起义。置身在这样充满篡夺、倾轧的官场中,诗人感到“志意多所耻”,济世志怀无法实现,只好退而躬耕,便毅然弃官归田,成了一名田园中的隐士。他憎恶现实的腐朽污浊,在道家思想盛行的情况下,他吸收了道家思想的某些原则,批判现实的丑恶。如在人性观上,他以道家的“真”对抗现实的“伪”,《感时不遇赋序》说:“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在社会观上,以道家的“淳”对抗现实的“薄”,《桃花源诗》说:“淳朴既异源,旋复还幽蔽。”他以道家的自然主义原则否定名教社会的等级压迫,有其积极的一面;不过从自然主义出发,采取委任运化的人生态度,企图以此消解由黑暗现实激发的内心矛盾,则是消极的。但这种超脱的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胸怀气质,渗透到诗人的创作中,对形成浑成的意境,又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陶渊明归田后的二十多年中,政治上是刘裕不断诛除异己,并终于代晋自立的过程。陶渊明生活在田园里,志愿难成终成泡影,因苦闷而慨叹。他不断受到生活日益贫困的煎熬,“夏日常抱饥,长夜无被眠”。另一方面却也有足以自慰之感。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有一种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他除了结交知识层面,与之谈文析义外,也与田父野老交往,饮酒谈农事,“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生活在一种与人之间真诚笃厚的环境里,这是他在官场中找不到的。他终于保持了情操亮节,不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更感到心灵的自足。但他也没有完全忘怀现实,时而对现实政治流露“金刚怒目式”的愤怒。他经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总结,思想不断得到升华,终于形成了桃花源理想。在这个理想的天地里,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战乱争夺,人人参加劳动,自食其力,彼此真诚相处,亲密互助。这理想虽然有着老子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某些影响,穿着复古的外衣,但实质上表达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小农的愿望。
   接着,我们再学习一下陶渊明另一首有代表性的诗《饮酒》其五。
   诗人离开官场回到田园,进入一种自由适宜的生活境界,感到似乎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归宿。这首诗就是抒写这种感受的。开篇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现今已没有了士大夫车马的搅扰,与上层社会彻底割断了联系。一个“在”,一个“无”,转折有势,很自然地逼出了下面的一问一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二字写出了诗人的真正高处。庐在人境,地本不偏,只因“心远”,便脱俗独立了。正因为从心底已经抛弃了那个充满倾轧拘羁的腐朽现实,才有了下面描写的那种化人心身的自由、自在、自得的生活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里,诗人虽只写了采菊、见山两个极寻常的动作,却浓郁地传达出诗人闲远自得之态。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长寿,诗人长日无事,便到东篱下采菊,以此一句,优游闲逸之味已经扑面而来。采菊之中,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真是悠然而又悠然。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写南山之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夕阳余晖中一片朦胧暮色,倦飞的鸟儿成群结队归巢了。在有限的画面中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太阳在自然地运行,由朝而暮;山色在自然中变幻,由光耀到迷濛;飞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地生活,晨兴而出,夕倦而返,万物都一任自然。它与诗人采菊东篱的生活是多么和谐一致!所以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已经沉湎到一种意境中去了。这意境的意蕴如此丰富。这“意”是什么呢?就是“真”。“真”也就是“自然”。万物因任自然,适性自足,就是“真”。《庄子.渔父》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诗人在《连雨独饮》中说:“任真无所先”,在《始作镇军参军》中说:“真想初在襟”,都是在讲“真”。归“真”似乎是诗人陶醉在一种精神境界中,实际又不如此简单,诗人是把人性归真与社会还淳联系在一起,这“真”里又含有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这首诗艺术造诣之高,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主要在于富于意境。主观的意蕴与客观的物象融而为一,故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先诗中的物象已非一般的物象,它含有了深邃的意蕴,即悠然自得之趣与万物自然之理,这是诗人将主观意兴渗透于客观物象的结果。王国维称这首诗达到了“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再者,善于造境。诗人所取之象并无奇异,无非采菊、望山、日夕、归鸟一类日常生活情志与习见的景物。然而一经诗人截取入诗,则此象最能尽此意,出神入化。王士禛曾评价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
   另外,高度平淡自然的笔墨,与所表现的意境妙合无间。境之淡与笔墨之淡,境之自然与笔墨之自然,表里如一。堪称达到了艺术上的化境。
   最后,再学习一首与前风格不同的诗《读山海经》其十。诗人通过歌咏神话中的精卫与刑天,表示了对强暴势力的横眉冷对的态度、不屈的对抗精神和宿志难以实现的慨叹。诗的首四句分写精卫和刑天的事。精卫是炎帝女,在东海被水淹死,遂化为精卫鸟,每日衔西山木石以填沧海。刑天是一种兽名,因为与天帝争神,被天帝砍去头颅,他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持大斧、盾牌斗争。这两个故事都选得极为有力。以精卫之小欲填沧海,复仇之志的坚而且深,自在言外。刑天失头以乳脐为口目继续战斗,其猛志不衰的精神,也是撼人心魄的。二者相互辉映,不屈之志直透纸背。“同物”二句揭示和赞许他们不屈的品格,虽惨遭不幸,化为异物,初心却决不改悔。末两句诗人为他们惋叹,虽有复仇之心,斗争之志,只是偿愿的良时已不可得,其中正寄寓自身以及与己同志的人们的无限感慨。左思通过咏史以咏怀,郭璞通过游仙以咏怀,陶渊明通过神话以咏怀,都是对艺术表现领域中的拓展。这首诗的思想风格刚烈激愤,表现了诗人性格的另一侧面,呈现出不屈不挠的阳刚之美。

共 92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刘老师依旧保持了严谨科学的赏析步骤,其文章的整体分为四部分,层层递进,论据论理充足恰当。众所周知了解陶渊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以田园派诗人著称,但更鲜为人知的地方刘老师就做足了功课,为我们呈现了充实的陶渊明生平事迹材料,其背后查阅文献检索和整理成文的功夫不禁今人钦佩。其读陶渊明的个人努力不亚于对当下人对生活意义上的影射,这种力量是陶渊明处世之道所剧透的,也是给我们的一份呈现。当然了,其主要内容还要经过读者自我研读,自我消化,这样才能够转化成一笔知识的财富。总体来说赏析的地方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很多值得已阅的细节之处。就谈这么多吧,主要靠大家来意会陶渊明。再次感谢刘老师的来电,依旧热情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向你问好学习。强烈推荐阅读欣赏。【编辑:静安云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2-01-14 21:45:58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向你学习问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14 21:56:22
  与历史史实符合详细,安排组合也富有艺术性科学性,再次学习了,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鲁芒        2022-01-15 11:42:48
  我非常欣赏陶渊明的为人和其诗歌,刘银科老师一片评析文,引起我的共鸣。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1-15 13:52:29
  读刘老严谨的赏析文,能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感谢刘老分享精彩!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5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38:57
  谢谢静安老师费心编审!辛苦了!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39:51
  感谢黄社高评!互相学习!
7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40:44
  感谢总编美评!远握!
8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41:59
  十分感谢散人老师支持!冬祺!
9 楼        文友:刘家忠        2022-01-15 22:40:25
  读刘银科先生《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乱韵
  
   一
  
   若要隐乡土,当要饱诗书。
   腹中空无物,乡间处处苦。
   如行万里路,腹空路无殊。
   行之亦无助,不如守空屋。
   应学陶渊明,腹中满经纶。
   泥中能寻诗,春迟乐不迟。
   如虎步山林,逍遥任虎行。
  
  
   二
  
   在惜心若在,一定不虚设。
   良辰不须待,自在自心泽。
   但要转眼看,天空比海阔。
   若不染外物,自心即明月。
如果文学是一片森林,但愿能在森林的边沿捡几朵蘑菇。如果文学是一片大海,但愿能在大海的边沿拾几个贝壳。
10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6 08:47:42
  感谢刘老师高评!远握问好!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